目標——山東半島!

目標——山東半島!

“輕鬆讀史之——大唐三百年”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57)

李淵和竇建德不能惹,王世充只能打打其他人的主意。當然,為穩妥起見,下手前最好搞清那兩位的動向。大家筷子夾到同一塊肉上,不就尷尬了嗎?

李淵這一年(公元619年),應該說過得不怎麼順。一段時間,形勢甚至非常嚴峻。他的老對頭、佔據山西北部的劉武周新近招了個猛人,叫宋金剛(這名字聽著就威武)。6月份宋金剛率軍南下,9月份就攻佔了李淵賴以起家的根據地太原。山西境內,原本還有個釘子戶叫王行本。此人是隋朝將領,性格一根筋,守著河東(山西永濟)就是不投降,這時候也趁機搗亂、出兵響應。一時間,烏雲壓城、關中人心惶惶。李淵已經下達指示:“

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一度有放棄山西的打算。

李淵後院起火,竇建德也正忙著。原來李密興旺時,河北不少州縣是他的地盤,現在李密撒手西去,這些人沒了領導,紛紛投靠李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也是6月份,竇建德開始集中兵力,南下征討。

李淵、竇建德騰不手來,正是王世充擴張的好時機。那麼,從哪裡下手呢?

我們還是回過頭,再看看諸葛亮給劉備出的主意:

“(將軍)若跨有荊、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個什麼路線圖呢?第一步,佔領荊州、益州,差不多就是湖北、四川。第二,若天下有變,說穿了就是曹操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時候,就分頭出擊:荊州作為主攻方向,北上奪取中原;四川作為輔攻方向,出兵佔領關中。走到這一步,爭霸天下不再是夢!

聽完這段,職業革命家劉備熱血沸騰,立馬成了諸葛亮的粉絲。此後二十餘年,始終堅持這個路線方針。

照著諸葛亮的套路,我們站在王世充的立場分析分析。

鬧革命,首先要有根據地。而洛陽,不算一個好的根據地。一來缺少天險不好防守;二來中原是必爭之地,不管誰,力量大了總要來搶這塊肥肉。所以當務之急,是擴大戰略縱深。或者說,尋找一個戰略後方。

他的東邊,正好有一個絕佳的目標。

山東,戰國時為齊魯之地,漢代稱青、兗二州。這塊地方,自古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沃野千里,農業漁業紡織業都比較發達,齊國據之而成七霸,無疑是塊理想的根據地。

目前那裡的主人,是王薄這些老資格農民軍。他們原先抱李密的大腿,李密敗逃後,紛紛投靠李淵。是他們喜歡或者信任李淵嗎?不見得,主要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目標——山東半島!

農民軍揭竿而起,洛陽集團本來就是他們的造反對象,所以首先被排除在外。竇建德呢,倒是和自己一個路子。但大家原本平起平坐、稱兄道弟,現在要低頭稱臣,心理上有點過不去。這邊王世充又在身邊虎視眈眈。怎麼辦呢?總要有個靠山吧。就這麼的找上了李淵。

這是山東的情況,下面把目光再轉向南方。

三國兩晉南北朝後,南方得到很大開發。江南的朝廷,搞得好,已經能和軍事強大的北方分庭抗禮。王世充的基本部隊正是從揚州帶來的江淮兵團,如能派出一將,奪取三吳之地,將獲得一個雄厚的財賦基地。

這麼一分析,未來的發展方向就很清楚了:第一步,不要搞什麼西進關中了,那屬於自討沒趣;也不要折騰什麼禪代稱帝,這樣可以維持和竇建德的君臣名份。趁兩個對手自顧不暇,應該抓緊時機集中兵力東進,全力攻取齊魯之地。

這一步如果成功,第二步,仍然是結好竇建德,共同對付李淵。雙方劃河而治,李淵如出潼關攻洛陽,就聯絡竇建德從山西侵擾;他如果出太行攻河北,我就攻潼關來牽制。這樣,十個李世民也只能乾瞪眼,三足鼎立之勢可成。

第三步,穩定中原局勢後,選派得力將領率軍南下。一路出襄陽奪荊州,一路下徐州取揚州。誠如是,霸業可成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