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她」力量,助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巴中“她”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巴中“她”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他家的環境衛生就是好”……,

今年4月8日,

在通江縣興隆鄉白雲村舉行的“文明家庭”

“先進標兵”評選活動上,

村民議論著6社李春郭家

環境衛生越來越好。

巴中“她”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巴中“她”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脫貧攻堅戰中,通江縣著力物質與精神“雙脫貧”,用群眾廣泛接受和認可的環境衛生、生活習慣、孝敬父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鄰里關係、遵紀守法、關心集體、勤勞節儉、自強發展等作為標準,從各部門各鄉鎮抽調女幹部,組建一支特殊的隊伍——女子攻堅隊,統籌推進“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等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縣13個村開展文明習慣養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解決脫貧攻堅過程中“最後一公里”問題,助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巴中“她”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傳承先烈志,開展精神扶貧

脫貧攻堅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如果習慣沒有養成,陋習沒有除去,很可能會給扶貧工作帶來影響。如何來破解難題?“全縣有11.3萬餘貧困人口,如今,除了一部分人確實因身體、大病等原因無法自己脫貧之外,剩下的一部分貧困戶屬於觀念陳舊缺心勁,情緒低落缺幹勁,本領不強缺闖勁,精神空虛缺拼勁,信心不足缺韌勁……一味的‘等靠要’、‘懶散拖’,歸根結底就是典型的‘精神貧困’。”在通江縣2018年第一次脫貧攻堅現場會上,縣委孫輝書記一語道破了問題的根源,“這是影響脫貧攻堅戰的攔路虎,必須堅決除掉……”面對這個艱鉅的“硬任務”和限時的“考卷”,全縣1.4萬餘名幫扶幹部又將如何作答?通江縣婦聯主席何敏思索著。

1933年,為推翻“三座大山”,紅四方面軍在通江縣建立婦女獨立營,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第一支正規婦女武裝。如今,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可以傳承先烈志,組建女子攻堅隊,讓婦聯幹部去做貧困戶養成教育工作可能會事半功倍。

在通江縣委的統籌安排下,由縣婦聯牽頭實施的“女子攻堅隊·文明健康行”試點工作隨即展開。在全縣各鄉鎮、部門抽派113名婦女幹部成立了“臨時黨委”,下設13個攻堅小分隊臨時黨支部,分赴興隆鄉等13個村開展專項精神扶貧行動,配合脫貧攻堅主戰場開展文明習慣養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

衛生搞不好,鄰里不上門

興隆鄉漂草村貧困戶王某某,一度是村裡有名的“懶漢”:有時候忙,家裡幾天不打掃,瀰漫著家禽糞臭。今年5月上旬,在村級衛生評比上上了“黑榜”。

脫貧先要有精氣神,為此,女子攻堅隊隊員上門,一邊同王某某“軟磨”道理,一邊幫忙打掃。幾次下來,弄得王某某很不好意思。“聽到別人說我懶,看到這些女同志幫我掃,心裡真不是滋味。”王某某說,再忙也要剛好房屋周邊及家裡的衛生,決不能再上“黑榜”。

說幹就幹,白天幫農活,晚上來打掃衛生。王某某不但慢慢改變了衛生習慣,還主動勸說鄰里搞好衛生。在5月下旬,他還在該村“抵陋習歪風·樹文明新風·建和美新村”的倡議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人還是那個人,養成習慣有了質的飛躍。“村子裡都是熟人,衛生搞不好,鄰里都不上門來。”王某某說。

女子攻堅隊小隊長向小蘭介紹,針對不同的家庭她們就有不同的“施治”辦法,比如對衛生習慣差的家庭,重在引導和現場示範。同時配合開展一些清潔衛生評比等活動,增強村民講衛生意識。

種上“精神莊稼” 村民素質獲提升

“勤刷牙勤換洗、早早起掃庭院、不喝酒少抽菸……”快板《養成好習慣》正在興隆鄉漁池村舉行“五好家庭”評選暨村民趣味運動會上展示著農村良好的精神風貌。

要進一步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必須種上“精神莊稼”。女子攻堅隊向敏表示,她們在村上開展了“五好家庭、六好村民”評比活動,來提升村民文明素養。

群眾評,群眾議,經過評選活動,通江縣湧現出一大批“新星”,成為該縣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榜樣。

村民杜浩被評選為“五好家庭”,他興奮地說:“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不但獲得了榮譽,還領取了獎品。今後一定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女子攻堅隊抓住近年來通江縣以送文化下鄉活動,大力推進“示範戶”“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活動,轉變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環境。通江縣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女子攻堅隊還要繼續加大相關評選活動,搭好群眾評選舞臺,凝聚群眾力量,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鄉風文明,實現鄉村有效治理。

巴中“她”力量,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