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民間文藝

……

隆回民間文藝/山界的甜味兒

山界的甜味兒

文/劉小勇

土磚和瓦房

用荒蕪訴說歲月的滄桑

瓦梁與雕花

在那相思古香的群居中

依然飄蕩著沁人心脾的芬芳

那晃悠悠青石板的巷子啊

依然在靜美中盪漾

這就是我們隆回縣山界回族鄉回族人民聚居的老屋村舊址,山界回族鄉地處隆回縣南部邊境,東連北山鎮,南接武岡市雙牌鄉,西與本縣三閣司接壤,北與本縣桃洪鎮毗鄰,這獨具特色的民居舊址凸顯了回族人民的特色。老屋村的土壤肥沃、陽光充足、是種甘蔗的理想之地。每年冬天,墨綠一片,漫山遍野的甘蔗林蔚為壯觀,煞是好看,頗為輝煌,似乎有“綠雲幾萬重,碧濤欲橫天"的感覺,雖然已過了寒冷的冬至,仍然可以看見收割甘蔗的痕跡,空氣裡依然瀰漫著一股濃郁的香香的甜味兒。聰慧的山界回族人民每到冬季收割這甜甜的甘蔗採用土法熬煮紅糖,醞釀幸福甜蜜人生。

隆回民間文藝/山界的甜味兒

2017年冬至後的一天,我隨隆回民間文藝家協會來到山界回族鄉清真回民古坊紅糖廠。我踏進廠房的一瞬間,第一口吸進的是溢滿了甘甜味的空氣,那種甜蜜蜜、脆滋滋、涼絲絲、沁入骨髓的味道。這味兒把我的情感和靈魂薰染得如夢如幻,感覺自己被這股味兒載著在浩瀚宇宙裡輕盈騰飛、隨風飄蕩、再沿著味兒的源頭緩緩降落。睜開雙眼只見坪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甘蔗,每根甘蔗高差不多3米左右,莖杆筆直渾圓,像竹子般一節一節往上竄,只是竹子空心,甘蔗飽滿多汁。我不由自主地拔起一根甘蔗,迫不及待的用牙齒剝掉鐵甲般的外皮,嚼汁吐渣、頓覺爽脆,一股清涼甘甜的汁液滋潤著我的心田。

隆回民間文藝/山界的甜味兒

正當我在津津有味的品嚐甜甘蔗的時候,偉珍姐姐和陽笑妹妹拉著我來到了一個壓碎甘蔗的木碾子前。一位製糖師傅正在神采飛揚的解說製糖過程 :“甘蔗洗淨碾碎獲得的甘蔗汁,再用甘蔗汁熬製紅糖的整個手工製作工藝過程需要經過四次過濾、七次熬煮。“來不及細看這古老的木碾子我們就被帶進了冒著熱氣騰騰的製糖廠房。我數了一下,廠房的右邊裝有兩組 “連環鍋”,每一組“連環鍋”有七口大鍋,每口大鍋前站著一個師傅在使勁的攪拌。靠近第七口鍋邊有一床涼蓆,這涼蓆上裝滿了紅紅的尚未凝固的糖漿,還有一個師傅用力地拿著一把木鏟子在來回的和動。正當我看得出神時,那個師傅端著一席子的糖漿放在廠房左邊的案板上,拿起鑲嵌許多小方格的木匣子插入糖漿內,不一會兒一塊塊紅糖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隆回民間文藝/山界的甜味兒

這時師傅衝我們輕鬆的笑了,看著他甜甜的笑我突然瞥見他帽子上的繡花紋樣很有特色,驚呼道:“哇!你的帽子好好看呀!”只見他沒有做聲,迅速彎腰低頭往案板下找什麼?偉珍姐姐拉了拉我的袖口,我才意識到這是回族人民,不能亂說話,否則會惹火上身。我正在懊惱自己怎麼管不住嘴時,那位師傅在案板下拉出一個精緻的小木箱,打開木箱翻出一鼎更加漂亮的回族帽子戴在我的頭上,親切的說:“我們回漢一家親,這是我家祖傳的回族禮帽,喜歡你就多戴會兒。”剛剛還替我捏把汗的偉珍姐姐迅速拿起相機給我留下這珍貴的記憶,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同行十來個人爭先恐後的搶著這傳世珍寶“回族禮帽”戴在頭上,擺出各種姿勢,綻放美麗笑容;留下美好記憶,過足“回民影”。

隆回民間文藝/山界的甜味兒

糖坊裡瀰漫著一股比糖更甜的味道,這種味道隨著甘蔗汁流入了我的口腔, 滑入了我的身體;滲進了我的肌膚,溶入了我的血液;刻入我的靈魂,植入了我的生命;成為人生底色的濃重開篇。讓我與老屋村的甘蔗反覆交織,牽扯不開,讓山界老屋村淳樸的回族人民在我腦海裡能回味若干年。

回眸土屋古群居

腳仍然停在這塊清石板上

令我們回味而不忍離去

雖然擠進去是痛

但榨出來是甜

睜眼看山界回族特色鄉村

吸允著這特殊的甜味兒

笑看他溢滿了千家萬戶

養育了一方父老鄉親

寫滿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隆回民間文藝/山界的甜味兒

劉小勇,灘頭鎮中學高級教師,曾兼職於縣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隆回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4年,被湖南省電化教育館聘請為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初中美術(湘教版)學科資源管理員;2006年、2011年分別當選隆回縣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共產黨黨代表”;2016年當選灘頭鎮第十七屆“人大代表”,曾在《當代商報》、《邵陽日報》發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