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中國古代遜位皇帝的命運

古話說得好:自古以來就沒有不滅亡的國家或朝代!但是它們的滅亡有很多種方式:一是被民眾起義所推翻,比如秦、新、明;二是被敵國(包括外族)入侵所吞併,比如西晉、北齊、陳、宋;三是被內部叛亂所顛覆,比如前秦;四是被權臣所篡奪,比如兩漢、曹魏等等。

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遜位皇帝,就是指的被權臣所逼迫而"禪讓"皇位下臺的皇帝。僅就二十五史所承認的正統王朝來講,被權臣篡位而滅亡的就有西漢、東漢、曹魏、東晉、劉宋、南齊、梁、東魏、西魏、北周、隋、唐、後周共13個朝代,相應地就產生了13位遜位皇帝,分別是西漢孺子劉嬰、東漢獻帝劉協、曹魏元帝曹奐、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劉宋順帝劉準、南齊和帝蕭寶融、梁敬帝蕭方智、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西魏恭帝元廓、北周靜帝宇文衍、隋恭帝楊侑、唐哀帝李柷、後周恭帝柴宗訓。著名的末代皇帝溥儀也是遜位皇帝,但是他遜位後,中國走向共和了,所以在此不計。

這些皇帝下臺的過程,雖說都有個好聽的名字"禪讓",表面上看就像上古聖君堯、舜主動讓賢那樣,但當時和後世的人們都知道,"禪讓"無非是漂亮的說辭而已。這些皇帝的皇位,都是列祖列宗一代代傳下來的,哪一個好端端地想讓給別人坐呢,連親父子兄弟都不行,更何況讓給外姓人!無非是形勢比人強,讓也得讓、不讓也得讓,被逼無奈罷了。不然,別說皇位保不住,恐怕性命也堪憂。用魏徵等人的話說就是:"你就是想不像唐堯、虞舜那樣禪位,但辦得到嗎!"

這些下了臺的皇帝,在新王朝的命運如何呢,我們挑幾個有特點或者代表性的說說,也是別有一番故事的。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中國古代遜位皇帝的命運

第一個,西漢孺子劉嬰。

劉嬰是漢宣帝劉詢玄孫、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煬侯劉勳之孫、廣戚侯劉顯之子,生於西漢平帝劉衎元始五年(5年)。那時,正是王莽秉政的時候。逐漸長大的漢平帝逐漸表現出對王莽專權的不滿,王莽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就毒死了在位5年、年僅14歲,且是自己女婿的漢平帝。

漢平帝死了,又沒有兒子,必然要從西漢皇族中選一位出來繼承皇位。但是如果選從平帝的堂兄弟中選的話,這些人的年紀都比較大了,恐怕不那麼好控制,弄不好又會像漢平帝那樣對王莽不滿。王莽挑來挑去,在漢平帝侄子一輩的人看中了剛1歲多、虛歲2歲的劉嬰,立為皇太子。這麼小的孩子,還處於吃奶的年齡,當然啥都不懂,正好有利於王莽專權。

說來也奇怪,劉嬰雖然被立為皇太子、而且整個帝國沒有真正的皇帝,但是王莽始終沒有讓劉嬰正式登基稱帝,所以劉嬰在歷史上的稱號只是一個"孺子"。當然,劉嬰在名義上相當於皇帝,可稱為"準皇帝"吧。

這都是王莽製造的怪現象。王莽向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姑媽、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以及滿朝大臣、劉氏皇族解釋說,劉嬰年紀太小,沒有辦法繼承帝位,只能由他來輔政,暫時代行皇帝的職責,等到劉嬰長大、有能力處理政事之後再讓劉嬰登基、並歸政於劉嬰,就像周公輔成王那樣。

當時西漢正處於末世,有關王朝有滅亡之危、需要賢能之人來拯救的讖緯之言滿天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相信,幾乎成為了社會的共識。而王莽呢,平時克己奉公、大義滅親、夙興夜寐、宵衣旰食,可以說為了維持西漢王朝的統治鞠躬盡瘁,博得了眾多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的好感,可以說,那時幾乎人人都認為王莽是王朝的大救星。

王莽就利用這種輿論氛圍,不斷擴充自己的權勢,先是自稱"攝皇帝",一切禮儀、排場與皇帝沒有差別,只是在見劉嬰及太后時必須稱臣、居住的府邸還是諸侯的規格。為進一步控制朝政大權,在請示太皇太后王政君並得到允許後,王莽又以漢朝的名義封自己為安漢公,以周公、伊尹自居,改元"居攝"。

初始元年(8年),王莽將"攝皇帝"稱號改稱"假皇帝",即代理皇帝。當年冬天,王莽自稱漢高祖劉邦要他做皇帝,便強迫皇太子劉嬰禪位給他,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不復存在。王莽將劉嬰封為定安公,並將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等5個縣作為安定公國,在國中立漢朝祖宗之廟,世代祭祀。

王莽封了劉嬰,但不准他回到封國,把首都長安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府,將劉嬰軟禁裡面,又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這樣,劉嬰長大後,連豬、狗、牛、羊都不認識,話也說不清楚,相當於一個傻子。說句題外話。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之後,將朱允炆的僅剩的兒子、2歲的朱文圭軟禁在明朝中都鳳陽的廣安宮中。一直到57年之後的天順三年(1459年),復辟成功重登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深知被軟禁的痛苦,才大發慈悲將朱文圭放出來。重獲自由的朱文圭,也是啥都不懂,跟劉嬰一樣。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王莽雖然把劉嬰軟禁了,但沒有把他殺掉。從這一點看,王莽還是挺有度量的。劉嬰就在軟禁中度過了16個年頭。新朝地皇四年(劉玄更始元年,23年),起義軍攻入首都長安,殺死了王莽,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新朝滅亡。

更始帝劉玄昏庸無能,朝政極為混亂。平陵人方望預料更始帝必然會敗亡,便對安陵人弓林等說:"前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劉嬰,是漢平帝的繼承人,因王莽篡位而沒有當成漢朝皇帝。現在天下人都說,劉氏應當再受命稱帝,我們何不立他為皇帝,建立大功?"弓林等人都很贊成。於是,他們聚集了幾千人,並派人赴長安把劉嬰秘密接來,在臨涇城(今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立為皇帝。方望擔任丞相,弓林擔任大司馬。劉嬰在臨涇稱帝,對更始政權是一個大威脅。因此,更始帝派遣丞相李松與討難將軍蘇茂等帶兵討伐劉嬰等人。劉嬰、方望、弓林等人戰敗被殺。

可以說,劉嬰的一生是很奇葩的一生,他沒有死在謀朝篡位的異姓人手裡,反倒被同一家族的人所殺,真是可嘆。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中國古代遜位皇帝的命運

第二個,東漢獻帝劉協。

由於古典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名著膾炙人口,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又經常熱播,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成語婦孺皆知,可以說,漢獻帝的知名度,別說在13個遜帝中,就是在中國古代所有的皇帝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因此,漢獻帝禪位的過程我就不講了,只說一說他下臺之後的情況。

話說東漢延康元年(220年)十月,在曹魏勢力的逼迫下,劉協告祭祖廟後,下詔禪位於時任魏王、曹操的兒子曹丕,是為魏文帝。魏文帝即皇帝位後,封遜帝劉協為山陽公,地位在諸侯王之上,以兗州山陽郡為山陽公國,並允許他在其封地採用漢正朔和服色,建立漢朝歷代皇帝的宗廟以延續漢朝的香火,祭祖和祭天地時穿的衣服、乘坐的車可以享用天子的規格,對曹魏皇帝不稱臣、接受詔書不跪拜等等。

魏文帝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奇珍異寶,我要與山陽公共同享受。"這種話,恐怕只能聽聽而已,當不得真。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看看魏文帝是怎麼對待曹植、曹彪、曹彰等親兄弟的就知道了。

魏明帝曹叡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劉協病死,魏明帝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曹魏以漢朝天子的禮儀葬劉協於禪陵,並將其諡為孝獻皇帝。

劉協同學9歲登基,先後在董卓、李傕、曹操等強人的控制下戰戰兢兢地當了31年皇帝,沒有一天能夠自己做主,還要時刻當心那些強人冷不丁看他不順眼,把他殺掉,可以說是遭受了31年的煎熬。遜位之後,雖說在名義上有了一定的政治待遇,但如果哪天曹魏皇帝一翻臉,完全可以化為烏有。所以,劉協依舊在提心吊膽中當了14年的山陽公,最終能夠壽終正寢,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啊。

漢獻帝劉協遜位後的政治待遇,成為以後幾乎所有遜帝的樣板。漢獻帝之後的十餘位遜帝,基本上都是:被新朝皇帝封為公爵或者王爵,地位超過一般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內可以採用本朝正朔,建本朝宗廟,對新朝皇帝不稱臣等等。就連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之後的待遇,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這樣的傳統。政治待遇雖然都差不多,但是生命待遇可就大不一樣了。請繼續往下看。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中國古代遜位皇帝的命運

第三個,東晉恭帝司馬德文。

晉恭帝司馬德文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二兒子,也是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同胞弟弟。晉安帝時期,劉裕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權,眼看有謀朝篡位的趨勢。本來皇帝的位子跟司馬德文沒什麼關係,因為晉安帝是個傻子,劉裕的權勢又已經達到了可以篡位稱帝的程度,要篡就篡唄。但是當時有讖緯傳言說:"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字。這個讖緯的意思就是說孝武帝之後晉朝還有兩位皇帝。劉裕也相信讖緯,所以一心等著晉安帝死了之後再立一個皇帝過渡一下就行了(關於讖緯,可以參看本人的另一篇文章《這個皇帝真坦率——開國皇帝預言王朝的滅亡》)。

但是晉安帝傻人有傻福,他沒心沒肺、能吃能睡,渾渾噩噩當了22年皇帝,經歷了桓玄篡權那樣的大風大浪都還不死。這在晉朝已經僅次於晉武帝司馬炎的25年和晉孝武帝司馬曜的24年了,他再繼續當下去,完全有可能勇奪第一,也完全有可能把劉裕給耗死。

到了義熙十四年十二月(陰曆還是418年,公曆已經是419年),晉安帝依然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但是劉裕實在是耗不起了,因為他自己已經56歲了,於是派人毒死了晉安帝,把時任琅琊王司馬德文扶上了皇帝的位子。

可以說,司馬德文當皇帝的唯一價值就在於湊個數,以滿足讖緯的條件,為權臣代晉稱帝掃清道路。果然,司馬德文僅僅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一年半,劉裕就等不及了。

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在外征戰的權臣、宋王劉裕回到首都健康,專程辦理篡位事宜。他的黨羽傅亮按照劉裕的秘密指示,勸誘晉恭帝將皇位禪讓給劉裕,並拿出早就擬好的禪位詔書,請晉恭帝親手抄一遍,然後簽字。晉恭帝不像他的傻哥哥晉安帝那樣糊里糊塗,可是個聰明人,他欣然對左右的人說:"晉朝早就把皇位丟了,幸虧宋王劉裕剿滅了盧循、桓玄等亂臣賊子,又使晉朝延續了近20年。現在他讓我讓位,有什麼遺憾的呢。"於是寫了禪位詔書,回到自己以前當諸侯王時的琅琊王府。

劉裕登基稱帝,建立了宋朝,封晉恭帝為零陵王,同樣可以在封地內採用晉朝正朔,建晉朝宗廟,對宋朝皇帝不稱臣等等。但是劉裕把沒讓晉恭帝去自己的封地零陵,而是安置在秣陵(今南京市江寧區),並派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監視,那些表面上光鮮的政治待遇等於一張廢紙。

但是晉恭帝並沒有像漢獻帝、魏元帝那樣幸運地壽終正寢,因為新皇帝劉裕始終不放心這個前朝皇帝,生怕有人利用晉恭帝的影響力反宋復晉。在這種情況下,晉恭帝整天提心吊膽,時時刻刻擔心有殺身之禍,所以細心防備,整天和他老婆褚皇后待在一起,吃的喝的全部都由褚皇后親手製作,不給劉裕派去的人下手的機會。

但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該來的,遲早要來。褚皇后的兩個哥哥褚秀之、褚淡之,在晉朝分別擔任太常卿和侍中的高官。這時見新主宋武帝登基,故主妹夫和妹妹落難,他們就六親不認、賣主求榮,甘當宋武帝的走狗,協助監視晉恭帝和褚皇后。褚皇后曾經生下一個兒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這個襁褓中的外甥殘忍地害死。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宋武帝派晉恭帝當琅琊王時的侍中張偉攜帶毒酒一瓶,到秣陵毒死司馬德文。張偉不忍心謀害故主,但回去又難以向宋武帝交差,於是嘆道:"要毒殺故主才能讓自己活下去,那還不如自己死了算了。"竟然在路上喝下毒酒自盡。宋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把褚皇后騙出來。褚皇后聽到哥哥來了,出門與他見面。不一會兒,宋武帝派來的士兵乘機跳牆進入司馬德文房內,將毒酒放在他面前,強迫他快點喝下去。晉恭帝搖頭拒絕說:"佛教說'自殺的人,轉世後不能再做人',我不喝。"士兵便把他拖到床上,用被子矇住他的臉面,把他悶死了,年僅36歲。

宋武帝想殺晉恭帝,又不敢公開殺,還搞得那樣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你說猥瑣不猥瑣、卑鄙不卑鄙。

宋武帝殺害晉恭帝的行為,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從這時一直到唐末五代的五百年間,前朝遜帝無一例外地都被新朝皇帝殺掉了。俗話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宋武帝這種殘忍的行為,很快就應驗在了他的子孫身上,真可謂天道不爽。下面我們接著講。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中國古代遜位皇帝的命運

第四個,劉宋順帝劉準。

宋順帝劉準,是宋武帝劉裕的曾孫、宋文帝劉義隆的孫子、宋明帝劉彧的第三個兒子。史書上還有一種說法,說劉準是宋明帝之弟桂陽王劉休範的兒子。因為宋明帝晚年得了陽痿,失去了生育能力,各位弟弟的妻妾有懷孕的,他就弄到皇宮裡來。等到生了男孩,就殺死產婦,而將男孩給自己寵愛的后妃們撫養。所以宋順帝實際上是劉休範的兒子、宋明帝的養子。

這種說法對不對,我們無從考證,恐怕需要用現代基因技術做個親子鑑定才行。但是宋明帝和宋順帝死了1500多年了,恐怕連骨頭渣都不剩了,所以只能存疑。

《宋書》的作者沈約之父叫沈璞,本來是宋朝的淮南太守。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發動政變,弒殺宋文帝自己稱帝。在外任職的宋孝武帝劉駿舉兵討伐,殺向首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沈璞這時候恰好生了重病,沒有及時迎接,直到孝武帝到達建康的邊境,才動身前去迎接,結果被人在孝武帝面前說了壞話:"沈璞這個人,首鼠兩端,沒有及時站隊。"孝武帝一怒之下,就把沈璞給殺了。

再往前說,沈約的曾祖父沈穆夫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曽參加過孫恩起義,擔任過孫恩的餘姚縣令和前部參軍,同年因為起義軍戰敗而被捕處死,家人都四處逃亡躲藏。沈約的高祖父、也就是沈穆夫的老爹沈警平時非常討厭人品低劣的同宗沈預,沈預對此懷恨不已,就向東晉官府告發了逃匿的沈警,於是沈警和四個兒子沈仲夫、沈任夫、沈預夫、沈佩夫都被捕殺。

這等於說,晉、宋兩朝對沈約有殺父、殺祖的深仇大恨,所以沈約對這兩個王朝很有意見,他的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晉、宋皇帝的醜行、暴行,比如:東晉元帝司馬睿是他媽與姓牛的小吏通姦所生(此事可以參見本人的另一篇文章《關於晉朝的大謠言——"牛繼馬後"的故事》);劉宋孝武帝劉駿跟他媽路太后亂倫,宋明帝派自己的愛妃到李道兒那裡借種生了後廢帝,等等。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卷五《採撰》篇中就批評道:"沈約這人寫書,喜歡汙衊前朝。對晉朝,則故意製造奇聞異說;對宋朝,則喜歡誹謗別人,特別是劉宋的皇帝。前人已經譏諷過他的荒謬了。"可見,《宋書》中記載的那些事,不能全信。

言歸正傳。宋順帝是被權臣蕭道成扶上皇位的。蕭道成,是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四世孫,出生於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按說,蕭道成也算是外戚:宋武帝劉裕的繼母蕭文壽是跟蕭道成是同宗。但僅僅靠遠房外戚的身份,顯然沒有多大前途,所以蕭道成確確實實是靠軍功一步一步起家的。

蕭道成參加工作比較早,15歲時就帶兵打仗,在宋文帝、孝武帝和前廢帝時代,參加了一些軍事活動,積累了一些戰功。蕭道成真正崛起,是從宋明帝時代開始的。

宋前廢帝劉子業是孝武帝的兒子,也是有名的頑主和暴君,在位期間大肆殺害王公大臣,迫害各位叔叔,還與同族女性亂倫,搞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宋明帝也被前廢帝虐待,捉起來關在籠子裡,稱為"豬王",準備哪天就殺掉。宋明帝一不做二不休,聯合自己的心腹以及前廢帝左右的人,發動政變殺死了前廢帝,自己登基稱帝。

按古代正統理論,殺了前廢帝,要麼立前廢帝的兒子、要麼立前廢帝的弟弟,因為皇統在孝武帝一脈,否則就跟弒殺宋文帝的劉劭一樣,屬於篡位。因此,宋明帝擅自稱帝,引起了以孝武帝的各位兒子為主的諸侯王在四處發動叛亂。當時宋明帝在兵力和控制範圍上都處於劣勢,但在蕭道成等人的大力協助下,最終平定了一個個叛亂,坐穩了皇帝的位子。蕭道成積累了不少戰功,成為封疆大吏。

宋明帝多疑得很,經常懷疑蕭道成的相貌不像臣子。當時民間又有傳言說"蕭道成當為天子",宋明帝就更加懷疑了。我覺得即使真有這種傳言,也不會這麼直白,應該比較隱晦。宋明帝是什麼人?心狠手辣之輩!

他老爹宋文帝有19個兒子,除孝武帝和明帝之外,還有17人,其中:1個在前廢帝時逃往北魏,2人弒父被殺,4個被孝武帝所殺,5個在明帝即位前病死。明帝即位時,還剩5個。其中又有4個被明帝所殺,只有智商有點欠缺的劉休範被明帝認為沒有啥威脅而被放過(劉休範被後廢帝所殺)。他哥哥孝武帝有28個兒子,其中:10個年幼時病死,1個被前廢帝所殺,都沒活到明帝即位;剩下17個(包括前廢帝),不管有罪無罪、不管長幼大小,全被明帝殺了個乾乾淨淨!明帝對親兄弟子侄尚且如此,你說要是有那麼直白的傳言,他會放過蕭道成嗎?

宋明帝派遣冠軍將軍吳喜帶領三千人出使北方,並命令吳喜經過破釜這個地方的時候停留一下,親自捧著銀壺裝的酒"賞賜"給在此鎮守的蕭道成。蕭道成身著軍衣,出門迎接,當場倒酒喝下。吳喜回來彙報後,宋明帝的擔憂才減輕了。泰始七年(471年),蕭道成被調往京師,部下們勸他不要去就任,以防萬一。蕭道成說:"各位沒看清眼下的局勢。皇帝誅殺幾個弟弟,是因為太子還很幼弱,要防止弟弟們奪位,這不關其他家族的事。現在我應該馬上出發回朝,倘若慢了,必然會受到懷疑。不過,現在皇帝殘害兄弟子侄,也不是長久之象,恐怕不久就會有禍難發生,再和各位共同完成大業吧!"

宋明帝不久就病死了,遺詔任命蕭道成擔任右衛將軍,領衛尉。與尚書令袁粲、護軍褚淵、領軍劉勔共同掌握軍國大事,又另外主管東北方面(幽、冀、青、兗、徐等州)的人事,不久解除衛尉之職而加侍中,領石頭戍軍事。

後廢帝繼位之後,蕭道成又接連主持了平定桂陽王劉休範、建平王劉景素的叛亂,權勢和名聲更加顯赫。但是,後廢帝與前廢帝一樣,又是一個有名的頑主、暴君加變態狂,一天不殺人就不舒服,還換著花樣殺,簡直比前廢帝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王公大臣和前廢帝左右的人又是人人自危。

有幾件事讓蕭道成感受到了直接的威脅。因為蕭道成功勞大、聲望高,越來越被後廢帝猜忌。有一天,他突然進入蕭道成的領軍府中,當時天氣比較熱,蕭道成正光著膀子躺在屋裡睡午覺,後廢帝指著蕭道成的肚子說:"好大的肚子。"接著命令蕭道成站立在屋裡,在他的肚子上畫了一個靶心,然後拉開弓箭要射。蕭道成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禍嚇了個半死,慌忙說:"老臣沒有罪啊。"還幸虧後廢帝左右的人平時跟蕭道成關係不錯,都勸後廢帝說:"蕭領軍肚子大,是個難得的靶子。皇上這麼好的箭法,一箭就會射死他,那以後就不能再射了。不如將箭頭包起來再射。"後廢帝換了一支包起箭頭的箭射去,正中蕭道成的肚臍,然後得意地大笑說:"我這手怎麼樣?"後廢帝還親自磨刀說:"明日就殺了蕭道成。"後廢帝的老孃陳太妃罵他:"蕭道成是國家的大功臣,如果把他殺了,以後誰還會為你賣命?"後廢帝這才稍微收斂了一些。

蕭道成越想越害怕,這個小皇帝脾氣太古怪了,指不定哪天又想殺我了,不如先下手為強吧。於是安排自己的心腹勾結後廢帝身邊但也痛恨後廢帝的楊玉夫等人,趁後廢帝醉酒熟睡的時候,殺了後廢帝。

蕭道成接著立11歲的安成王劉準為皇帝,是為宋順帝,改元升明。蕭道成於升明三年三月(479年)被封為齊公,僅僅過了一個月,就於當年四月被晉封為齊王。又僅僅過了19天,蕭道成就逼迫宋順帝禪位,自己登基,建立了南齊,是為齊高帝。齊高帝封宋順帝為汝陰王,政治待遇與前幾位遜帝一樣。

禪位後第二天,齊高帝派手下將領輔國將軍王敬則,帶兵到皇宮裡去督促宋順帝遷出皇宮。宋順帝聽說後,以為是來殺他的,大為驚恐,就躲到佛蓋下面不出去。太后親自帶著太監們把他找了出來。左右侍從中有人催促宋順帝快點兒,宋順帝大怒,抄起一把刀就朝那人扔去,結果刺中了那人的脖子,一命嗚呼。

王敬則等得不耐煩,帶兵硬闖進去把他抬出宮,放到車上。順帝還是不肯上,含淚問王敬則說:"我要被殺了嗎?"王敬則回答說:"出宮換個地方住罷了,你家祖宗以前對司馬家也是這樣做的。"年僅10歲的宋順帝哭著發誓:"我只希望投胎轉世後,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裡!"("唯願後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緣")宮內的人都大哭,哭聲震動皇宮內外。宋順帝又拍王敬則手說:"如果能保我不死,我可以送你十萬錢的感謝費。"宋順帝乘著畫輪車,出了皇宮東掖門,忽然問:"今天為什麼沒有奏樂啊?"左右的人沒有人回答。宋順帝出宮後,被齊高帝遷到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監視居住。

宋順帝是很傻很天真,可是他面對的政敵卻很黃很暴力。他死不死,決定權在於齊高帝,王敬則是做不了主的。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宋順帝居住的宮門外忽然有雜亂的馬蹄聲,監視劉準的兵士以為發生了變亂,怕宋順帝乘亂逃走,就一刀將宋順帝砍死,事後上報說宋順帝病死。齊高帝聽說後,大為高興,因為這等於幫他了卻了一樁心病,又不用他承擔罵名,於是給了監視者豐厚的賞賜。宋順帝死的那天,離遜位的那天只有27天。

史書上說宋順帝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特別是眉毛眼睛像畫兒一樣,是個小帥哥,見到他的人都以為他像神仙一樣(要我說,其實神仙也分美醜,既有二郎神、嫦娥那樣的帥哥美女,也有赤腳大仙、天蓬元帥那樣的矬男)。然而帥不能當飯吃,也救不了命呀。

"生生世世不願再生在帝王家裡",道盡了政治鬥爭的殘酷無情和末代皇帝的悲慘命運。

說句後話。齊高帝的兒子齊武帝蕭賾死後,因為齊武帝的長子、文惠太子蕭長懋早死,於是由蕭長懋的兒子蕭昭文繼位。齊高帝的侄兒蕭鸞逐漸掌握朝政大權,不到一年,先後廢掉了蕭昭文及其弟弟蕭昭業,篡奪了皇帝之位,是為齊明帝。

齊明帝死後,他的兒子東昏侯蕭寶卷即位。東昏侯又是一個有名的頑主和暴君,盡幹些令人髮指的事情。齊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蕭衍在襄陽起兵,擁立齊明帝的另一個兒子齊和帝蕭寶融在荊州即位,然後率領大軍順流而下,殺向首都建康。東昏侯眾叛親離,兵敗被殺。次年,也就是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三月,蕭衍也如法炮製,將齊和帝趕下了臺,登基建立梁朝,是為梁武帝,封齊和帝為巴陵王,遷到姑孰監視居住。

殺不殺齊和帝呢?梁武帝還有點猶豫。沈約卻對梁武帝說:"古今不同。當年魏武帝曹操曾經說過:'不可以慕虛名而受實禍。'你不殺蕭寶融,或許能得到一個仁慈的名聲,但是萬一有人想擁立蕭寶融來叛亂,那豈不是個大麻煩?"梁武帝點頭深表贊同,堅定了殺心。第二天就親信鄭伯禽到姑孰,強迫齊和帝吞金自殺。齊和帝自知免不了一死,反倒是很淡定,說:"我死不須要用金子,有醇酒就行了。"鄭伯禽心想,只要你痛痛快快地死了就行了,我好回去交差,管你用哪種方式死!於是滿足了他的要求。齊和帝喝的爛醉,在酒精的麻醉中被鄭伯禽等人殺死殺死,少了很多痛苦,時年十五歲。這天,離他遜位只有12天,離他被封為巴陵王只有一天!

齊和帝之父齊明帝與宋明帝一樣,也是心狠手辣的主兒。因為皇位得來不正,他生怕齊高帝、齊武帝的子孫威脅到他和他兒子的皇位,於是大開殺戒,把高、武子孫殺了個昏天黑地,只有齊高帝之孫、豫章文獻王蕭嶷的兒子蕭子恪、蕭子範、蕭子顯(《南齊書》的作者)等少數人由於種種原因逃過一劫。

後來梁武帝對蕭子恪及其弟弟蕭子範說:"齊明帝大肆屠殺你們家的人,導致你們家族遭受大禍。我率兵起義推翻齊明帝的兒子,不僅僅是雪洗自家在東昏侯時代遭受的恥辱(蕭衍的哥哥、在朝中擔任尚書令的蕭懿被東昏侯所殺),也是為你們兄弟報仇。你若能在齊明帝、東昏侯時代撥亂反正,我就是在樊城、鄧縣起兵,怎能不投到你的麾下擁戴你當皇帝呢?即使沒辦法擁戴你,那也會師出無名,很有可能失敗。我現在為你們報了仇,而且時代已經變了,希望你們兄弟忠心報答我。況且我是藉著天下大亂,取代了齊明帝家的天下,不是取代的你們家的天下。"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中國古代遜位皇帝的命運

第五個,後周恭帝柴宗訓。

後周恭帝柴宗訓,是五代著名的明君後周世宗柴榮的第四個兒子,生於後周太祖郭威廣順三年(953年)。

要說柴家人能當上皇帝,也是純屬意外。柴榮是郭威之妻柴氏的侄子,也就是說,郭威是柴榮的姑父。郭威和柴氏一直沒有生兒子,就把柴榮弄過來當養子,改姓郭。郭榮隨著養父郭威從軍征戰,立下不少戰功。在後漢時代,郭威擔任樞密副使,柴榮曾擔任左監門衛大將軍。後來,郭威被外放,擔任任鄴都(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也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繼續在郭威麾下效力。後漢乾佑三年(950年),因為猜忌大臣和武將,漢隱帝劉承祐誣陷大臣和將領們謀反,將他們全部殺掉。郭威和柴榮因不在首都而倖免於難,但家屬全都被屠殺。

郭威聽到這個噩耗之後,氣憤不已,他想,老子在外面為你賣命,你居然能做出那麼殘忍的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以清君側為名率軍殺向首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郭威滅掉後漢,建立後周。後周顯德元年,太祖郭威病死,晉王郭榮繼位,又恢復原姓,皇統就從郭家人手裡和平地轉到了柴家人手裡。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一例。

世宗在位期間,積極招撫流亡百姓,減輕賦稅,整頓吏治,讓百姓安心從事農業生產,使五代以來屢被戰亂摧殘的國力逐漸恢復起來。同時,積極整頓軍隊,淘汰老弱病殘,練出了一支英勇善戰的精兵。世宗胸懷大志,一心想完成統一大業,憑藉著強大的國力和精銳的軍隊,發動了一次次統一戰爭,先後奪取了後蜀的秦、鳳、成、階4個州和南唐在江北、淮南的全部14個州。然後,世宗揮師掉頭北上,進攻遼國,準備恢復被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出去的燕雲十六州,連克二州三關,勢如破竹你。不料,正在在商議取幽州的時候,世宗突發重病,班師回到首都開封,不久去世,年僅39歲。真可謂天妒英才。

世宗前三個兒子都被後漢皇帝劉承祐所殺,所以他的第四個兒子梁王成柴宗訓繼位,由宰相範質、王溥等人輔佐。五代時期,是一個混亂分裂的時代,武將叛亂事件層出不窮。武將們信奉的是武力,可不管你什麼皇帝不皇帝。有的軍閥公然說:"皇帝難道是天生的嗎?兵強馬壯的人都可以做!"這種思想在那時可是深入人心。

這種局面,可不是年幼的君主所能控制的。所以7歲的柴宗訓登基之後,朝廷上下大夥兒的心裡都不踏實,總覺得

又會有什麼強人會跳出來叛亂或者篡位奪權。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世宗在北伐遼國途中批閱文件的時候,從一個皮口袋發現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世宗感到十分奇怪。不久,世宗因病班師回京,解除了他的姐夫、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的職務,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恭帝繼位後,又改任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調出首都。後周政府對擔任殿前都點檢這一職務的人頻繁作出調整,就是為了防範"點檢作天子"這一傳言得到應驗。

然而,此時就真有人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篡位的準備工作。這個人就是當過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有時候,我們還真得佩服那些製造傳言或者讖言的人,因為這是需要有強大的政治敏銳性的。不過,這些傳言也有可能就是那些想篡位的野心家放出來的,既可以試探輿論,也可以擾亂人心。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皇帝和文武大臣正舉行元旦朝賀大典德時候,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忽然有人來報說,遼和北漢合兵南侵。慌亂之中,輔政的範質、王溥等宰相們不辨真假,就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抵禦外敵。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開封,第一晚駐紮在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晚,趙匡胤的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現在幼弱,不能親自主持朝政,我們為國家賣力破敵,有誰知道呢?不如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可見"皇帝難道是天生的嗎,兵強馬壯的人都可以做"這一思想的強大影響力。立一個皇帝、廢一個皇帝,建一個王朝、滅一個王朝,在那個時代是常事,大家都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將士們關心的不是皇帝誰來做、國號叫什麼,而是自己能不能從中得到好處。

正月初三,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宋朝建立後,改名趙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時機已經成熟了,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然後都跪拜於庭下喊"萬歲"。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這些人自己貪圖榮華富貴,擁立我當天子,但要服從我的命令才行,不然的話我就不能當你們的皇帝。"

兵變將士們一齊表示絕對服從趙匡胤的命令。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師開封后,不得驚擾侵犯後周的太后和皇帝,不得欺凌後周的公卿大臣,不得掠奪朝廷府庫和百姓家裡。服從命令的有賞,違反命令的族誅。"將士們都答應。

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首都開封。開封守將石守信、王審琦等主要禁軍將領都是趙匡胤過去的江湖兄弟,早就想擁立趙匡胤了,聽說趙匡胤兵變成功後就打開城門接應。只有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把軍隊召集起來,就被手下的軍校王彥升殺死在自己家裡。趙匡胤輕而易舉地就控制了首都開封。

趙匡胤派潘美將他被兵變士兵擁立當皇帝的消息告訴後周宰相範質等人。當時早朝還沒有結束,後周大臣們都在,聽到這個消息,不啻于晴天霹靂。宰相範質才知道上了大當,抓住另一位宰相王溥的手說:"沒有弄清情況就匆忙派遣將領、調動軍隊,結果造成了這樣嚴重的後果,是我們的大罪啊。"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幾乎出血。王溥一句話也不敢說。

範質等人被士兵押到趙匡胤面前。趙匡胤見他們的時候,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我也是被將士們逼成這樣的,你們說怎麼辦?"範質還沒回答,有個叫羅彥瑰的將領手裡按著佩劍厲聲說:"我們沒有主人,今天一定要確定天子!"這意思很明確,不容置疑。範質等人相顧無言,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得趕緊朝趙匡胤下拜。

搞定了範質、王溥,後面就很順暢了,很快就召集文武百官舉行"禪讓"儀式。人到齊之後,後周翰林承旨陶谷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禪位詔書,宣佈後周恭帝禪位給趙匡胤。趙匡胤正式登基即位,因其任歸德軍節度使的治所在宋州,就以"宋"為國號,依舊定都開封。

遜帝柴宗訓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鄭王,不久被遷到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居住,北宋開寶六年(973年)逝世,終年20歲。雖然後周恭帝死的時候還很年輕,但畢竟沒有像東晉以來的遜帝們那樣死於非命,算是歷史的幸運兒。

據說,宋太祖稱帝后曾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立下石碑,後來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去拜碑,並默誦誓詞。新皇帝去拜碑時,只讓一個不識字的太監跟隨,所以誓詞的內容除了北宋歷代皇帝,別人都不知道知。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宮門被金兵打開,人們才直到誓詞的內容:一是保全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三是子孫不得背棄上述誓言,否則即遭天罰。

宋太祖果斷結束了五百年來各朝殘殺前朝遜帝的惡劣傳統,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總結一下,為什麼從漢朝到晉朝,新朝皇帝都不殺舊朝遜帝呢?為什麼從劉宋到五代,新朝皇帝都殘殺舊朝遜帝的事件一個接一個呢?我想原因有三個:

第一,古代貴族政治遺風的影響。劉宋之前的政治有古代貴族政治的遺風,對前朝的君主還比較尊重。在春秋戰國時代,一國滅掉另一國,很少把別人的國君殺掉的,一般都是遷到一個地方養起來。雖然以法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秦國對這個傳統有短時間的破壞,但傳統的力量還是強大的。

第二,現實政治利益的考量。劉宋之前通過篡位取得政權的新朝皇帝本身就是大族望族,政治根基就很深厚,不怕舊朝遜帝及其家族掀起什麼大浪。比如王莽、曹操、司馬炎等,家族勢力都很強大,而西漢、東漢、曹魏從皇帝到宗室都沒有什麼大德政治力量了。劉宋卻不同,劉裕是一個寒門子弟,通過軍功一步步登上了皇位,家族勢力根本還不足以全面壓倒東晉皇族和擁護司馬家族的士家大族,所以要大開殺戒,斬草除根。

第三,劉宋以來殘殺前朝遜帝的的惡劣傳統的影響。從劉宋開始,皇室內部的政治鬥爭比前朝更加殘酷,前面說過劉宋明帝、南齊明帝為了保證皇位不旁落,把兄弟和侄兒殺了個遍,那前朝遜帝又算什麼呢。所以,只要有人開這個頭,後來的皇帝都照著葫蘆畫瓢。整個社會對這種行為的認可程度也越來越高,只覺得斬草除根是理所當然的,使新朝皇帝殺前朝遜帝時心理上沒有任何道德負擔。宋太祖趙匡胤,可以說是以個人的寬容性格扭轉了這個惡劣的傳統,善莫大焉。

注: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請在下方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