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巨變百年前的南京明孝陵、廣州越秀山


金陵王氣,六朝古都, 縱有長江天險,但它卻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城市,兵臨城下,歷經兵燹之難。1864年,曾國藩攻陷天京屠城,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30萬人死於日軍屠刀之下。圖為南京鼓樓。

今天鼓樓樣貌。每一張照片記錄著這座城市曾經的有過與記憶。這就是南京這100多年來的滄桑與血淚。

南京明孝陵神道的石象。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

現在神道已經鋪了地磚、栽了樹,看起來沒這種宇宙洪荒感了吧?朱元璋建都南京,實施了兩項舉世矚目巨大工程:修城垣、造陵墓。後來,他的兒子朱棣遷都北京,也做了兩項巨大工程:修長城、造陵墓。似乎明朝的這兩項偉大工程是那個朝代的專利和標籤,它給後人留下一筆重重的財富。眼前的這條神道,已經600多年的歷史了。

明孝陵神道的石駱駝。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徵,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

為什麼明孝陵神道的石獸是兩跪兩立?合理的解釋是石獸二十四小時為墓主看守陵墓。其中站立的代表白天,跪趴的代表晚上。

1872年的明孝陵神道,空曠得像是一片荒地。大明王朝的歷史就像這神道,既曲折深幽,又美輪美奐。

如今的這些石像生都還在,但環境已發生地覆天翻變遷。

廣州越秀山的鎮海樓。童謠中的“五層樓”指鎮海樓,因其樓高五層,故稱五層樓。鎮海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最初的用途是用作軍事設施,當時沿海地區常被倭寇騷擾,樓名“鎮海”有著“雄鎮海疆”之意。

如今的鎮海樓樣貌,大體上雄風依舊,但環境已煥然一新。

1906年,從清先賢清真古墓前向越秀山拍攝,可見鎮海樓、古城牆和觀音閣以及光禿禿的山坡。

這張在先賢清真古墓附近樓頂朝同一方向拍攝,只可見鎮海樓與後來取代觀音閣的中山紀念碑、鬱鬱蔥蔥的越秀公園和市區的高樓。

如今先賢清真寺位於廣州環市路,東與越秀公園相望,西北以廣州火車站相映。

50年代航拍的鎮海樓,可見已平整的越秀山體育場。

越秀山體育場位於越秀山南麓、鎮海樓下方,始建於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廣州市首任市長葉劍英元帥號召市民建設起來的人民體育場。越秀山體育場見證了南粵足球的興衰,載滿廣州人記憶。現在,它也是中超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的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