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老农捡到一宝贝,4百卖给古董商,古董商转手卖出100万天价

民国一老农捡到一宝贝,4百卖给古董商,古董商转手卖出100万天价

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曾经的沧海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也变成了现在的桑田。很多国宝级的古董就是在农村地区发现的,而且农民很少有人对古董文物有研究,因此通常会以低价将国宝卖出。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个关于国宝的故事。

民国时期,大概是1919年的夏天,在湖南的某地下了一场暴雨,大雨把路都毁坏了,雨停了以后到处都是泥土混着水草。一位姓艾的农民想要出去把门口的泥清理一下,他发现一块很大的石头,走近一看原来不是石头,是一件裹满了泥巴的铜罐。

民国一老农捡到一宝贝,4百卖给古董商,古董商转手卖出100万天价

艾某把罐子拿回家,洗干净发现这个铜罐子很大,将近一米高,也特别重,铜罐子的表明刻满了花纹,还有符号。但是艾某又不认识,事情在村子里传开了,一位姓石的古董商慕名而来,他的经验还有知识告诉他,这个铜罐子是铜方罍,十分值钱。

民国一老农捡到一宝贝,4百卖给古董商,古董商转手卖出100万天价

古董商石某也没有告诉艾某这个铜方罍的价值,花了400银元把这个铜方罍买了。艾某觉得特别值,毕竟这个罐子白捡来的,有人愿意出钱买,相当于白捡了400银元,相当于现在的近2万元。艾某的儿子把铜方罍的罐盖拿给当地的小学校长看,校长出800银元,但是古董商害怕夜长梦多,就不要罐盖,拿着罐身就走了。

后来古董商转手就把铜方罍卖了,转手就卖了100万。后来这个铜方罍被卖到了国外,后来为了收回国宝,花了2000万将铜方罍从国外买回,现在被收藏在湖南博物馆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