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熟了

西瓜熟了

西瓜熟了

「西瓜熟了

春秋時,冉仲弓講學至王段一帶,從人問他那裡(元坊)是什麼地方?答:遠方。村故名遠方,後演變為元坊。明洪武二年,王、郭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1958年分為元坊前、元坊東、元坊西三個行政村。

西瓜熟了

60年後的2018年,北環路向北新開一條路,路閃著光,呼應著天上的太陽,把我的皮膚啄紅。剛到東賈村,路邊就有賣西瓜的,越接近元坊,賣西瓜的攤子就越密集,人們坐在用篷布支起的棚子或印著各樣廣告的遮陽傘下,守著堆在一起的兩層西瓜,不用等待客人,客人們就自然停車賣瓜:“咋賣的啊”。

西瓜熟了

瓜攤說:“三個兩個的值當的賣啊?”攤上的秤上擺著的是大鐵盆,四五個放進去一塊約,三個兩個的確實不值當的賣。

西瓜熟了

正值西瓜成熟季節,瓜地就在攤子後邊,三五個人,從車裡跳下來,乾脆去地裡挑瓜,自然是最新鮮不過的了。我對著拍照,他對著我說:“那邊有很多大車,摟著瓜往大車上裝,拍著準好看。”

西瓜熟了

很多外地的車都從西元坊拉瓜,越靠近村子中間,大車也越聚集,人們從裝滿瓜的三馬車上雙手摟著西瓜往大車上裝,大車上已經有了大半車的瓜。瓜成熟不過三四五六天的事兒,也就是這幾天,大車把瓜從元坊拉向遠方,涼爽他們的夏天。

西瓜熟了

攤子多了,買賣也就多。喇叭裡喊:“有要包子的不?韭菜的包子。”

一人開著電三輪在沿著路走,顧不得回家吃飯的人,要上一塑料袋包子吃,不耽誤賣瓜。

西瓜熟了西瓜熟了

如下圖,左邊的人正向前跟人談西瓜的價兒,第二個人手裡攥著包子錢回包子車,黑衣婦女提著包子問後邊的人吃不吃包子,紅衣服拿著手機左右看。

西瓜熟了

路把元坊分成東西兩半,路西有活動廣場,大塊的石頭非常體面,光鮮靚麗。

西瓜熟了

村裡的大坑也在路南,用石頭砌起來,用木欄杆圍起來,多日無雨,太陽猛烈,坑內乾涸,兩三個啤酒瓶曬著太陽,不會被曬黑。

西瓜熟了

我拐進村兒裡,村裡的東西路的形態多樣,有柏油路,有有坑的柏油路,也有發白的石灰路,讓村子更亮。再進了西瓜地,遠處很多人在摘瓜,彎腰把瓜拾起來走到電三輪邊上,把瓜放進去,如此反覆。

路邊有人在拍照,他是來收瓜的,一面包車的瓜,我要拍照,他說:“別拍車牌子。”接著又說,“這兒的瓜不孬。”

西瓜熟了

南北路是土路,彎彎曲曲的連起另一條東西路,地上有瓜,約是有人故意打開,但不知為何,好像並沒有吃,拍成一條線,倒算特別。

西瓜熟了

我沿著土路遊逛,更深入元坊,一個刻著雙喜的淺綠色木門嵌在老舊的屋子中間,雕花的門楣並沒玻璃紗窗遮擋,門前有樹蔥蔥郁郁,不知是否有人居住。樹木向南的路邊,縮小的橋柱造型的欄杆把下水道遮擋。

西瓜熟了

房子破舊,並不修葺。越走,就越能發現這樣的院子,或乾脆沒有房子,直接荒廢在那裡,又或者堆上了紅磚,等待成為另一座房子。

西瓜熟了

有的紅磚乾脆立在路上,如城市雕塑一般,倒有別的趣味。

西瓜熟了

有的院子,用一排畫著畫兒的石灰缸圍起來,當成為院牆,真是特別。

西瓜熟了

正看著,喇叭裡喊:“醬香餅……”又一個商販在賣食物,我隨著她一起回到馬路上。

西瓜熟了

回去的路上,兩邊還都是西瓜地,地裡有各種各樣的稻草人,約是怕鳥兒來吃瓜,一隻披著紅圍巾的熊掛在樹上,在綠樹掩映下,守護著西瓜,幼稚也正經。

西瓜熟了

路邊買上點西瓜,回家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