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伏羲先天八卦

昨天的连载从几个维度,几种形态来描述了一下伏羲先天八卦的几何形态,今天重点说说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如何表达。

我在前文中,对于现代的二进制解读卦爻提出异议,因为这会导致将中国古代数理的卦爻限制在线性思维之中,古人没有规定阳爻是1、阴爻是0。那时候没有0的概念。古人仅仅是潜在地规定了阳爻与阴爻的不同以及广义对称性的性质。基于这种宽泛、模糊、量子般的基础定义,才有后世不断的内容兼容。

就不链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最近几天该文的连载吧。点头像,再点文章,都在那了。

基于这种最基础的数理思想,我在前面用了几篇文章的铺垫,来解释阴阳卦爻的不同表达。而这些不同的表达,在后人的不同解析中,是都可以看到的。

大家同样使用的是伏羲先天八卦,但你的思维方式却可能有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多维的,有静态、动态的不同,有侧重于数学还是侧重于人文的不同等等。也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伏羲先天八卦并不同,尽管这个基础图形是一致的。

也就是虽然这是同一个表达的人文事物,但是对于接受者来说,看到的实际结果可能并不相同。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西方人的表达是: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中国古人的表达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

仁更倾向于人文意义,而智更倾向于理科智慧。在老子”绝圣弃智“的思想影响下,在独尊儒术的氛围下,智在封建社会中,是少数人拥有的,是被压制的。

三维的伏羲八卦的可能性来源

基于伏羲的先天八卦,中国古代完全可以在其后产生出如西方的柏拉图的立体几何思想;以及完成笛卡尔代数、几何一统的工作。但是,这个历史机会被错过了。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出这种数学方法,尽管在人文的数理表达中,我们可以依稀地看到这种几何数理的影子。但是,直到清朝初年,立体几何被传入中国。

二维的太极图,直到现代才被三维化。而且很少有人理解太极鱼眼居然表达的可以是相对论的推论--虫洞的思维;以及太极的思维可以表达克莱茵瓶的概念。虫洞到底是什么,数学如何推导出来的?克莱因瓶是个什么东西?这在普通人脑海中,通常依然还是问题。即便我在这里这样描述了太极,实际又有多少人真懂它的数学表意呢?(这些内容,前文连载中已经阐述。)

人文的广泛领先并代替不了理科的偏科落后。解放后,中国的理科开始奋起急追,如今的结果,有目可见。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现代数学的三维表达

对于一个三维体系,我们现在通常用(x,y,z)来表达一个点的准确坐标位置,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象限

也就是三维上的任何一个点,我们都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达,如(5,-6,12)。

伏羲的先天八卦被推演出来,正好是八个卦爻,而且这是数学排列组合意义的唯一答案。如果我们用三维坐标体系来表达伏羲先天八卦是个什么样子呢?

先天八卦的表达的总结

一维的八卦是数列,或者是对称性的数列;

二维八卦只能看见四个卦爻的垂直投影,这样就要有阴阳区分了。

三维的八卦,就立体起来了。一会你会看到。

一维的八卦距离0的距离是数列,最近为1。

二维的八卦距离0的距离根号2。

三维的八卦距离0的距离是根号3。

我们在用几何方法表达八卦,而这时候的八卦的卦爻却是个点,三维的坐标或者说三维的数组,没几何形状了。

先天八卦的三维数组转换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伏羲先天八卦对照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表格又增加了一行。

我们依然按着从下而上的卦爻解读顺序,对卦爻进行数组表达。当然,我把阴爻定义为-1,这不违反伏羲对阴阳的广义的定义,而且比0要先进一些。因为这同时简单表达了阴阳爻的对称性。

我们会得到如图一样的三维数组。这是唯一性的表达,没有其他结果。

伏羲先天八卦的三维几何形态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伏羲先天八卦的三维几何形态

这是由八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大正方体。

在第一象限的正方体的顶角是(1,1,1)坐标,那么查表,它就是乾卦。如此类推,你可以将八卦标在这个正方体上。

这就是三维的伏羲八卦图。

老子的思想,基于这种立体的三维表达,你就会很容易理解了。因为老子的思想包括负数。可以解释鬼神,同时包括正方体以外。所以才大道唏嘘。

但这并不是唯一性。你至少还有另外一种表达。将整个正方体全部移动到第一象限,那么所有的负数消失。孔子是这么做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中没有负数,但有对称。所以才”敬鬼神而远之。“

当你把卦爻对照表格标注上,也就是伏羲先天八卦的三维几何表达了。

负数、虚数,在数理表达中是鬼神的意义。

相对论的四维时空引入虚数,实际就是引入实数的镜像作为几何的辅助线,这样相对论才能被玄学、宗教所曲解、数理利用。数理道理很简单,把不存在的虚数当实数用,那么不存在的就变成存在的。爱因斯坦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不仅放出了科技的进步,同时由于其复杂性,

不能被广泛理解(这是迷信产生的关键基础),也就同时放出了魔鬼。

这在中国古代的数理表达,就是阴阳颠倒、虚实易位了。

伏羲在定义八卦的时候,当时的鬼就是死人、先祖,从甲骨文的鬼字可以看出来;神则是图腾、太阳或天地。妖则是非人力所能为又没法直接看到的东西。这很古朴。也就是直到诸子百家时期,当时对鬼神的理解是朴素的。

至于现代人脑袋里面的鬼神,是道教、佛教产生之后所带来的。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古人的智慧

不要以为中国古人没有想到,古人仅仅是没有用现代的西式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古埃及的金字塔数理促生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代数、几何的产生,这包括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思想以及柏拉图的立体几何。而伏羲的先天八卦,其根源数理在河图、洛书的一统,而河图我前文解释了,金字塔的数理和其一样。河图是图符或者说代数表达,而金字塔是几何表达。说的是一件事情。

而此时的中国,全身心的投入到数理文化的人文使用中,数学被漠视了。但是,他们脑海中如果没有这种图形,如何会产生那样的人文表达呢?数理文化的根基在数上,有数才有按数推导的理。

对“多言(闻)数穷,不如守中”的误解

所以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即便普及教育的今天,面对立体几何、四维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其数学应用呢?

老子的"多言(闻)数穷,不如守中。"被后世愚蠢儒生翻译成”话说多了就会影响、限制和羁绊自己的行动。“被广泛流传,老子是这个意思吗?

甲骨文中最大的数字单位是兆,如果一个数字是兆兆才能表达,这还有准确意义吗?要表达准确,还是说能说明白、说清楚的数字吧。这就是数穷、守中的意思。老子描述了数理文化不守中的状态,唏嘘、缥缈。

孔子懂了,所以只谈”知之为知之“的部分。

后世的《中庸》真正理解守中的意思了吗?中庸的中和这个数理的中毫无关系,是一种度的表达。正方体里面的部分用八卦、64卦是可定位解读的,正方体以外是未知,超越界线也就是不守中了,那只能陷入玄学。这个中可不是后来儒家的搅混水的中庸,适度的意思。这个中就是河图、洛书的五,就是九州的正中间的正方或者九州,就是八卦或周易的内部。这才叫数理的守中。

老子的思想后来能够被发展为宗教和儒学,就是研究其”中“之外的部分。

而儒家思想没有完成宗教改造,这就是因为,孔子在守”中“,而且其后门生把这个中形成了一种禁锢,禁止跃出。

后世是不懂其中数理文化、还是有意的曲解,这没人知道了。历史总是依稀朦胧,留给后人太多的遐思。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先推衍三维的64卦,但是64卦是三维的吗?64卦已经进入四维了。

按正方体对角线斜着移动八卦体到第一象限,这实际就是把一个坐标区再八分的意思。你想过这是什么吗?

这样整个三维坐标系,这回变成了多少个小正方?一共64个了。这个六十四卦是三维的表达。

这个过程,周文王增加了一个什么因素?将所有八卦重新再两两排列组合!

当三维的数学体系再增加一个要素的时候,这已经是四维了!而且,由于四维是表达三维物体的运动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周易这个图符,表达的实际是古人认为的三维体系的动态表达。

(注:古人的这种表达出现了几何意义的数学错误,代数意义基本正确。这种错误东西方古人都错了,直到爱因斯坦把这个数学错误纠正。但是,这个错误在宗教、迷信、数理文化中依然以数理的方式继续沿用着。以后连载会具体说。)

如果你现在都不懂得四维数学,理解老子四维的动态的水,理解周文王的”易“,理解五行的”行“,这可能吗?

别太低估古人了!

三维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让你的思维先从平面立体起来

存在数学错误的数理的发展

这64个正方体,是四维吗?这是古代数理的哲学意义的四维,不是数学的四维空间,也不是相对论的四维时空。无论东西方的古人,解读这区域都出现了乱套的问题。

对于三维的八卦而言,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直接否定掉负数的同时,实际也否定掉了一千多年后才产生的虚数。他研究的是知之为知之的可见部分。这已经是很朴素唯物意义的进步了。

而老子研究的是64个正方体,而且包括64个正方体之外,同时还包括当时没有产生的0。这些思想被太极沿用。

所以老子的思想可以产生前世今生未来,和后来的佛教一样,所以老子的思想有成为教的基础。而儒教抛去鬼神,也就是抛弃了前世后世的幻想,基于现实的考虑现在和未来。基于这种基础,儒学最终也没有发展成教,而成为具有足够影响的类似教的数理文化。儒教是基于西方式样的现代哲学定义的说法而已。

待续。。。。。。

明天说说,用伏羲八卦如何解读曲率,这就上升到四维了。感兴趣的读者今天抽空把相对论四维时空部分的数学学懂,很简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