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珠海市系統謀劃推進基層黨建工作

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以城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以農村黨建促進鄉村振興……2018年以來,珠海市委組織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抓重點、補短板,為推動珠海“二次創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6月15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在全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到全省工作的戰略和全局高度抓緊抓實、抓出效果。日前出臺的《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更為珠海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指引。

積極推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

4月23日,中共珠海市委印發《關於推動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效率大提升的決定》,這是新時代向珠海全市黨員幹部發出的動員令。

珠海市委組織部迅速響應,將其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載體、前置環節,要求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對標“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四個繼續成為”新要求,聚焦思想、作風、效率方面問題,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廣範圍、深層次解放思想大討論,自我剖析,查擺問題。

同時,要求召開“三個一”查擺整改專題會,即一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會、一次專題黨課、一次專題組織生活會,找準找實突出問題,建立臺賬狠抓整改落實,切實解決黨員幹部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強、擔當不力、幹事創業激情弱化等問題,為主題教育開展提前做好準備。

針對一些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珠海市委組織部將2018年確定為“黨支部建設年”,在2017年開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試點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黨組織建設標準,並將用一年時間按照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要求,重點規範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管理等7方面18項具體內容,年底對黨支部逐一開展達標驗收,在達標的基礎上挖掘特色品牌,不達標的組織開展“回頭看”查擺整改。

農村黨建促進鄉村振興

珠海村(社區)書記“現任不強、後繼乏人”問題,是鄉村振興最大的短板。為解決該問題,珠海市重點實施了“領頭雁”工程,進一步加強村(社區)帶頭人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村(社區)黨組織組織力。

5月初,來自珠海市的20名村(社區)書記分赴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九江鎮的10個先進村,以及深圳市寶安區、南山區的10個先進社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全脫產蹲點學習,全方位參與蹲點村(社區)建設和發展。珠海市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全市村(社區)書記全部安排蹲點學習一遍。

此外,珠海市委組織部還將村(社區)書記培訓納入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和市委黨校主體班次,每年集中輪訓一遍,每期不少於5天,2018年計劃9月份開班。

鄉村振興,隊伍是保障。珠海市委組織部明確要求各區統一建立村黨支部書記和“兩委”後備幹部隊伍。目前,全市確定了村(社區)書記後備幹部298人、村“兩委”後備幹部126人。每年還將選派優秀村書記後備幹部到華南農業大學脫產培訓一個月,增強他們帶領群眾致富帶富的能力素質,2018年5月已選派30名村書記後備幹部參加鄉村振興能力提升班。

加強村(社區)書記激勵是我市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珠海市委組織部正積極開展對村“兩委”幹部工作報酬待遇調研,擬儘快出臺村“兩委”幹部激勵保障政策文件。

城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

珠海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推行“社區黨建網格+、紅色業委會、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居民議事制度”三大舉措,初步形成了“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的治理模式,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社區黨建網格+”,就是將主城區126個社區劃分為407個黨建網格,用黨建網格去統領綜治、計生、勞動、土地、消防、安監、食藥、市容等網格,同時把各項“人事費”整合下沉到網格,有效解決了基層治理條塊分割的問題。

2018年初,珠海市修訂的《物業管理條例》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明確在業委會建立黨組織。目前,珠海市委組織部已開展業委會成立黨支部試點工作,正在起草打造“紅色業委會”相關文件,加大業委會黨組織覆蓋力度,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協調解決物業糾紛、推動物業管理依法開展等方面的作用。

實施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居民議事制度,這一做法在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經驗交流座談會上獲得肯定。該制度提出,協商範圍由社區黨委確定,協商議題由社區黨委審核把關,協商過程由社區黨委牽頭組織,協商事項由社區黨委負責督辦落實。

基層黨建工作實現“全面開花”

珠海市計劃用半年時間在全市新興領域開展黨組織覆蓋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分摸底調查、組織覆蓋、檢查驗收三個階段推進,力爭到2018年底前實現新興領域黨組織100%應建盡建、黨的工作100%覆蓋、口袋黨員100%納入黨組織管理、新興領域區域黨委100%建設黨群服務中心。

在推進互聯網業黨組織有效覆蓋方面,珠海市委組織部重點抓三個方面。首先是抓片區聯建,在互聯網企業集中度最高的高新區,對全區互聯網企業全覆蓋聯合組建黨組織。其次是抓龍頭帶建,大型互聯網企業帶動周邊中小型互聯網企業一起建立黨組織。最後是抓行業統建,組建市網絡文化協會黨委,香洲區、高新區成立互聯網企業聯合黨委。

同時,珠海市委組織部按照省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關於“理順行業系統黨(工)委抓基層黨建的體制”要求,成立了網絡文化、律師、註冊會計師、住房和規劃建設、文體旅遊、工商聯、科協、文聯、社科聯等九大行業黨委,理順了珠海市級社會組織隸屬關係。

珠海市基層黨組織門類齊全、獨具特色,除機關事業單位、農村、街道社區、“兩新”等領域外,國企和高校黨組織佔一定比重,市委組織部堅持分類指導、統籌推進、補齊短板,推動其他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

香洲區:

加強物業管理領域黨建工作

大力打造“紅色物業”

自2018年3月15日起施行的《珠海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全國首個對黨建引領作出規定的物業管理法規。香洲區緊緊抓住《條例》施行這一契機,大力加強物業管理領域黨建工作,將黨的組織力量納入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在物業管理頂層設計中融入“紅色物業”制度安排,充分發揮黨組織組織力,保證和推動物業管理活動依法有序開展,確保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條例》出臺前,香洲區共有物業服務企業323家,業委會313個,已成立黨組織的分別僅佔11.8%和2.2%。組織覆蓋是實現黨的領導的前提,為此,香洲區以實現組織覆蓋率80%以上為目標,全面推進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黨組織的組建工作。一方面,對現有的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應建盡建。另一方面,對籌備中的業委會,鎮街、社區提前介入,努力增加黨員比重。鼓勵黨員積極參與所在小區的業委會選舉,把業主中符合資格條件的在職黨員、黨員志願者等,推薦為業委會委員候選人。

與此同時,香洲區加強社區黨委與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黨組織的聯繫,以社區黨委強有力的領導和管理,確保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與社區黨委同心同向。社區黨委吸納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中的黨員代表擔任兼職委員,參與社區共駐共建;社區“兩委”成員兼任物業服務質量監督員和業委會監督員,監督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運作,調處化解矛盾糾紛。

香洲區還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黨組織和黨員的示範作用,帶動企業職工、業委會委員和小區居民依法有序參與社區各項建設。構建社區黨委為核心,引領自治組織、居民議事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四方聯動的社區共治模式,定期協商解決社區內各類問題。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黨員在協商議事過程中,帶頭遵守議題收集、公示、參議、表決和執行等各環節規則,自覺做依規議事的表率。拱北街道各社區累計召開社區居民議事會近170次,參加居民超過3200人次,先後解決了自行車亂停放、小區大門及環境改造等“民生微實事”200餘件,贏得居民廣泛好評。

金灣區:

多領域發力打出組合拳

推動基層黨建“擴面提質”

“金灣區近年來打出組合拳,持續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擴面提質’。”金灣區相關人士介紹,制度保障、硬件支撐、隊伍管理等領域均是該區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與此同時,該區還通過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水平。

據悉,金灣區目前擁有8個區委直屬管理的基層黨(工)委,黨員6373名。為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金灣區出臺方案,將涉及基層黨建的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發展黨員等7個方面、18項具體內容,按照時間節點和工作任務逐項細化、落實。“對照檢查,找準問題”“落實整改,完善制度”“總結驗收,鞏固提升”——金灣區希望在一年時間內,通過工作內容的詳細規劃,使基層黨支部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做到“有指引”“有計劃”“有期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有了制度保障,金灣區同樣不忽略硬件支撐。近年來,金灣區各鎮按照合理選址、功能融合、統一規範的要求,大力推進鎮(園區)、村(社區)和新興領域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目前,三灶鎮黨群服務中心於2018年年初投入使用,紅旗鎮黨群服務中心也將於近期對外開放。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的輻射作用,金灣區還在周邊村居企業建立黨群之家,不斷髮展新的社會群團組織。

歸根結底,強化幹部隊伍管理,基層黨組織是第一關口。為此,金灣區堅持“防”“治”結合,採取“零容忍”的姿態嚴守這道關口。2017年,金灣區即針對中心村黨總支和廣益村黨總支的軟弱渙散問題,制定了專門的工作方案,通過區領導和鎮委書記掛點指導、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整頓。經過整頓,兩個黨組織已經通過考核驗收。除了“治”,金灣還堅持“防”,針對幹部隊伍常態化管理,持續性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幹部進行專題培訓。

目前,金灣區結合區域特點,已經建立了“1+X”(村社區黨組織/大企業黨組織+各小型企業流動黨員)互聯共建體系。通過以強帶弱、以大帶小,盤活片區黨建力量,有效整合片區黨建資源、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暢通各類黨組織共駐共建、發揮作用的渠道,形成深厚的區域黨建工作氛圍。金灣區相關負責人士表示,這種“1+X”模式實現了轄區內黨建工作和社會治理的有效覆蓋和黨員的有效管理,突破了地域資源約束、社會管理粗放、傳統黨建桎梏等侷限,開創了社會治理新模式。

斗門區:

基層黨建形成“聚能環”

引領企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斗門全區1064個基層黨支部,在“黨支部建設年”活動中,圍繞8個方面20項工作,在推進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基層黨建工作得到高度重視。

近年來,斗門區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努力構建黨建與發展統籌推進的“黨建+”模式,形成基層黨建“聚能環”,在引領企業發展、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創新、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在非公企業裡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黨員人數少,黨員影響力不大;組織不健全,黨組織覆蓋率不高;黨組織開展活動難,組織生活不正常;黨組織目標與企業目標不一致,相關制度不健全……在珠海愛美科技企業孵化創業園,這些基層黨建的難點得到了克服和消除。該創業園在招商引資、科技企業孵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動了園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已成為時代共識,鄉村振興如何著手,成為不少地區的困擾。在這系列問題的背後,基層黨建問題凸顯。

斗門區是珠海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白蕉鎮蝦山村曾是問題突出村,癥結在於過去的村務不公開、財務管理混亂、土地發包不透明、村幹部處理矛盾糾紛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對此,蝦山村黨支部採取一系列舉措清理了舊賬,化解了群眾積怨,村內秩序實現了“從亂到治”的整體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