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妙果寺里飞出来的“丹顶鹤”

蒋少毅讲述温州服装创牌、抱团发展的那些事

30多年前,我辞去国企工作,下海到妙果寺经营服装,从此便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从“妙果寺”这个温州服装行业的大摇篮里启航,“DANDINGHE”西服与我一路同行,相伴至今……这一路,也让我深切认识到,创业的拼搏精神很重要,而在创业中树立好企业品牌与诚信品牌同样重要。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蒋少毅:1955年出生。1986年,从国企下海经商,是温州最早一批西服品牌企业之一,现任浙江丹顶鹤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01、不当副厂长下海经商

第一次做生意,把全家七拼八凑筹的7000元亏掉了,都不敢和父母家人讲。

1972年,我是在母亲退休以后,进入温州二轻系统一个大集体企业——温州瓯绣厂工作,或许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注定一生都与服装结缘。在瓯绣厂工作,我从一名普通技修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熟悉工厂的每一个流程。那时候,我每个月有稳定的20多元的工资收入,还有厂里额外给我的5元钱补助,在当时,这就是一个铁饭碗,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不甘于现状,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止步于此,我希望能在某一个领域切切实实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86年,我婉拒了副厂长的职位,决定转投商海去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我在众人惋惜和不解的目光中,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敢闯敢拼的念头,成为了当时温州瓯绣厂里第一个停薪留职的员工。

那一年,正是妙果寺服装商场开业的第二年,在别人的店铺门面普遍3米多宽的时候,我在妙果寺租了9米宽的门店,是当时最大的一家销售门店,并将之命名为“胜佳百货店”。同时,我把全家老老少少筹集起来的7000元钱绑在腰上,坐上了去金华的汽车,转乘火车南下广州进了第一批货回温州卖。

我进的是当时广州最流行的一种西裤,把7000多元钱都花光了,便高高兴兴地回温州了。却没想到,因为没有经验,对这批货的质量没有把好关。在销售时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是码数太小,就是码数太大,根本没能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生意也完全做不下去。我也因此赔掉了近九成的货款,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那时候,心里真的是太难过了。那时候申申才只有6岁,我都不敢回家和父母家人讲,只告诉妻子一人,幸好得到了妻子的鼓励,夫妻俩商量着决定吸取教训重新开始。

02、“丹顶鹤”是这样来的

父亲六十大寿,朋友送来“松鹤延年”牌匾,我随即申请注册了“DANDINGHE”商标。

总结第一次的失败,我想仅凭一腔热情去做生意是不够的,是会吃亏的,还需要了解市场,需要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于是,我到铁井栏、木杓巷、环城路一带,去看人家是怎么做生意的,看人家什么货好卖,什么服装受欢迎。1986年下半年,广东开始流行一种叫“乔其纱”的面料,这种面料也受到了当时温州市场的青睐。我当即筹集了5000元,再一次去了广州进货。满载而归后,这次,这批货很快就在温州市场上销售一空。这第一年,我就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7万元。自此以后,生意越做越红火,“胜佳百货店”也成为当时妙果寺的特级纳税大户。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个体户的兴起,竞争的加剧,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阴暗面的滋生:竞争无序、市场混乱……当时温州西服流行,我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把目光投在了西装的生产加工上。我想着,与其大老远跑去广州拿货回来卖,倒不如自己加工,做自己的品牌。我申请注册的第一个品牌是“金钱豹”,但因为商标图案与某国际品牌有所雷同,没有获批。后来,在我父亲60岁大寿上,有朋友送来了一块名为“松鹤延年”的贺寿牌匾,我当时灵光一现,觉得“丹顶鹤”这个名字寓意吉祥如意,适合做商标,就申请注册了“DANDINGHE”商标,并于1992年获批。

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我的西服订单越来越多,那个时候,有20多个服装加工厂承接“DANDINGHE”的服装加工业务。

03、“西服大王”带来广告效应

在黄龙商贸城立了一个高6米、身穿“丹顶鹤”品牌西服的广告塑像,被评为“世界最大西服”

1994年,我做了一件当时的服装企业很难做到的事情,也是让“DANDINGHE”品牌更上一层楼的事情。

当时,黄龙商贸城开业,温州拥有了第一个集服装、面辅料、小商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这里,需要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就是由丹顶鹤做的:一个高6米、身穿“丹顶鹤”品牌西服的广告塑像。为了做这个塑像身上穿的西服,我专门找到一个退休的西服生产老匠人,还有一位专业助手,我们三人一起,耗时80多天,耗资1.3万元,用了整整36米马裤呢料,终于生产完成。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一个高6米、身穿“丹顶鹤”品牌西服的广告塑像

一时间这个超大西服的形象,造成了非常好的宣传效应,不仅让“DANDINGHE”被吉尼斯评为了世界最大西服,也成功地把“DANDINGHE”男装、温州男装推向全国。

有品牌就要有宣传,这样才能真正具有广告效应。借着“中国西服大王”的成功,我趁热打铁,将“DANDINGHE”的第一句广告语“成功时刻,我有丹顶鹤”搬上了屏幕,在当时的中央电视台、温州电视台不断轮播,同时,温州市区人民路、机场大道等标志性路段都贴满了“DANDINGHE”的大型宣传写真海报,“DANDINGHE”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响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而此举也让我看到了区域品牌、抱团的力量,对于个体企业、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当时,各自作战的温州服装行业,犹如一盘散沙,没有区域影响力,行业内相互内耗。这样的状况,极不利于企业的成长、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便萌生了牵头成立温州服装商会的想法,规范市场,引导温州服装产业有序发展。而这个想法,得到了业界好朋友的一致赞同。经我牵头,在市工商联的支持下,温州服装商会正式成立。

04、办工厂为品牌品质加分

品质是品牌的第一生命力。没有品质的支撑,品牌就无法延续。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品质要求也随之增强。因为承接加工业务的加工厂比较多,生产出来的服装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反馈越来越多。我强烈地意识到品质是品牌的第一生命力,我决定创办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将品质掌控在自己手中。1995年,我在德政村买下了3.5亩地,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厂房,创办了温州丹顶鹤服装有限公司,彻底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蒋少毅(右一)陪外商察看“丹顶鹤”产品

1999年,随着“DANDINGHE”品牌效应和品质意识的提升,业务订单越来越多,效益逐年攀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厂房已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我在炬光园高新工业园区置下了25亩地,修建了25000平米的现代化厂房,同时斥巨资添购世界一流的服装生产设备,打造现代化的专业服装生产流水线。2002年,新厂房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DANDINGHE”也由此正式步入正轨,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200多家连锁店,公司也一跃成为当时温州男装制造的龙头企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企业稳步发展之后,我从未忘记回馈社会,一直热心公益。在原来的国企瓯绣厂面临倒闭、瓯乡工艺面临失传之际,我出资20多万元,成立温州瓯绣研究所,让温州民间工艺得以延续;在“穿在温州”“建设服装名城”活动中赞助50多万元,支持区域品牌打造;每年向贫困山区捐资捐物,在非典、京温铁路绿化等相关事业中均投身资助。

蒋申申

二代接班 逆市增长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蒋申申:1980年出生。蒋少毅独女,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浙江丹顶鹤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的蒋申申,毕业时曾经也有自己的梦想,想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体验不同的职业。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自己早早便回了父亲的公司接班,还是在服装行业动荡起伏的那些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初见蒋申申,她穿着一套白色定制款西装,搭配浅蓝色带蕾丝边的连衣裙,简洁中不失时尚、俏皮,完全颠覆了传统西装的形象。而这,也正是蒋申申接班后,大力改革后的新举措——推出时尚定制品牌。蒋申申说,现在自己穿的西装基本上都是“DANDINGHE”定制的,不但易于搭配,更可以穿出各种风格。

社会实践期,

便在CHIC展上签下大客户

蒋申申说一直以来,自己对父亲的事业、品牌都没什么概念。只知道父亲把“DANDINGHE”从最初的一家小工厂做到了小有名气,知道当时“温州男装”这个名片还是叫得挺响的,或许更多的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感同身受。

第一次对丹顶鹤公司,对温州服装行业有深刻认识,是在2000年。那时候,她第一次跟父亲一起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那一次她才发现,原来温州男装那么厉害,几乎包下了CHIC整个1号馆。而丹顶鹤在其中也有着很大的面积,身处于展会现场,那种火热的场景,让她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温州服装挺牛的,“DANDINGHE”也挺牛的。

“那时候,我大学还没毕业,就当个实习生在展会上看着。没想到,就在这一次展会上,我独立洽谈,与台湾一位客户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合作关系。”蒋申申说,这一次参加CHIC不可谓收获不大,不但让她对父亲的产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她交出了商海的第一张答卷,为她之后进入公司以及接班打下基础。

蒋申申还记得自己当时刚进入公司,父亲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是去苏州和一家企业谈业务。她只身一人坐了五六个小时长途汽车到了江苏。当时有4家企业参与竞争,而她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在其他竞争对象还在犹豫的时候,蒋申申当场就拍板报了价格和交货日期,让合作企业非常满意,老总先后三次到公司总部考察后,就将8万多套西服的订单给了“DANDINGHE”。

顺利完成父亲交代的第一个任务,让蒋申申更有冲劲了,而这样的敢想敢为,也让年轻的她开始一步步走向成熟。

经历产业动荡,

守业创业一波三折

从2000年的温州男装鼎盛时期,到后来经历整个服装产业的低迷,转型再发展。蒋申申在2005年大学毕业半年后,便回温州进入“DANDINGHE”上班,从公司最基础的业务部实习生做起。从2008年正式接班至今,蒋申申可谓是经历了温州服装产业的几多沉浮,让她守业与创业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而她却在风雨中勇敢前行。

特别是2008年,受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服装行业终端零售持续下滑,许多服装企业进入了一段漫长的低谷期。对于刚刚接班的蒋申申而言,压力山大。一向做事果断的她,着手企业的转型与提升。她发现,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转变,西装时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通过对服装版型、面料、设计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后,决定在“DANDINGHE”原有的市场上,继续开拓新的年轻路线,改变原先西装给人沉闷刻板的第一印象。然而这一决定,也对“DANDINGHE”当时的生产设备、工艺操作等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但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蒋申申才发现,传统生产业与她想象中的并不一样,特别是生产部门,改革与思路传达阻力重重。年轻的她,在重重压力下,毅然换掉公司大批的设备,实行工艺改革和人事调整。而后来的事实也给予了她很好的回报,在当时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丹顶鹤实现逆市增长。

接班后,无论市场压力有多大,蒋申申始终相信服装是咱们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拥有很好的研发、制造基础的丹顶鹤,绝对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只要勇敢创新、稳健发展,终会经营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以“工匠精神”打造设计师定制品牌

“这些年,我作为一名‘创二代’,在父亲手里接过吉尼斯‘中国西服大王’称号、全国知名的‘DANDINGHE’品牌,我也在不断转型。我的理念是在做好时尚的基础上做精、做强并且要有自己的特色,学会坚守。”

2016年,蒋申申开始推出设计师定制品牌。第69届托尼奖(美国娱乐界/艺术界的最高奖项之一)颁奖庆典上,纽约歌舞剧、电影演员艾伦·卡明一身蓝色西服配短裤的造型是出自“DANDINGHE”的定制加工。目前,“DANDINGHE”在温州、上海都开设了定制店,不但有自己的设计师定制款,引进了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一些女装设计师品牌,形成男装和女装定制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另外,还对外吸纳了不少来自高校的设计师和一些合作性质的机构,以此来提升产品的丰富性。她希望借助“DANDINGHE”提供的平台,让更多有才华的设计师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蒋申申认为,很多人讲起西装时的第一反应,还是觉得这类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太过正式了,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所以,这也是她一直以来都特别想要做到的——改变西服给人的刻板印象。而“DANDINGHE”的设计师定制品牌便是她实现这一想法的第一个舞台。

据介绍,“DANDINGHE”定制会更倾向于批量定制,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职业形象以及企业文化,公司的国内外设计团队会提供定制方案。同时,工厂店还添置了三维立体动漫试衣镜,可以三维立体地展现客人穿着后的样子。未来蒋申申计划在全国开设连锁的摩登定制品牌,打破区域限制,结合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同时,面对行业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大“机器换人”的投入力度,是蒋申申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新尝试。引进TK-T10040全自动模板机、建立智能仓储、引进立体悬挂仓库……既完成了过去繁琐又耗时较长的不少工作,也给公司节省了大半的人力。比如原来每天制作300件服装,需要五人五台缝制设备才能完成,通过这一改进,只需一人一台模板机即可做到。同时,还建立了智能仓储。引进立体悬挂仓库,全程分码悬挂出入库,通过条形码标签的识别传送信息指令,自动定义和传送,仅需五人就可完成原来十几人才可以完成的工作。

蒋申申说:“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匠心情怀是我们这些‘创二代’必备的素养。”

父女问答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二代这样看父辈:

在你心里,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蒋申申

父亲一直以来都是我崇拜的对象,在我眼中,他不但是形象高大的父亲,还是一位我特别欣赏的优秀企业家。温州人常说的:“早上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也是我父亲的缩影。在他的创业时期,虽然我很少见到他,但我能体谅他的辛苦,为了我们的家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他告诉我经营一个企业,就要承担起这个企业的责任。我觉得我父亲与温州许多老一辈企业家一样,都特别值得我们晚辈去尊敬、去传承。

接班父亲的产业时,你排斥过吗?在工作中,被父亲批评,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蒋申申

我从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在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实习半年后,因家里企业的原因回到温州。当时以为是暂时回来,没想到一干就干到现在。因为,我看到了父亲的努力,看到了自己骨子里,也有和他一样的坚持与韧性。所以,我觉得作为他的女儿,我更应该在父亲的基础上加倍努力,把他身上那种温州人敢作敢当的“温州精神”传承下去。

虽然,我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全新的问题会急躁,但是每一次父亲都会给我敲警钟,正是有父亲时常的提醒,让我现在的性子磨砺得更成熟了,这点我也特别感谢他。

父辈这样看二代:

能不能谈谈你心目中的蒋申申是怎样的?

蒋少毅

我眼中的蒋申申,有着足够的商业头脑,也具备生意场上的灵活思考能力和“能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过去的她,虽然有着年轻人身上急躁、容易往前冲的些许不足,但她进公司以来的这些年,我慢慢放手让她自己锻炼,她也从中磨炼成长了很多,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女企业家。

你是什么时候决定让她真正接班的?

蒋少毅

其实在她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我就经常让她来公司实习,后来她大学毕业后就正式回到公司上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接待完一位台湾客户的时候,她对我谈生意的方式和一些价格上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独到的建议。像我们老一辈在生意上可能更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但他们年轻人的思路就会比我们超前很多,而且她当时提出的建议思路都是对的。从这件事之后,我觉得她心里是有自己的生意经的,也可以放心让她接班了。

你对她还有哪些期望?

蒋少毅

我非常感谢她能够接我的班。哪怕是在温州服装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她都坚持一路走来没有放弃。我希望她在今后能做得比我更出色,带领企业在不断创新中前行。

妙果寺走出“西服大王”,独生女接班,请你不要只关注她微信!

记 者 手 记

传承的是坚韧的创业精神

“选择了就不回头!”蒋少毅在创业之初首次遇到巨大挫折时,只在心中给了自己这样一句话。20多年后,女儿蒋申申接班,在推行改革中遭遇到重重阻力时,想到的也是这样的一句话。

无论是曾经能睡地板能当老板的父辈,还是曾经的娇娇女,走在创业路上,他们同样执着、一往无前。对于蒋申申而言,面对接班后所遇到的种种磨砺,或许有急躁却没有任何委屈与退缩。在她的眼中,父辈身上那种坚韧的创业精神是最为难能可贵,也最值得传承的。

接班中的创二代,其实压力并不轻,他们要面临着转型和接班同时进行带来的双重困境。转型升级,是一个即使是父辈也未必能完全胜任的大课题,更何况他们还要面临着与元老团队磨合这个大问题。接班,便意味着也将担负起企业的兴衰重任。

不少的二代,便如蒋申申这样在这双重的困境中接下父辈的接力棒。或许父辈早已经做好了有计划的传承,让一些像丹顶鹤这样的温企接班自然顺畅。作为接班人的二代,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比父辈更好的理论知识,同时他们也传承了父辈坚韧的创业精神,为父辈的勤劳、吃苦、执着的创业精神所折服。在他们的眼中,这也同样是他们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