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注:加工用薯直接運送到生產線,今天收穫的馬鈴薯明天就被加工成薯片,不需要過多的表白老化,因此收穫時不需要進行殺秧。
地點:美國華盛頓州農場。
規模:17.6萬畝,208個噴灌圈,用人最多時約有110人。
播種:每年4月開始播種。
水肥管理:直徑2米的管道從哥倫比亞河取水,分水管路通過地埋鋪設直接引到噴灌圈供水處,液體肥料可通過噴灌圈直接配比進行噴淋。
注:圖片中的黑色圓罐為液體肥料和藥劑的配備罐,通過地面上的紅色泵將藥劑或者液體肥吸入到噴灌管道中,藥劑和肥料與水的配比通過泵吸入量的控制來實現精確控制。
所有噴灌圈集中到中央控制室進行集中控制,不同顏色可以顯示噴灌圈是處於澆水,施藥,空置等不同狀態。單個噴灌圈可以調整噴施量,調整噴施的時間,最大可達到每小時180噸的出水量。每個月會對噴灌圈進行進紅外航拍,通過溫度顯示可排查噴施效果,甚至是查看出有問題的噴嘴。
中耕:
即使在平地段也會使用打坑機進行打坑,其中壟型矮寬,要比國內常規種植的壟型低,壟距83cm。這樣避免了國內土豆露出表面的情況,同時打坑保水效果會更好。
畝產:
每株馬鈴薯可結6個左右的馬鈴薯,畝產在5.5到8噸。畸形和青頭現象很少。
收穫:
由於畝產很高,不採用國內常見的“4+2”聯合收穫模式,直接使用聯合收穫機進行收穫。美國農場採用3行聯合收穫機,配用16噸轉運鬥進行收穫。
隨著加工生產季的需求,從7月中旬即可開始收穫土豆,一直可收穫到11月份。加工用薯直接運送到生產線,今天收穫的馬鈴薯明天就被加工成薯片。不需要過多的表白老化,因此收穫時不需要進行殺秧。
分揀轉運:
使用DoubleL902系列的自卸拖車進行田間轉運。在幾個種植圈集中的區域放置960均料斗接收,為後接的分揀平臺提供平穩的物料流。
人工揀選殘留的秧子以及機械傷嚴重的土豆和石塊。然後通過811系列的堆垛機將土豆裝運到底部帶有傳輸帶裝置的卡車。卡車實現中短途運輸,運輸到加工廠生產。
這一過程是國內生產者最缺少的一步,很多客戶採用大聯合收穫、散裝入庫等模式,但是分揀轉運這一塊還有很大的欠缺。我們需要告訴客戶的是,挖掘速度不等於收穫速度,挖出來,運出去,土豆流轉起來才能創造效益。
我們需要推動生產者完善整個收穫體系,不論是美式收穫還是歐洲收穫模式,都需要讓生產者意識到分揀轉運的重要性。同時,分揀轉運的機械化也將大大的減少人工成本,低磕碰傷,高效流轉,收穫質量和效果明顯提升。
16噸自卸拖車與收穫機配合收穫。
2輛16噸裝載量的自卸拖車可以同時向分揀平臺上卸料。
分揀平臺中的行星輪清理碎土和小土豆
人工揀選秧子和石塊,以及機械傷嚴重的土豆。
堆垛機將土豆裝運到底部帶有傳輸帶的卡車,然後進行中短途運輸。
機械化馬鈴薯農場管理帶來高速率,高產出,效果十分明顯。短期的投入帶來長期的效益,希望大家通過我們的介紹能更瞭解美國的馬鈴薯農場。
閱讀更多 農莊設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