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并非跑了!网友认同,谁能看透任正非搬迁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2016年5月,华为否认了总部搬迁的传闻。2018年7月,传闻得到验证,华为研发等部分正式从深圳搬迁至东莞,且除研发部门之外,还有其它部门。当然,不得不佩服华为的新闻发言人,从字面上看,华为并没有从深圳逃离。

华为并非跑了!网友认同,谁能看透任正非搬迁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异地搬迁。这一切,只是表象,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深圳房价的上涨么?

布局,跟不上华为的发展速度

按任老爷子的说法,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潜台词也很简单,华为的发展太过迅猛,已经容纳不了庞大的身躯。

华为并非跑了!网友认同,谁能看透任正非搬迁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实际上是否如此,且下列数据:

年报数据显示,华为2016年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实现全球收入5216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3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大家最关注的消费者业务,2016年全年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销售收入1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

2017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消费者业务领域,华为与荣耀双品牌并驾齐驱,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31.9%。

……

按照2018年目前的发展趋势,也许过不了几年,华为就会成长为万亿级的企业。

在华为的布局中,我们看到华为在通信业务的基础上,在制造链领域往下发展终端业务,向上布局云端业务,同时搭建自己的服务链,云、管、端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显然,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华为的集群效应没法扩散。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变的是华为的成长,不变的是华为成长的速度。

扩张,跟不上华为对成本的要求

网络上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美国的阻挠无法阻止华为强大》

文章指出,华为是一家规模非常大的公司,2017年收入超过960亿美元,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货商。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表示“华为(设备)质量非常好,而且价格较低,他们是唯一生产全系列5G产品的公司。 ”

华为并非跑了!网友认同,谁能看透任正非搬迁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如何控制成本,对待成本又是什么样的观点?

对于如何做好成本费用控制,任正非先生有一段论述,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法,企业就处在生死关头,全体员工都要动员起来优化管理。与很多企业着眼降低成本费用总额不同,华为强调的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那么,这么一理,对华为的搬迁也可以理解。

华为并非跑了!网友认同,谁能看透任正非搬迁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华为应对时代发展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变的是华为的成本管理体系。

竞争,跟不上华为的全球规划

当前,局限于一国或一地谈华为的竞争,已经太浅薄。在全球化竞争的舞台,基本少不了华为的身影,尤其是最近大家谈得最多的5G。

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曾经谈及,从曾经的追随者到今天的产业领导者,华为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如何管理创新与不确定性?

他的谈话中,主要包括了四点,如何帮助客户转型和取得商业成功?如何创新与管理不确定性?如何简化管理、激活组织?如何保持员工长期艰苦奋斗?

华为并非跑了!网友认同,谁能看透任正非搬迁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有一句得到任正非的观点:华为的成功不过是走在西方公司走过的路上。

那么,这种路就不局限于国内的小打小闹,也不同于没有规则的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需要找个静处,安心进发。

显然,变的是华为应对全球竞争的急迫,不变的是华为应对手段的从容。

在这三大变与不变之中,搬迁只是让华为看清了自我,多了一种自我保护与激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