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歷史上兄弟同時揚名千古者不多見,東漢初期的班固和班超算是其中特別傑出者,哥哥班固著《漢書》,史學成就僅次於史聖司馬遷;弟弟班超縱橫西域三十年,揚我大漢天聲。而且這兄弟倆的父親班彪和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一家四個名人,古今罕見。後人如此稱頌班固班超:石上燕然百字,萬里橫行虎穴,千載兩兒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班超的名言。


帝國之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32--102),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人,從小就胸懷大志,渴望建功立業。三十而立之年,班超隨兄長來到京城長安,由於家境貧寒,就做了一個小公務員,每天在辦公室抄抄寫寫,對於一個志在萬里的人來說,這樣的日子定然是苦悶到了極點。人生難道只是為了口腹之慾而存在的嗎?終於有一天,班超脾氣上來,把筆一扔,慨然而言:“大丈夫在世,當效法傅介子、張騫這些英雄豪傑,立功絕域,取得封侯之賞,哪裡能憋在這種鳥地方一天到晚寫寫畫畫!”幾個同事笑話他,班超就說:“哼,小子安知壯士志哉!”這句話和陳勝的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何其相似乃爾。說不幹就不幹,班超轉身從軍去了。這就是“投筆從戎”典故的由來。後來班超遇到一個看相的人,問下前程如何。看相人說:“你這人相貌不凡,生得燕頷虎頸,飛而食肉,這是萬里封侯之相啊!”史書沒有記載班超聽了這句話的反應,估計在內心是高興的:咱要的就是這個啊。

帝國之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從軍多年,已經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幹,41歲時受朝廷委派,以司馬身份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但只帶了三十六名將士。此時的西域,基本上是大漢朝的勢力範圍。匈奴屢經打擊,已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順漢朝,北匈奴力量削弱,已不能對中原構成真正的威脅,但敵意未去,仍在想方設法爭奪西域的控制權。班超一行到達鄯善國(今新疆羅布泊西南),鄯善王起初對他們招待很周到,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明顯冷淡下來。班超從這些細微之處感覺情況不妙,對下屬說:“你們沒覺得鄯善王態度變了?肯定是北匈奴使者到了,他在猶豫應當站在哪一邊。明智之人應當看到萌芽中的危險,更何況現在事實幾乎擺在這裡了。”於是把鄯善侍者叫來,漫不經意地說:“北匈奴的使者來了好幾天,安排他們住在哪啊?”侍者心中惶恐,以為班超已經知道全部情況,就一五一十全都招了。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召集全部將士三十六人痛快飲酒,意氣風發的時候,班超以言語激勵大家:“我們大夥一起出徵到這萬里絕域,就是想要立下不世之功勳,得到夢想中的榮華富貴。現在北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變臉了,如果他把我們交給匈奴,這七尺男兒之軀就只有去填豺狼的肚子了。大夥看要怎麼辦哪?”將士們齊聲而言:“現在處在危亡之地,是生是死跟著司馬您幹!”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只有摸準北匈奴使者的駐地,晚上出其不意縱火攻擊,他們不知我們的底細,必然心中恐懼,人無鬥志,可一鼓而滅。鄯善王就會嚇破膽,我們大功才能告成。”大家認為應當和領導郭恂商量下,班超大怒,說道:“吉凶決於今夜。郭從事是一介文吏,聽說我們的計謀定會因害怕而洩密,那時我們就是死了也稱不上好漢!”大家於是一致贊同。

天剛剛黑,班超就率領三十六名將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駐地。正是月黑風高,班超命令十人拿著戰鼓藏在北匈奴使者駐地的後方,約好一見大火燒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其他人全部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大門兩邊。安排妥當後,班超順風縱火,一時之間三十六人前後鼓譟,聲勢動地。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擊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大約百多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事成之後的第二天,班超將此事告知從事郭恂,郭恂先是吃驚,接著臉色微變。班超心知他嫉妒此一奇功,就舉手對他說:“雖然你沒有和我們一起行動,但我班超又怎麼忍心獨佔這份功勞呢?”郭恂聽罷,方才臉露喜色。班超於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在班超好言撫慰之下,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並把自己的王子送到京城作人質。

在班超經營西域的漫長人生中,這場殲滅戰堪稱經典之作,彼時情勢之危急,時間之緊迫,皆無以復加,稍有不慎,就是身首異處,但班超無愧於名將的稱號,是役充分表現了其果敢無畏、臨事決斷的戰鬥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名言也激勵了無數英勇的國人迎難而上,建立功勳,名留青史。

一次次讀到《後漢書》裡的班超傳,我都被這種精神感動。真希望有一位畫家能以這場戰鬥為題材創作出一幅宏篇鉅製來,名字就叫“三十六英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帝國之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