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巴基斯坦國力強盛了,會出現兩德合併那種情況嗎?

蒲公A

自從1990年柏林牆倒塌以後,兩國都有的相互合併的意願。也不能說是兩國,本來就是一個德國,只是因為二戰後美,蘇分佔德國導致的結果。兩德人民還是有很大的統一願望,同時也不存在誰被統一的民族矛盾。自然前提就會相對容易。



另一方面兩德在地理上並不存在問題,只是二戰的結果導致的分裂。兩國的領土都是相鄰的,不存在跨越的問題,這就給統一帶來了更多的有利條件。


柏林分治狀態

返觀現在的東巴(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相距遙遠,兩國在地理領土上就相對麻煩。很難做行政上的統一協調,更別說交通等問題導致的國家成本增加。進而也讓整個雙方出現巨大的資源浪費現象。

而且對於再次合併比較留要涉及到部分利益集團的問題,誰統治誰的問題。甚至包括民族內部矛盾問題,經濟發展先後問題。等等這都需要絕對的細化協調。這可不是輕易就能夠合併的。兩德的合併還經過了數年的消化,和相關機構重建,才得以讓國家正常運轉。



而且東巴與西巴之間有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印度,本身就是因為印度的存在,讓兩國就此分隔。對於印度這樣的強大敵人,根本也不可能讓兩國彼此之間跨越自己的領土,相互往來。這樣不等於將印度的安全對兩國根本不設防嗎?


而作為印度只會讓兩個國家分裂,這樣才最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這也是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到第一次印巴戰爭期間,印度始終想要獲得的結果。

而再讓兩國談合併,就是印度這個天然敵人消失了,兩國也沒有什麼合併的基礎。而對於這樣各自發展各自的經濟,也未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淡然小司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成為兩個國家,源於印巴戰爭印度對東巴基斯坦的佔領,也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國,而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國家則源於英國殖民者撤出印度次大陸時的印巴分治,印巴分治主要是按照信仰不同而劃分的,而巴基斯坦正是信仰伊斯蘭教教徒劃定的區域,因而東西巴基斯坦最初聯繫也就僅僅宗教信仰相同而已!

而歷史上印度次大陸就鮮有大統一的國家,印度如今能成為如今統一的國家還得益於他的印度主子殖民遺產,東西巴基斯坦更不用說除了當年同屬英國駐印度總督管轄,再沒有太多的牽連,而更為明顯的是孟加拉人群屬於典型的南亞人種,而巴基斯坦則更接近中亞的白色人種,兩者基本上沒有同一個國家內部認同!



而且如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經濟發展都差不多,相對來說,孟加拉的自然資源更加優良,發展潛力也更加雄厚,而且因為孟加拉是印度扶植起來的,在關係上與印度也不錯,近些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孟加拉也相應的獲得不少機會!



而東西兩德則不同,兩德成為獨立的國家是因為二戰後美蘇兩個陣營各自扶持親自己的勢力的結果,而德國有著強烈的民族認同,德國源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隨後分裂成眾多的王國,在歷史上沒少受因為鬆散而受到周邊大國的欺凌,而因反對拿破崙在歐洲的擴張,英國人扶持了當時還是被稱為德國地區的普魯士,從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直到現在德國一直是一個強國,當然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隨著東方陣營蘇聯的瓦解,華約也相應的解體,駐紮在東德的蘇聯軍隊撤出,讓東西兩德有機會單獨處理自己的事情,而更為重要的是蘇聯和華約的解體也意味著對應的經濟體系的解體,在經濟嚴重滯後的東德與當時世界經濟第三大國的西德相比,更像一個窮困潦倒的遊子來到富裕的老家,合併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因此即使巴基斯坦經濟強盛了,也很難對孟加拉構成吸引力,而且即使巴基斯坦經濟發展起來,孟加拉也不見得發展不起來!


嘟嘟超

首先是巴基斯坦如何實現強大,其次是巴基斯坦與孟加拉是否能再次統一。如果巴基斯坦強大不了,那還談什麼統一。

先看看德國如何強大的,二戰後西德與世仇法國和解,什麼阿爾薩斯洛林,什麼魯爾,都不再是問題,並且聯合自強,推動雙方以及整個歐洲經濟的發展,發展起來的西德對東德有著強大的向心力,最終蘇聯鬆口之後,實現統一。

巴基斯坦要統一,如果遵循德國路徑,也要與印度和解,雙方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如此,軍備不會再沉重,並且可能與印度聯合發展,成為推動南亞發展的雙核,發展起來的巴基斯坦對孟加拉當然有吸引力,而且印度也不再阻礙。不要說因為不滿才獨立,巴基斯坦真要發展起來,難保要求重新合併的勢力不會回潮。

當然,還是涉及到最核心的問題:克什米爾,已經打了60多年,目前還沒有看到和解的跡象,誰也不讓誰,“德國路徑”的第一步還沒開啟,從1870普法戰爭到1963年法德簽訂《愛麗舍條約》最終和解,93年時間,以此算,印巴和解還有很多年,並且肯定會更長。

不過巴基斯坦發展也並不一定遵循德國路徑,其他路徑也可以發展,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北玄武


結婚容易,復婚特難。曾經的大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被印度肢解成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兩個獨立的國家,即使未來巴基斯坦強大了,巴孟兩國也絕無可能重新合併成一個國家!

因為當初的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這兩個地區搭夥過日子,組成一個國家,實屬殖民者英國操弄的“包辦婚姻”,彼此間沒有愛情,同一口鍋吃飯了幾十年後被仇敵印度用武力拆散,各自成家立業過日子,這是不可逆轉的現實,未來想要“復婚”,重新合併成一個國家,無論是巴基斯坦、孟加拉,還是印度,都不答應!為何?

巴基斯坦第一名模 阿夫扎爾 】



一、巴孟歷史上只有兩個共同點

現在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由大家都熟悉的東印度公司治理。二戰後,隨著世界各地的民族覺醒,獨立運動如火如荼,二戰中元氣大傷的大英帝國墮落成日已落帝國,國力虛弱,已經無力再殖民南亞這片廣袤的土地,不得不允許對方同意。然而由於伊斯蘭教地區與印度教地區的對立十分嚴重,加上日已落帝國為了日後保持對這片土地的影響力,維護一己私利,對伊斯蘭教與印度教族群的對立情緒加以利用,1947年6月,英國駐印度末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公佈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由此,印度與巴基斯坦相繼成立。當時的巴基斯坦包含了直線距離超過2000公里的飛地孟加拉地區。

巴基斯坦(西巴)與孟加拉(東巴)作為一個國家的兩個組成部分,彼此間的共同點只有兩個,一個是這兩個地區都是伊斯蘭教佔據絕對多數的地區,另一個是這兩個地區都是日已落帝國的殖民地。他倆搭夥過日子,實屬日已落帝國操弄的“包辦婚姻”。

1971年,印巴戰爭,在印度軍隊與孟加拉地區分離組織的聯手打擊下,巴基斯坦不敵,被印度成功肢解,孟加拉地區脫離了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日已落帝國的“包辦婚姻”解體了,南亞由此多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巴基斯坦的實力被削弱了一大截。


二、巴孟不同種族缺乏認同

現如今的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差異性相當明顯,首當其衝的是兩國種族的巨大差異。巴基斯坦的主要民族是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而孟加拉的民族多達20多個,其中孟加拉族佔全國人口的98%,是南亞古老民族之一。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民族林立,兩國沒有共同的民族,不同種族之間缺乏認同感,特別是獨立了這麼多年,再讓合夥過日子,哪個主要民族都不樂意。因為,民族的世界發展趨勢是走向獨立自主,而不是合夥過日子。

三、巴孟不同文化缺向心力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雖然都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兩國的文化截然不同,比如孟加拉的文化是各種傳統習俗及其外在影響的產物,有些傳統習俗是深深地根植於史前時期,另一些則是形成於近代,而迷信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還十分普遍。

巴孟兩國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兩國缺乏向心力,誰也不願意放棄獨立自主的現狀,重新合併,搭夥過日子。

四、巴孟沒有共同語言與文字

巴基斯坦語系繁雜,地方土語和方言多達幾十種,使用的主要民族語言有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和俾路支語等,通用語言是英語,憲法規定的國語則是烏爾都語它的語言狀況跟近鄰印度一樣複雜,同樣通用英語。

而孟加拉的語言就單純多了,全國人民幾乎都是使用官方語言孟加拉語,人們的溝通與交流更順暢,溝通成本低,這個方面,巴基斯坦是沒辦法跟孟加拉比擬的。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使用的主要語言不一樣,沒有通用性,兩國絕大多數的人民是無法交流與溝通的,文字也是如此,彼此間是生疏的,有著無法逾越的隔閡,又怎麼可能重新合併呢?


五、地理隔絕,國家管理成死穴

在“包辦婚姻”的歷史階段,東巴基斯坦(孟加拉)與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上是分離的,被印度隔絕著,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屬於大型飛地,兩者的直線距離超過2000公里以上,東西巴基斯坦的來往與管理十分不便,這是無法克服的難關,也是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分離主義強盛,並輕易被印度肢解成兩個國家的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


六、印度絕不允許巴孟重新合併

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想獨吞克什米爾全境,為了打了三次大戰,至今依然是互為頭號死敵,和解之路遙遙無期。而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用武力支持了東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分離戰爭,成功幫助孟加拉脫離西巴基斯坦,獲得獨立,嚴重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實力,絕對不會同意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重新合併成一個國家,壯大頭號死敵的實力,必然會使盡一切辦法與手段,阻止、破壞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的合併,印度完全做得到,不僅印度的經濟與軍事能力遠遠高於巴孟兩國累加的實力,還在於印度把巴孟兩國隔絕著,只要印度需要,就能輕而易舉地切斷巴孟的空中、陸地、海上通道,使之成為無法通聯的1+1=0的兩個個體,合併成為名義上的事情,徒有虛表,沒有任何的意義。


飛狼

【東西德國】

1、地理。山水相連為兩德統一提供了地理條件,兩德邊界北起波羅的海,南至捷克邊界,總長約1381公里(不包括西柏林邊界),地理上的“接觸面”夠大,地形以平原為主,沒有高山大川等地理屏障。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之間的地理“接觸面”為零,中間隔著印度,兩國直線距離超過2000公里,陸地交通需要過境印度(印度的基礎設施眾所周知),空運需要飛越印度領空,海路需要繞行印度半島南端,比如從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出海,到達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約7500公里,地理條件對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極為不利。

【南亞宗教分佈】

2、歷史。自從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第二帝國(普魯士德國)統一,兩德地區的人民就生活在一個國家裡,人民已經對國家形成認同,德國的分裂是二戰造成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在歷史上長期屬於各自為政的兩個地區,沒有形成過現代意義的國家,南亞次大陸的“統一”是英國殖民主義的結果,此前的印度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而不是國家概念。英國的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促成了現代巴基斯坦國家(獨立時包括孟加拉國)的形成,而英國殖民者只是以簡單的宗教劃分國家,沒有考慮(存在故意可能性)宗教以外的族群文化差異。

【印巴分治】

3、族群。兩德境內的居民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說德語(口音有低地德語和高地德語的差別),宗教有天主教(南部)和新教(北部)的差別,民族認同感沒有問題。巴基斯坦主要有旁遮普人、信德人、普什圖人和俾路支人。孟加拉國有20多個民族,其中孟加拉族佔全國人口的98%,是南亞古老民族之一。兩國人民缺乏統一的民族認同。

綜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分裂,除了印度入侵的原因,內部也存在很多矛盾,比如東巴人(孟加拉人)認為西巴人佔據了國家的主要部門和資源,並企圖“統治”東巴人民,因此,巴基斯坦國力強盛,也很難出現兩德合併的情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不可能出現!巴基斯坦跟印度孟加拉三國是屬於不會妥協也不可能合併的三個國家。當年英國之所以把孟加拉劃歸巴基斯坦是認為這兩個地區都信奉伊斯蘭教,而印度信奉的卻是佛教跟印度教,這兩個教在信仰方面水火不容,打得亂七八糟。由於巴基斯坦與孟加拉把印度夾在中間,這使得印度有被包圍的感覺,這是屢次印巴戰爭的起源。所以在1971年,印度發動了對巴基斯坦的戰爭,直接策反了孟加拉國,然後聯合孟加拉國軍驅趕巴基斯坦駐防軍。

由此可見,孟加拉國獨立的原因就很明顯了,一個是印度不想讓巴基斯坦太強大,二是孟加拉國自己想要獨立。這第一個原因是外因,第二個原因則是內因。外因的事可以靠外交解決,內因就得憑實力了。這跟東西德合併完全不一樣,東西德分裂只是外因干涉,他們內部則是渴望統一的。

其次,巴基斯坦從實際上並沒有強過孟加拉國。這兩國從總人口,總經濟產值,甚至產業結構上面都幾乎相似,可以視為是同進同退的。巴基斯坦很難在國力上把孟加拉國拉開拉大。如此,則孟加拉國憑什麼迴歸!


優己


從地圖上來看,巴基斯坦比孟加拉麵積大了很多(79萬平方千米:14.2萬平方千米),但是目前兩國經濟實力和人口數量卻是比較接近,目前巴基斯坦的GDP是2600億美元左右,而孟加拉是2200美元左右、人口也基本相當(巴1.67億:孟1.47億)。如果巴與孟重新合併在一起,那麼巴基斯坦的GDP和人均收入,至少要達到孟加拉5倍以上才能考慮。但是,以巴基斯坦目前的經濟狀況和經濟增長(孟加拉反而比巴增長快),50年以內很難實現再次統一!


左至右:葉利欽、科爾、老布什

就算是巴基斯坦將來達到了孟加拉國力的5倍以上,那麼統一的問題也非常難以成行。以當年兩個德國統一為例,以德國世界第三的經濟規模和非常富裕的國民來說,統一後目前德東的狀況仍然不盡如人意,當初承諾的統一以後國民所得在一定時間內要保證持平沒有實現,德東居民的收入僅為德西的75%左右,並且德西那些大牌的國際型企業往東部投資很慢,而兩地居民也相互看不順眼!德東人認為,當初的統一是錯誤的,是被受騙了!德國政府的承諾成了一紙空文…;德西人則認為,德東人懶惰,除了向政府要錢以外什麼都不做!這種剝削已經使德西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了…。總之齟齬不斷!

如果巴與孟談統一的問題,最直接的就是怎樣平衡兩地人民收入的問題,富裕的一方肯定要拿出鉅額資金去平衡這個事情,而富裕地區的人是否願意?打一個比方,你原來一個月收入10000,現在要求你一個月拿出2500-3000(一年是多少錢?)給基本上與自己素不相識的人,你會願意嗎?並且這種“支付轉移”要很久的時間…人麼,總是自私的!並且,富裕地區對貧困地區的投入不簡單是個人收入問題 這裡還有基礎設施、科教文衛體…等等給方面的長期投入…到了那個時候,富裕地區能否“吃得消”?是不是覺得貧困地區是累贅?

總之,任何地區長時間分裂以後“談統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統一是“心的統一”而非“身的統一”。


皇家橡樹1972

這個命題有問題,非常不妥。東德西德本來是一個國家,都是德意志人。民族認同感很強。但巴基斯坦就很不同。

其一,巴基斯坦是夢巴頓方案的產物,是英國殖民者退出英屬印度時人為草草劃分的,這為以後紛爭埋下種子!

其二,巴基斯坦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按伊斯蘭教劃分的,國內民族眾多,旁遮普人,信得人,普什圖人,卑路支人,拉賈斯坦人,沒有主體民族,現在仍然存在民族分離主義,卑路支人,普什圖人都在鬧分裂。

其三,當時的東巴,即孟加拉國主體民族是孟加拉人,注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而西孟加拉邦是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孟加拉與巴基斯坦根本沒有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更談不上!

其四,巴基斯坦是由英國殖民者生硬捏到一起的,跟印度一樣,有進一步分的可能!


片雲2

德國這個家庭夫妻倆分居了,但是還是同城。

而巴基斯坦這個家庭分居了,但是是異地。

我都說了多少遍,異地戀不靠譜。

所以,沒可能!


小深刻的舊書

卡利斯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合併的可能性反而是比較高。卡利斯坦,意為“純潔的土地”,它涵蓋旁遮普省、哈里亞納省、昌迪加爾市、新德里市、喜馬偕爾省、拉賈斯坦省、古吉拉特省、烏塔拉肯德省。

錫克族是信仰錫克教Sikhism的旁遮普族,這些人多住在目前印度控制的旁遮普邦。15世紀後期,身為貴族的那納克Guru Nanak(1469—1539),在印度教的基礎上創立了錫克教。此教信仰一神論,提倡人人平等、友愛,反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

錫克教脫胎於印度教,卻以反抗印度教和印度作為自己的教義。雖然錫克教徒和穆斯林未必全無隔閡,但是錫克教徒目前的主要對手是印度,因為在印度政府的長期管治下,錫克教徒受到壓抑。目前錫克教徒和穆斯林有了共同的“敵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他們能夠共同作戰,那麼就開啟了逐漸融合和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人口之中人數最多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族,錫克教徒的主體也是旁遮普族,換而言之,錫克教徒和巴基斯坦主體民族之間的語言是相通的,血緣是相通的,加上現在反抗印度的意志也是相通的。巴基斯坦人和錫克教徒目前的“分裂狀態”,實際上是如同西德和東德之間的,同一民族的分裂。這種分裂和西德與東德之間的分裂比較相似,是“主義”的分裂,是可能並且應該重新凝聚與團結的。

惡奴鬧臭邦Arunachal是印度政府成立的一個偽政區,該地原為中國固有領土。阿薩姆邦雖然已經被“雅利安化”,其語言變為印歐語系語言,其信仰變為印度教,但阿薩姆地區主體民族的血緣起源於中國雲南省(德宏地區勐卯)。阿薩姆族是雲南省德宏地區西遷移民的後裔,其民族起源的記載他們的先人是由一位名叫昭龍蘇卡法Chau Lung Sukapha的首領的帶領下,從雲南省勐卯,即今瑞麗市一帶遷來的。故而,惡奴鬧臭邦和阿薩姆邦應該回歸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