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什麼?

小莉²º¹²

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息肉按老祖宗的話說是這樣理解的:《說文解字》裡面有一句話叫:息,寄肉也。

按照廣義來說我們人體隆起於黏膜表面的腫物都可以統稱為息肉。換句話說息肉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並不是就是一個疾病。

按照定義來說:全身只要有黏膜組織的地方都有長息肉的可能,因為我是消化內科專業的,所以我就易胃腸道息肉來舉例子詳細說明。

通俗的說可以簡單的理解比如同樣是肺炎這種病:再細分下去肺炎還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性肺炎、衣原體性肺炎等等。

更通俗的說同樣是車,車也具體分為汽車、火車、自行車、摩托車等。

息肉也一樣,雖然說是息肉,但息肉還可以分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無蒂鋸齒狀息肉,管狀腺瘤樣息肉、絨毛狀腺瘤樣息肉、還有混合腺瘤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平常臨床上切下來的息肉具體是怎麼區分他們是什麼性質的息肉?

其實是送去做病理檢查來區分的。按照病理學來說息肉的本質就是人體黏膜組織的腺體異常或者間質異常。這樣講可能太專業。通俗的講就是把切下來的息肉放在顯微鏡底下看,把息肉的每一個細胞都放大看,最後看到是什麼息肉就是什麼息肉。如下面這張圖片就是下顯微鏡下看到增生性息肉的圖片。

下圖就是顯微鏡下看到管狀腺瘤樣息肉和絨毛狀腺瘤息肉不同息肉長的不一樣,最後病理結果也會不一樣。

從這一點上面來說病理醫生是很偉大的,他們在後面默默的工作,其實這些息肉最後是什麼性質的息肉,有沒有癌變都是他們確診的。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是否全部都會癌變。

這個問題以前有科普過:借用一句廣告詞:那就是“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哈哈

腸息肉癌變率從高到低大概排列順序是這樣子的:家族性腸息肉病(癌變率約為 10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約為約 50%)、混合性腺瘤(癌變率約10%-30%);管狀腺瘤(約1%-5%)。當然還跟息肉的大小、形態、族中有沒有胃腸道腫瘤的人有密切關係,總體來說息肉越大、表面形態越難看息肉癌變率就越高,小的息肉、表面光滑的息肉癌變率更低。但及時切除也可以預防息肉癌變的。

如下圖這種息肉,將來癌變概率就比較大,但如果做腸鏡及時發現切除了也就不會癌變了。


下圖這種超級小息肉(我圓圈畫出來的地方)一般來說是不會癌變的。


消化內科葉醫生

什麼是息肉?

息肉是起源於腺上皮組織黏膜上突起的贅生物。

可發生於很多部位,上至鼻腔聲帶下至子宮直腸均可出現息肉。

醫學上一般按照息肉的生長位置來給它命名,如聲帶息肉、膽囊息肉、宮頸息肉、直腸息肉等。如果一個位置長了兩個以上的息肉,則稱為多發性息肉。不知提問者所謂息肉是哪個部位,在此給各位讀者介紹幾種臨床常見的息肉。

1. 聲帶息肉

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之一,臨床特徵為黏膜水腫、血管擴張、增生、纖維組織增生和出血等。聲帶息肉形成的原因是聲帶震動引起聲帶充血水腫,發炎時繼續用聲,從而導致聲帶血管外傷及出血。聲帶息肉臨床表現為聲嘶,嘶啞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聲帶表面及懸垂於聲門下的息肉聲嘶不明顯,生長於聲帶邊緣的息肉可出現明顯聲嘶,聲帶邊緣巨大息肉聲嘶較重,甚至失音,喉鏡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紅色腫物。

2. 膽囊息肉

並非是一種單一的疾病 ,而是一類表現為膽囊粘膜向腔內呈侷限性息肉樣突起病變的總稱。常為B超發現 ,影像學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分為:1膽固醇息肉2炎性息肉3腺瘤樣息肉(腺瘤)4腺肌增生症5混合性息肉。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為臨床上最常見的膽囊非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多為單發,有粗短的蒂,常伴有不典型增生,容易癌變,腺肌增生症也具有惡變傾向。臨床表現取決於膽汁通暢程度,多數表現為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腺肌增生症的影像診斷:膽囊壁瀰漫或侷限性增厚,內外壁光整,肝膽分界清楚。增強:動脈期病變區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顯強化,在門脈期及延遲期,強化沿黏膜面向漿膜面擴展,全層均勻或不均勻顯著強化。增厚膽囊壁內大小不等無強化的RAS及壁內微小結石, 為膽囊腺肌增生症的特徵性CT徵象。

3. 結直腸息肉

是結直腸黏膜過度生長產生的新生物,是常見的結直腸疾病之一。結直腸息肉可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鋸齒狀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錯構瘤性息肉綜合徵,組織學上癌變危險性從高到低依次是腺瘤性息肉、鋸齒狀息肉、增生性息肉,而錯構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的癌變率不高。結直腸息肉多無症狀,往往是在內鏡或X線檢查偶爾被發現。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統症狀,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但多因症狀輕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視。直腸的長蒂息肉在排便時可見腫物自肛門脫出。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帶血、粘液血便。息肉綜合徵者常有胃腸外疾病的相應表現,如口唇粘膜、口周皮膚、手腳掌面有黑褐色色素斑者,提示有Peutz-Jeghers綜合徵的可能。

結直腸息肉影像診斷:CT結腸造影(CTVE)對≥10 mm的結直腸息肉的敏感性為100%, 6-9 mm的為83.3%,≤5 mm的為51.3%. 由於結腸息肉直徑>10 mm有潛在惡變的可能(惡變率約10%), 而直徑<5 mm的結腸息肉惡變率不到0.1%, 所以CTVE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普查提供一種有效的新途徑。


放射科楊大夫

息肉,是指

人體組織表面

長出的

贅生物

,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




息肉屬於

良性腫瘤

的一種,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



倩Sur

息肉常發於腸道的遠端,也就是結腸處,是一種突出於結腸腸腔的黏膜腳樣突起物,又叫結腸息肉。結腸息肉大致有腫瘤性與非腫瘤性兩大類型,在病理學上又會根據不同的特點分成很多種類型。

約半數以上息肉沒有任何症狀,常因腸鏡普查中發現,或者發生了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其症狀有:腸道刺激症狀、便血、腸套疊或伴腸梗阻;腹部檢查可觸及包塊伴壓痛,大多屬套疊腸襻,腸鳴音亢進等,亦可能無明顯腹部體徵。結腸息肉和息肉病如果併發貧血,就可能具有明顯的癌變傾向。

發生結腸息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1、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2、膽汁代謝紊亂,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

3、腸道炎性疾病,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症病變是導致炎症性息肉發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

4、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曾經患過其他部位癌腫,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宮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

5、基因異常,家族性息肉的發生可能與第5對染色體長臂內一種被稱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和缺陷有關。

息肉病具有明顯的癌變傾向。有專家曾預言:“每個息肉病者,如果任其自然發展,最終會發生為癌變。”年齡、病程的長短與息肉病癌變率呈正比的關係,上述人群應定期排查。


藥療君

通常來講,息肉是由起源於黏膜的細胞生長聚集形成的一團“肉”球。但是,準確地來說,息肉中一般沒有“肉”——肌肉。

腸息肉,意思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通常稱為息肉。

腸息肉的類別主要有哪些?

(1)炎症性息肉:由於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該種息肉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息肉病、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中。

(2)淋巴性息肉:這種類型的腸息肉多發於直腸,尤其是下段直腸。淋巴息肉不發生癌變。 其多見於 20~40 歲成人,在兒童也可能會發生,以男性多見。

(3)幼年性息肉:90% 生長於距肛門 25 釐米的範圍內,直徑多數小於 1 釐米。主要是 多見於幼兒,外觀為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

(4)增生性息肉:是腸息肉種最常見的一種,多分佈在遠側結腸。不發生惡變。

(5)腺瘤:結腸的良性上皮腫瘤,根據其組織學結構可分為三種類型: 1) 管狀腺瘤,癌變率在 5% 左右。 2) 絨毛狀腺瘤,如觸及硬結或固定,則表示有癌變可能。 3) 混合型腺瘤為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結構的腺瘤,其癌變率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腸息肉是怎麼引起的呢?

引發腸息肉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因為原發疾病,比如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病等引起,也可能是由於飲食習慣、環境、情緒等因素影響而誘發所致。

近年來腸息肉逐漸年輕化,與不健康的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密切相關。部分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能導致息肉多發,這主要與鋅、鐵的缺乏在息肉的發生過程中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部分腸息肉有遺傳傾向,具有家族聚集性,一家人中可能有多人存在腸息肉。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關注ICU張醫生,健康諮詢,隨時恭候。


張醫生在線

這個問題又問到點子上了,因為我就是一名膽囊息肉患者,這個息肉啊看著不大,卻是不可小看啊!

因為被它折磨著,我沒事就學習了息肉的相關知識,看看怎麼戰勝它。我先跟大家說說大概念的息肉,再說說我自己的膽囊息肉吧!

一般來說息肉就是指人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說俗話就是小肉疙瘩。包括增生性的,炎症刺激性的,腺體瘤和錯構瘤,還有其他類型的也包括在內。

一般情況下息肉都是良性的贅生物,但是你可不能小看它,它可是會增長,會變異的。在某些部位的息肉大小是有標準的,大了要動手術割掉,以防變異成惡性腫瘤。

一般息肉的病因可能與炎症刺激或遺傳因素影響,也可能與飲食和外部環境有關,到現在為止沒有準確的研究結果。人體多部位都可能發病,比如腸道,子宮,宮頸,結腸,大腸,膽囊等,我就是膽囊息肉,也是備受折磨啊!現在一般都是定期觀察,在其達到手術指標的時候進行切除,這是目前西醫防止其癌變的最好的辦法了!

也希望患有息肉的朋友不要害怕,平時密切觀察,定時複查。西醫不行就找中醫,祝大家最後都能早日康復。




養生不糊塗


楊飛136057595

現代醫學認為息肉與遺傳因素及慢性刺激相關,故應注意保持衛生,避免感染,戒菸限酒,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參加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薇健康

【臨床表現】患者除了胃腸有多發性的息肉新生、腹痛、腹瀉或有精液、便血之外,往往還在手指掌面、口腔周圍等散發有許多黑色素斑點,常被誤為雀斑。其顏色為暗棕色或黑色,圓形不規則。邊界清晰,而且此色素斑可隨年齡增加而消失。

【食療處方】處方:薏米60克,玉竹20克,旱蓮草15克,桃仁9克。將後三味布包煎水後去渣,再入薏米煮粥食。每天1劑,連服20~3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