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当年文家梁

遥看当年文家梁

文家梁地处达州市西外,是达城最边缘的街区,用现在的语言称为城乡接合部。

先前的文家梁街道很狭窄又不平坦,与其说是街道,不如说是巷子,巷子两边的木瓦房不规则而建,所以街面不整齐而显得零零落落。

巷道深长又弯弯曲曲。尤其是要出城的那段巷道既弯曲又多梯坎。这里,完全是小乡场的模样。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有供销社学校、烟酒店、旅社、茶馆等等。

遥看当年文家梁

街的旁边有一条很窄的黄土公路通往巴中县,街右下面还有一家当年的“知名工厂”——达县榨油厂。

当时是作坊式原始的生产方式——撞击榨油。所以,撞击时的声响传得很远,路过此地首先就会听到那有节奏且铿锵的榨油声。

同时,那扑鼻而来的油香就知道榨油厂离你很近了,文家梁有一石牌坊,建于清代,是为王姓的举人而建称为武举牌坊,是当年城内较为大型且保存完整的牌坊。

此牌坊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已而不复存在。

现在的月亮食品厂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家酒厂,是城内最大的酒厂,是作坊式土法烤酒,一股浓烈的酒香笼罩着半边街。

年纪60岁左右的人,对文家梁的记忆是较为深刻的。70年代以前,学校、机关及居民所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木柴。

那时天然气没有开发,也没有进入我们百姓的生活。要用煤只能到离城10多公里的渠江钢铁厂或到煤建去买。

当时,货车很少,运输困难,高、初中学生勤工俭学要定期的到渠江钢铁厂或双龙煤矿去为学校挑煤,居民家的孩子抽星期天去挑煤回家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还有一些人靠挑煤卖线来维持生计。

文家梁是去挑煤进出城的必经之路。所以,路经此地的人很多,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了早去早回,天不亮,四面八方的人从城里不约而同地出发了,整条路上都是奔走的人。

在朦胧的晨雾中,争先恐后地前进在乡间弯曲而又坎坷的小路上,现在,回忆起来,这乡野之晨朦朦胧胧的石板路上的奔忙景象颇具诗情画意,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但是,匆忙赶路的挑炭人哪有闲心陶醉于田园风光之中。现在,年轻的小伙子们没有这类经历,无法体验到那时挑煤的苦和累。

尤其是挑到文家梁时,因经过几十里地的负重长途跋涉,人又累又饿,总要歇息一会,那真是“看到屋走得哭”,眼看就要到家了,这时才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从文家梁遥望达城,又无奈的挑起担子重新迈着沉重的步履向家慢慢走去。

遥看当年文家梁

文家梁变了模样,原来的老街消失了,这只能在回忆中去找寻2000年后,西外新区的开发迅猛展开,原来的那片老街已被拆迁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同时,修建了亭园,草坪绿草茵茵,竹木滴翠原来的菜地成了市民休闲健身之地,旁边的山丘被推平,面貌为之一新。

一条四车道的宽阔公路连通了市内,这就是新建的凤凰大道。现在,我们看到的文家梁是一派车水马龙的繁荣而美丽的新景象。

本图文摘于《达城记忆·老街老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