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桥:中国人乐善好施的标本,云游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京南190公里,京德古御道与滹沱河故道交汇处,古河间国乐寿之地,一桥飞架南北。

据传,桥为单姓人家所建,故名单桥。因村内有五女于兵乱中同死于桥下,曾称五节桥。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记中又称“乐善桥”。

乐善桥:中国人乐善好施的标本,云游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单桥

单桥最早的记载见于元朝至正年间。修建于明崇祯2年(1629)至清顺治2年(1646),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座跨朝代石桥建筑。

单桥建桥会主要组织者包括河间府知府王逢元、献县知事李粹白(以及继任知事)、赋闲官吏耿橘、张九叙、云游道姑裴道(裴秀)、裴道义子募化者王金、建筑师刘尚用、第一捐助者冉耽、柜头(现金出纳)秦堡、临街茶摊化缘史文试、库房杨起凤等义士。

曾在全国建立成千上万的分会组织募捐善款,主要工作都是在总会和各地建桥会进行。

民间传说,修这座桥,没有用官府一分钱,全部是民间资本修筑。云游道姑裴道(裴秀)是这座桥的实际负责人,她在太行山买了一个山头,在山下又买了一块地,在山头开发出石块后,在山下加工出桥的用石,装上船只,顺滹沱河而下,运到献县。据说,这完全是义举,不收费用的。还有传说说,船上装了建桥石,就会一帆风顺。有的桥栏板上有记载,***善人捐银3两字样,并有善人名录。善人不只今河北省内的,扬州、杭州也有善人捐款。

单桥在南单桥村和北单桥村之间,古滹沱河自西北而来,在两村中间拐了个弯后,向东北而去,像英文字母“V”一样。古滹沱河自西北而来,直接冲击桥的南部,为了减少水流对桥的冲击,桥的南部的三个拱大,而北部的拱较小。

先人在修筑单桥时,在“V”的内部,即河北岸挖了导流渠,我想,桥的北部应该是在丰水期修建而成,桥的南部是在枯水期修建而成,这样也减少了修桥期间的麻烦。

单桥全长69米,宽9.6米,青石结构,现存五孔四拱共九孔,取吉祥、至尊、至高之意。实测数据显示,整座石桥桥面、桥墩南高北低;桥面桥坡南坡陡北坡缓,桥孔南大北小。南北桥头高差1.785米,呈现南北不对称形态。2012年3月,世界纪录协会认定单桥为世界最长不对称石拱桥。

桥面青石铺砌,两侧桥栏由64根望柱和68块石栏组成,望柱上雕刻着狮、猴、神兽,形态各异,栏板上的浮雕十分精美,有火狮、云龙、飞凤、麒麟和神仙故事,其内容主要倾向于道教。桥两端各有一双骑狮的男女善人石像,像高2米,善人年龄五十左右,慈眉善目,为修桥捐资人的代表形象。9个大小拱券上方雕刻着18个俯视河面的螭头,全桥上下有270处雕刻,为明代艺术风格,是研究佛道两家和明代艺术的宝贵资料。

乐善桥:中国人乐善好施的标本,云游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单桥栏板

乐善桥:中国人乐善好施的标本,云游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单桥栏板

单桥修建概算20万两白银,而明崇祯年间国库岁入1700万两黄金,由官府修一架桥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为什么献县知事、河间知府都没有能够上疎朝廷请求皇帝由国家投资修建这样一条南北通衢国道上的一座石桥,而是自掏腰包由民间的一位女道姑募化10多年而建桥?这些都是历史之谜。

据传,李自成进北京时,就从这座桥上走过。清时,乾隆下江南,也曾三次迈过这座桥。

乐善桥:中国人乐善好施的标本,云游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曾经的辉煌

单桥桥面留有20公分深的车辙,可见石桥当年的繁华。自明代以后,单桥历代都设有重兵把守。日寇侵占华北时,对京德古御路采取避村过野,裁弯取直的办法,向西移1公里修建新桥。兴盛了几百年的单桥冷落萧条下来,而石桥也得已完好地保存。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称赞单桥为“中国多孔敞肩石拱桥的代表”。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称赞单桥是人类桥梁建筑艺术的璀璨明珠。2005年5月,国务院公布单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0年间,单桥给人沧桑的感觉,桥面上深深的车辙,桥栏板上纤绳磨出的沟槽儿,让人想起它曾经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