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關於輸液,很多家長存在錯誤的認知——

我女兒發燒了,趕快給她輸液吧,輸液好得快。

新聞上說,輸液等於自殺,必須堅決抵制!

多數情況下,寶寶並不需要靜脈輸液。但家長也不要盲目抵制輸液。為什麼?聽科長一一道來。

靜脈輸液不是首選的給藥方式

給寶寶用藥時,建議家長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用藥原則。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

靜脈輸液的用藥

輸液用藥主要是抗生素,還可以是退燒藥、止喘藥等緩解症狀的藥物。

靜脈輸液就是將藥物加入生理鹽水、葡萄糖等液體中,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輸入血管,在血液循環作用下輸送到人體。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靜脈輸液的優點、缺點

輸液給藥的風險和收益共存,建議慎用。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如果使用合理,獲益將大於風險;如果過度使用,風險將會明顯增加,甚至超過獲益。

濫用靜脈輸液的危害

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靜脈輸液的不良反應的佔比高達6成,明顯高於口服給藥及其他給藥途徑。

哪些情況可以/不可以靜脈輸液?

以下兒童常見病,尤其發病初期,不推薦輸液。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

小兒腹瀉: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

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精神狀態好,正常喝奶、排便,不存在合併症。

國內外公認可以使用靜脈輸液的3種情況:

吞嚥困難(小寶寶不配合,或昏迷的患兒難以口服藥物);

嚴重吸收障礙(嘔吐、腹瀉嚴重,藥物難以被消化道吸收);

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嚴重的細菌感染或緊急手術)。

靜脈輸液最常被濫用在寶寶高燒、需要補液和使用抗生素時,這幾種情況家長要尤其留意。

感冒高燒

輸液和退燒藥的作用一樣, 只是暫時緩解發燒症狀,不能把病毒從身體裡清除出去。

輸液不僅不能縮短病程,還增加了寶寶痛苦,出現過敏反應的風險也會增加。

另外,輸液室的病原菌較多,易發生交叉感染。

口服和栓劑的給藥方式就能達到暫時退燒、緩解寶寶不適的目的,風險也比輸液低。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需要補液

口服補液法:適用於中度以下脫水、嘔吐不嚴重的患兒。如病情加重,則隨時改用靜脈補液。

靜脈補液法:嚴重腹瀉,伴中重度脫水的患兒。

如果寶寶持續嘔吐、腹瀉加重(脫水錶現超過4小時),建議就醫,考慮靜脈補液。

使用抗生素

因為輸液易發生過敏性休克,如果寶寶是輕、中度細菌感染,選擇口服抗生素。

如果感染比較重,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靜脈輸液,症狀控制後及時改為口服抗生素。

靜脈輸液時,家長應注意的事情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1.抗生素皮試陰性,輸液過程中還可能過敏?

國家規定:注射或(部分)口服青黴素類抗生素前須做皮試,如皮試陽性者禁用。

男童輸液致死,別讓“好得快”害了娃

但皮試結果受到很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現象。

做皮試前和輸液時,寶寶不要空腹。

給寶寶輸液前,家長一定要主動告知醫生,寶寶的過敏史和正在服用的藥物

寶寶在輸液時,如果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冷、皮膚青紫(重點觀察口唇和指甲)等症狀,馬上通知醫生。

寶寶輸液後幾天內,如果寶寶出現類似過敏症狀或其他異常,及時就醫。

2.輸液輸入了空氣,對寶寶身體有傷害嗎?

空氣進入靜脈有可能造成栓塞,嚴重可致死,但一般輸液不會有那麼多的空氣進入體內。

另外,現階段的輸液器非常先進,可以過濾輸液管中的小氣泡,家長無需過於擔心。

3.家長能隨意調整輸液速度嗎?

千萬不要。

有些藥物有特定的輸注速度,如果把輸液速度調快,寶寶易出現心慌、氣促等反應,非常危險。

4.寶寶靜脈輸液,應該扎胳膊還是頭部?

頭皮靜脈輸液不是穿刺首選。

寶寶輸液,首選上肢靜脈;上肢扎不上,考慮下肢靜脈;最後視具體情況,嘗試頭皮下淺靜脈。

2點建議給家長

家長不要光想著讓寶寶“好得快”而主動要求,甚至強迫醫生給寶寶輸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