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这样做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这样做

十数载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经常有人以为只要考了高分,上一所好的大学已是板上钉钉,轻视了高考志愿填报,结果悔之不及。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其中有运气,更有技巧,请仔细阅读以下高考志愿填报必知:

寻求指导,不盲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朋友圈,有自己特殊的见识深度和广度,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是必要的。

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有经验的志愿填报专家进行指导,不管是从专业选择方面,还是未来职业规划方面,报考专家远比考生和家长有远见。

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学校等组织的志愿填报讲座,学习志愿填报有关知识,能避免志愿填报误区。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还专门组织了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团,能为家长和高考生提供非常有效的服务。

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有的网站提供的“高考志愿通”之类,或者在手机上就能方便使用的能做录取概率预测的APP之类。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这样做

某网站推出的高考志愿通

平行志愿不“平等”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志愿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院校志愿。不同省市在不同批次设置的可填报院校数量有不同。

平行志愿投档执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拿一本来说,每个考生一般本科志愿可以报6所学校,即A、B、C、D、E、F六个志愿,但所选择学校填报志愿的顺序有讲究。

科学的志愿梯次是,A志愿是考生比较心仪的学校,但成绩擦边,稍微努力和考虑报考特殊情况下,有希望“捡漏”录取,这就是通常说的“冲一冲”,B、C志愿报考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学校,这就是通常说的“保一保”或“稳一稳”,最后的D志愿则是考虑意外情况发生,前边3个志愿都落选,为确保考生录取,选择招录成绩偏低的“兜底”学校。同时注意不要轻易放弃服从专业调剂的表态。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这样做

某用于预测志愿填报录取的手机APP

考虑重点有顺序

几乎所有高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都会面临城市、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先后顺序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比如特别追求专业发展的考生,城市和学校都可以放在后面;而对于追求全方面发展的考生,城市和学校的选择就相对更加重要。

如果是考虑到未来就业,在一线城市上大学,当然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去大机构大公司实习、兼职的机会也多得多。有人说,学IT 不去北京就去杭州、成都,学金融不去上海就去深圳,因为这些城市是行业发展的风暴眼。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关键看你的需求,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了将来要留下来的城市,这直接影响你的就业、眼界和发展方向。大城市意味着苦拼和高房价,也意味着机会和晋级;中小城市则意味着温暖、回归,也意味着停滞、养老。

据统计,如今有六成的 80后、90 后都不在出生地学习、工作,“漂” 成为新一代的迁移常态。“漂族”在中心城市历练甚或成为新市民,就是在国内进行了一次“身份进阶式移民”,同时也给这些城市带来新鲜的活力。

(图文素材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