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誠信,何謂誠信?

墨子曾有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而在歷史之中,卻有這麼一人,其重視誠信的程度,正如本文題目中所言,當時的人們對其的誇讚便是,縱然得到黃金百兩,卻也不如季布一個承諾。

那麼,這以誠信而名聞古今的季布,又是何許人呢?

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季布,楚人也,為任俠有名。《漢書·季布傳》

關於季布的曾經,史書上也並沒有對其進行過多的記載,就只是單單的這麼一句。只能說,他生於戰國末年,長於秦朝時期,而對於他是如何出生的,出生在怎樣的家庭裡面,也是沒有人知道的。

但是,從那一句“為任俠有名”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信息。至少,在季布青年時期,他還是一個俠客,而且是一個比較有名氣的俠客。而出生在曹魏時期曾註釋過《漢書》的如淳則是這樣解釋任俠這兩個字的:“相與信為任,同是非為俠。所謂‘權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

在這裡,筆者把“相”看作是相貌的意思,把“信”看作是信用的意思,而那個“同”字,應該是作了動詞,所以,連起來的意思大概就是:相貌比較雄偉,又堅持信義,以此為憑藉,並且如俠一般能分辨是非,所以能夠縱橫於州里,折服各種公卿貴族,而這樣的人,便是任俠。

如此,季布的一個基本形象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其人雖然出生不高,也肯定不是出自貴族家庭,不然這種情況下,史書中一般都會記載的。季布此人,長相什麼的,應該還是比較威武雄壯的,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季布此人為人特別重視承諾,而只要其答應下來的事情,便一定會做到的。如此,季布便就是以俠客的形象而名聞楚地,為當時之人所尊重和敬佩。

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漢書·季布傳》

關於這個記錄,尤其是記錄在漢書中,筆者初看時,也是頗為想笑。真不知道當年的那個記史之人有沒有想過高祖劉邦的感受,不過,或許也是修繕過的記錄,所以才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而由其是其中“數窘”兩字,簡直是把當時劉邦所處的場景和心理特徵,描繪的讓今人都能體會的到,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畫面感極強啊。

因為季布重視信義,故項羽便任用他為將軍,而季布自然是死力效忠項羽,然後結果就是,讓劉邦異常窘迫。基本上可以定性,劉邦不僅沒能奈何的了季布,反而是被季布給欺負了,而且看上去還欺負的不輕啊,所以,史書上才有了下面的記錄:

頂籍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漢書·季布傳》

嘖嘖,看史書中記錄的那三個字“罪三族”,筆者都能直觀的感受到劉邦對於季布的恨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讓你小子當初嘚瑟,我讓你嘚瑟,這次我看你往哪裡跑,還不信就抓不住你了。由此,其實也能間接的反映出當年季布效忠項羽時,的確是把劉邦給打慘了,否則,以劉邦那樣一個比較大度的人,還是不會下這麼毒的命令的。不過,看了下面的記錄,筆者也能看出,劉邦也算是真被當初的季布給氣瘋了,所以才會說那樣的氣話,事實上也證明了,那道命令,也的確就只是劉邦的一時氣話而已。

正如前面所說,季布此人以俠而名聞天下,以重視信義而為當時之人所敬佩和尊重。故而,當季布失利遭遇為難之際,卻也有無數人願意為之幫忙,所以才能讓季布在當時劉邦那樣的搜捕下,依然無恙,不得不說,古時之人,其作風行事,確多為今人所不如。

當時,季布藏到了濮陽的一個姓周的家中,這姓周之人應該也是當地的一個豪強,所以,便對季布說,朝廷搜捕他非常嚴密,恐怕在我家裡也留不住了,故而希望季布能絕對相信他,如此,他才能更好的幫助季布脫身,而如果季布不能相信他的話,那他便自願先自殺,以顯示自己的信義。

唉,古人之風,確實剛烈,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筆者也的確是佩服啊。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季布自然是選擇相信這姓周之人,所以,才會接受此人的安排。而這個姓周之人的方法就是,先剪掉季布的頭髮,然後再把季布給綁起來,和其他奴僕混在一起,然後以賣奴僕的方法混出城外,並交由自己的信任之人。

而買這些奴僕的則是一個姓朱的豪強之人,此人與當時權貴頗有來往,也知道季布混在那些人之中,但是,其人卻也是十分敬佩季布,並且還覺得季布不應該就這樣死了。於是,這個姓朱之人便去找當時的汝陰侯夏侯嬰見面,並在與其會面期間便談到了季布的事。

而這個姓朱之人也比較聰明,先是問夏侯嬰是如何看待季布,而當夏侯嬰對他說季布是一個賢者之後,他才說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這個姓朱之人便是如此對夏侯嬰說的:“季布難道有什麼真正的罪行嗎?想當初,季布效忠項羽之時,不過是各為其主而已,然而,這天下所有的項羽舊臣就真的要斬盡殺絕嗎?陛下已經得到了天下,卻僅僅因為私怨便如此大費周章的去抓捕季布,這難道不是顯示出了陛下的狹隘嗎?況且,季布此人是個大才,如果逼季布太急,萬一季布一怒之下去了北方匈奴那裡或是南越國那裡,難道這不就是在為自己創造強大的敵人嗎?那麼,您作為陛下的親近之人,難道不應該對陛下說嗎?”

其實,聽了這番話後的夏侯嬰也明白,這姓朱之人一定是知道季布的下落,而且也是一個敬佩季布之人,所以才會為季布如此說話。自然,夏侯嬰也知道季布確實是個大才,雖然是曾經的敵人,但也是自己所敬佩的人。故而,夏侯嬰便找了一個機會向劉邦說明了情況。自然,劉邦當初下那道命令,也純粹是一時氣話,所以想通了之後的劉邦,便收回了那道命令,並且答應不再追捧季布。

縱觀此次援救季布的整個事件中,應該說,雖然季布是靠著別人而活下來的,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源於季布本身的能力和能夠感染他人的個人魅力。放現今來說,一個人,別說這個人再有能力,哪怕就是那種為天下之人所知的大善人,然而一旦遭遇危難,真正願意幫助的人又有幾個?而且還極為可能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家人的生命,如此,才更能體會到古人的那種重義重諾的氣節所在。雖然說就現在而言,這種氣節,也的確不是多麼有價值的,畢竟,別人的命是命,自己的家人的命當然也是命,但還是那句話,哪怕我們現今之人僅僅能夠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是非常不錯的。

而季布本身就是一個極為重視信義和承諾之人,他也正是憑此而揚名的,也是憑此而立足於那個時代的,無疑,至少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樣的人就是值得尊重的。

當是時,諸公皆多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布召見,謝,拜郎中。《漢書·季布傳》

在季布被赦免之後,其實很多人也並沒有因為季布沒有為項羽而死忠就嘲笑其。畢竟,於古人而言,在其位某其政,才是應該的,而既然已經不在其位,那又何必為了一個沒有意義的事而白白放棄自己的生命呢?同樣,季布當初在追隨項羽的時候,能夠死力效忠項羽,為世人多尊,但如今項羽已死,自然也不必堅持,故而,偏偏正是這樣,才讓季布更加為天下之人所稱道。同時,那個救了季布的朱家,也以此而名聞當世,很快,當得知季布願意放下曾經之後,劉邦便重新啟用季布,聘其為漢臣,任命其為了郎中。

季布一諾為何價值百金,很多人不解,雖然史書中也沒有明確說明季布究竟是如何重視承諾的,但是,就筆者看來,季布的承諾,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其能夠真正做到真心不二。如當初在項羽麾下之時,便是權力輔佐項羽,並打得劉邦那般窘困,而如今在效忠漢庭之後,便又是全心全意的幹好自己的工作,並全力守護漢庭,如此,或許,這才是季布一諾值千金的真正原因。

而以下發生的兩件事,便是說明季布全力效忠漢庭的證明。

在呂后當政期間,匈奴單于發書信侮辱了呂后,於是呂后大怒,遂召集諸將商議,決心起兵討伐。而當時的上將軍樊噲因為多年追隨劉邦,又是呂后的妹婿,便自稱,願領軍十萬踏平匈奴。其他將軍也深知其情,又知道呂后正在大怒期間,不敢說其他意見,便都是跟隨樊噲所言。但是惟獨季布,卻是明確的指出,這就是在胡作非為,當年陛下率軍四十萬都不能奈何匈奴,尚且還受困於平城,且當時樊噲就在其中,然而今天樊噲卻稱要以十萬兵便可踏平匈奴,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況且,自秦末以來,天下亂世久矣,百姓苦不堪言,今天樊噲卻肆意起兵戈,這是在動搖整個漢庭根基,所以,樊噲此人當殺。

可以說,季布的所言,雖然句句在理,句句是對的,但是,他這樣說,卻不只是在打樊噲的臉,還是在故意惹怒呂后。說句不好聽的,如果呂后再殘暴一點,頓時之間,季布就當身首異處,那麼,季布這又是何必呢?誠然,季布此人正如筆者所言,他重視承諾的意思就是,只要他此時在什麼崗位,他都會根據當時的情況說出最對的話,或者說,於季布而言做事,從來都是沒有能不能,只有對不對。

而呂后呢?自然也不是那種不講理之人,聽到季布這麼說了,也是不再商議討伐匈奴之事了。

再說第二樁事,則是發生在漢文帝時期,其實說起來,季布也算是活的比較久了,都活到了漢文帝時期了,也是不容易。當時,季布為河東太守,而漢文帝因為一個人的誇讚,便臨時招季布來都城,然後忽然又聽到一人對於季布的否定之詞,便又讓其回去了。

放別人頭上,自然不會多言,但是季布不會,他當時就怒了,直接就進入宮中質問漢文帝,問他是什麼意思?然後當得知緣故後,便問漢文帝,靠著一個人的誇讚,你就把我招來,然後隨便一個人的損毀,就把我捨去,你這樣用人,讓天下之人如何看待你啊?

漢文帝自知理虧,便道:“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只能說,季布此人行事,坦坦蕩蕩,確實不愧是一代俠士。

而縱觀季布的一生,其人並未有多大成就,也並未有特別卓越的才華,但是其人卻獨獨以信義而聞名華夏,以信義而流芳百世,不得不說,古人在記史之時,也確實更加看重一個人的個人品質,如《漢書》中最後給他所作的評語:

以項羽之氣,而季布以勇顯名楚,身履軍搴旗者數矣,可謂壯士。及至困厄奴戹,苟活而不變,何也?彼自負其材,受辱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終為漢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