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收留一日本傷兵,養他到80多歲回國,對方如此報答!

日本軍隊因為在二戰期間的種種暴行,在遭受過日軍侵略的東亞、東南亞人民心中有極其惡劣的印象。人們痛恨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他們給當時的人們帶來的傷痛的記憶,哪怕到了現在,幾代人過去了,依然沒有淡化。的確,不忘記歷史,是為了在未來有所警惕。不過,中國人自古崇尚德行,在中國,也曾發生過一箇中國農民以德報怨、救治日本傷兵的故事。

中國農民收留一日本傷兵,養他到80多歲回國,對方如此報答!

孫邦俊祖祖輩輩生活在河南南陽市的農村,抗日戰爭期間也親眼見過日軍的暴行。在抗戰勝利、日軍投降之後,日軍都被押送回國了,但有一個日本兵因為傷勢過重被日軍拋棄,讓他自生自滅。這個叫日本兵又聾又啞,沒有吃的,只能在街上乞討。而人們知道他是日本鬼子,痛罵他還來不及,更不會給這個傷害過自己的人吃的。眼看日本兵就要餓死了,孫邦俊看著他可憐,想著日本也已經投降了,就幫幫他吧。

中國農民收留一日本傷兵,養他到80多歲回國,對方如此報答!

他把日本兵帶回自己家,給他吃的。他媳婦不願意,先不說這人是中國人的仇人,他家收留一個日本兵,村裡人都會生他們的氣。不過在孫邦俊的開導下,媳婦還是同意了。想不到日本兵剛住沒多久就半身癱瘓了。孫邦俊拿出自己的錢,給日本兵找醫生,花錢讓醫生給他看病。後來一直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日本兵。哪怕六十年代發生了大饑荒,家裡人硬是靠挖野菜吃也沒讓日本兵餓死。

中國農民收留一日本傷兵,養他到80多歲回國,對方如此報答!

後來,日本兵能走路了。孫邦俊卻自己患了絕症。臨死之前,他把兒子和孫子叫到跟前,讓他們接著照顧這個日本兵。兒孫也很聽他的話,一直盡心盡力,有他們的吃的,就不會餓著日本兵。

中國農民收留一日本傷兵,養他到80多歲回國,對方如此報答!

到了九十年代,中日關係解凍,民間交流也多了起來。有一個日本訪問團來到中國,孫邦俊的兒子把日本兵帶上去見見訪問團的人,說不定有人能認出他來。結果還真有人是日本兵的老相識,原來他叫石田。這樣,石田就被帶回了日本,此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孫家這麼不求回報地照顧他近50年,他也不會忘了孫家。回國以後,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身邊的日本人,並募集資金為孫家的鄉鎮建學校。後來還專門成立了基金,資助南陽當地學生赴日研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