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初窥门径110

控制自己的念头少不了对念头的每日省察,关于此,萃辰天心书院印竹、印安老师的《如是我说》中是这样探讨的:

印安说:
一个人的德行,是通过正念与正行体现出来的,而正念又是正行的基础与前提。明代的思想家吕坤在其代表作?呻吟语?中说:“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印竹说:
对念头的每日检点更为重要。亦如吕坤先生云: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

一直都特别喜欢吕坤的《呻吟语》,说是字字珠玑也不为过。《呻吟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发人深省,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比如今天所说的便是吕坤先生对于每日要省察念头的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他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要省察我们的念头是从哪发出的,这个很重要。

如果我们的念头是从德性上发出,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万善来同;如果我们的念头多为从物欲上发出,那么百邪都会趁虚而入侵蚀我们的身心;而当中的从气质发出、从习识发出,就更需要我们认真的去省察,因为气质中有好的气质,也有不好的习气。习识上有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宇宙万物正确的认识,也有错误的认识、惯性的思维,这两个方面统称为习气。而习气有好有坏,介乎染净之间。

凡是从我们德性上发出的念头,我们自己会有感觉,因为它会让我们的身心充盈一种正能量,我们会感受到这种念头确实会吸引各种各样的善缘、善人和善行。而自物欲发出的,多半是带着占有、带着功利、带着自私,所以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各种各样的邪气趁虚而入。然,这两个方面是比较明显,易于觉察的,我们自己都能够感受到。

只要念头是出于对物欲的占有,诱惑自然来了,在诱惑中一定会有歪的、邪的东西;如果念头是从自性中生发出来的,我们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法喜、愉悦,然后周遭的一切都变得顺利和欢喜。

而最不易察觉的也是最需要我们深入去检视觉察的,则是从气质上发出和从习识上发出的,这两种忽好忽坏、时好时坏,甚至让我们难以辨别。因为念头是非常非常微细的,智者大师说“一念三千”,我们可能在一刹那会生出很多很多的念头,这些念头里有的时候是正、负、善、恶杂处的,甚至我们自己都难以分辨。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念头而自欺欺人、被人欺,所以不可不察。我们对念头的训练,尤其需要从习识方面去觉察,尽量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正见、自己好的习惯,从习识和气质上改变自己,那么我们的念头自然也会常常为正念。我想,这应该是吕坤先生的这段话能带给我们最好的启发吧!

总之,正念正行皆存乎一心,亦如吕坤先生所说:“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所以其中仍要把握中道,不能偏左,亦不能偏右。亲爱的同修们,希望吕坤先生的这段话能为我们训练我们的心、我们的念头起到帮助的作用!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如是我说》是萃辰天心书院两位极具智慧的老师的对谈,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收听音频,也可以关注萃辰天心书院官方订阅号“萃辰天心国学传播”(cctxgxcb),收听完整图文、音频哦~


萃辰天心书院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在下简单来回答一下您的提问,首先首先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啊,怎么讲呢,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他提出来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妄想,第二个问题就是执着遮住了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干嘛呢?有很多种方法都能够打开本来面目,那么按照你所说的方法,那就是首先是只要降伏了妄想,就可以见到那清净的一面然后从轻的一面,哪就能够去包容一切,这是由有到空,再有空到永的一个过程,那么冷带这个,如何让自己首先先清静下来的这个过程呢?嗯,有很放假了,大概有放假呢,把84000种方法,用来打开,本来。那么首先呢,有很多种方法,有我们去看楞严经的话,楞严经里讲得非常明白,有从眼根得道的。有从声根得到的,有从鼻根得道的,有从耳根得到的,其中耳根圆通法门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就是,通过观察世间的声音得道的。站在流行的就是念佛的这个方法,或者持咒的方法从意根下手,都能够使自己到达,一心不乱的这个地方,到达一心不在这个地方以后啊,才有机会,不被妄想所干扰,当不被妄想所干扰的时候,你就能见到清净的一面了,见到清净的一面,那并不代表,已经结束了啊,那只是修行的刚刚开始,那么选出适合自己一个方法。,去不断的训练,只要功夫到了,是一定能够到达一心不乱这个地方的,因为每个人的,根性和业力各不相同,所以呢,每个人的方法就不一样,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有84000个法门,其实那,按照任何一个方法去做,最终都能到达同一个地方,那就是,一心不乱。所以呢,就是一定要去做,你做到了你就知道了,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祝你早上达到一心不乱这个地方,好了,就说这么多吧,谢谢大家,记得关注在下,观看在下所有的回答,祝一切有缘人。天天开心。


实相无相无所不相

这是一个千古大谎。如果没有思想,和石头树木有什么区别?

虽然有一念不生的说法,但那是在禅定中,四禅无想定。但这禅定中还有细微的想,并非真正的一念不生。

平常人不可能做到一念不生。念头并不妨碍你心的清净,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烦恼即菩提。

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叫卧轮的人,他自觉得修行佛法很得力,想去与六祖慧能切磋切磋,见到慧能后,他作一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慧能听后知道他还没明白佛法的正理,还心留意在“伎俩”上,认为自己有“方法”能让心不起念想,慧能也作一偈开示卧轮: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从五蕴的角度去看,想行识三蕴都包含了人的“思考判断”,但是想行识都是无常故空的,时刻在生灭变异,前念去,后念生,念念相续,如果能够看到念头背后的“空相”,那么就不会被念头束缚,人的一切想法都是心的幻现,并不真实。

这个就是讲的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能够认真地去观察,五蕴都是无常、空、无我,那么念念生灭背后,就像一念未生。

这里引用一个偈来赞美,身心如幻,五蕴皆空的功德,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生活奇趣

卧轮:“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所谓一念不生,不是去压住念头不起,人只要活着有口气就有念头,除了死人。怎么摄住念头呢,很多方便法门,心乱的时候比如赶紧念佛或观想,做大礼拜等等。一般烦恼来了,心事重重,特别是重要严重的事情,有时控制不住焦虑,担忧,控制不住去想,却偏偏那件事在心里不能释怀,这时就要及时想到借助佛号等等方法来摄心。平常人心是散乱的,总是不停向外抓去,比如想到明天要见客户了,怎么办,然后又想万一谈失败了怎么办,又想完成不了业绩指标等等一系列衍生出来的问题,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这时就要立马察觉,用佛号等方法斩断原来习惯性的担忧和负面想法,关键要坚持练习,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烦恼,胡思乱想来时就越来越容易化去了。

渐渐,要随时能觉察自己的念头,想法。你都没有发觉自己在想,你怎么能控制自己的念头呢,只有当你发觉自己正在陷入自己的思维,你才能从迁流不断的念头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念头不需要你去控制,你去控制,这就是你心里起的一念啊,以一个念头去压制另一个念头,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念头你能留得住吗,你昨天的想法今天还记得多少?念头是刹那间生灭,自生自灭啊,如水上写字随画随空,了无一物可留,本自清静啊!

每人的心在那儿常照,在那一切烦恼、极端烦恼之中,没有一刻它不照,没有一刻它不存在,没有一个时候它是真正昏昧了。就你自己不知。--------黄念祖
超越思想:看看你是否能抓住(也就是去注意)那个脑袋里的声音...一个念头罢了,当你注意到那个声音的时候,你也会了解,其实你并不是那个声音,而是觉察到那个声音的,事实上,你就是觉察到那个声音的觉知------(德)艾克哈特·托尔

心与觉性:

心,就像无智的小孩,

而觉性,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智者。

觉性不会追逐心,而会超越它;

安住在放松、宁静的状态中。 --------顶果上师


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元音老人

你当下的本觉-不是你知觉的客体,而是知觉本身-是无色、无相、无时间性也无空间性的。-------肯.威尔伯

以上古今中外大德的语录,都是对这个的描述,把握你的觉知(觉照或觉性),修这个心啊,这才是根本的,主宰自己的心!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交流探讨指正!


生命觉醒


在回答之前先提个要求:我看这河道里的水一直在流个不停,我很烦呀!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堵住?

能堵住吗?肯定能,筑个堤坝不就行了!这个任何人都能办到。那么大脑里的意识流,能不能让它停下来呢?

首先,看这个水流,坝只能堵住一会儿,看似断了的流水实则蓄积起来变成了一个湖,而且蓄积之后能量增大,对拦阻的水坝产生着威胁。

怎么解除威胁?把坝打个口子,让它继续流淌,或者另开一条通道把水分流出去,这样坝就安全了。真想要江水断流,除非天不下雨,源头无水。

你看,控制念头跟控制水流差不多,强行堵截是行不通的,你要么分流,也就是转移注意力;要么让源头少产生一点。


禅就是训练控制念头的一门学问。它的入门就是先练基本功:筑坝。先筑个拦一拦,强行让头脑空一会,然后恢复;下次再筑个,又空一回……这个坝具体怎么筑?引流法,也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摄在一点,这一点可以是呼吸,也可以是佛像,总之是你设定的一个耙子。通常的作法是专注自己的呼吸,这样很容易入睡。

没错!如果你心全在气的一进一出上,而又没有双盘的话,大脑感到特别放松,会让你轻松入睡。

如果念头都是大脑产生的话,一念不生只有深度昏迷或者脑死亡才会出现,禅是为了培养人好的思维习惯,比如说不胡思乱想、保持正念不生邪念,不让情绪蒙蔽了自己的智慧,让大脑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

经过禅训的人,脑的警觉性和灵敏度极高,念头一出,立马知道是什么货色,是妄念还是正念,是智慧还是愚蠢,了了然然: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再进一步,念头未生便觉察了,自然渐渐减少;佛的境界:没有了自己的念头,只有别人的……


这就是《金刚经》里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是无法控制的,应该顺应它的本性,不要违背它的本性。本性是什么?不住,也就是不停滞,不停留,它(意识)就是个空的,不断生又不断灭,没有实际的东西,如果感觉它装有东西了,那就失去了它空灵的本性、它映照万物的功能,也就是受到染污了。


ii小小孩

控制自己的念头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发呆,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呆住了。这种控制念头是短暂的,被动的。还有一种就是禅定,是通过修行达到一念不生的空无境界。控制自己的念头,前一种不可取,也是没有人能控制自如的。这里主要说说后一种,我比较熟悉的静坐。



初学静坐,一上坐杂念纷至沓来,剪不断理还乱,这是非常正常的。《性命圭旨》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打坐时,将散乱之心念,通过一定的功法,集定于一处。各种静坐法门也是通过意守、数息、诵咒等不同的方式,制心一处,澄心静虑,心不驰散,以“一念代万念”,即用一个念头代替和扫除头脑中纷乱的思绪。念头起来了,不要与之作对,不理它就完了。正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当静坐到一定程度,达到一灵独照,万象偕空的境界时,一念不生,所有的念头都会化作虚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蕴皆空时,念头亦不复存在。

念头即人的意念,意念有能量和磁场,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限于篇幅,有机会和朋友们再继续交流。水平有限,也欢迎大家指正。


难以忘怀的经典

为什么要降服它?妄想是我们的逆缘,如果你去降服它、压制它、不管它,这就证明还是不懂,不管你什么身份。法师也好、教授也罢,都是乱解经意,当然,在凡夫内、没开悟之前都是胡说,没经过祖师的印证。(现言实行言论自由)

要知真妄不二,妄想这个念头,是我们自性产生的副品,你压制它等于压倒你自性,离明心见性更远,本来想上西方,可跑到轮回里去了。为什么?

有妄想好啊!为什么?可以借假修真,以幻侈幻。变成了逆缘成增长缘,转烦恼为菩提。我曾在头条写过如何念佛,不是光念六个字,光念六个字证明还不懂,三岁小孩都会念南无阿弥陀佛,80岁年龄也还是不懂,哪会有详细的诉说,应转烦恼为菩提。

压服它的后果是凡夫的方法,在不懂佛法的一种做法。没必要,要把转变成成佛的方法。抽刀断水水更流。就像制水一样,四处围堵起来那是不行的,要顺势力导,把它归纳到性海之中才可以。来者任它来,去者任它去,应无住而生其心。自寻烦恼范不上。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心子光耀之日



人有时不如一只小蜜蜂,根本原因就是贪欲太多太重。跳不出俗界,进不了三界。要打破胡思乱想,就是心静,心如止水,才能排除杂念。
如图中之水。水静自碧。如山,山静自立。水不仰慕山的高大。山不羡慕水的悠然。


从两图悟理,叫顿悟。不说教了。控制欲念,一切靠自己。其实,神仙也难控制住思想,何况你我凡人。只是专心一点就好了。


卫我东方1

在此,不是短篇幅就能说清楚的。首先要看一些书,了解一下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如何是明心见性。首先说,坐禅和禅修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控制念头,让它不起念。如果人不起念,不就如木头一样了吗?道理上弄清楚是很重要的。否则就如同盲修错练,因为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不通,事也不会做好。比如,你真正理解了,或者说相信了,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遇到要发脾气的事,你也就能控制住你的念头,让脾气不发出来了。重要的是内不随念转,外不随境牵。不是控制念不动,要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要控制胡思乱想,你反复念一句话就可以。


caoxiaopeng

佛祖用六年,达磨用九年,慧能用十五年。吕洞滨韩相子陈抟等人也都用了很多年。降服本心最难。

《金刚经》说,云何降服其心,应无所著而生其心。慧能大师说,无念得道,无心成佛。

人放下洪尘,降服诸念。开始千分之一秒一念,百分之一秒一念,十分之一秒一念,一秒一念,一分一念,一时一念,一天一念,一月一念,一年一念,……,如此精进到无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