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比死更难的是活下去

女人,比死更难的是活下去

六月,天气渐热,人心浮躁,诸事缠身,有点全民水逆的架势,又听到妈妈带着孩子自杀的消息,留下遗书说:“既然我带她来,那就让我带她走。”

生了孩子的女人,对于此类消息会特别敏感,一个妈妈究竟要有多么绝望,才会带着幼龄的孩子自杀呢?

绝望的母亲选择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自杀,根本就是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写文章质疑:“那么多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自杀,法律为何沉默?”

母亲带着孩子自杀,总结起来有两大原因,或者因为生活贫困,或者因为家庭矛盾。其实这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死扣在一起,越勒越紧,终于窒息。

更加遗憾的是,很多家庭矛盾,根本都是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口角之争。根本不是原则性问题,却造成了原则性的损失。

小时候,我们一直以为,面对死亡的恐惧,成仁是一种勇气。

其实长大之后才明白,自杀是一种懦弱的逃避,活下去要比自杀更有勇气和毅力。

我在法国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本关于“自杀”的书。

那个时候,法语真心很烂,读这样的书,看得一知半解,但是书中有很多含义,还是深深的刻进我的脑子里面。

我们一直认为自杀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危机,事实上,自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自杀行为可以从侧面分析社会动荡状态,文化稳定性,人类社会属性等一系列的指数。

自杀有很多分类方法,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杀是情绪化的,从决定自杀到真正执行,不超过两个小时。这类人万一获救,再度自杀的百分率是极小的。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自杀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人生而无望,会反复自杀,一直到成功死亡。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研究自杀,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很多国家并没有建立足够精确的统计系统,而且还有很多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并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

在全球各个国家里面,男性自杀率都比女性自杀率高,但是有一个唯一,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显著超过男性的国家,没有之一。

通常女人都是比男人更有韧性,也是比男人更容易适应环境,对于生存,女人更加容易选择隐忍和接受,这些都是能够让女人选择活下去的理由。

可是作为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显著超过男性的国家,我并没有发现有关这个问题的专门研究报告,查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看法。

我23岁去欧洲,根据我的自身体验,相比欧洲女人来说,就社会和家庭的工作承担,以及疲惫程度来说,我认为中国女人和欧洲女人差不多。

毕竟欧洲人工昂贵,老人欢乐,一两三个娃,凡事都自己亲力亲为,实在不想做饭了,连个饿了么都没有。

可是在社会生活中,在意识和舆论中,毫无疑问,中国女人的确担负着更大的压力,更容易被藐视,忽视和歧视。

活在我们父系集权的社会里,连女人自己在意识里,都已经习惯把自己作为次要的,二等的,男人的附属品。

可是,随着社会进步,工作和体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小,女人却要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担任越来越多的职责与压力。

这种对于女人的歧视和压力,不仅仅来自与男人或者父系社会,它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刻进每个人的生命里,甚至来自女人的家人和女人自己。

父母们送女孩子去读书,不是为了让女人自立,而是为了让她拥有更优良的条件,满足更优秀的男人择偶要求。

“剩女”和“早恋”一样是一个中国特有的名词。25岁以上的未婚的,就应该开始紧张;28岁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就应该恐慌;超过30的女人,需要自己贴上“我开心,我不嫁人”的标签,话是这么说,可是怎么听都有点酸溜溜的气息。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理论,在当前的社会里面,堂堂皇皇,名正言顺,没有人觉得荒诞无稽。

今天的中国,我们喝着英式红茶,吃着法国马卡龙,用着美国苹果手机,却谈论着怎么能抓住男人的心,让他养我一辈子。

画面太诡异,断层明显,驳驳斑斑。

在分阴阳性的法语中,结婚就一个词,结婚。可是在不分阴阳性的中文中,结婚却分阴阳性,娶和嫁。

我们总是说:嫁过去,嫁给他,就是嫁给了他的全家。

在我们的读者群里,每次有人说两个“婆婆”,马上就是刷屏的节奏,几百上千的消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问题。

婆媳成了对立的竞争者,针锋相对,各不让步,让中间那个从没有发育完全的“巨婴”,左右为难,只想逃避。

在这场混战中,没有赢家,只有痛苦和伤害,每个人都是伤痕累累,苦不堪言,包括中间那个已经被拉扯变形的男人。

对社会的发展来说,几十年上百年,都不过是一霎那而已,可是几十年对于人来说,就是永远。

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赶上了世界一百年的经济发展。我们需要用多少年的时间,可以赶上世界的社会发展?

今天,我们有幸的活在这个迭代的时代,我们身上还有过去的印记,但是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我们可以改变,只要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有行动去努力。

曾就,有个自杀的妈妈,在她的遗书里,曾写到,在生孩子之前,她有一年近十万的收入,她的原生家庭也不错,实在不行也可以靠父母。

那么,如果她离婚,就算是带着孩子,重入职场,也许会艰苦几年,但总不致于沦落街头,活不下去。

然而她选择自杀,选择了一了百了的逃避和生生世世的诅咒,让所有人的都困进痛苦的笼子里,用一辈子偿还她的痛楚。

这是究竟是什么?

是在用自己的痛苦去惩罚老公以及婆家?可是对于无情的男人来说,老婆如衣服,孩子可以再生,生命还可以继续。

这个世界很冷酷,我们只能惩罚爱自己的人,于是自杀惩罚的只能是深爱自己父母,挚爱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

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从理论上来说,这两个相辅相成,相互帮助,也相互拉扯,没有特别的先后顺序。

可是我更倾向于把人格独立看得更重要。因为在今天,我们并不能轻而易举的赚到大把钞票,让我们花天酒地。

但是只要肯,只要做,我们都可以赚到能让我们活下去的资本。

可是,今天有大把经济可以独立的女人,却在委屈无限地,忍气吞声地依附着男人。不敢,也从没有想过,人格独立。

相反一旦人格独立之后,在今天不再以粗重的体力活动为生存必须的社会里,经济独立更容易达到的事情。

今天,作为女人,我们总认为,所谓女人的独立和自立,就是和男人抗争,脱离男人而活,还是依靠男人而活,事实上,我认为从最初我们的攻击目标就找错了,我们要反抗,要抗争,并不是男人这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的意识。

社会意识中,不仅仅有男人的意识,更有女人本身的意识,吃瓜群众们的意识,大环境和大数据。

女人不需要逞强,但是也不需要示弱。不需要扔掉男人,但是也不需要隶属。男人女人,阳鱼和阴鱼,是我们自己的老祖宗勾画好的,没有谁大谁小,孰轻孰重。

人生是很难的,无论对我还是对你,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当我们被大把情绪控制,进入一个死胡同,认为人生无解,只有死。

事实上,换一个角度,我们就能看到天地。

人活着并不仅仅只有花香鸟语,更有许多不堪与打击,在很多的时候,比死更难的是活下去,死是一种懦弱,生才是一种有担当的打击。

在大多数时候,大多女人活下去,只是凭着一口真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