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儀式感能帶來什麼?

美國影片《絕望的主婦》中的一段話:“無論生身心多麼疲憊,我們必須保持浪漫的感覺,形式主義雖然不怎麼棒,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對於一個總想把生活過得有趣的人來說,儀式感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看過很多夫妻,因為一方注重儀式,另一方不注重而缺少幸福感。

例如,女士願意在各種節日裡,來證明感情的存在,但是男士卻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既定的節日上面。

其實能不能把普通的日子過成歌,確實是一種能力。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在生活中處處可以留下精彩的片段。

曾經看過一個女性,四十多歲了,卻因為生活的滋潤,顯得格外年輕。

她的臉不是醫美的功勞,熟悉醫美的都知道,再怎麼整的臉也抵不過,由內而外的洋溢幸福的面龐的美。

她臉上的幸福的表情,溢於言表。她喜歡文字,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封老公的情書,而當天她一定是精心打扮,和她的老公一起出去過屬於他們的二人世界。

這是她和她丈夫之間的約定,已經快20年的約定。隨著時間的流失,年輕時的激情已經被消耗的,感情開始變淡。他們用儀式對愛做了保鮮,所以愛情並沒有枯萎。

儀式感有時被認為是矯情,其實你真的小看了儀式感的重要性。

我曾經聽過一個老師說,他認了一個乾媽,本來是很普通的事情,之前也認過,就是口頭上的,並沒有當真。

但是這乾媽,很看重這件事。去了廟宇,按照真正的認親的儀式,隆重地操辦,在他內心的感覺變得不一樣。

以至於直到乾媽去世前,他都保留著每個節假日去看看乾媽, 去世時也按照兒子的方式披麻戴孝,送老人家一程。他說到現在,他心裡上認定的就是這個乾媽。

其實節假日都是一種儀式,本來普通的日子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有時我們很難記住普通的日子裡面發生的事情,但是倘若是過年,過節,生日,等已被特殊化 的日子裡面的事情,我們總是很容易記住。

其實人生到最後,我們剩下的只有回憶。回憶總是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事情,其實很多人的生活是被動發生的,沒有主動的參與。儀式感讓生活有了變得主動。

其實人有儀式感就是把普通的時間賦予了,不一樣的情感意義。而能給你帶來儀式感的人,一般都是愛我們的人。

我和女兒也有一些儀式:比如出門前,我們的親吻儀式,我總是親吻她的額頭左臉右臉小鼻子下巴嘴唇,然後深情地說一聲:“媽媽永遠愛你”。

她就像一個小兔子一樣蹦到我跟前:“別忘了,媽媽我們的儀式”。這個儀式來歷是這樣的,因為我之前的工作,每個月都有出差,所以孩子捨不得我,粘著我。

我說我們來個儀式吧,來證明我們永遠相愛,她欣然答應了,於是我們就一起想出來這招。還挺管用,孩子覺得我永遠愛他,心理就不那麼擔心了。

雖然小眼睛眼淚婆娑,還是讓我出去。

《尋夢環遊記》埃克托每當出門前一晚,唱給女兒COCO一首《remember me》來作為告別的儀式,讓我久久不不能忘記。

父親在COCO兒時便因為音樂的夢想離開了她和母親。她由母親一人帶大,她愛父親,也因為對於父親從此杳無音訊,而感情複雜。

垂暮老人彌留之際,一直記得兒時父親唱給她的歌,因為那是隻寫給她的歌,那是父親離別時必唱給他的歌。

讓我再次體會了儀式感的重要性,若不是這種儀式,她應該早已不再思念。

知乎上看到人為什麼要有儀式感?我比較認同的是,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

而《小王子》中的回答: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也相信在儀式感的力量,即使普通的事情,因為儀式感,變得與眾不同,讓人記憶深刻,也讓普通的日子閃閃發光。

今日話題:你喜歡儀式感嗎?你願意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