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这个电影怎么样?

科技呵呵哒

你知道你在未来会死,但还是会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这就是《降临》这部电影的主题。

《降临》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这部只有短短六十页的小说,在1999年却一举斩获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科幻奖项:星云奖、斯特金奖以及日本星云奖。



但电影鯊有理由相信,在这部作品的创作初期,科幻并不是它的首要条件。

姜峯楠应该是想写一个人,通过某种途径,突然得知了自己的未来。在影片里,体现为不知是否该生养孩子的女主。她在预见到孩子会先自己而死的情况下,选择了接受命运,生下孩子。

也许很多观众会觉得疑惑,如果未来很幸福,家庭圆满,这样的预知会让我满足,可相反的,如果未来必定充满悲剧,我宁愿越晚面对它越好。

这样的疑惑便引出 了电影的第一层思考: 你到底希望不希望自己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况且,女主在明明能预见自己孩子悲惨的命运时,还是决定生下女儿,

这也是《降临》带给我们的第二层思考: 一个人如果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她应该明白,自己被赠予这个“工具”,并不是为了去改变一些事情,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是为了活得更明白。



《降临》就是这样一部披着科幻外衣,实则探讨深刻哲学思考的电影。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是不太“好看”的,或者说不太“易看”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尝试多接触这类不那么浅显直白的,留出一定空间让观众自己思考和总结的作品,较少被“炫、酷、拽、爆裂、碉堡”标签牵着鼻子走,我们才算是离真正的优秀电影更近了一步。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电影鲨

电影《降临》是一部关于外星人的科幻电影,但我第一次看完电影之后,老实说,一头雾水。好好的一部科幻电影,没有很多科幻素材,却好像要表达学习一门外语有多么不容易。

即便如此,影片情节中仍有至少三处疑点使人不能理解。

1 外星人的飞船如同一个四面开花的鸡蛋瞬间出现在世界各地。但从影片中来看,各地的飞船都是一样的,而且每个飞船都有两个一样的外星人。而在女主学会他们的语言之后,飞船又以同样的方式集体消失了。难道外星七脚怪可以瞬间转移?


2 外星人教会了女主他们的语言之后,女主便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但却避免不了女儿的死(小说中女主女儿死于一次意外,而非癌症)。七脚怪自己不仅能够预知未来,而且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那么,当人类要炸死外星人时七脚怪为什么只是将男女主角推出飞船,而自己的一位七脚怪同伴却被炸死。既然不受时间限制,不是该很容易阻止或逃脱吗?

3 外星人的科技已经非常发达,甚至可以穿越时空。却要费这么大的力气来教好几千年以前的地球人一门自己的语言,理由竟然是需要三千年后的地球人帮助。让人很不能理解,他们到底需要地球人帮助什么?


这三点疑问在我看影评时候,看到获得认可较多的解释是片中的哲学思想。例如为什么女主知道自己女儿要死于一次登山意外,却并未阻止。解释为:假如你能够看到自己的一生,那么你会想办法改变它吗?女主选择了坦然接受,即使明知女儿要死,也没有阻止。可实在有点牵强,女主心胸宽广,视女儿的死如归还能理解,七脚怪为什么也没有躲开爆炸呢?难道也是想开了?况且影片是一部科幻电影,又不是一部宗教、哲学片。


直到最近看的两本书才解开了我的心结——《相对论》与《时间简史》。同时对作者的佩服也油然而生。

1

第一个问题,要从四维时空说起。其实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将它叫做四维时空。对我们而言,无论长、宽、高都是可以变化的。唯独时间,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变化,即过去、现在、未来。那么,若存在某一个时空,或者某种“生物”,可以让时间如同上下高低一样可选择的话,这个时空就是绝对四维时空,而能够穿越时间的“生物”就是绝对四维生物。

绝对四维生物对世界的感觉是与我们不同的。由于他没有时间概念,那么他看我们(暂且把这个感觉叫做“看”),完全可以先看到我们死,再看到我们生,不遵循时间限制的因果关系。同时,也能够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多个地点。

而对于我们而言,并不能够感受到绝对四维时空,那么,即使有这么一种绝对四维生物,我们也只能看到他三维的部分,而对于超出时间规律的部分便看不到。这里难以理解的话,可以想象蚂蚁的视觉世界。他相对于人来说,少了高度的概念,那么蚂蚁会怎么理解在他面前突然消失的脚呢?这与我们感受不到三维以外物体的原因类似。

影片中七脚怪告诉女主,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时间的限制。那么,七脚怪的飞船同时出现在了世界的多个地点,而每一个飞船里都有同两只七脚怪就可以理解了。七脚怪就是绝对四维生物,而他的飞船内部是绝对四维空间。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飞船其实就是由于时间维的限制,只看见了飞船整体的一部分。那么七脚怪当然可以在飞船内自由移动,表现给我们就是七脚怪在世界各地瞬间移动。

影片最后,女主进入了飞船内部,也就是绝对四维空间内部,也感受了不受时间限制的世界,那种美妙才能够解释女主最后流露出的喜悦表情。


2

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量子在不观测之前,是以波叠加的混沌状态存在。一旦实施了观测,则会发生坍缩,量子立即以粒子态存在。物理学中著名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已将此证明。如果用宏观物质举例,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猫,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

一听着略有唯心主义的意思,是吧。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宏观物质态,而非量子级的微观世界,对叠加态这种事很难理解很正常。这里不做讲解,有兴趣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在这里只用它的结论,只有发生了观测行为,量子的状态才得以确定。

再次回到电影《降临》,虽然女主拥有了预见未来的能力,但她能够改变未来不如意的结果吗?当然不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一定是量子形式。那么,不对未来进行观测行为时,未来的状态只可到那一时刻方能确定。一旦进行了观测行为,量子状态便立即确定。这时候,无论再怎么改变过程,都改变不了观测到未来的那个结果。

女主不是不愿意救自己的女儿,而是完全没有办法改变未来经过自己观测后,已经坍缩的确定状态。女主当然心里清楚,无论自己做什么样的改变,结果均不会改变。因此才有了小说中的一句话: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一条极值路径。

七脚怪的情况甚至比女主更惨。女主仅是可以预知未来,还有预知或者不预知的选择。而七脚怪却始终能够完全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就像小说中所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是已经排好的话剧一样,自己只需要按照上面安排的去做就可以了。那么,即便七脚怪不受时间限制,也不能改变已经被安排好的被炸死的命运。


3

那么,七脚怪到底来找人类帮什么忙?

这里又要提到量子的不可观测原理,就是上面讲过的,量子本身处于多态叠加的混沌状态,当实施观测行为后,量子会坍缩为确定状态。

七脚怪的世界科技发达,但他们的世界最缺的就是“不确定性”。由于他们绝对四维的限制,无论物质还是量子都是确定的状态。即使他们能够知道自己某个时刻会有灾难,会灭绝,也没有能力改变。就像我们不理解他们可以预知未来一样,他们也没有想到还有一种不同于他们的四维时空,竟然存在未来“不确定”这样的怪事!

这时候,好几千年后的人类与他们接触了,他们发现了这个奇特的物种“人类”,他们的不同选择竟然会影响结果。那么,为了自己的种族不灭绝,他们回到几千年前的地球,教会人类自己的语言,想要利用人类的不确定原理来改变自己种族的命运。

不过,结果也许会另他们失望。还是不可观测原理,即使千年前的人类学会了他们的语言,那么掌握语言的人也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具有不确定性了,又如何帮改变他们要灭绝的命运。问题到这里结束了,可电影还没完。


女主学会了七脚怪的语言,并获得了七脚怪的能力——预知未来。但仅限于意识上的预知,并不能实现时间穿梭。

那么,她不得不考虑自己该如何过完一生。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不过,一旦女主选择预知未来的时候,她就再也无法回到自由意志决定未来的状态了,因为人生的结局在她窥探未来的瞬间就会刻下,无法再次改变。

选择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世界会遵循因果关系,每次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于是会出现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是痛苦的,明明自己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自己的选择却导致了一个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然而选择预知未来的时候,就首先看到了结果,也就是以目的论的方式看世界。虽然自己看透了整个未来,自己也可以选择结果到来的过程,但结果就在那里,无论如何选择过程,都不会改变——这时候也是痛苦的,自己明知会有不如意的未来,但却无法避免。

预知未来果真是个充满诱惑的伊甸园苹果。如果给你这样的一次机会,让你选择是否拥有预知自己未来的能力,你会如何选择呢?


赵白白

看完2016年的最新科幻大作《降临》,我就迫不及待地上网补看了特德.姜的原著《你一生的故事》的一些资料,觉得这个故事的创意太牛逼了。“降临”这个名字不好,完全没有表达出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你一生的故事》曾获得科幻小说“星云奖”)。这部电影虽然被各大电影节追捧,但是拍摄的略显沉闷,而且拍摄手法造成了观众理解上的歧义,所以是一部失败的改编电影。之前我的2016年度最佳科幻电影是《幽冥》,直到看完本片,我觉得《降临》给我带来的启发远大于《幽冥》,所引发的思考也很有启发性的,所以理应将其评为最佳。

《降临》讲述了外星人飞船来到地球,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语言学家受雇于政府,来与外星人沟通了解它们此行的目的。然而当用外星语言“七肢桶”与她交流时,她突然获得了一种预见未来的能力, 她可以看到自己女儿从出生到死亡、已知或未知的完整一生,而恰恰这就是电影改编不佳的地方。电影用了穿插时间线的手法,一开头就显示了女主角回忆自己女儿的成长,跟她后来预见自己和女儿的未来相混淆,观众完全不知道小说要表达的意思。女主角是在学习外星人语言后才具备了预见未来的能力,这点电影不但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甚至将她和回忆穿插在一起造成了观众理解上的混乱,所以网上很多原著读者都吐槽这点,而且小说中很多精彩的哲学思考完全无法体现在电影中。

电影和小说所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语言影响人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人感知世界的方式”。 仔细想想这话,非常有意思。 我们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一门语言和文字对一个人的真正影响,从小就学会的语言在一个人长大之后被想当然的忽略了,好像那些语言都是天生的,不值得思考。 我们中间有多少人曾经为了本国的文化而自豪,也曾藐视其他的文化,这其中是否有汉字对中国人的影响,方块文字所产生的对思维的影响一定不同于字母文字的影响,这种影响究竟是怎样的。 中国人建立的文化学术体系和印度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什么,为什么印度人不善于记录文字,而长于记忆? 这些是否都有文字的影响。 我们现在回头想想, 其实文化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好和坏。它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会影响你的思维模式和感知方式,那么你就会潜移默化地那样去思考。我们站在文化角度去批驳对方的时候,我们已经掉入了一个不易被察觉的陷阱。 再进一步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后天的生活中又学习了多少种新的符号体系,每一种学科和学术都有自己的符号体系,比如玄学,如果我们把梅花,大六壬,奇门和八字都当做一门语言,它们也都有自己的“语言”,八字的语言是“干支五行”, 紫微斗数的符号是“南北斗十四个主星”, 占星的符号是“日月五星”,它们的符号体系也必然会塑造你的感知。 如果你没有跳出这个系统符号模式,它就会不被你察觉的情况下影响你并限制你,你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认知上的准确, 但是你必然受困于它。 作为程序员的我在互联网上看到最多的论战就是程序员的“语言之争“,现在重新审视一下这种“无聊的争论”, 你会发现语言确实限制了你的思维,甚至在塑造你的性格,这种反思是“细思极恐”的。 再进一步想, 你为什么会出生在中国学习方块的汉字,你为什么会出生在美国学英语,你为什么会出生在西藏学藏文,你考虑过这背后的因果吗?

外星人“七肢桶”所传授给女主角的语言让她具备了预见未来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人类受困于一种线性的因果, 这种因果有着很明显的时间性, 因为它有前后的概念,所谓“前因后果”。 我们只能看到现在,回忆过去,而对未来一无所知。小说和电影将这种现象归于我们受制于自己的语言,我们的认知被语言束缚。 而“七肢桶”的语言不可拆分,没有所谓的词汇(这点好像电影也改错了),它是一笔画出,一个符号就表达完整的意思,它不是线性的,不在过去时,不在现在时,也不在将来时, 而是同时在所有的时间,所以这种语言就让掌握它的人具备了同时感知时间轴全部的能力。 这就是语言对人思维模式和感知方式的影响。

我觉得这个电影给我们的启发是:
1: 每一种语言或符号体系都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甚至无法察觉
2: 每一种语言或符号体系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不可能让我们具备超然全观的觉知
3: 如果真的存在“七肢桶”这种可以让人在学习中获得超然全观觉知的语言,可以洞悉前世今生,这几乎接近佛陀的“拈花微笑”般的开悟,那真是太值得学习了


看完这个电影,你还会固步自封在一个体系中吗?


其实我是个做搞笑视频的,关注一下呗,谢谢啦!


叁肆伍陸

概念,真的是人类知识里最重要的东西。名词,真的是人类语言里最重要的一类词汇。

《降临》,它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电影后半段,插了一段情节:

女博士的女儿跑来问她,「有一个概念,描述事件双方都获得了好处,叫什么?」女博士说,「win-win,双赢。」女儿说,「不是这个,是另一个,更高级更专业的说法。」女博士当时正在忙,就回了一句,「想知道去问你爹吧。」女儿听了,有点不开心地离开了。

然后中间又继续沿着主时间线,开始讲人类和七肢怪的沟通。七肢怪来了12组,每组对接人类文明中一个大的国家,美、俄、中、英、法、澳之类的。它们同时都向各自对接的人类提到了:「武器」「1/12」。原本齐心协力想要破解外星语言的国家,慢慢地彼此都主动切断了联系。是啊,这个信息的暗示似乎很清楚:我们高级外星文明准备向你们地球人提供武器,但在12支力量中只能有1支最后存活下来,和我们外星文明进行谈判。

于是,原本松散的「外星语研究」学术联盟,在各国军方的阻拦下,很快就破裂了。可女主毕竟是女主,编剧要求她一定要想方设法拯救全人类,不要让全人类陷入自我毁灭。怎么办呢?画面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那段情节:

女儿听了,有点不开心地离开了。但女儿没走远,女主突然想起来了,回头说了一句,「非零和博弈,那个和 win-win 双赢同义的、但听起来更高级的词汇,叫非零和博弈」。一切豁然开朗。

按照学术定义:「非零和博弈」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并不是零,有别于「零和博弈」。由于自己的所得并不一定等于他人的损失,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要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博弈的最优解从「竞争」转向「合作」。

所以七肢怪这种表达能力在人类看来非常堪忧的外星高级文明是想说什么呢?有没有可能是这样一种解释:「武器」「1/12」是指,我们高级外星文明准备向你们地球人提供武器,但每支力量只收到1份,人类要团结起来集齐12份召唤神龙,才能获得许愿机会。即使你想到了这种可能的解释,想要说服其他人都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电影中那些可能根本在脑子里就没有「非零和博弈」这个概念的商将军呢?


就是「非零和博弈」这个概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觉得坚持看完这部节奏沉闷、主题混乱的用爱发电的科幻片,也算是有所收获。

无独有偶,今天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讲霍金对人类文明走向的观点:「人类前所未有的需要合作」,因为到了现在这个信息量级,不合作是不可能有任何科技上的突破的。人类文明在工业革命之前,一直在「马尔萨斯陷阱」里挣扎:

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产资料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因此「多增加」出来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

赫拉利在其《未来简史》中回顾了工业革命之前,提到了人类文明的3大「死神」,饥荒、战争、瘟疫。摆脱这些消耗人口的陷阱,靠的就是基于人类大规模协作而出现的科技革命。而在工业革命后、科技繁荣的今天,赫拉利认为人类新的3大追求变成了:身体长生、精神幸福、智力成神。

确实,这些听起来没有哪个是能独立实现的。现在人类看似摆脱了饥荒、战争、瘟疫,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下一次的科技革命,人口仍将按几何级数增长、生产资料仍将按算术级数增长,总有一天,人类会发现自己又掉进了「马尔萨斯陷阱」里,只不过这个陷阱规模更大、周期更长罢了。从「零和」到「双赢」,从「争斗」到「协作」,是人类文明走向真正未来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们从「稀缺经济」,进入了「丰饶经济」。


科学家种太阳

《降临(Arrival)》: 一场科幻元素包装的哲学思辩之旅。

《降临》是改编自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的电影,亦是《边境杀手》导演Denis Villeneuve的新作。本片虽然涉及外星科幻的元素,但绝对看不到外星人四处肆虐的震憾画面,更没有地球人英勇反击进而逆转大局的既热血又刻板的戏码。有的只是剧情推动的过程中不时向观众丢出颇具思考性的议题。因此,对我而言,《降临》与其说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是一本值得细读的思辩书籍,所以这篇既非影评,更非心得。说好听是与作者(导演)的心灵对话,说普通一点则是看完后的「杂谈碎碎念」(笑)!

严格来说,《降临》的剧情并不难懂,就是拥有预知能力的外星人得知3000年后需要地球人的帮助,故来到地球提供先进技术给地球人,以使地球人科技文明能突飞猛进,达到3000年后能帮助这些外星人的水平。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世界各国无不惊慌失措,深怕外星人来意不善,加上两个世界的语言系统差天共地,地球人的语言属线性逻辑,外星人则是非线性思维,所以也就更加深了地球人的恐惧。所幸,女主角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更因此产生了预知能力,不但解决了外星人问题和地球人团结难题,更在得知自已未来的命运后,没有产生任何改变的企图,反而坦然地接受它。

平心而论,《降临》的格局是宏观的,但切入点却是微观的,女主角的生命过程才是全片的主轴(因为原著都叫《你一生的预言》了嘛!),再加上外星人的语言符号展现,似乎和我国传统的水墨泼画有某程度相似,所以除了形式之美外,对照片中外星人与地球人交流的场面,更有沟通与阻绝并存的寓义内涵。

所以,《降临》的科幻元素是皮相,哲学议题才是灵魂。此外,导演挺贼的,一开始看起是采直叙法,然而直叙之中有插叙,又用倒叙法来包装,谁知到了后面才恍然大悟,那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回忆」,但也同时给了我惊喜感,并且更扣住本片的主题,所以虽然贼归贼,但我挺喜欢的XD。而片中的几个人生哲学议题,有的虽是人人熟知的道理,但仍是值得重视的处事原则,以我的「有限智商」的理解和感想,其重点整理如下:

(1)沟通的重要性:人类是群居的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社会互动的实践,而互动目的就是完成某种共同的目标,所以沟通带给我们的不单是达成「意义共享」的相互理解境界,更是避免无谓的争执和纷扰的重要机制。可惜,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执行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由于沟通双方的个性、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侧重之处都不尽相同,甚至当下情境的因素都可能是左右成败的关键,而沟通一旦失败,往往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降临》除了了用外星人非我族类的象征来突显这个难题,更透过「同为人类」之间的思考差异所产生的矛盾来强化观众对「沟通难度」的印象。

(2)语言影响思考:本片重要议题之一的理论基石是「Sapir–Whorf hypothesis(沙皮尔-沃尔夫假说)」,大意是说「我们使用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虽然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反之亦然),但也不得不否认生活中确有不少例子挺切合这个假设。例如,我们中文的「缘份」,英文就很难有百分百的对应字,可见华人文化中就有「缘份」这东西和由此产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但西方人就没有,因此人情义理的互动就不同。

此外,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加拿大学者McLuhan著名的「媒介就是讯息」说(意谓媒介的特性会影响我们的使用行为,进而改变社会文化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路的使用行为强化了所谓的「同温层效应」),因为若将「媒介」定义为「讯息的载体」,那语言绝对符合这定义,而语言的特性(语法,用字、不同情境下的意义)当然就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而其思维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片中最明显的例子,美国与大陆分别用了「英文单字」与「麻将符号」与外星人互动,依的McLuhan说法,由于这两种「语言(媒介)」有巨大的特性差异,所以影响两方的思想模式,后来果然对于" offer weapon "的回应产生了两极反应的解读。

有意思的是,除了思想上的例子,《降临》更安排了人类在掌握了外星人语言的逻辑后,突破旧有语言的线性思维框架,使得大脑获得进入某种「感知事实」的冥想状态,可预知未来事实的发展。这个剧情的设计不但高度切合电影本身的理论假设,形成自圆其说的效果,而且这个例子并非只有想法上的改变,更是「大脑意识的生理机能」的提升,更予人一种更具体、不再是那么遥远的感受。而且,重要的是,这部分的意义不但折解的时间局限,更和前述构通主题环环相扣,因为这同时点出了「我们都受限于自身的文化与文明的限制(偏见)中」的因境。

(3)因果非二元对立:这个论点是承接上面的设定,由于人类思维因为习得外星语言,而对时间概念有了不同的体会和掌握,这使得前因后果不再是二个独立存在的二元体,而是交织、甚至是不可分割的「因果同体」。理论上,应该是先有因后有果,但《降临》最后却形成了时间和思维的「非线性化」,结果「未来确定的结果」是「今日行动的原因」,而「今日行动」又造成了「未来已知的结果」的发生。所以,一件事可以同时「因」和「果」并存,形成的原因并非单一,且各有影响,互为因果,因此片中这种「回路效应」的发展,颇带点佛家「轮回」和「因缘造作」的禅意。

(4)「宿命论」和「自由意志」:女主角看到了自已的未来(离婚和丧女),但是她依然选择接受了这个未来。这部分大概是我看完《降临》后想得最久的一个问题,因为这让我强烈感觉不是要去「选择」自已的未来,而是要去「完成」已经注定好的未来,变相形成了「宿命论」的效果。为了细究这问题,我又将几个以前读过有关命运的概念又做了梳理比对:

a) 「宿命论」: 有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安排」好了一切,所有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不管我们怎么做、抉择(即使已预知结果),也无法改变结果。然而,明显看出她仍有「选择」的能力的,当然以「宿命论」来看,她的自主思考可以是「事先被设定好的必然」。但我并未感受到编导有操作这种走向的强烈企图和气氛,而且若是如此,本片的格调就变得一般无奇了,也不会受到如此好评。

b) 「决定论」:常和上面概念搞混,这个论点强调「因果律」,意即「凡事有因就有果」,自然界中有种客种规律秩序,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前事件(=前因=充份条件)所引起的;反言之,若已知甲事件(=前因=充份条件)发生,但我们可以推论出乙事件会发生的「必然」。这个论点也产生了自由意志的悖论,因为一般我们的思考多是因应外在剌激所产生(例如有人指控你,你会思考如何反击「指控」这事),而既然「决定论」说每件事情的发生皆因前事件所致,我们思考的范围和产生的行动结果岂不也受前因(外在剌激)所「决定」?

这又分为有「完全决定论」和「不完全决定论」,前者没啥好说,效果和「宿命论」一样;后者则是代表人还是有「某程度的自由和选择」,因为前因只能「影响/限制」我们思考和选择,但非「决定」,所以未来有改变的可能。就整部电影所呈的线索和意象,我个人较偏向「不完全决定论」的论点,因为看得出来她不但有选择能力,且是经过几翻思量。

但重点来了?那她为何选择这个悲惨的未来,结果形成了「宿命论」的效果?若试着去解释女主角的行为(接受既定的命运),唯一勉强能说服自已的是,因为「过程」是温馨、甜蜜的,「知道和体会」是两回事,或许人生真像一套酸甜苦辣俱备的餐点,每种滋味都须品尝,生命每个环节经历才会完整。This has been the best explanation that I can come up with!

然而,若以「我自已」来看的话,以所沐浴的文化观来解释,依「佛家哲理」来看,宇宙万物都是「缘聚而生」及「缘散而灭」(该来就会来,该走就会走),加上佛教强调「如是因得如是果」(未来的果是过去的因造成的,所以必须自已承担,这和「决定论」的因果律内涵不尽相同),而且教义中的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也提到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所以无须执着「我」看到的的「未来」(离婚和丧女),缘来则应,放下自在。而且,从正面来看,佛教不强调「宿命论」,未来的果虽是过去的因缘所造成,但积极对面后的态度改变,若有新的因(善)缘产生,日后命运未必相同。

若再从「道家老庄之学」的角度而论,虽然人束缚于不可抗力的客观条件上,但心中若可放下对「相对价值」的执迷(是因为人们习于用某「特定标准」来衡量,所以认为离婚和丧女是不好的),进可依情况转换心境,心境的改变等于为日后人生投下有如蝴蝶效应的改变因子,日后亦未必如此(因为道家强调自然平衡,但反过来说是「一动整动」,有如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机制);退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我们无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物,只能改变面对它的态度,人生际遇未必不能「逍遥」!

总之,《降临》探讨了不同生命的因果关系、线性时间的可逆性、沟通的重要性、语言的缺失及自由意志的悖论,全片充满着神秘却忧伤的唯美,更将各种人生哲学用各种幻化万千的符号来呈现,其后座力非比寻常,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尝的佳作无误!


影评宝宝

我想谈谈该电影的发行

电影最先于2016年9月1日在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作全球首映,并也于2016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柳赖德电影节与伦敦电影节上展出。该片定于2016年11月11日在美国广泛上映。

制作发行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美国 2016年11月11日

德国 2016年11月10日

意大利 2016年9月1日(威尼斯电影节)

加拿大 2016年9月9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葡萄牙 2016年11月10日

斯洛伐克 2016年11月10日

捷克 2016年11月10日

澳大利亚 2016年11月10日

巴西 2016年11月10日

罗马尼亚 2016年11月11日

加拿大 2016年11月11日

挪威 2016年11月11日

英国 2016年11月11日

爱沙尼亚 2016年11月11日

瑞典 2016年11月11日

意大利 2016年11月24日

法国 2016年12月7日

比利时 2016年12月7日

哈萨克斯坦 2016年12月8日

俄罗斯 2016年12月8日

乌克兰 2016年12月8日

希腊 2016年12月8日

阿塞拜疆 2016年12月8日

白俄罗斯 2016年12月8日

新加坡

2017年1月12日[11]

中国大陆 2017年1月20日



票房

在美国,分析师估计《降临》能在首周末从两千两百间戏院中获得1700万美元的票房,尽管片商保守估计为1200万至1500万美元[30]。周四晚上,电影从一千九百四十四间戏院中获得140万美元的票房[31]。美国首周末获得2400万美元的票房,位居当周票房排名第三[32]。

中国大陆获得1.09亿人民币。


Kelly215881886

很久之前看完了《降临》原著《The Story of Your Life》,电影版相比起来略有失望,但也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好的方面是电影的配色和氛围的营造。电影的画面非常美,以蓝色为主色调,增添了一分神秘,似乎随时都可以截图出一张不错的桌面。另外,电影将外星文字进行了视觉化,这是一件需要想象力的事情,而且电影中的文字极具美感,有点类似中国文化中的水墨画风格,细心的观众可以注意到每个文字间的细微区别,这些具象化的事物是很难只通过书来刻化的。

另外,叙事结构也遵循了原著,现在和未来交叉进行,直到最后才揭晓谜底,引人好奇。 但是不得不说,电影把太多的镜头聚焦在了女主身上,虽然展现了她逐渐顿悟的心路历程,但若是能更多地表现她研究的过程就更好了,这样观众对于很多研究的内容会有种一头雾水的感觉。

原著最精妙的想法便是人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而掌握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像外星人一样感知时间,从而预知未来。这个概念需要很多语言学的铺垫,包括文字和口语这两个系统的取舍,书写的顺序等等,男主作为物理学家其实在和七肢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它们对高深理论的理解似乎是非常普遍直接的,这些电影版都弱化了,所以导致最后女主说出主旨时也不那么令人惊叹了。

最后,电影还包含一个略有哲学性的问题:如果能预知自己的一生,我们会怎么做?看见了不少人的回答,但最让我信服的答案便是像自己预见地那样去做。因为所有的选择都被宇宙试过错了,所以这一生每个选择都是最好的,后悔无用,人生需多多体验。


美剧贩

《降临》用简单的一个语言学假设,延伸开来讲述人与外星人的第三类接触和语言解读故事,抛开剧情中尴尬的国际政治,已经算是一部非常完整的硬科幻类型的科幻小品了。与其他由编剧刻意创造逻辑悖论拍摄的“烧脑电影”不同,《降临》的“烧脑”对于我来说,很信服,在电影中没有把对悖论的解释归为精神疾病、幻觉、神力、超自然力量,而是用一种极具说服力的语言理论解读,更给人了一种真实感。《降临》的烧脑还体现在对于外星人的描述不落窠臼,塑造出一种完全与人类不同的生物——七肢桶,从外形到认知都与人类完全不同,也不是地球生物的进化戏码。既不像《星球大战》、《星际迷航》中把外星人作为人类的翻版,也不像其他包含外星生物的动作类电影诸如《世界大战》中,外星人的外形塑造极富差异化,而对于细节方面的塑造几乎等于空白,这也是它为什么在科幻谱系中划为“硬科幻”一类——对于外星生物细节上的描绘极为大胆且使人信服。要我来说,《降临》大致上可以算是抛弃黑暗丛林体系且和平友好的《三体》鸿篇巨著的一个小侧面。总体来说我给《降临》打8分,满分10分,去掉国际政治戏码,打9分,满分10分。
我也来蹭热度,尝试解读一下《降临》这部电影,文章中不会包含太多细节性的描述,其一,不再去重温这部电影的话,细节有些记不清。其二,不想有剧透的嫌疑,给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留下欣赏电影佳作的好奇心。
架构《降临》的理论基础
提到理论基础,我们先来聊聊硬科幻。硬科幻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以描写可能出现的技术所产生的的影响为主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普遍会立足于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科学技术或猜想,尽可能的追求科学的细节准确。简单地举个例子《星际穿越》、《太空旅客》就属于比较典型的硬科幻,而《星际迷航》系列、《黑客帝国》属于是把硬科幻、软科幻还有娱乐性兼顾地比较好的电影作品。
《降临》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我没有看过,所以本文只由电影提供的信息展开讨论。本片的理论基础有两个:
1.语言决定思维方式。
2.思维方式决定对时间的认知。
以非常简单的理论为基础,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像《三体》的故事般宏大,所以我认为《降临》是一部“科幻小品”。
“语言决定思维方式”,是现代语言学上一个极富争议的假说,就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被称为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有着强式假说和弱式假说两种,对于内容不作过多赘述,《降临》选择了其中的强假说作为基础,即:语言的结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思维模式和逻辑方式,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
思维方式决定对于时间的认知。人类的语言是一种线性语言,采用因果关系拼接和有序的方式表达语义,因此思维方式也是因果性的。如叔本华所说“因果性是构成物质真正本质的东西;没有因果性也就没有物质了。”人类对于时间的认识也是线性的,时间即是因果关系,人也是通过事情发生的顺序去感受时间的。七肢桶的语言(下文详细)是整体的同步的,对于时间的认识是并举的。因此在七肢桶的思维中没有因果的概念。
在这里我们不论这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只是接受它理解它,为理解电影剧情将有很大的作用。
“七肢桶”的语言和思维。
七肢桶的文字令人费解,和人类文明产生的文字采用完全不同的规律,与人类文字的横向或竖向顺序书写不同,七肢桶的文字不是以一定顺序组合元素构成,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他们的文字是一种非线性排列的文字,一句话中如果要包含更多的语义,喷出的一团“圆圈”(电影中对于七肢桶文字的表现就是水墨画般的圆圈,一句话就是圆圈,而语素则表现为墨汁溅开的效果。文字是在空间呈现的。)的构造也就越复杂。
七肢桶文字的设定就是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产物。他们的文字和他们的思维是一致的,文字没有顺序,思维没有因果。他们的时间观因此也不是线性的。
七肢桶的思维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
1.没有因果逻辑,事件的发生就是发生,无因无果。对于人类线性思维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七肢桶来说的是同等地位的事件。
2.非线性时间观。过去就是未来,现在作为过去和未来中间虚弱的临界点,七肢桶可能感觉不到。用一种不恰当的类比来表达的话,人类的时间观如同一条流淌的河,七肢桶的时间观就如同静止的大海。这个设定对于七肢桶来说就是一个令人惊奇的能力:用人类的思维来说就是穿越时间、预知未来。对于七肢桶来说,时间就像三维空间任意一维,不是一个矢量,没有方向,行为和思维的前后互为因果,或者说,没有因果。
3.对于事件的阐述是目的性的。“当人类和七肢桶的远祖闪现出第一星自我意识的火花时,他们眼前是同一个物理世界,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理解却走上了不同道路,最后导致全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类发展出前后连贯的意识模式,而七肢桶却发展成同步并举式的意识模式。我们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他们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
七肢桶无法理解简单的数学定律,却能理解复杂的数学定律。数学规律是文明生物的通用语言,当人类试图和七肢桶交流时,派出了很多科学家,其中就包括数学家。人类发现七肢桶并不能理解数列,但是却可以理解变分法这种高等数学,也能理解光传播的规律。
一个悖论
在电影的过程中,以不断闪回的方式,讲述了女主露易丝和她女儿的生活,直到电影到了末尾,才知道这是露易丝自己预知“未来“(我想给这个未来加引号)的能力。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女主角露易丝究竟是在同七肢桶进行第五类接触后,解读了七肢桶语言,才得以获得洞悉时间的能力。还是因为她本身就有这种能力,才可以解读七肢桶的语言。
这时我们便陷入这样一种悖论:
是因为七肢桶有这种感知时间的方式,才形成了这种语言?人类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获得这种感知时间的方式了吗?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仿佛理解了其中的“逻辑”(这个逻辑,我也想加引号)关系。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不自觉地就进入了固有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因果性(线性)的思维模式:A导致B,B导致C。同样的时间放在非线性的思维模式中,A、B、C,之间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再用线性思维的方式去解读的话,就是A、B、C互相影响着其他事件。人类用因果关系去感知时间——A、B、C之间的发生顺序,七肢桶则不这么看。我们能理解顺序的事情,却不能理解
因此在用人类固有的因果性思维去理解露易丝预见未来时,就会陷入一个自制的困思逻辑之中。其实解读这件事时,很简单:露易丝就这样预见未来了,仅此而已,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仅此而已。
此时,仿佛又陷入了另一个悖论——宿命论。
关于宿命论,关于勇气,关于爱
假如某人真的获得了这种能力,预见了自己的未来,因此做了会改变自己的预见的事,是否会改变未来。
正如露易丝已经知道跟伊恩结合后,自己未来的女儿会患上罕见疾病而死,但是她依然选择了这样做。是一种直面命运的勇气。电影中的表现温情而富有勇气:“尽管我知道生命旅程的结局,我依然拥抱它,享受它。”
露易丝跟伊恩的爱,和对于家庭、亲情的期盼,让她拥有这样的勇气面对命运。但是,如果,她不呢?
宿命论中的漏洞是《降临》里瑕不掩瑜的瑕。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把对于宿命的不屈从理解为一种真正的勇敢。在这里就读半句诗吧:岂因祸福避趋之。
现实意义
《降临》里涉及的国际政治话题,我不想做过多解读。中国依然电影里扮演了反面角色,但是比起其他,这部电影真的不算黑中国。
最后我想引用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的一句话来结束,用语言学为由语言学而起的电影讨论做结束。我之所以用七肢桶的文字作为公众号头像便是由此,也算是一种现实意义吧。
“语言相对论本来是为了证明无文字的民族和欧洲文明人一样,拥有同样复杂精密的文化。但是,这些意在培养宽容精神的域外故事完全变了味,它们恰恰迎合了人们狭隘的民族心理,将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风俗看成黄疸不敬的怪异行为”——史蒂芬·平克

阿乔什么乔

上午得知Johann Johannson去世的消息有点儿震惊,熟悉他配乐的人都知道其在电影节的地位,在我心目中,是不输于Hans Zimmer的存在。而前者和加拿大著名导演丹尼尔·维伦纽瓦合作过的诸多电影作品,也看成影迷心中的经典。两人之所以被称为黄金组合,一部分原因来自于Johann灵性而具有穿透力的配乐——他总是能用脑海中的音符,将之与电影主题配合在一起。

之于《降临》,这部电影最出色的部分,除了画面,如果还存在能让我进影院四刷的原因,恐怕就来自其出色的配乐和音效了。

《降临》无论从各个意义上说,都是一部另类而不失特色的科幻作品。电影中没有人类和外星生命体之间的血腥屠杀,尽管因为误解,故事一度显得非常紧张,但最终这部电影的格局实际上是放在女科学家和其将要面对的命运层面来探讨,科幻,不过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壳。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华裔作家同名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影片中,导演用细腻委婉的方式,用一个母亲的视角,审视了她对于自己命运的抉择。同时,也向观众抛出了一个艰难的命题——如果你知道你未来的孩子会夭折,那你还会选择给予TA生命吗?

最终,母亲的选择让人动容,但同时也容易招来非议。赞成的人从中看到了深沉的母爱,反对的人看到了自私。

对于节奏缓慢的《降临》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你反复多次去看的电影,如果你把它当成科幻作品看也未尝不可,但也因此会丢掉很多乐趣。


电影放映员R

用语言去编织未来,该如何去面对你的一生?众所周知,科幻电影的魅力在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本片导演试图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来表达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以及在面对不幸遭遇时,内心深处的挣扎。脑洞的确突破天际,只可惜在剧情节奏掌控方面,做的太一般,前情铺垫过于冗长,就像片中外星生物的语言符号,兜了一大圈最终回归原点,把整个故事复杂化,从而让很多观影者无法正确理解影片的真正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