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1137次傳球難破大巴 是誰殺死了Tiki-Taka?

騰訊體育7月2日訊(文/陳嘉瑞) 世界盃淘汰賽第二個比賽日,東道主俄羅斯迎來了與西班牙的對決,在這場比賽中,俄羅斯堅定奉行大巴政策,擺出了5-4-1的鐵桶,整個空間壓縮到後場35米左右,讓西班牙的傳控戰術幾乎找不到施展空間。11人鋼鐵長城讓西班牙悲壯出局,也將西班牙足球定性為“無聊的催眠足球” 。【直擊世界盃專題】

眾所周知,西班牙是傳控風格的集大成者,他們在比賽中通過不停地傳球,跑動,拉開空間,以獲得得分機會,這種戰術被稱為“Tiki-Taka”,也是西班牙獲得兩屆歐洲盃和一屆世界盃的關鍵所在。

西班牙1137次傳球難破大巴 是誰殺死了Tiki-Taka?

俄羅斯幾乎全員投入防守

但不管如何傳球,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找到防線的空當,將球往前輸送。而在本場比賽中,俄羅斯隊用鐵桶陣型讓西班牙的傳控無計可施。

高大、粗獷的俄羅斯本場選擇了放棄中場的策略,他們的控球率才剛剛過20%。整個俄羅斯的防線,收縮回後場35米以內,而在禁區弧頂和點球點附近,俄羅斯十分有層次地擺出了9人防線,他們就像是二戰時期蘇軍的鋼鐵防線一般,守衛著最後的城池。從場面上看,是一場半場攻防演練。直到加時賽下半場,俄羅斯人才慢慢攻出來。

西班牙隊面對這樣的防線,很難通過短傳滲透進去,而長傳又有明顯的身體劣勢。所以我們在場上更多地看到,西班牙人只能在中場附近來回倒腳,站著踢球,稍微跑起來,俄羅斯人也利用人數優勢將空位填補上。全場比賽,西班牙人傳球總計達到創紀錄的1137次,打破了世界盃的歷史記錄,成功近1000次,控球率近80%。在這樣的情況下,連球員在場上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傳球,而是機械地重複著上一個動作。

西班牙1137次傳球難破大巴 是誰殺死了Tiki-Taka?

FIFA官方數據

許多專業球評家和球迷們都紛紛在社交平臺上表示,這是一場無聊冗長的比賽,甚至希望西班牙早點淘汰。

其實,西班牙隊已經足夠優秀,他們也在努力變換節奏,但曾經,巔峰的西班牙可以用不停的跑動來創造空間,但現在,場上是32歲的席爾瓦、34歲的伊涅斯塔、30歲的布斯克茨和科斯塔,後防4將的平均年齡也已經30歲,跑動能力的下降是必然的。

根據國際足聯官方的統計,西班牙隊在前90分鐘的跑動數據,比俄羅斯少了7千米,而在加時賽上半場結束後,達到119-127,差距8千米,最後,差距達到9千米。

西班牙1137次傳球難破大巴 是誰殺死了Tiki-Taka?

西班牙空有控球

本屆世界盃,擁有高中鋒、強身體的球隊紛紛高歌猛進,而主打技術流、傳控風格的球隊卻舉步維艱,尤其德國隊主帥勒夫就因為小組賽被淘汰,而遭到質疑。但或許,西班牙隊和德國隊的情況一樣,並非傳控戰術過時了,而是這一批人逐漸老去。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再用過去的方法論去套現在的人員配置,已經不再合適。

雖然今天的這支西班牙隊,踢法和2010年十分相似,掌握了控球權卻始終無法創造進球。在一次進攻中,西班牙一共傳了27腳球才到達俄羅斯的禁區。“西班牙隊的踢法和2010年一模一樣,但是這一批球員的水平和黃金一代無法相比,滿場的重複倒角,看不到進攻,長時間控球也無法創造進球”。哥倫比亞著名足球評論員哈爾直截了當地指出了西班牙隊的問題。“雖然很多球員都是黃金一代的,但是皮克不是當年的皮克,伊涅斯塔也不是當年的伊涅斯塔了”。

足球是熱血的運動,需要對抗、需要激烈,但足球也是優雅的運動,也可以“片葉不沾身”。西班牙人之所以廣受批評,並不是傳控的問題,而恰恰是因為他們丟掉了傳控的精髓。在莫斯科的雨夜,西班牙黯然離開,或許,他們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足球,不配Tiki-Taka之名,但又是誰殺死了Tiki-Taka呢,是老去的西班牙,還是所謂鐵血的俄羅斯?

用戶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