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路街道改造62個老舊樓院 李滄檔案館項目主體封頂

1.市城鄉建設委下發《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專項治理兩大行動實施方案》,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期兩年的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專項治理兩大行動,有效解決住宅工程滲漏、開裂等質量問題。

根據《方案》,自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利用兩年時間對新建及在建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在滲漏方面,重點治理屋面滲漏、外牆(窗)滲漏、衛生間滲漏、地下室滲漏等問題;開裂方面,重點治理現澆樓板開裂、牆體開裂、外牆外保溫開裂、抹灰開裂等問題。

通過開展“兩大行動”,讓各方責任主體質量意識和行為進一步提升。新竣工工程,2018年全市住宅工程滲漏、開裂投訴數量比2017年下降10%,2019年比2018年下降20%,2020年比2019年再下降20%,滲漏、開裂投訴數量佔總投訴數量的比例由2017年的68%下降到50%以下,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建設單位應牽頭組織“兩大行動”開展工作。應嚴格履行法定建設程序,不得任意壓縮合理工期和工程造價等,降低工程質量。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的建設單位擇優選擇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及質量檢測機構。工程開工前,應審查施工單位專項治理技術方案,明確“兩大行動”獎罰措施。組織圖紙會審時,應對容易產生滲漏、開裂的部位和環節,要求設計單位明確施工圖中細部構造及有關技術要求。施工過程中,應及時督促參建各方落實專項治理責任,協調解決專項治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工程竣工驗收前,應組織施工、監理單位逐戶逐間帶水、帶電、帶負荷進行分戶驗收,工程存在滲漏、開裂問題的,不得組織竣工驗收。

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把“兩大行動”作為工作重點切實抓好,對檢查中發現存在較多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主體要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對其在建項目加大日常監督頻次和力度。對檢查中發現存在較多滲漏、開裂質量問題的工程項目信息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向社會公示。工程竣工驗收前,滲漏、開裂問題未解決的,不得同意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將影響滲漏、開裂的建築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等列入年度監督抽測計劃重點,定期開展專項監督抽測。應將容易導致滲漏、開裂的建材產品列入淘汰產品名單。

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把滲漏、開裂問題質量投訴情況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建設(開發)單位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對保修期內確因設計、施工原因導致的滲漏、開裂投訴,建立專項臺賬,對被投訴較多的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採取預警約談、信用考核、媒體曝光等方式進行懲戒。

2.昨日,2018央企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座談會在濟南召開。中國中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在會上發言時表示,中車願意進一步深化與山東省的合作,堅持“四個聚焦”,打造“四大平臺”,把青島建成全球最具活力的軌道交通產業重鎮,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貢獻中車技術、中車產品、中車智慧和中車方案。

據瞭解,中國中車非常重視與山東省的戰略合作關係,始終把山東省作為發展佈局的重點區域,在魯企業開展的業務涵蓋軌道交通、生態環保、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均屬於山東省“十強產業”重點發展領域。以中車四方股份為代表的中車在魯企業,累計交付高速動車組1314組,國內市場佔有率44%,最新研製的“復興號”動車組已獲得訂單96組;累計獲得城軌地鐵車輛8700多輛,國內市場佔有率18%。

“十三五”後三年,中國中車將堅持“戰略引領、效益優先、風險可控”的投資原則,計劃在魯完成長期股權和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在國務院國資委的統一部署下,中車願意進一步深化與山東省的合作,堅持“四個聚焦”,打造“四大平臺”,把青島建成全球最具活力的軌道交通產業重鎮,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貢獻中車技術、中車產品、中車智慧和中車方案。

聚焦強國戰略,致力打造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平臺。中車將與青島市政府深化合作,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營造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和動力的生態環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勁動力。

聚焦實體經濟,致力打造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製造平臺。坐落在青島的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是我國高速列車產業化基地和國內地鐵、輕軌車輛定點生產廠家,近幾年營業收入均達到300億元以上。以其研發的“復興號”為例,一組“復興號”標準動車,有8萬零部件,拉動行業7個,涉及生產省份20多個、供應商1000家,拉動經濟效應為1:3。

3.勳勞宜賞,不吝千金。這句話用來形容對人才的渴求很合適。青島一直非常重視人才引進。

而近一個月,各個區市更是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不僅拿出了十分的納賢誠意,還拿出了真金白銀。

人才是創新的源泉,也是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引領,我市此次政策分別對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青年人才三個層次給予不同的獎補。在補貼資助方面,對全職引進、自主培養的頂尖人才給予500萬元安家費;對全職引進、自主培養的“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選等高層次人才,給予30萬至100萬的配套支持;對全職引進或自主培養的全國技術能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等人才,給予60萬元至200萬元一次性補貼。對經評審認定的頂尖和領軍人才領銜的團隊項目,在給予1000萬至1億元綜合資助的基礎上,對符合我市新產業發展方向的初創期優質高端項目,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可優先給予投資。

在保證人才安居樂業方面,我市人才綠卡再擴容,建立人才綠卡分類制度,擴大持卡人才範圍,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綠色通道再升級,持卡人享受相應的醫療保健和就醫綠色通道服務;取得服務綠卡的人才在青購買首套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可縮短最低繳存時間。

對在青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照博士1200元/月、碩士800元/月、本科500元/月標準發放36個月住房補貼,列入緊缺急需目錄專業的博士、碩士分別給予1500元/月、1200元/月的住房補貼等。

為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帶團隊、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來創業,市北區全面升級人才政策體系,設立2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推進實施城市生長力人才支撐四大工程。

近日,青島市北區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關於實施城市生長力人才支撐計劃,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若干意見》,在人才引進培養、創新創業、評價激勵、服務保障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競爭力強的政策措施,拿出真心實意,投入真金白銀,誠邀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區創新創業、共謀發展,以人才集聚支撐和引領新舊動能轉換。

市北區將實施高端人才項目集聚工程,建立“人才+項目”一體化引進模式,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每年由市北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北區產業發展推進委員會、市北區人社局等部門,組織開展高端人才項目評價認定工作。人才創業項目經評審認定分為卓越、領航、明星、新秀四類,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創業扶持資金,連續五年分別給予每年最高3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5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租賃辦公用房補貼,或一次性給予每平方米2000元的購置辦公用房補貼,同時還將給予租房安家補貼、貸款貼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獎勵、企業上市資助等多項後續政策,支持人才項目快速發展。

嶗山區出臺了《關於鼓勵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辦法》,《辦法》共分為22條規定,也被稱為“人才新政黃金22條”。

辦法所稱高層次人才,是指圍繞嶗山區產業發展佈局,在智慧產業、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虛擬現實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簡稱“5+1”產業)重點引進培育的高層次人才。

本辦法適用於在嶗山區行政區域內註冊(登記)、並在嶗山區稅務部門登記納稅的各類企業和機構等。比如:對新培育和全職新引進的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具有世界級水平、帶領核心團隊入區產業化的頂尖人才,經認定,給予500萬元生活補貼。生活補貼按照20%、30%、50%的比例,三年內逐年發放;對柔性引進的頂尖人才,經認定,每年按照勞動報酬給予生活補貼,累計總額不超過200萬元;對人才所在的單位,每新培育1名頂尖人才給予200萬元的獎勵等。

西海岸扶持科技創業連出“大招”:多條政策全方位扶持、最高補貼1000萬。 《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區)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在西海岸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藍色、高端、新興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內知名的高端產業創新高地。

為了加大人才引進,西海岸加大補貼力度。比如:加大“頂尖人才”培育力度。對新區新當選和全職引進的市級“頂尖人才”,在享受青島市500萬元生活補貼標準的基礎上,按照不低於1:0.5比例給予配套,並在三年內按20%、30%、50%比例依據業績考核逐年發放。選擇免租住房的,在新區全職工作滿10年,貢獻突出並取得新區戶籍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

平度出臺《關於實施“智匯平度”人才工程的12條意見》。圍繞能夠引領全市重點產業發展,引進培養世界級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頂尖人才。對通過平度申報入選或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由市財政給予每人500萬元的生活補貼。為通過平度申報入選或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租住15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3年內免租金。創新創業滿3年、自購住房的,經評審通過後,給予100萬元購房補貼。對新引進的科技成果領先、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頂尖人才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辦法,視項目情況,分類給予200萬元、600萬元、1000萬元,以及最高1億元的補助。

寧夏路街道改造62個老舊樓院 李滄檔案館項目主體封頂

寧夏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南九水路1~7號樓院建成於上世紀80年代,改造前存在很多違法房,多用於放置雜物和出租,成為小區環境衛生的死角。要求改善居住環境,成了周邊居民共同的訴求。今年,寧夏路街道將南九水路片區納入老舊樓院改造計劃。經前期摸排,街道先後對此處共3000餘平方米的違法建築進行了拆除。

“樓院改造前,街道首先徵求了居民的意見。由樓組長組織,前後開了至少6次問詢會。”寧夏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新立介紹,改造中,有居民提出能否將圍牆改造成柵欄透氣、透光;樓院黨支部提出小區地面40多個古力井蓋能否美化一下……經大家充分討論,一致通過,全部採納了這些合理化建議。此外,在堅持“一處違建不留”的前提下,街道還幫助居民對陽臺進行統一封閉,安裝了塑鋼窗;幫助部分困難居民進行簡單裝修,恢復廁所和廚房功能;在拆除的廢棄公廁處搭建涼亭,供居民休閒娛樂,並對樓院架空電線進行入地改造,保障小區的用電安全。對所有可能影響居民生活的元素,街道都設身處地予以考慮,力求做到居民滿意。

按計劃,寧夏路街道今年投資2000餘萬元,對南九水路片區、寧夏路西片區、龍潭路延安三路臺湛路片區、鎮江路臺湛路片區進行統一改造,總建築面積22.07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328戶。截至目前,南九水路片區改造已完成80%,進入最後收尾階段。所有4個片區的62座老舊樓院,將於今年10月份前全部改造完工。

在老舊樓院改造的同時,寧夏路街道棚改徵收也進入清零階段,並利用零星土地改建停車場等。據介紹,騰空後的寧夏路51號、太清路53號、延安三路170號等17個樓座安全拆除後,在廣泛徵詢民意的基礎上,引入市場化運作,改建停車場2處,160個停車位已投入使用,預計下半年還將建成200個停車位,有效緩解了周邊停車壓力。

此外,今年寧夏路街道還全力打造規範有序的寶應路樣板街區,解決了寶應路橋底市場多年來的亂停車難題。同時,針對佔路經營、遊商浮販等問題,開展“雷霆行動”,整治跨門經營80餘處,清理衛生死角105處,鋪設方磚2800平方米,粉刷牆面3700平方米。

寧夏路街道改造62個老舊樓院 李滄檔案館項目主體封頂

2.近日,李滄區圖書館、檔案館建設項目主體封頂。該項目位於李滄區政府北側,黑龍江中路以東、金液泉路以西,佔地面積7975.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600.79平方米。項目建設內容由檔案館、檔案館展廳、圖書館和裙樓四部分組成。

其中,檔案館為6層,圖書館為3層,檔案館展廳和裙樓均為4層。圖書館面積約5000平方米,包括閱覽用房、接待服務用房、公共活動和輔助用房、業務和技術設備用房等設施,主要承擔閱讀和公眾服務功能。檔案館面積約10000平方米,包括檔案庫房、對外服務用房、檔案業務和技術用房、會議研討接待及附屬用房等設施,預計可滿足未來30年李滄區30萬冊的檔案存檔需求。

建成之後的李滄區圖書館、檔案館是富含文化品味的區域標誌性建築,為李滄區圖書、檔案管理工作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的同時,也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的需要,豐富和活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寧夏路街道改造62個老舊樓院 李滄檔案館項目主體封頂

新機場高速互通立交橋工程是連接新機場進場路、新機場高速、機場南快速路的咽喉工程。採用全互通立交型式,南北向主線長度約946米,東西向主線長度約1500米,佔地面積約619畝,估算總投資17.60億元。

按照新機場建設要求,該工程要在2019年與新機場轉場同步建成。建成後,將實現機場-青島方向、機場-膠州方向、機場-城陽方向和膠州-城陽方向四向互通,極大提升機場周邊道路通行能力。

截止到6月下旬,工程前期施工所需的試驗室已經投入使用。拌合站1#、2#站已投入生產,3#站安裝完畢,4#站基礎施工完成。料倉棚建設完畢。梁場建設完畢並啟動預製箱梁施工。鋼筋加工場建設完畢。為加快施工進度,相關各部門和沿線鎮辦協調配合,全力推進。截至目前,該工程共徵遷企業43家,已籤協議39家,已拆除20家,交地260畝,完成率42%。完成樁基198根,承臺18個,墩身3個,總體進展非常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