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寧死不降,曹操爲何斬了高順,卻收了張遼?

Aaron3111670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高順和張遼根本就是兩種人。

大家注意,高順被抓住押到曹操面前時,一語不發。

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引自三國演義)

什麼叫做一語不發,第一不求饒,第二不說大話,第三根本不理睬你。

這是什麼意思?我高順根本看不起你曹操,老子不屑和你說話,要殺就殺,不就是個死嗎?

可以說,三國演義裡面,最強硬的傢伙就是高順。


相比高順,呂布就下三濫了,不但屈膝求饒,還讓劉備幫他說話,就是怕死。

不過,張遼也好不到哪裡去。

卻說武士擁張遼至,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遼曰:“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你原來也記得。”遼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將安敢辱吾?”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曹操背後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於面前,說道:“丞相且莫動手。

張遼當年曹操面說大話,還罵人,是幹嘛?如果真不怕死,就學高順那樣,一語不發了。

之所以罵人,擺明了就是情緒不穩,是掩飾自己內心恐懼,說白了張遼還是怕死。

只要怕死,就好辦,曹操可以藉機收下。

再說兩人性格。

高順是呂布的愛將,也是頭號大將。高順一開始就跟隨呂布,身為中郎將高職,忠心耿耿。即便呂布是個莽夫加攪屎棍,肯定不會有大出息,高順也是一心一意跟著大哥。

高順自己認為作風正派,不喝酒不胡鬧,老實帶兵,戰功也很大。高順部下大敗曹軍,把夏侯惇一隻眼睛都射瞎了。

即便呂布糊塗,將他的大部分兵權交給有親戚關係的魏續,高順還是默默的做著自己的事情。直到呂布被曹操打的節節敗退,又將兵權交給高順,高順卻也不計較,和呂布並肩死撐,直到城破被俘。

可見,高順人品很高,為人忠貞不二,和曹操之流不是一路人。即便現在投降了,高順將來恐怕也會找機會拉部隊走人,還是和曹操對抗。

張遼就不同。這傢伙先跟著丁原,丁原被殺後跟著董卓,董卓被殺後又跟著呂布。

同時,在呂布軍中,張遼只是一個普通將領,地位和高順不能相比。

既然是邊緣人員,又有多次換主子的先例,曹操顯然可以將張遼收用。

同時,高順統領呂布軍主力,多次大敗曹軍,殺了曹操不少部下。

如果此時不殺高順,曹軍官兵難免不服氣。但高順地位較低,殺不殺無關大局,自然就收了。


薩沙

高順:

公元156——198,是東漢末年軍閥呂布麾下的猛將,任中郎將。高順為人正直忠誠,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滿腹韜略,所統率的部隊為“陷陣營”,從無敗績。


公元198年2月,高順受之命打攻劉備所居的沛縣,曹操派大將夏侯惇增援劉備,主將夏侯惇一隻眼睛被高順率射瞎。城破劉備潰逃,家眷盡被高順所俘 。

高順有勇有謀,196年某日半夜,呂布軍中忽然有人叛亂,呂布居然和妻子衣不蔽體,逃到高順的軍營。高順冷靜的根據叛亂首領是河內人的口音,立馬就判斷也是郝萌(河內人),帶兵平叛,斬殺郝萌。


高順作戰勇敢,智謀長遠,常勸呂布如戰事失利,不要移罪下屬。不要取不義之財,以毀名節。呂布對高順有猜疑之心,平時將部隊指揮權收繳,讓親戚魏緒掌控,戰時才給高順指揮權。但高順仍然無怨無悔,對呂布忠心耿耿忠於職守。

198年9月曹操率軍東征呂布,呂布被陳登用計從徐州騙出,徐州被曹操佔領,呂布被曹操圍困在沛縣,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人叛變,呂布,陳宮,高順,張遼等巨首皆被擒住。

張遼:

公元169年-公元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207年曹操遠征柳城陣斬烏桓單于蹋頓、215年合肥之戰是張遼一生的巔峰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便是從此戰而來,《三國志·張遼傳》之用了九個字概括逍遙津之戰:“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張遼創下了八百破十萬、嚇得“東吳小兒不敢夜啼”的傳說,事後曹操授予張遼徵東將軍之號。


曹操是個實幹家,唯才是用,在對待關羽身上表現得最明顯,郭嘉之死,他痛哭流涕。那他為什麼砍了高順?又為什麼放了張遼?


兩個人的性格使然,決定了彼此命運歸宿。高順被抓住押到曹操面前時,一語不發。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引自三國演義)。一語不發就是高順根本看不起你曹操,老子不屑和你說話,要殺就殺,不就是個死嗎?張遼反之。


高順統領的”陷陣營“攻無不克,以前在與曹軍作戰時必然重創曹軍,曹軍上下無不對其恨之入骨。曹操如果不殺高順,曹軍肯定心懷不滿影響士氣。反之殺了高順,讓將士洩憤解恨,可穩軍心,激將士。

公元198年2月,曹操主將夏侯惇一隻眼睛被高順率射瞎並差點喪命,曹操本姓夏侯一家人,現可說是新仇舊恨一齊清算。


曹操也是帝王之術,對被俘將領中得有殺有留,才能讓沒被殺掉的產生敬畏之心,從此忠於自己。如果一個不殺,將士可能會心生傲慢,忠誠度也會下降。 高順是呂布的軍魂,殺高順最能起到震懾的作用,張遼與之不能同日而語,所以關羽的求情,曹操做了順水人情。


美麗青春您真痘

高順是呂布一員大將,呂布征戰時,左邊是陳宮,右邊是高順,其地位是眾武將之首。高順生平作風嚴瑾,不喜飲酒,作人威嚴。所帶部隊被美稱“陷陣營”,是呂布的精銳部隊,所部人數700多人,作戰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公元198年2月,呂布對劉備部發起進攻,高順受命攻劉備佔居的沛縣,劉備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大將夏侯惇增援劉備,被高順率軍擊敗,主將夏侯惇一隻眼睛被射瞎。城破劉備潰逃,家眷盡被高順所俘 。高順作戰勇敢,智謀長遠,常勸呂布在軍事行動上指揮失誤,不要移罪下屬。不要取不義之財,以毀名節。呂布對高順有猜疑之心,平時將部隊指揮權收繳,讓親戚魏緒掌控,戰時才給高順指揮權。儘管如此,高順仍然無怨無悔,對呂布忠心耿耿忠於職守。這年9月曹操率軍東征呂布,雙方 大戰數日,陳登用計從徐州騙出呂布,徐州為曹操所得,呂布敗守沛縣,被曹操圍困,三個月後糧草不濟,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人叛變,呂布,陳宮,高順,張遼等巨首皆被擒住,呂布,陳宮被殺,張遼因劉備求情,被赦免死罪,投降曹操。高順被殺,可能是對呂布的忠心耿耿,讓曹操有些顧慮,讓劉備心有餘悸沒有給高順求情。就這樣一代勇將消失了。後來晉代陳壽寫《三國志》時,對高順是一筆帶過,造成後世對高順的感覺很平庸。


手機用戶52347605903

問:同樣是寧死不降,曹操為何斬了高順,卻收了張遼?

答:因為兩個人的性格使然,決定了彼此命運歸宿。再就是張遼會做戲,加之關羽從中求情,曹操做順水人情於關羽,所以,曹操選擇了殺高順,收張遼的決定。

那麼,真的如此嗎?不妨讓(秉燭讀春秋)為親們解讀這段歷史吧。

首先說下曹操為何選擇殺掉高順?高順又是何方來歷?

高順,三國時呂布帳下中郎將。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非常勇猛,號稱“陷陣營”。

可見,高順是一個不善言辭、踏踏實實做事的將軍。

我們都知道,呂布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高順當初還是受呂布重用,高順曾為呂布殺了判亂的郝萌。但呂布忌憚高順能力太大,逐漸削弱高順的權利。最後把“陷陣營”交給了有親戚關係的魏續了。

直到呂布節節敗退的時候,才把兵權和陷陣營部隊交給了高順,高順也從來沒有恨意。

由此可見,高順是忠於呂布的。這從三國演義中的敘述可窺一斑。


呂布兵敗被曹操所殺,高順、張遼、陳宮等呂布手下同時被俘。

〖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引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寥寥數筆,就殺了高順,原因一會我告訴親們,為了直觀對比一下張遼,先敘述下張遼吧。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

由上面簡介看出,張遼侍奉的並非一人,而是多次易主。這就明白了,曹操收張遼,實在是張遼會做戲罷了。且看張遼精彩演技吧。


〖卻說武士擁張遼至,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遼曰:“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你原來也記得。”遼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將安敢辱吾?”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曹操背後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於面前,說道:“丞相且莫動手。(引自三國演義)〗

曹操要殺張遼,何必那麼多廢話。像殺高順一樣,豈不快哉。

其實就是曹操和張遼演了一出“雙簧”罷了,可苦了木訥不言語的高順了。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也詮釋了一句話:“叫的歡的未必是好狗”。

張遼不能稱的起是呂布的“忠犬”。

張遼不死,還有就是關羽的求情,曹操做了順水人情。

高順此人必死,其一是沒人求情,其二口才不行,其三是曹操為夏侯惇報仇。

原來高順曾和夏侯惇決鬥,高順不敵,撥馬就跑,此時高順手下張弓搭箭,射瞎了夏侯惇的一隻眼。

曹操和夏侯惇是族兄弟,這仇就記在了高順頭上了,此仇不報,曹操無顏面對眾兄弟。

所有這些因素,造成了高順必死無疑。

通過比較看出,張遼成全了曹操奸雄之名,這個名頭曹操還是比較看重的。

〖曹操舉劍欲殺張遼,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引自三國演義)〗

關羽、劉備、曹操三方做戲,成就了張遼不死,曹操收了張遼,同時成全了以後張遼的威震逍遙津的美名。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綜上,愚忠也要講究方略,也許高順沒有三番五次跳槽經驗吧,輸給張遼不足為奇。


秉燭讀春秋

高順和張遼兩人都很勇猛,但卻各有特點。高順勇猛是靠的團隊,而張遼勇猛靠的是個人。因此曹操最後在對兩人的處置上也有不同,曹操斬了高順,收了張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呂布之所以兵敗長安後能夠迅速崛起,其實跟高順有很大的關係。三國時期出現許多讓人聞風喪膽的勁旅,比如曹操的虎噴軍就相當威猛。而呂布則依靠的是高順統領的陷陣營

陷陣營編制只有七百餘人,對外宣稱精兵千人。這個營戰馬和騎手均配備有重型鎧甲,騎手訓練有素,戰馬精良,來去如風,戰鬥力強悍。呂布依靠這隻勁旅屢次戰敗劉備和曹操。

陷陣營的統帥高順對呂布非常的忠誠,曾經多次勸說呂布:你考慮事情不夠穩妥,命令總是朝令夕改。凡遇大事,應多加思考,甚加考量,然後再下決定,這樣才能服眾。呂布聽了之後明白高順是對他好,但是呂布並不領情,還找藉口將陷陣營的兵權交給了魏續。魏續跟呂布有親。

其實呂布罷了高順的兵權倒是沒什麼,關鍵是呂布的做法讓人很不解。怎麼回事呢?每當有戰事發生時,呂布又將陷陣營的指揮權交給高順,戰事結束,重新奪回交給魏續。這明顯是不把高順當自己人,換個正常人早就反了,可是高順沒有。

這叫什麼?用一個詞形容叫愚忠。忠於主上,主上反過來敬重臣下,這種忠叫忠誠。反過來,忠於主上,主上反而猜忌,這就叫愚忠。這是曹操在殺高順時考慮的一個因素。

當時曹操兵圍下邳,呂布眼看就要敗亡。這時高順並沒有反,高順是被人捆綁後送去投降曹操的。曹操問高順可有話說,高順沉默。曹操於是殺了他。

曹操殺高順有三方面的考慮:一、高順愚忠於呂布,不容易為自己所用。二、高順根本沒有投降之心。三、高順曾經將夏侯惇的眼睛射瞎。

張遼就不一樣了,張遼個人武力高強,膂力過人。在董卓時期聞名於世。最關鍵的是張遼沒有跟著哪個主上太長時間。張遼曾經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時間都不長。也就是說張遼還沒有碰上過好的主上,曹操相信,自己就是張遼一直要找的那個明主

其次,張遼是主動率眾投降的。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還有一點不太嚴謹,《三國演義》中有記載,曹操將要殺張遼時,劉備和關羽同時向曹操求情:

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遼感其意,遂降。

劉備和關羽是何許人也,兩人力保的將才一定是可以委以重任的,因此曹操選擇了收服張遼。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高順愚忠於呂布,而且在城快要被攻破時仍然沒有投降,而是被部下捆綁送到曹操營中的。高順曾經在交戰中射瞎了夏侯惇的眼睛,因此於公於私曹操都有理由斬了高順。

張遼率眾主動投降,有功。張遼此人不但單兵勇猛過人,而且統兵有方(以後的表現足以證明),於是在劉備和關羽的力保下,曹操選擇了收降張遼。


每日趣評

有時候,歷史就是現實,演義也是人生。這一點,咱從高順和張遼兩人的不同遭遇,便能看得清清楚楚。先說這兩人的共同點,那就是戰鬥力了得。

張遼大家都比較熟悉,207年曹操遠征柳城,行軍途中與烏桓騎兵遭遇,張遼請戰,曹操很欣賞他,把自己的軍旗授予張遼,以他為前鋒,結果就在戰場之上,陣斬烏桓單于蹋頓。

而八年後的合肥之戰,號稱十萬的孫權大軍,更是在張遼的八百敢死隊衝擊之下,丟盡顏面。在這一戰中,張遼身為一軍之大將,衝鋒在前,以一人之手,殺吳兵數十人、將校兩名,更大喊自己的名字,直衝到孫權的陣前。而孫權居然是大驚失色,逃到高處,讓衛士用長戟形成圓陣防止張遼的突擊。等到發現張遼兵少,這才派兵將張遼團團包圍,結果又被張遼突圍而出。剩下的士兵大喊:“張將軍要放棄我們了嗎?”張遼又殺回重圍,救出餘眾。

這一仗,便是張遼的成名之仗,也是孫權不會打仗的典型案例。 事後曹操授予張遼徵東將軍之號,陳壽的《三國志·吳書》加上裴注,述及此事的列傳有七篇之多。 更為誇張的是《魏略》,說此役之後,江東小朋友啼哭不肯停的,他老爹老孃只消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沒有敢哭泣的了——這個顯然就是誇張和文人的虛構了,小孩子又沒見過張遼,怎麼會聽到張遼的名字就不敢再哭,張遼又不是灰太狼和熊大熊二。

相對而言,高順在三國演義中其實是比較低調的,這自然是因為勢力分配、文學筆法的緣故,高順是呂布的大將,呂布本身就是一員猛將,演義如果再強調高順如何威猛,那就喧賓奪主了——所以在書中,高順是遭遇忽略的,甚至沒幾句臺詞,主要身份就是一個人物背景。即便是《三國志》也很簡略。

但即使是很少的記載,我們依舊能發現高順的牛鼻。他的直屬部隊號稱有一千人,其實只有七百來人,但就是這七百人,在高順的帶領之下成為呂布軍團的尖刀,常常承擔突擊攻陷對手陣營的任務,所以有“陷陣營”之美譽。

而且高順不但有勇,智商也不差。196年某日半夜,呂布軍中忽然有人叛亂,在演義裡牛得不得了的呂布,居然和妻子衣不蔽體,砸破洗手間的牆壁,逃到高順的軍營。呂布如此慌張,高順卻很冷靜,他詢問呂布叛亂者是誰,呂布說俺好像聽到叛軍是河內人的口音,高順立馬就判斷:敵人是郝萌(河內人),帶兵平叛,斬殺郝萌。

但對於這樣一個稍有的人才,呂布並沒有給予充分的信任與重用。隨後他居然把高順的陷陣營交給魏續統領,只因魏續是親戚。臨戰前夕才還給高順。

高順的戰鬥能力究竟如何?有一個實例可以證明,那就是呂布圍攻小沛的時候,曹操曾讓夏侯惇帶兵去解圍,結果惇哥被高順打得屁滾尿流。當然最後高順、張遼,還是都被曹操俘獲了,關於這段細節,羅貫中是如此敘述的:須臾,眾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高順被殺,關鍵在於沒人幫他說話,在此時若是有一人在曹操耳邊說出人才可惜四個字,也許就有轉機)。

而後,(張遼登場)大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曹操指著他說:“這人好生面善(其實是臉熟的意思)。”其實這裡就有點給他機會的意思,但張遼毫不想讓,兩人簡直就是針鋒相對,張遼擺出一副不怕死的勁頭。

但張遼沒死,為什麼?第一他是山西人,和關羽是老鄉加兄弟,頗有淵源。第二他不像高順,是呂布的直系,他最早是丁原的從事(呂布是丁原的主簿,兩人其實算是同事)。後來丁原派他進洛陽,所以張遼又成了何進的部下,奉命去募兵,稍後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張遼又成了董卓部下,老董將他撥給呂布,到此時才與呂布有上下級干係,而且他擔任的是騎都尉,遠低於高順。

所以咱總結一下:高順有一強一弱,強在作戰能力,弱在性格孤直內向,所以關鍵時刻沒有人拉他一把,他自己也不願改轍。而張遼,一不是呂布旗下的主要將領,也不是親信,二他又與關二有關係,三曹操還有點欣賞他。所以最終,便是順死遼生。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為什麼斬了高順,收了張遼,經過反覆思考,我覺得應該是以下兩個原因:

一、性格孤僻。

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不好飲酒應該來說是個好特點,至少不會貪杯誤事,但事情往往有其兩面性。好的方面有了,壞的方面也很致命,那就是沒什麼朋友,更別說是兄弟了。在兵敗被俘後,沒人能站出來說句話才是被殺的直接原因。本身又比較忠義,押上來不說話(自我介紹一下),曹操有可能連他是誰都不知道,反正是要殺幾個人的,不殺他殺誰?

二、與陳宮有嫌隙

通過蒐集資料我們發現高順是和陳宮有矛盾的。在公元196年的時候,呂布部將河內人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發動叛亂,郝萌的部將曹性反正,呂布問曹性此事起源,曹性回答:“郝萌受到袁術的鼓動而造反。”呂布又問:“同謀的都有誰?”曹性回答說陳宮同謀,當時陳宮坐在呂布旁邊,臉發紅,旁人都察覺到了。呂布因為陳宮是大將,並不追究。但是打這之後參與平叛的高順和陳宮就產生了矛盾。以至於最後關頭陳宮獻策呂布駐紮在外,呂布的妻子以陳宮高順不合為理由勸呂布不可輕出。連呂布的老婆都知道高順、陳宮不和,可想矛盾有多深。

那麼與陳宮不和跟高順的死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知道曹操刺殺董卓外逃的時候,就是陳宮救了一條命,後來因呂伯奢事件分道揚鑣。從內心來說,曹操多少還是愧對陳宮的。在打敗呂布後,從內心深處還是希望招募陳宮過來的,所以跟他有仇的先咔嚓了。當然後來陳宮是油鹽不進,最後還是放棄了招募。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

1、比如曹性是高順部將,曹性射掉夏侯惇一個眼珠子(雖說當時就被夏侯殺死)但這仇太深了,不得不考慮夏侯惇的感受;

2、高順是呂布的軍魂,殺高順最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3、曹操其實已經想好了要除掉呂布,好歹也是一方諸侯,不能讓他孤零零上路,把最忠誠的戰士留給他。

4、能與虎豹騎齊名者,當屬陷陣營。陷陣營一消失,虎豹騎天下無敵。

其實哪種說法都要命,但最最最要命的真是沒人給說個情啊!

我是虹貓大俠,喜歡的條友可以加關注喲~


虹貓大俠

高順(?-公元199年),東漢末年呂布帳下猛將,《後漢書•呂布傳》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猛的是一塌糊塗。張遼(公元169年-公元222年),《三國志》載,“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可見,這也是一員勇將。高順與張遼都是不可多得的將領,為曹操所破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這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書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

曹操是個實幹家,最近的電視劇《虎嘯龍吟》很直白地表現了他的用人觀念,唯才是用,甚至不管這個“才”的品德如何。他要的是能打仗能管事的人才,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兵嘛,遍地都是,將卻不同,能打仗能“太守”一地的人才更少,所以他不僅善待真心依附的降將,還對漢末百官百般容忍。曹操會盡力地去爭取一個人才,這一點在對待關羽身上表現得最明顯;他愛才,且惜才,郭嘉之死,他痛哭流涕。那他為什麼砍了高順?

其實就算是呂布,曹操也是垂涎三尺的,不過在這裡,劉備插了一槓子,《三國志》雲:“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太祖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高順是為呂布死黨,王粲《英雄記》言,“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由是,陳宮、高順等呂布心腹之將皆死。

張遼不同,他雖然也是呂布手下之將,其實算不得呂布的核心圈子,在呂布帳下,他六年無所建樹。此時的張遼,可說是籍籍無名之將,有些勇力之名罷了,只因為率呂布餘眾降曹,這才被曹操給了個關內侯,“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遼沒有什麼寧死不降的說法,曹操也不會苛責尋常之將領——至於後來張遼在其帳下大放異彩,卻可說是無心插柳了。


古今事

高順,東漢末年呂布軍的重要將領,統領呂布軍中最為兇悍的隊伍“陷陣營”,戰果累累,以強悍無畏著稱。


高順曾駐守呂布的主城下邳,且帶領軍隊擊敗了曹操的族弟夏侯惇,更是讓其失去一隻左眼。

也同樣擊敗了當時同屬曹操軍隊的劉關張三兄弟帶領的軍隊。


直到曹操親率大軍前來攻城,因曹操用計水淹下邳,才導致城池失守,呂布軍將領皆被俘虜,最後同呂布,陳宮一同被殺。

而曹操當時招降了呂布軍的張遼,那麼為何卻不招降同為大將的高順呢?而且高順統領讓人聞風喪膽的”陷陣營“,想必帶兵能力更為突出,一向愛惜人才的曹操為何還是殺了高順呢?


高順統領的”陷陣營“攻無不克,戰果累累,在對戰曹軍時必定對曹軍造成過重大的損傷,尤其曹軍之一的重要將領夏侯惇都在對陣陷陣營時失去了左眼,想必曹軍從將領到士兵都對陷陣營及其將領都恨之入骨。

曹操如果不殺了高順,勢必會對曹軍的軍心有所散漫,也會對曹操本人產生怨念,甚至有可能在未來的戰事中出現不和的現象。

所以,曹操殺了高順,讓將士洩憤解恨,以此穩定軍心,激勵將士。

歷史上高順其人“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收賄”,可以說是典型的剛正不阿。而張遼的投降也是默不其聲,但有關羽為之求情。



所以曹操在對被俘的將領中得有殺有留,殺掉一個,才能讓沒被殺掉的產生敬畏之心,從此忠於自己。

如果一個不殺,那麼留下來的這些降將就沒有敬畏感,可能會心生傲慢,忠誠度也會下降。

高順為人忠誠,且剛正不阿:張遼有關羽求情,曹操也順手做個人情,張遼也不想高順一樣對曹軍的傷害那麼大。

所以張遼可留,高順最終被殺。


八風秀

這問題並不複雜,任用投降過來的將領,不是降將磕個頭拜一拜那麼簡單,降將的能力越高和自己部隊裡和他結仇的人就會越多,主公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大力扶持,所以評估降將以後的作用至關重要,是不是值得自己以後力排眾議去護這個人。

張遼後來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屬於能帶大部隊的帥才,相比較而言,高順屬於許褚,徐晃之類的死士,最多統領禁衛軍,做貼身保鏢。這兩個人要殺一個留一個一定會殺高順和留張遼。很多人可能不瞭解,帥才的最大優勢是能夠統領雜牌軍打仗,冷兵器時代人員傷亡慘重,大作戰部隊不可能像我們想象中一直保持訓練有素,甚至忠心也常有疑問,帥才最基本的素質就是人緣好,口才好,有煽動性,能鼓舞士氣,無論歷史還是演義裡張遼的這些特性都很明顯,戰爭時期,這種人放哪都有大用,就算暫時和周圍人處不來也能調遠點打仗。而高順就是個悶葫蘆,武藝極高只聽主人一個,不會屈居他人,禁衛軍都是百裡挑一出來的,誰武藝高就聽誰的,不需要多囉嗦,每日只要操練。曹操是不缺禁衛軍頭領的,根本沒有多一個的必要,如果不需要高順統領禁衛軍,也沒能力管理雜牌軍,放在哪裡都會是刺頭,萬一跑到弱敵那裡會更鬧心。

劉備好福氣,關羽張飛既是帥才又是死士,所以曹操一直在流口水,張遼和關羽在一起被俘必須選一個,曹操主觀上一定會殺張遼留關羽的,劉備手下的陳到就是死士,最後怎麼死的都沒人知道,所以一切都是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