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咱们干点什么事儿?要不去看看这座城市的文物?”这是莎士比亚著名戏剧《第十二夜》里的人物对话。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当代的历史书,浓缩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于是乎,许多城市喊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口号,这其中包括西安。那么问题来了,有着“天然博物馆”美誉的西安,能否成为真正的“博物馆之城”?

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图来源网络▲

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中国经常会刮起某股“热风”,前些年各地争夺“某某之乡”“某某故里”等。近几年,这股风波及到了博物馆领域。

2005年,东莞率先提出投资3000万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口号,拉开了“博物馆之城”争霸战序幕,来势一个比一个凶猛。2006年上海提出要用5年时间打造100座博物馆,同年成都提出要成为中国西部博物馆之城。2008年,昆明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甚至在2009年12月10日与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宣告启动打造成“中国博物馆之城” 项目。

随后,武汉、杭州、广州、南京、深圳也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甚至就连佛山、唐山、大同、秦皇岛、潮州、顺德、保定、如皋等中小城市也有此梦想,纷纷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及博物馆数量。

我们先来看看武汉、广州、成都这几个西安经常对标或学习的城市是怎么做的。

按照规划,成都将形成“一中心三群落”的发展格局,其中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将聚集80家以上民办博物馆,“三群落”分别是大邑县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群;龙泉驿区客家文化的民办博物馆聚落;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以自然及宗教文化为主的民办博物馆村落。

从2012年起,武汉市开始打造“博物馆之城”,2018年起将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的资金在原有4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200万元。

广州将打造“博物馆之城”已列入“十三五”规划,一批先进的博物馆将建成、在建或列入规划当中,比如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市华侨博物馆、广州音乐博物馆、广州工业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广州民俗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等。

2009年初,西安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城”战略构想,2010年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经过三年努力使博物馆总数达到或者超过100座的目标。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西安市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安市民办和行业博物馆考核办法》等政策。

2016年底,永康书记主政西安后,在多个场合中都提到“树立文化自信,打造博物馆之城,让文化滋养城市,建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

就在前些日子,审议了西安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2018—2021)》,按照“两轴一带、四心六区”的规划布局,搭建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随时可闻、随地可见、随机可讲”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所谓的“两轴一带、四心六区”的概念是这样的。

两轴:城市东西、南北中轴线;一带:环山旅游带;四心:三学街——中华文明标识工程展示中心,八办、革命公园——中国革命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小雁塔——隋唐文明展示中心,

半坡、纺织城艺术区——历史文化公园展示中心;六区:明城墙核心区,曲江文化产业聚集区,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高新产业发展区,浐灞生态区,西咸新区。

从这个方案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路线图。

其实,西安现有的博物馆数量并不少,一份官方的数据显示:西安市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31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4座,行业博物馆45座,非国有博物馆52座,平均每7.2万人拥有一座,高于全国同类城市和全省水平。这个数字仅次于北京(177个)、成都(150个),位列全国第三。

与全国十几个城市相比,尽管西安醒的不是最早的,但步伐却是最快的,尤其是一系列的政策,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而且,“两轴一带、四心六区”的规划布局,远胜于成都的“一中心三群落”格局。

可以这样说,在打造“博物馆之城”这一对弈中,西安绝对站在了全国首位,就连第一个启动“中国博物馆之城” 项目的昆明都自叹不如。

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图来源网络▲

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的数量,无疑是衡量“博物馆之城”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衡量“博物馆之城”的全部。

伦敦是一座多数人都比较认可的享有“博物馆之都”美誉的城市。大约有300多家博物馆,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些博物馆每年都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游览,显示了博物馆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从2009年到现在,通过近10年的努力,西安的博物馆数量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本地人熟悉的,或者能叫得出名字的却不到50座,有号召力与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外地游客经常去的也就是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大唐西市等几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剩余的大多数属于“默默无闻”。

号召力与影响力是横在“博物馆之城”前的一道坎,西安是否有招破解呢?

今年的清明节前夕,永康书记在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说过这样几句话:“以民营博物馆为依托,配套相关的咖啡厅、书吧、艺术酒店等设施,形成文化街区,打造‘博物馆+旅游’模式,向中外游客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的魅力,让西安真正成为博物馆之城。”“做好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把文物与新媒体宣传结合,做成新经济。”

6月5日,西安市文物局又与腾讯公司签约,计划在科技+文物领域展开合作,打造“博物馆之城”。

这些新手段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但是号召力的提升必须依靠内在实力,比如藏品质量、馆藏数量,还有博物馆人性化服务、文创发展、公共教育、社会服务等软实力。

目前,西安大多数博物馆的藏品质量和数量可以保证,但是在人性化服务、文创发展、公共教育、社会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公共教育、社会服务。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国外,人们每年到博物馆的次数比较多,甚至每个季度、每个月都会去。尤其是英国,博物馆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个月都会去那里学习。

但是在中国,情况却截然相反,当然西安也不例外,博物馆似乎都是给游客开的,很少有本地人去,而学生集体则更是寥寥。渐渐地,博物馆的藏品真的变成了“老古董”,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公共教育、社会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好在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西安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3月,西安市政府与陕西省文物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博物馆和学校融合发展。目前,有63家博物馆和55所学校建立联盟,65家博物馆和135所学校结成对子,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西安PK 17城,谁是“博物馆之城”?

图来源网络▲

记得八年前,央媒曾发过一篇文章叫《西安,距“博物馆之都”有多远》,但文章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现在,回到本文的开头:西安能否成为真正的“博物馆之城”?或许所有人都有了答案。最后,借用一句成语来对应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今日话题:你认为西安的“博物馆之城”缺少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