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老話說「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呢?

燕趙小西

很多被流傳的農村老話,是長輩們在現實的生活經歷中悟出的道理,話糙理不糙。

農村老話“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又怎麼理解呢?

一、冷莫靠燈

這裡的燈絕非是現在我們所用的照明設備,而是舊時代那種煤油燈或者相類的能發出熱量的燈。


在欠發達的舊社會這種燈較普遍,它只能發出微弱的光用來照明,它所發出的熱量根本起不到讓身體暖和的作用。如果指望這些熱量來取暖,先不說那油容易燃盡,就靠那麼一點火星,也得嗦嗦發抖到天亮了。

“冷莫靠燈。”提醒著人們應該要未雨綢繆,對一些可以預知的事儘早著手準備。比如說要禦寒,可以在冬季到來之前把房屋修繕一番,準備好木柴、火盆之類的材料,不至於在寒冷到來時,指望那一盞燈取暖。

二、窮莫投親


救急不救窮,這是大眾的心理。很多人也會認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貧窮的人基本上沒有地位,讓人瞧不起。


如果人在窮的時候自己不求上進,只想著投靠親戚,這肯定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即使有人願意幫你,也只是短暫的,畢竟長期的相處終會招人嫌棄。說不準還會自取其辱,讓自己的處境更難堪。



小木出生在農村貧困家庭,初中畢業後就去投靠開工廠的表哥。因為父輩的關係,表哥收留了他,但內心卻是嫌棄小木這個窮酸親戚的,不把他當回事,不會特別關照他,更不會重用他,任由他自生自滅。一副“你來我收留,你走我無所謂”的樣子!


任何時候,只有自己最忠誠、最可靠。很多有骨氣的人,在經歷生活劫難的時候,寧願屈身在市井中尋求翻身的機會,也不會去投靠別人,免得讓人看笑話。

三、再窮不吃親戚飯


親戚能供你一飢,不可能供你百飽。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去親戚家自然不可能得到貴賓的待遇。



如果遇上素質高點的主人,可能會在剛開始那兩天受到熱情的招待,但多幾餐後定會表露出不耐煩,嫌棄之意雖不會說出口,但也能讓人感受到,這微妙的關係估計也快到頭了。



只是在三顧姑姑家的時候,姑父就話多了,說小君爸爸的不是、媽媽的不堪,小君家裡的人幾乎全被他數落了,含沙射影的言語讓小君陷入尷尬之中……


與其寄人籬下看人臉色,不如少去給別人添麻煩。再親的關係,也經不起頻繁接觸所產生厭煩感,讓人渾身不自在。不打擾別人,或許生活會清貧些,但起碼給自己留了尊嚴。

有書君認為:人生不可能都一帆風順,要有點危機意識,懂得未雨綢繆。當不可預知的困難發生時,要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指望別人。


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有底氣在別人面前挺起胸膛做人。



有書共讀

當你感到寒冷的時候,靠近一盞小小的煤油燈是沒有用的。當你窮的時候去投靠親戚也是沒用的,親戚可以接濟你一時,但是不可能接濟你一輩子。一是親戚經濟條件有限,二是時間長了可能你當成了理所當然的,親戚也煩了。

就像你經常幫某個朋友做一件事,剛開始你樂意之至,覺得是雪中送炭,覺得自己一定感動天感動地,但是時間長了,你就煩了,單方面的長期付出得不到回報,是讓人很難受的。

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一個人經常幫他的同事帶早餐,但是他的同事從來不給錢。每天也就幾塊錢,剛開始覺得無所謂。但是時間長了,就覺得這名同事十分煩人,就喜歡佔別人的小便宜,每次帶早餐也很麻煩。

我有個朋友上學的時候起得早,出去跑個步回來,室友就經常讓她幫忙帶飯,時間長了,我朋友就覺得很煩,因為像這就是她應該做的,不帶反倒顯得自己小氣。

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有人能拉我們一把,朋友們也願意幫助。但是請別忘了,幫不幫是每個人的自由,而且別人不可能幫我們一輩子,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當你窮的時候,你需要:

1、工作

沒錢就去賺錢啊,去找一份工作啊。即使賺的少也沒關係,能養活自己就好。不要胡思亂想很多,而要去行動。

2、副業

如果正職賺的錢不夠用的時候就在去找一份副業,什麼擺地攤啦、當家教啦、發傳單啦都是可以的。

3、少花錢

我見過一些人,明明一個月只賺3000元,卻要花高出工資好幾倍的錢,去買那些奢侈品,蘋果手機出一個就換一個。我認為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除非是買房子、結婚等重要的事,否則就不要找他人借錢,更不要頻繁借錢。

綜上所述,人窮志不能窮,努力賺錢才是正事,遇到問題去解決問題,不要一開始就想著依靠別人,畢竟靠自己最保險。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諺語是老人們留下的活化石,句句在理,字字入髓。這些言簡意賅的短語濃縮了民間的智慧與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就這樣被口口相傳成為了膾炙人口的警示名言。

如同該問題中提到的: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一樣,不難理解其含義,就是說再冷也不能依靠微弱的油燈那點光與熱來取暖,再窮也不能靠親戚接濟來生活,再窮也不能靠吃親戚的飯來度日。這是讓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生存之本,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來爭取幸福的生活。

老話說的好,現實也是如此。咱人窮但是志不能短。一個人貧窮,不能光從嘴上認識到努力的重要性,而是要從實際行動出發,想辦法,擺脫貧窮。就像小螞蟻一樣,雖然自己力量很單薄,但是自己從來沒放棄努力。這也就應了另一句老話: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啊,每個人都要靠自己的本事與能力去生活,對自己尊重的最好方式,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

墨子也說過“官無常貴,民無終賤”這樣充滿哲理性的名言,它們都是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永遠的富貴,也沒有永遠的窮困。不怕路長,只怕志短;不怕山高,就怕腳軟。只要努力了,成功一定不會遠離。

所以,不管是農村的老話,還是先人留給後人的警示諺語,都是讓我們代代相傳,將這裡的大哲理、大道理告訴後輩兒孫,一定要靠自己的奮鬥去生活,不去給人添亂,也不給自己添堵。


新華融媒新消費

“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這些老話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處世哲學。

燈是照明的,滿足不了人的取暖需求。這個誰都懂。但困頓落魄的時候,人難免不寄望於自己的親人,可結果往往是:那根救命稻草竟然如此不堪。離婚好些年了,再回首,離婚那年本來打算在老家療療傷,沒想到,舊傷未好更添新傷。

(哈哈,窮得吃土也不求人受氣。)

一離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家——那個時候真單純,把親情想得很美好很可靠

以為落難了的自己依然是家人手心的寶。我帶著孩子暫住在我小叔家,也就是我爺爺奶奶留下的老房子裡。第二天,叔叔說請大家過來老房子吃飯。我心想我哥來了,一定會和我一起想想辦法,看看怎麼過眼下的坎,當時我幾乎一無所有,身體也差。再說以前,從來都只有我幫哥,他幾次在外面借了錢,被追債,都是我出手幫他脫身的。我的錢也是我離鄉背井掙的血汗錢呀。那時我爸走了,只剩下我媽,我不幫他我媽急得要命。

可是哥到我小叔家,跟我點了一下頭,馬上就鑽進了廚房問小叔吃什麼。那是我離婚後第一次見我哥。他始終都沒有開口問我一句,有什麼打算?有什麼困難?他和我媽也沒有叫我回家住。我在小叔家住了幾天,又捂著傷口離開了老家,離開了我的親人,哥哥沒送我去機場,倒是好心的表弟送的。

後來我明白了,他們當時是不會問我怎麼辦的,只有這樣我才會走人。任何幫助、溫暖、關心都會讓我流連忘返。而且當時我自己連一個住處都沒有了。誰敢留?請神容易送神難。

今天看來,他們這樣做,就像俗話說的,“餓了別吃蔥,燒心,窮了別走親,寒心”。的確有些心寒,但這一逼,自己也從當初的困境走出來了,孩子上了大學,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屋。雖然,我哥現在過得比我好,但我沒有靠過他,沒吃過他的飯,沒用過他的錢,是坑是坎都是我一人走過來的,我照樣跟以前一樣抬得起頭,一樣有底氣。

所以,我相信,與其窮鳥入懷,寄人籬下,不如窮則獨善其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窮的時候就是要狠下心來,學會相互忘卻,忘卻親友,默默地去找自己的出路。當然,危難之際,出手相助的親友,我們當湧泉相報。


惰樂派

民間諺語句句在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句諺語都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每一句都有其真正的含義。那麼老話常說“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真正的含義?


其實這一句話在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就算再冷也不能依靠燈那點輕微的熱量來取暖,因為以前農村人很多都是用煤油燈的,煤油燈本身亮度都不夠,熱量就更加微乎其微了,根本起不到暖和身體的作用。後半句說的就是貧窮的話,不要幻想依靠投靠親戚來幫你改變生活,親戚不一定能夠幫助你,甚至還會冷落歧視你。同樣的一句老話“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親戚朋友只會和有錢有勢的人聚一起,窮人只會多得遠遠的,更別指望他會幫助你了。

說到底農村老人之所以會總結出於這麼一句話,就是要告誡世人在貧困潦倒的時候,不要想著投靠親戚或者獲得親戚的幫助,即使有人願意收留,也只是暫時的,不可能幫助你一輩子,所以要學會改變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生活,有句老話也是這樣子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差不多同樣一個道理,親戚給的你只是“魚”,但是“魚”多少都是會吃完的,所以你要學會捕魚的方法,才是長久之計,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長久生存下去。

總體上來說就是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先學會自己去解決,要學會自己奮鬥,不要總是想著依靠別人,有時候別人給你的不一定會是溫暖,而是心寒。

我是來自農村的鄉野小妹,關注我,一起關注農村大小事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鄉野小妹

農村的這句俗話:“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反映的是一個冷漠的社會現實。和這句話差不多意思的一句話,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還有一句話叫“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在窮困時,親戚是靠不住的;就如同人在寒冷時,靠蠟燭的燈火取暖靠不住一樣。

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蘇秦。蘇秦是鬼谷子的學生,因為四處遊歷,窮困潦倒。他回到家後,“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他的妻子象沒看到他一樣,照樣紡織;他的嫂子不給他做飯吃,他的父母都懶得跟他說話。因此有首詩叫“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蘇秦因為受到了家人的冷漠對待,才開始“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這就是錐刺骨的由來。後來蘇秦佩六國相印,富裕發達,他的家人都匍匐在地,不敢仰視他。蘇秦對他嫂子說:“為何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呢?”嫂子回答說:“因為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看,同樣一個人,窮時一個樣,富時一個樣。人情冷暖就是如此。

所以,人如果越在窮困時,越要發奮自強,靠自己的本事打天下,靠誰也靠不住。如果你指望靠哪個親戚救助你,恐怕你會失望的。那個飯吃的不香甜,而且吃的會很恥辱。農村老話,雖然粗糙,但卻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哲理。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警世老話諺語,雖然話糙但理不糙。我們常聽的有做人的“人聽甜容易上當,馬踏軟容易失蹄”,做事的“抬頭做人,低頭做事”,處世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過日子的“要想日子過的好,醜妻薄地破棉襖”。



這些農村諺語流傳已久,放到現在同樣可以作為我們做事為人處世之道。



“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在農村常有老人用來教育後生。冷的時候不能只靠微弱的燈光來取暖,這樣不夠足以溫暖寒冷的身體。窮困的時候不要想著去投奔親戚來解決貧窮困難。如果窮的沒米下鍋那也不能靠親戚解決溫飽問題。



這些老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人可以窮的沒飯吃,但一定要有志氣骨氣,只有這樣才能挺起脊樑去拼搏努力。如果你只想靠別人來接濟你那這樣就會失去志氣頹廢之心叢生,常此以往下去我們的貧窮依舊沒有改變,人生也就荒廢而變的毫無意義。



《墨子·尚賢》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告訴我們官吏沒有長久的富貴之命百姓也沒有老到死的貧賤,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向上為官,而沒有能力只能向下走為貧。


農小主

我之前寫過一篇回答,名字叫《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來自貧窮的深深的惡意?》


我覺得很好的詮釋了“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這句話。


聽母親說起,那時我不滿三歲,家裡發了大洪水沖垮了房子,便寄宿在親戚家。


看著親戚家的孩子有雞蛋吃,我也想吃,姐姐拿了家裡最後一個雞蛋做給我吃,卻被親戚誤會拿了他們家雞蛋。


窮苦人家哪來的雞蛋。


爭執下,親戚直接以“我們寄宿他家還偷他家東西”為由,將我們一家五口掃地出門。


那晚,我們露宿在屋簷下。


親戚,親戚,有錢了才會和你親,沒錢沒人會看得起你。


之後,世代漁民的父親選擇了去城市打工,全家住過漏水的小黑屋,吃過撿來的爛菜葉,直到我們開始上學家裡才有所好轉。


為什麼“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


整日承受著別人的風言風語,親戚的冷嘲熱諷,那顆倔強的自尊心無處安放。


白家七公子

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把貓飯餐。

冷莫靠燈,窮莫投親,再窮不吃親戚飯。都是一個意思。親戚不供財,供財不往來。

親戚都是相互幫助和互助。一旦一方有難,另一方也要看你情況,如一敗塗地再沒有站起來的機會了。就不可能幫你了,你沒有了利用價值。

燈光不能取暖,冷莫靠燈。窮莫投親,你窮了投親,親戚不一定相認。別說吃飯了。就是吃也不會有好臉色看的。自己跌倒自己爬。無奈時最好多看樹木少見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親戚是禮上往來的,一方沒禮(禮品)另一方會說你小氣鐵公雞,一毛不拔。慢慢和你疏遠。你已不在同一等級了。

總的來說人在囧途時要認清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做什麼。在低谷期不要渴望有人施捨你,還得靠自己走出困境。你出色了就啥也有了!


鴻運良好

任何人都靠不住,靠自己最好,靠山山會倒,靠樹樹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選擇比努力重要,態度比能力重要,立場比實力重要。

人都是逼出來的。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世造英雄,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當人人都靠不住時,不要灰心,不要傷心,因為你沒有時間精力用在無關緊要的人和事上,做好自己,整裝待發,從頭再來。只要心中有希望存在,就有幸福存在。任何人,切莫自以為是,地球離開了誰都會轉。做好自己,問心無愧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