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到底有没有权利杀赫里这个江宁大将军?

逗点娱乐

中国的老百姓最爱的是清官,包拯,海瑞,于成龙,被称之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清官,他们三人一向受到民众的喜爱。受到电视剧《于成龙》的影响,"三大"清官之中名气最小的于成龙,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老百姓之所以喜爱清官,是因为古代是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缺陷,不可能出现保证清廉的方法,所以大家就只能寄托希望到几个凤毛麟角的"青天大老爷"身上。可以说,这种希望,其实是一种"梦幻"。于成龙怒杀江宁大将军赫里的故事,就是这种"梦幻"精神的体现。赫里是江宁将军,官居正一品,这还不算,赫里还是皇亲国戚,是满清亲贵,有"八议"之权。于成弄的总督,是正二品,加上一个兵部尚书的衔,也不过是从一品。一品和从一品之间,看起来都是"一"品,但差距还是很大的,何况赫里还是皇亲国戚。于成龙的地位要远逊于赫里,哪有什么资格越级去杀他?江宁将军代表了满清皇帝在地方上的利益,于成龙又怎么敢做这种事情?如果于成龙不奉旨意就杀了赫里,直接等于谋反。

有人说,于成龙是兵部尚书衔,所以可以杀赫里。但就是正牌的兵部尚书,也一样无权杀赫里这样高级的将领。古代特别是清朝时期,皇帝大权独揽,处斩犯人的权利被皇帝从地方收回到自己手里,地方上的总督也好,兵部尚书也罢,都无权擅自处死一个平民,何况是一个一品大员?即使上皇帝本人,也不会直接下令处死某一个官员,而是会转交三司处理。所以,于成龙杀死江宁将军赫里,看起来很解气,但在现实之中,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又想起了明朝时期,即使是传说中的"尚方宝剑",也只有制裁三品以下官员的权利。袁崇焕就是因为没有走司法程序杀了一品大员毛文龙,为今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祸根。


怀疑探索者

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一部影视作品,不是历史。所以下述分析,只是就作品情节人物而言。

根本就没有江宁大将军这个职务。清代被授予为“大将军”的屈指可数,约54人,大都是清前期,均是野战戍边的。康熙之后大将军,如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

赫里这个官职,应该是江宁将军。

「江南驻防将军一人。顺治二年,置昂邦章京。十七年,改总管。康熙二年,更名将军,驻江宁。」

其品级「各省驻防将军等官将军,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改从。」

很关键的一点,将军驻防八旗军的统帅,并不是绿营兵的提督,不受总督的节制。

而当将军与总督同时联名写报告给皇帝时,以将军领衔。

当然,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也是位高权重。且按例兼任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但这些只是头衔,并没有对这两个部门的实权。更谈不上用兵部尚书的职务来杀驻防将军。清代兵部只是个军队人事军需的管理部门。

「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操江、统辖南河事务一人。顺治二年,以内阁大学士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寻改应天府为江宁,罢南直隶省府尹。四年,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驻江宁。九年,徙南昌,时号江西总督;已,复驻江宁。十八年,江南、江西分置总督。康熙元年,加江南总督操江事务。初置凤庐巡抚,驻淮安,以操江管巡抚事领之。六年省归漕督。至是始来隶。四年,复并为一。十三年,复分置。二十一年仍合。寻定名两江总督。雍正元年,以综治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道光十一年,兼两淮盐政。同治五年,加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与北洋遥峙焉。」

至于钦差大臣的头衔,只是奉旨调查处理某事,对于高级官员的处理,必须请旨办理。并没有什么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

明末袁崇焕杀毛文龙,最后也被定性为不请示不汇报无组织无纪律擅杀大将的死罪。


几苇渡

向敬之

电视剧《于成龙》播出已一年,影响平平,但两江总督于成龙杀江宁将军赫里一场虚构戏,却争议很大。

持有权杀之者,依据为于成龙总督两江时,被加兵部尚书衔。“天子念吏治为重,遂特晋公大司马,总制两江,以风群吏。”(熊赐履《皇清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文武事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清端北溟于公墓志铭》)

于成龙以兵部尚书总督两江文武事务,能节制江宁将军(不是“江宁大将军”。于成龙总督两江,为康熙二十年十二月起,康亲王、征南大将军杰书已于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返京,此期朝廷不再在东南设大将军)。

《于成龙》赫里剧照

江宁将军,全称镇守江宁等处地方将军,为清朝统领江南驻防八旗军兵的最高统帅,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改为从一品)。品秩要比从一品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于成龙高一级,不但会同奏事在于成龙之前,且权力要比于成龙要大。故以职权而论,于成龙杀赫里,不只是擅杀,而且是越级的谋杀。

另外,清朝虽赋予了总督封疆军政大权,但没有给予生杀予夺之特权。清代对民事案件地方有自治权,但对于刑事案件非常审慎,有着严格的多重审理制度。即便地方发生一起普通命案,也须待州县初审后将定定罪量刑的意见,逐级报送知府、按察使、督抚复审,督抚如无异议,即奏报皇帝,并抄送副本与刑部分管司。皇帝收到督抚奏报后,不能直接批复,还得交由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依律重新拟罪。若涉死罪,则纳入秋审程序。秋审如同国家大典,代表着国家的权力,谁也不能马虎。更何况是一个高级的命官。从法理上来看,总督不能擅自处置嫌疑犯的生死,也不能独专处死代表皇帝的地方军事代言人,更何况是一个总摄江南军务的满洲亲贵。

《于成龙》成泰燊版于成龙

这一出戏是特别的虚构,明显与史实不符合。

一是顺治帝生女六人,五人幼殇,仅存的皇次女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康熙十五年二月下嫁瓜尔佳·讷尔杜。从剧中赫里的年龄来看,明显比所谓的舅舅皇帝康熙的年龄大,明显不符合历史。

二是于成龙总督两江时,江宁将军为瓦岱。瓦岱为清初五大臣之一额亦都之孙,为官清廉,曾在江宁任上获赐御用袍、千两白银的奖励,康熙二十四年擢镶黄旗满洲都统,死于康熙三十一年。而于成龙病逝于康熙二十三年。另,瓦岱的前任额楚,为顺治朝留下的内大臣和老将,死在于成龙莅任之前,也不符史实。


以礼观书

按说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是从一品官员,而赫里这个江宁将军也是从一品官员,两人均是当时地方最大的官员,从品级来论,于成龙别说杀赫里,两人见面也得平起平坐。而清朝前期的地方将军大多都是满洲亲贵,比如电视剧里的赫里就是康熙皇帝的外甥。

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是以

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样的官职坐镇江宁的。因此,于成龙等于是以大学士、兵部尚书兼管总督,这样一来,在清朝的官制里,于成龙就不是从一品官员,而是正一品官员。而在将军里,除了坐镇边防的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是正一品外,其余的驻地将军均是从一品。因此,于成龙之所以敢杀赫里,用的并不是两江总督的职权而是兵部尚书的加衔。

兵部尚书称本兵,既管军政又管战略,威权极大。清朝只要给官员加兵部尚书衔,也就是给了相当于大将军的职权,可以管理手下的各级将军。除于成龙外,姚启圣平定台湾时,也是以兵部尚书的加衔挟制施琅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于成龙是可以挟制赫里的,并且有权对其进行惩处。

至于汉官是否真的敢杀满洲亲贵,这一点来说,电视剧肯定是有些虚构的成分的,正史上并无相关的记载。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身为汉臣的周培公也同样是杀了一个一等侯,也都是电视剧为了戏剧效果所虚构出来的。


傅斯鸿

历史上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并没有杀赫里这个江宁大将军。这个事情原型应该是康熙年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的江苏巡抚张伯行扳倒两江总督噶礼的故事。最后噶礼也是被康熙所杀,史载:皇帝下旨,噶礼自尽,妻亦从死,家产入官。

按照清朝官制。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正常品级是正二品,但是往往要加上领兵部尚书衔、督察院督御史甚至太子太保等衔,所以往往都是从一品,于成龙领兵部尚书衔应该就是从一品。

顺治二年(1645年),派八旗兵驻守顺德、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等地,为八旗兵驻防之始。江宁将军,全称镇守江宁等处地方将军,为清代统领江南驻防八旗军兵的最高统帅,乾隆时期为从一品。乾隆前为正一品。赫里这个职位应该还要高于于成龙。

两江总督管三省军政,江宁将军只管驻防八旗军,论品级江宁将军还大,但是两者并没有隶属关系。按清制三品以上的大员即使犯了死罪地方官无权审理,特殊情况请王命旗牌可以先斩后奏。所以现实中于成龙是没有权利杀赫里的。但往往能不能杀和敢不敢杀是两码事!


睁眼看西安

不仅没权利,而且不合理。

这段故事是电视剧虚构的,用来衬托于成龙的铁腕和康熙帝的公正无私,但历史上从未发生。

1、清朝无江宁大将军,但有江宁将军。清朝入关,满人当权。为了以少数人口控制人口众多的汉人和幅员辽阔的中国,清朝将八旗兵丁分驻在全国要地和大城市,是为八旗驻防制度。江宁,也就是南京,是清朝在南方设立的重要据点,康熙时,这里驻扎着4000八旗兵丁,设有江宁将军一人。



所以赫里应该是江宁将军,正一品,和于成龙的两江总督是平级的,联名上奏时,署名在两江总督之前,可见地位是高于于成龙的。

2、电视剧里,于成龙派衙役把赫里押解至府中,这是不合理的。历史中,驻扎在江宁的八旗士兵是住在满城之中的。满城在市内,但有围墙环绕,是修建在城内的军事堡垒,赫里的衙署也在城内,有八旗士兵站岗防守,其他人是进不去的。



于成龙的几个衙役如果要去捉拿赫里,他们首先得进入防守严密的满城,这可能么?天方夜谭。

3、即便赫里犯法,也轮不到于成龙治罪。八旗是满清的权贵阶层,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如果双方都是旗人,那么由本旗理事同知审理,最后交于刑部,而且有许多豁免权。如果是旗人和汉人诉讼,则由将军、督抚、理事同知会同审理,旗人还是由八旗交付刑部。刑部设有专门的监狱。



剧里面赫里是康熙的亲外甥,是皇亲国戚,按理,应交宗人府发落。和于成龙没有关系。

所以,赫里既是江宁将军又是康熙的亲外甥,还住在满城内。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不仅没权利抓他,而且没办法抓他,更别说杀他了。电视剧,看看就行,不要当真。

感谢您的阅读,请关注一下,谢谢!


石头说历史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影视剧只是文学作品”,拿文学作品按照历史去品评,那简直属于“无理取闹”。

(1)历史不要过度干预文学创造,只要不突破底线各走各的路

我在这方面看得比较轻,只要文学作品不把好人说成坏人、坏人说成好人就行了。有些人对我看历史要分清好人和坏人的观点很不屑。但我始终认为:历史在多面性、历史评价的嘴再多,好人、坏人有时确实很难分不清,分不清的咱就甭说了,分得清的人那就要分清。

要不然,学了一辈子的历史,你把汪精卫当成好人,你把秦桧当成好人,你把李鸿章当成好人,那你的历史就等于白学了。学历史本来就是让人要分清楚好坏人,不能让别人觉得你干了坏事儿,只要后人愿意给你洗白就能洗白了。

什么时候,贪腐导致国家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只知道对外妥协避战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儿!

以上是我对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底线区分问题,只要不过了这个底线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于成龙》这部电视剧没有过底线。

现在我们就通过这部电视剧的这个情节,讲讲历史而非文学。

(2)于成龙的一生没有杀过(于成龙有建议皇帝杀的权力)大贪腐分子,封建社会只有皇帝能决定杀人还是不杀人,其他人都只有建议权

其一:历史上只有江宁将军为正一品,没有江宁大将军。

其二: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有权力决定杀人,其他人都是建议权。

在清朝的特殊情况下也会有王命旗牌一说,例如李鸿章做两广总督时期对一些社会上的人、底层官吏就有这个权力。清朝战争时期也会下放一定权力,但是这些人的官员品级一般只限定在知府级别以下,一般也是“革职”。杀不杀还是得皇帝下命令。

封建社会皇帝之所以“把持生杀大权”,主要就是体现皇权的威严!以及通过生杀地取舍进行统治。

其三:满人的特权和“扬满抑汉”都很厉害

因为这个特点,于成龙根本不会敢,同时,清朝的皇帝也没那么好。例如康熙朝。因为贪腐问题,汉人巡抚与总督争得最激烈的当属张伯行和噶礼。结果如何?要不是噶礼意图杀死母亲,康熙也不会杀了他,革职而已。

晚清左宗棠陕甘总督与乌鲁木齐将军成禄互相参奏,左宗棠的脾气大家都知道,他敢把成禄杀了吗?清廷照样把成禄革职抓起来,等风声一过就给放了。

乾隆时期林爽文在台湾起义,因为一等义勇伯、福建陆路提督兼领台湾总兵柴大纪就是因为没有给一等嘉勇侯、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内大臣福康安行军人间的下级见上级的正式礼节,行了平时的礼节。

福康安就和乾隆以“贪腐”为借口将柴大纪“弃市”、其子发配伊犁。之后,又将知道这件事儿的福建、台湾的汉族官员无论天南海北都以“贪腐”为借口杀的杀、抓的抓、判的判。


坐古谈今

于成龙这个两江总督到底有没有权力杀赫里这个江宁大将军。这个问题在电视剧里可以。因为电视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不电视剧寄托了观众和百姓的对鱼肉百姓,滥杀无辜贪官的愤恨,这场戏可以说说是这部电视剧的高潮部分。


故而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回答,为了迎合观众的胃口,是可以的,但真实的历史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我下面的论述。

于成龙:三获“卓异”称号的第一人

于成龙(1617-1684),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前朝贡生而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于成龙大器晚成,44岁时,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重庆合州知州、黄州知府、福建布政使,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官至一品,地位显赫。19年间连升11级。升迁速度之快,绝无仅有。所到之处,廉洁行政,造福百姓。深受士民爱戴!有于青天,于青菜的美誉。

连康熙皇帝都亲自为其赐匾“: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去世,又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可见其影响力!


故而,回到问题,你想想,这么牛,这么廉政爱民的好官。朝堂之上面对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咄咄逼人、嚣张猖狂的大将军赫里,如果毫无办法,不能处理,观众会怎么想?清官又如何,还不得屈服于权贵。

所以干脆从一品的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就强行把赫里斩了。于是乎,大快人心,观众无不拍手称快!事实上

于成龙没有斩杀将军的权力

于成龙当时为从一品,江宁将军为武官,也是从一品,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虽说于成龙是节制两省军务。但也不能把朝廷命官说杀就杀,不和清朝的规章制度。即便再得宠,也不能逾越清朝的律例。如果强行杀人,于成龙面对的也是牢狱之灾。故而电视剧里虚构的,咱们观众过过眼瘾就中。不用过多理解。真实的历史中也没有这件事。

最后,还是要致敬这位清朝第一廉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千古名言。


呜呼!余考传记,三代而后以廉干称者代不乏人,然类多矫饰沽激,流为刻核,以纳于偏畸。故措施建树、表里初终之际,往往难言之。未若公之狷介性成,质任自然,略无矫强刻厉之迹。而诚意感孚,无不服教畏神,不疾而速,直有超越于古人之上者。然后叹公为真不可及,而益信诚中形外之为不诬也——熊赐履

小王来说球

于成龙不是大学士,就是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是正二品,兵部尚书是从一品,加了兵书尚书衔才是从一品,康熙时并不是所有总督都会加授兵部尚书衔的,康熙时各地八旗驻防将军是正一品,乾隆中期才改成从一品的,八旗驻防将军职责就是监视各地的绿营兵和汉族官员,还有就是镇压地方造反,题目说的赫里是江宁将军,不是大将军,赫里是康熙的外甥,属于皇亲国戚,皇亲国戚犯法由宗人府负责审理,其他任何衙门都无权干涉,所以于成龙杀赫里只属于电视情节


相遇柠檬

这要从清朝统治框架说起,满族入关后,继续执行八旗制度,以入关前的满蒙汉各八旗共24旗军民为主干,加上入关后收编各地汉人军队组成“绿(LU)营”为枝叶,形成军事化的统治构架。注意!汉军八旗与绿营是有区别的,汉军八旗是旗人,绿营兵在身份上是汉人。

八旗驻防制度:清朝八旗兵丁在驻扎地域上又分为京师驻防八旗与各省驻防八旗。京师驻防八旗拱卫京城,属于皇帝的禁卫军,负责保卫京城安全,后又拆分为骁骑营,步军营,锐健营,火器营等不同编制,由各统领管辖,个统领直辖于皇帝。京城驻防八旗占八旗军民的半数以上。各省驻防八旗是从八旗军民中抽调,驻防于各大城市单独建造的“满城”中,负责镇压各地叛乱的军队。各省驻防八旗由驻防将军统领官职为正一品,后降为从一品。驻防将军由皇帝直接认命,兵部、吏部都无权过问,但是八旗驻防将军不管民政军政,只负责八旗驻防兵丁的事务,负责监察所在省的朝廷统治,遇有反叛,负责镇压。所以地位超然于总督巡抚之上。

清朝官制延续于明朝,巡抚管民,提督管军(绿营)。总督统管一省或几省军政事务,地位高于提督巡抚,但是要想对付提督巡抚,也要向朝廷弹劾,必要时可以软禁,想杀掉他们必须经朝廷定罪,皇帝核准才行。

所以于成龙这个总督想直接干掉提督巡抚都是不可能的事儿,更别提直接杀掉地位超然于总督的八旗驻防将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