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稳保”高考志愿填报策略,最常用、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其实大众早已经有一套简单清晰的策略去最大程度地利用平行志愿的了。这样的一套策略略就是“冲稳保”志愿填报策略,相信有不少的家长也有了解的。

“冲稳保”高考志愿填报策略,最常用、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

“冲稳保”策略的核心,其实就是把能上的大学作进一步的细分。从这些大学里面,根据录取可能性的高低分成“冲刺”、“稳妥”和“保底”三个层次的院校,然后利用平行志愿的优势,从录取概率小的大学(冲刺的)开始,到录取概率大的大学(保底的),逐一尝试投档,以保证能够被最好的大学录取。
“冲稳保”高考志愿填报策略,最常用、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

常见冲稳保的定义可以大致这么理解:

冲刺:过去几年该大学的最低录取排名与考生的接近,或者认为今年有可能刚好被录取的大学。

稳妥:过去几年该大学的平均录取排名要低于、等于考生的排名,没有什么意外考生就会被录取的大学。

保底:过去几年该大学的最高录取排名都要低于考生的排名,那这个大学就是一定能被录取的大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16年、17年的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北京理科考生的排名基本维持在3900名上下浮动。

对于3850-4000名的考生来说,这大学就是冲刺的。

对于3300-3500名的考生来说,这大学就是稳妥的。

对于3000名以上的考生来说,这大学就是保底的。

基于上述的对比规则,大家可以很快地通过对比录取排名和自己的排名来筛出能上的大学,并根据录取的可能性进行分类。即使实际的录取结果会因为大学扩招、志愿撞车等情况产生波动,但根据理念的排名筛选出来的结果都足够可信的了。


“冲稳保”高考志愿填报策略,最常用、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

这一切都是基于各位同学的排名的,当然,对于公布成绩的时候并未一同公布排名的省市,各位同学就需要根据考试院一同公布出来的分位表(又叫一分一位表或者成绩分布统计等名称)来进行换算,把自己的分数转换成当年的省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