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SD.KFZ 181 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虎式坦克

"Wir werden Sieger - durch unsren Tiger"——我们会获得胜利,感谢我们的老虎。

毫无疑问,虎式坦克绝对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无论是它庞大的外形,还是它锋锐的尖牙,都能让任何一个面对它的敌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盟军士兵中甚至流传着“虎式坦克的装甲即使被击穿也会迅速地自动修复”这一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说法。很多时候,外形酷似虎式坦克的四号J型坦克也会让一些胆小的盟军新兵大吃一惊。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诞生史

虎式坦克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在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最重的坦克是17吨重的四号B型坦克。和以后动辄就4、50吨重的坦克一对比,这样的坦克简直只算得上是轻型坦克。高层人物都一点也不对更重型的坦克感兴趣,因为就目前看来,四号坦克无论在火力还是防护上都具有不小的优势。

1938年9月,亨舍尔开始着手对DW(Durchbruchwagen)突破车辆和瑞典的THN系列坦克进行改进开发。最后完成了中型的VK3001(H(亨舍尔公司首字母,同期也在竞争的保时捷尾号为P))和更为重型的VK3601(H)两种原型车。前者重32吨而后者重达40吨这两种原型车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交错型负重轮,后来成为了德国半履带车和后期坦克的标志。交错型负重轮可以有效减少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大大提高越野性能,并且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比较麻烦的一点是在内部的负重轮损坏后要先拆掉外面的才可以修复故障的负重轮。

VK3001(H),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独特的负重轮。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一辆正在测试中的VK3601,其负重轮安装了橡胶轮圈。在战争后期由于橡胶短缺所以不少虎1都取消了橡胶轮圈,改用了全钢的负重轮。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除此以外,保时捷博士利用VK3001底盘研制过VK3001豹式坦克,但和以上的原型车一样都没有投入量产。

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德国坦克部队由于装甲和火力不足暴露出了很多致命的缺点,但这些缺点却被德国优越的战术和取得的辉煌胜利所掩盖起来(如8月7日第一次华沙巷战和5月21日的阿拉斯反攻)。一直到了入侵苏联的时候,这个问题才开始被重视。德国人在战场上遇到了苏联新式的KV-1、2和T-3476型坦克,无论在火力还是装甲上都要胜过德国的四号坦克一筹。不过,由于这些坦克的数量过于稀少,而且乘员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它们没有对战局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但曾一度带给德国装甲部队极大的恐慌,也就直接导致了德国军工部门加速进行虎1的开发。

1941年5月26日,在最高统帅部和德国武器局召开的一次武器研发会议中,希特勒要求保时捷博士和亨舍尔博士设计一辆正面装甲至少为100毫米,火炮可以在1500米距离外击穿100毫米装甲的重型坦克(对此希特勒要求安装88毫米Flak41型炮),并在1942年4月20日前交出原型车,克虏伯公司将为研发提供已有的原型车底盘和炮塔。这一计划被称为“老虎计划”。

亨舍尔的坦克以先前已经存在的VK3001(H)和VK3601(H)为基础发展,而保时捷的则是以VK3001(P)豹式和VK4501(P)为基础。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保时捷一直都在着手开发新的车型,但是仍然比使用老部件的亨舍尔快得多。

由于保时捷博士发现88毫米Flak41型炮无法放进已经成型的炮塔,因此火炮改用88毫米Kwk36 L56型,并且随之放弃了VK3001(P)。亨舍尔博士不愿采用和保时捷一样的炮塔,因此继续在VK3001(H)和VK3601(H)上下功夫。很快,一起突发事件迫使亨舍尔博士放弃了这一点。1941年9月,德国武器局宣布膛压炮不得装上坦克,而亨舍尔要保留原来的炮塔就必须使用膛压炮。无可奈何之下,亨舍尔博士只好采用和保时捷虎一样的H1炮塔。而VK3601(H)又放不下新炮塔,亨舍尔博士只好将VK3601(H)放大,改造完成以后重量增加到了45吨,因此更名为VK4501(H)。和VK3601(H)的最大区别在于在第1、2、5、7组负重轮外侧又分别增加了1对负重轮。

4月15日,姗姗来迟的H1炮塔终于与VK4501(H)底盘开始了组装,并匆忙地在4月17日将完成的原型车送往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狼穴,进行最后的选拔。4月20日,正好是希特勒53岁生日。这天既是亨舍尔博士的倒霉日又是他的幸运日,希特勒将测试时间放在了下午2点半,亨舍尔博士想在早上给VK4501(H)换一套驱动轮。谁知刚过11点,希特勒、戈林以及其他人就已经来到了现场,而更换尚未完成。亨舍尔的队伍立即陷入一片慌乱,首席技师库尔特*阿诺德身先士卒,带领工人们装配,好不容易在12点之前完成了拼装。

更糟的是,VK4501(H)的表现不佳,包括希特勒在内的不少人都给了它糟糕的评价。相反,希特勒很欣赏保时捷的样车,并要坐上去转两圈。这倒给了亨舍尔一个转机,因为保时捷虎的电动驱动装置还很不成熟,经常故障频发,这次也不例外。VK4501(P)中途抛锚了,希特勒在VK4501(P)里傻等了1个多小时,VK4501(P)还是毫无动静,不免勃然大怒。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又连连出现这种事情,对手VK4501(H)在机械这一方面就稳定得多。结果不用说也知道了,优胜者是亨舍尔博士的VK4501(H),定名为“虎”式。

一辆早期的亨舍尔虎1,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炮口制退器处的保护层、橡胶轮圈和尾部的费佛尔(Feifel)空气过滤器。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作战史

按照OKW的设想,虎式坦克应该编成以团级为单位作战。虎式坦克的生产才刚开始没多久,希特勒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虎式坦克送上战场,数量不够导致了虎式坦克最终只能编组为一个一个重装甲营。最初组建的第501、502、503装甲营都下辖3个虎式坦克连,每个连辖9辆虎式坦克,还有10辆辅助的三号坦克。

虎式坦克的编制表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的时间是1942年8月29日,当日,被分配到北方集团军群的第502重装甲营抵达了列宁格勒附近的穆加。非常不幸的是,列宁格勒周边都是一片泥土松软的地带,根本不适合重型坦克行动。这天还没结束,就有3辆虎式坦克在行进中抛锚。不得不放弃了这次行动。9月21日,老虎们再次参加战斗,一辆虎式坦克被苏军一门反坦克炮伏击,虽然没有被击穿,但是却使得这辆老虎陷在了泥泞地中。乘员们只好丢弃了这辆坦克。为了不让这辆老虎落到苏联人的手里,工兵于11月25日对这辆坦克实施了爆破。

502重坦克营的两辆老虎,列宁格勒附近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比第502重装甲营稍晚一些的第501重装甲营在1942年11月23日抵达了北非,恰好赶上英美联军发动火炬行动登陆北非。501的虎式坦克在北非可谓是大显神威,12月1日,虎式坦克在德斯切代伊德第一次遭遇盟军坦克,战斗中,美军有9辆坦克被击毁,而虎式坦克毫无损失。从12月1日到12月4日,盟军损失了134辆坦克,其中大部分都是被虎式坦克击毁的。直到12月25日,第501重装甲营仍然没有损失任何一辆虎式坦克。在1943年2月凯塞林山口的战斗中,第501重装甲营的第一连又击毁了至少15辆盟军坦克。令人惊奇的是,有一辆谢尔曼坦克在2.7公里外被虎式坦克击毁,这样的距离已经远远超出正常交战距离,更令人咋舌的是,接下来跟在这辆谢尔曼坦克后面的另一辆谢尔曼刚想逃走,又被老虎的88炮准确地命中击毁。从此,盟军“谈虎色变”,各种各样神奇又可怕的传闻就在盟军官兵中蔓延开来,官兵们对于虎式坦克的恐惧一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才有所缓解。

第503重装甲营组建于1942年4月6日,但在11月份才收到了第一批虎式坦克。不久后来到了南线。此时正值苏军冬季反攻,苏军势如破竹地突破了斯大林格勒南面和西面的罗马尼亚部队的防线,并迅速向罗斯托夫挺近。第503重装甲营奉命掩护从高加索撤退的部队,迟滞苏军的进攻。1943年1月12日,第503重装甲营的4辆虎式坦克在支援第96步兵师的时候撞上了20多辆T34坦克。76毫米炮不停地发射着炮弹,击打着虎式坦克的装甲,令苏联人惊恐万分的是,这些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轻而易举地弹开了炮弹,并转而用可怕的88毫米炮撕裂着自己的同伴。这些一直让德国装甲兵头痛万分的坦克第一次被打得如此狼狈,转眼之间,苏军的进攻就被瓦解了,并留下了12辆燃烧着的坦克残骸。

但仅有的十几辆虎式坦克并不能逆转整个战场上的局势,德军面对苏军的猛攻在不停地后撤,于2月15日撤出了哈尔科夫,最终在新莫斯科斯克和巴甫洛格勒稳定住了战线,这里离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科只有不到40公里!此时,曼施坦因决定用他刚获得的生力军——SS装甲军展开一次反击。苏军由于过度深入而补给不足,缺编非常严重,被德军迅速击溃,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又被德军重新夺回。虎式坦克在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值得一提,据美国陆军在1951年10月发放的第20-233号题为“德军对苏军突破战术所采取的防御”的文献中,有关于1943年3月在哈尔科夫地区大德意志师的两辆虎式坦克遭遇T34的战例。T34群按照以往对付德国坦克的战术,在1200米以外等候德国坦克靠近,并在德国坦克的射程外摧毁他们。没成想这两辆虎式坦克在1500外精准地将炮弹打进了T34坦克里,短短的20分钟内,16辆T34被打得支离破碎,其中大多由于弹药殉爆而身首异处。残余坦克纷纷向后退却,结果又有18辆T34成为了虎牙下的鬼魂。

虎式坦克的装甲和其火炮一样可怕,古德里安在1943年签署的一份关于虎式坦克的文档中提到:“在1943年2月,第503大队的1辆虎式坦克在6小时之内被14.5毫米反坦克枪击中了227次,被45至57毫米穿甲弹击中14次,被76.2毫米炮弹11次,但是没有1枚击穿其装甲。后来又轧过3个地雷……尽管如此,这辆坦克还是继续前进了60公里。”

哈尔科夫战役中的一辆虎式坦克,从编号可以看出它是第503重装甲营的第1连第2排的3号车。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3月中旬,乌克兰的春天到了,冰雪开始融化,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德军的反击也停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使得在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交界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库尔斯克突出部。该地区内的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严重威胁着北面奥廖尔突出部内的德国第9集团军及突出部正对着的比较弱小的第2集团军。为此,希特勒决定发动“堡垒”攻势,铲除这个突出部,一举夺回战场优势。一个极大的错误是,德军的攻势在7月份才发动,因此,苏军有很多时间加强库尔斯克的防御工事。3个月的时间里面,库尔斯克周围布满了地雷和反坦克陷阱,四处都隐藏着反坦克阵地。这造成了日后的攻势极大地受阻。

SS警卫旗队师的虎式坦克的作战情况可以很好地阐述其余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表现。在7月4日,也就是攻击开始前,SS警卫旗队师麾下有11辆可用的虎式坦克。7月6日当天,就有4辆虎式坦克在行进中触雷,一位老兵回忆说:“整条路都布满了地雷,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压到上面去,而旁边一辆倒霉的虎式坦克踩上了地雷,里面有一个跟着我们一起前进的空军军官,他整个脸都被弹片刮得血肉模糊。”在7月8日,有两辆虎式坦克由于履带损坏而退出了战斗。7月12日,7辆虎式坦克和第6装甲团一起参加了普罗霍洛夫卡的战斗,其中有4辆由于种种原因损失。

其实,上述的这些“损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报废”,有很多虎式坦克都是因为来不及修理却被迫丢弃而被定为“损失”,而很多也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故障而已。到7月15日,警卫旗队师仍然拥有11辆可用的虎式坦克,不难明白,彻底损失的只有4辆坦克而已。相反,对比起苏军的损失,这又可以算是虎式坦克的一光辉战绩。著名的虎式王牌米歇尔*魏特曼当时也参加了堡垒行动。仅第一天,他的1331号虎就击毁了8辆坦克和7门反坦克炮。

一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遗弃的虎式坦克,可以看出,虽然车体和炮塔充满弹孔,但是整体结构仍然完整无损。像这样的坦克本应拖回去维修,但又因为德军很快由攻势转为守势,没来得及运回去就撤走了。就出现了很多额外的“损失”。

战役中除了虎式坦克,新式的黑豹坦克和费迪南坦克歼击车也参加了战斗,后者是保时捷博士以VK4501(P)为底盘设计出来的坦克歼击车,它装备一门更可怕的88毫米L71炮,正面装甲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00毫米。不过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机枪,根本无法对付三五成群的步兵。

为了对付虎式坦克,苏联先后研制出了T34-85中型坦克、IS-1、IS-2重型坦克。T34-85的ZIS-S53型85毫米反坦克炮在测试中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的装甲,但是在实战中却很少可以在这样的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车体正面装甲。俗话说“老虎架不过群狼”,T34-85极大的数量弥补了其质量的差距。如果说T34-85只是用来取代T34-76的话,那么IS-2才是被寄予厚望的坦克。IS-2的正面装甲厚达120毫米,并且有60°的倾角,按着这个数据,虎式坦克只有在200米的距离内才有望击穿IS-2的正装甲。火炮也换装了更大的D-25T122毫米炮。其令人生畏的装甲和火炮使得IS-2似乎完胜虎式。不过,在虎式坦克第一次和IS-2遭遇时,苏联坦克兵惊异地发现,对方的火炮竟然能在1000米外像切菜一样击穿IS-2的装甲!在同样的距离上,精度太低的火炮又不能对虎式坦克造成威胁。虽然IS-2后期型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改善,但还是达不到设计预期的目标。在东线战场,虎式坦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很棘手的敌人。

在西线,类似的情况也在无时不刻地发生着,自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其坦克战损率一直高居不下。谢尔曼坦克曾一度被自己人称为“死亡陷阱”。上文曾提到过的虎式王牌米歇尔*魏特曼上尉在波卡机村一连击毁了25辆坦克和28辆运输车,几乎是单枪匹马把英国第7装甲师打残废了。但盟军强大的空军昼夜不停地轰炸在诺曼底的德军,不少虎式坦克在集结地或行进时就非常不幸地被炸毁了,魏特曼就是其中一人,他在8月8日阿根坦地区的反攻中阵亡了,他的007号虎的炮塔被整个炸飞了,极有可能是英国“台风”轰炸机所投掷的火箭弹将007号虎的发动机引爆了。一直到1945年1月,新式的潘兴坦克投入战斗,盟军才有了和虎式坦克旗鼓相当的装备,不过潘兴坦克的数量实在是少之又少,很少有机会可以直接面对虎式坦克。但从数据上看,潘兴坦克要比虎式坦克优秀,毕竟虎式坦克可是诞生在3年前。

一个排的虎式坦克正在驶向前线,在诺曼底,虎式坦克结对行进时一定要注意车辆之间的间距,否则极其容易被盟军的重轰炸机一起炸上天。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结构和性能

武器

虎式坦克的主武器是一门88毫米L56炮。它使用Pzgr.39被帽风帽穿甲弹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30°倾角的92毫米的均质钢板,如果用的是Pzgr.40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则可以在同距离击穿30°倾角的125毫米的均质钢板,两种弹药的比例约为5:4。此外,车内还会携带约百分之十的Gr.39HL空心高爆穿甲弹,这种弹药穿甲能力不及上述两种,但是对付软目标非常有效。一般来说,虎式坦克可以携带92枚各种炮弹,但最多时可以达到120枚。前期型虎式坦克使用的是TZF9B 2.5倍炮瞄镜,最远可以打击到4000米处的目标(下文会证明这一点),虎E后期型则换装了更先进的TZF9C 2.5倍炮瞄镜。在一般情况下,火炮在1000米处可以达到首发百分百命中(成员心理正常)。若使用Pzgr.39型穿甲弹,在3000米的距离上仍然可以达到百分之55的命中率。使虎式坦克在炮战中保持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火炮射速相对于其它的重型坦克高很多。相对于IS-2的1.5发/分钟,虎式坦克的射速高达6发/分钟。在战场上,高效率的火炮和精锐的乘员配合起来就变成了无与伦比的大杀器,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就是在1944年7月,一辆506装甲营的虎式坦克竟然在3900米的距离上一炮就摧毁了对面的T34!

防护

同样的,虎式坦克厚实的装甲也是它一直在战场上保持不败的秘诀。尽管它没有用到苏联坦克都使用的倾斜装甲,但要击穿100毫米的正面装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盟军坦克非常头疼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和盟国的钢材比起来,克虏伯公司炼出来的钢有更加优良的抗弹能力,因此这个100毫米到了盟军的标准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在东线战场上,装甲的实际抗弹能力还要继续上升,很大原因是因为苏联的穿甲弹质量由于钢产地被夺去而变差(只有实际的80%左右,这一说法已被国外学者证实)。实战的情况在上文已经列出,此处不再叙述。

机动性能

虎式坦克的引擎由柏林的迈巴赫公司负责生产,第一种型号被命名为迈巴赫 HL 210 TRM P45,最高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并提供650马力的动力。不算空气过滤器的话,整个引擎长4尺,宽.3尺2英寸,高3尺1英寸,引擎被安装在车体后方。由于希特勒过于着急地要生产虎式坦克,引擎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被解决就投产了,和早期的虎式坦克一样,在战场上故障频发。很多乘员报告说虎式坦克的引擎根本达不到每分钟3000转的转速,最高只能到达2600转每分钟。显而易见,虎式坦克的机动性还可以大大提高。迈巴赫趁此机会改进了引擎,他用铸铁汽缸柱替换了铝制汽缸柱。这一改动虽然加重了整个引擎,但也使得整个引擎的潜能得以释放,并变得更加稳定。改进后的引擎除了可以轻松地达到3000转每分钟以外,更能提供700马力的动力。它被命名为迈巴赫HL 230 TRM P45。

乘员们正在接受有关引擎的知识,这应该是早期型迈巴赫HL 210引擎。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和同期的其它坦克比起来,虎式坦克的速度还是受到了其重量的限制,公路时速最高为38公里每小时(但不少幸存的虎式坦克驾驶员都说经常可以达到40公里以上的速度),而越野速度只有20公里每小时。耗油量大也是一个很令乘员们头疼的问题,虎式坦克总计可以容纳569升的汽油(约125加仑),公路行驶每公里平均要用4.32升的汽油,越野则要6.75升,这意味着虎式坦克加满一次油也最多只能在公路上行驶120公里。毫无疑问,这严重限制了虎式坦克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并且需要一支庞大的补给队伍跟随着。

内部空间

虎式坦克的内部空间主要分成4部分: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和无线电室,无线电室和驾驶室为一个整体,中间被主变速器分成两半,驾驶员在左,无线电员在右。双方都设有潜望镜,驾驶员前方还设有一个观察孔。炮塔的构造和四号坦克类似,也是被炮栓分成两半,左边是车长和炮手,右边是装填手。顶部舱盖设于装填手的头上。顺便一提,早期虎式坦克的指挥塔要比中期和后期的高出许多。

炮塔(战斗室)内部,左边是车长和炮手的位置,右边自然就是装填手了。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车组乘员

一辆虎式坦克有5名车组乘员,分别是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和无线电员。车长是整辆坦克的核心,他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来指挥坦克战斗,还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来凝聚整个车组。炮手和车长一样,通常都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官,车长不在时,炮手就要担负起坦克的指挥工作,除此以外,冷静和反应能力也是炮手必不可少的能力。驾驶员往往是整个车组里最受优待的,毕竟在行军的时候,坦克里除了驾驶员要紧盯着路面开坦克以外谁都可以休息。很多时候,驾驶员都会得到“特殊照顾”,例如不用进行例行的站岗和巡逻等任务。装填手是车组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在战斗中,装填手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弹药填进炮塔,再把打完的弹药拿出来。普通人只要接受几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以胜任这一工作,但是要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些步骤,还是要靠长时间的战场经验。就本分工作来说,无线电员是最轻松的,毕竟操作无线电只是一件不怎么耗体力的脑力劳动。因此,无线电员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勤杂兵”,做饭、洗衣服什么的都是他的工作之一。

虎式坦克的生产

生产一辆虎式坦克,需要总计8000的人员工作2*12小时(以白天工作的速度计算,晚上平均只有白天的一半),装配分成4部分,平均都要6小时,一般来说,要把上述四个步骤都完成,需要14天的时间。以下图的卡塞尔工厂为例,这么个规模庞大的工厂每天最多只有10辆虎式坦克走下生产线,可见其生产的复杂。

第一步是接受虎式坦克的装备,如炮塔、火炮、空气过滤器等。但同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光是移动它厚重的装甲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

第二步,炮塔被转移到专门的机床上面等待车体钻孔完毕。

第三步,等待车体钻孔时,把火炮和炮塔组装好。

第四步,将组装好的炮塔和其它配件安装到车体上,并为车体安装履带。

当然,虎式坦克的生产成本非常高昂,生产一辆平均需要30万帝国马克和3万工时(很多地方都流传的是30万工时,但我怀疑是有谁把30万马克弄错了。3万工时对比起其它的武器也非常合情合理,如生产一辆虎式坦克可以生产三架Me109(8000工时))。从战损比看,这一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纳粹德国的经典坦克虎式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