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彩绘佛像(局部),北周

对于普通人来说,佛太过遥远;在一般信众看来,佛法也依旧艰涩;而在通晓佛法者的眼中,佛本不是神,而是觉醒者,或者说是智慧通达的人。

是佛像让普通人对于佛有了最粗浅的感知,但佛像的出现,却并非佛教诞生之初的本意,在佛陀圆寂约600年后的犍陀罗,希腊文明和早期佛教文明相互碰撞,才诞生了佛的形象。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菩萨像,隋,1987年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遗址出土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与汉族地区的文化所融合,佛的形象也逐渐被改造成汉族人心目中的“福相”,出现在善男信女们的面前,并产生出多种变化。佛像有泥塑、木刻,有玉石、石质,有铜铁等金属制,更有鎏金、金质,佛教的璀璨造就了佛像的多姿多彩,而在这里,我们又将他们还原为单色,微笑之间,应该各有所悟。

本文佛造像皆拍摄于西安博物院“宝相庄严——佛教造像专题陈列”,馆内收藏石刻造像与青铜造像一千多尊,为国内佛教陈列中规模最大的专题陈列,这里的佛教造像从十六国到明清序列完整,如果要看佛造像完整的宗教艺术史和雕塑史,可前往西安博物院欣赏。

明日为佛诞日,去年此时曾有旧文一则:《佛诞日丨佛之幻相》,可一并欣赏。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局部),唐,1974年西安市碑林区王前村出土

佛教在东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长安城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最早接触佛教文化的重要城市。佛教传入我国后,南北朝是其第一个发展高峰,至隋唐时最为鼎盛,隋唐时期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唐代形成的八大宗派除天台宗(浙江天台山国庆寺)和禅宗(河南少林寺),其他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长安,三论宗(草堂寺)、净土宗(香积寺)、律宗(净业寺)、密宗(大兴善寺)、唯识宗(慈恩寺)、华严宗(华严寺),因此长安作为佛教文化中心地之一,保存下了大量精美的佛教造像。

佛像,不仅仅指佛陀的尊像,还包括菩萨像、各种护法天神、明王、罗汉以及佛弟子等等的像。一切佛的形相,都是以释迦佛的形相为基础,因此,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身体特征,除了手的印相略有差别外,其他都大同小异。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贴金佛像(局部),明代

北魏 · 西魏

北魏的皇室以及一些贵族,都是狂热的佛教信徒,他们在死后赎罪并重修来世的信念下,大量修筑佛寺、佛塔,雕造佛像。这一时期的造像塑造的主要是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造像,其次是菩萨像,还有许多长方形的造像。此时佛像仍延续北朝“瘦骨清像”的特征,衣貌形象参照了印度健陀罗风格。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造像,北魏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北魏,1977年5月西安市长安县王庄公社曹家村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四面造像碑,北魏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亭阁式造像塔,北魏,1987年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一佛二菩萨造像,北魏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楼阁式造像塔,北魏,1987年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遗址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局部),西魏,小雁塔旧藏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大统十六年龛式造像,西魏,1979年西安市莲湖区西张村出土

北周

北周的佛教造像一改北魏的风格,造像整体比较丰满,四肢和躯干分明,立像大多身躯扁平,下腹突出,肩宽挺胸,体格健壮,面相开始借鉴关中男子的淳厚形象。题材大多为一佛二弟子,也有少量的菩萨出现。菩萨大多上身袒露,下着长裙,整体装饰非常华丽。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残躯(局部),北周,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故城(北周都城)遗址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保定三年造像碑,北周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北周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局部),北周,1978年西安市北郊中官亭村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贴金彩绘观音像,北周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贴金彩绘观音像之二(局部),北周

隋 · 唐

封建帝王中,惟隋文帝与众不同,不仅尊崇佛教还广度僧尼,扩充寺域,除建佛寺之外佛教造像也大量出现。隋代的佛教造像介于北朝和唐代的过渡时期,开皇后期趋于成熟。盛唐时期佛像比例协调,饱满圆润,衣服由宽敞变得合身,由多层变为单层,胸裸露且肌肉发达。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菩萨像(局部),隋代,1987年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遗址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董钦造鎏金阿弥陀佛像(局部),隋,1974年西安市雁塔区八里村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隋代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菩萨像,隋代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菩萨残躯,唐,1984年西安市碑林区沙坡砖厂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唐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铁佛像,唐,1994年西安市太白北路省水文局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一佛二菩萨龛式造像,唐,西安市雁塔区青龙寺出土

宋 · 金

宋代以后理学思想在上层社会意识里渗入,拜佛供神已不再为统治阶级所倚重,佛教造像更加世俗化,传统的造像规范受到轻视,致使佛教造像越来越少,此时的佛像服饰雕刻简练,朴实具有浓厚的民间性。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罗汉像,宋,1983年西安市城内西大街中段出土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佛像,金代

明 · 清

明清两代的佛教造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但佛教已呈现出“壮则衰”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少,虽然沿袭了宋以来的传统,但已难以看到激动人心的佳作。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贴金佛像(局部),明代

小雁塔下,微笑如是千年

贴金观音像(局部),清代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点击阅读

欢迎分享并转发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