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1980年代初,如日中天的苏联依然在中苏漫长的边界上陈兵百万,大量装甲部队虎视眈眈,即使是步兵也配有大量轻型装甲车辆,如BMP系列步战车和BTR系列装甲运兵车,不但推进速度惊人,一定的防护也进一步增强了战斗力。

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当时中国陆军连全面摩托化都尚未完成,主力还是靠两只脚板的轻步兵,一旦对上苏军高度机械化、摩托化的装甲兵和步兵,如果想靠轻步兵挡住敌方装甲力量,那么反装甲火力至少也要下发至连排甚至班排一级。

对付300~500米之间的轻型装甲目标,性价比最高的不是火箭筒更不是反坦克导弹,而是大口径重机枪,为此70年代末期解放军开始装备77式重机枪,这种发射12.7×108毫米子弹的机枪最高射速达到700发/分,效果非常好,但枪身和三脚架加起来重达56公斤,步兵携带非常不方便。

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5年后,85式重机枪开始取代77式,但36公斤的全重依然不能让解放军满意,所以新一代轻量化重机枪的研发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

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这时中国军工得知苏军装备了一种营级支援火力——NSV大口径重机枪,这种重机枪不但能装上三脚架用于地面作战,还能安装在轻型战车、装甲车、战机上,配属的B-32型穿甲燃烧弹、BST-44穿甲燃烧曳光弹和MDS燃烧弹可用于执行不同的任务,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重机枪的全重,也就是算上枪身和三脚架,只有区区25公斤。

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在这样的“榜样”激励下,北方工业公司研发出使用到今天的89式重机枪,枪口初速850米/秒,采用弹链供弹,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1500米,除了使用一般的54式12.7毫米机枪弹外,还可使用不同的穿甲弹。燃烧弹执行不同的任务,当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89式枪身只有17.5公斤,算上三脚架26公斤。

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开始北方工业的研发人员很沮丧,认为自己终究比不上苏联同行,谁知转机就在这儿发生了。

中国陆军的拆车神器:一分钟600发,装甲车成马蜂窝

89式研发出来后不长时间,人们才知道,25公斤指的是NSV的枪身重量,三脚架还有16公斤,造成误会的原因是是翻译问题,25公斤不小心被标成了“全重”,不过也正是这个误会,让解放军拥有了让世界上最轻的步兵支援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