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甘文飞

德国和奥地利分分合合的历史,很难用一言以概之。不过对于德意志而言,奥地利仿佛就是上帝派到人间,故意来坑他们的。前年网络上有个段子,叫『奥虽三户,亡德必奥』。当然了,这个话有偏见。但是奥地利——专业坑德四百年,还是有道理的。

奥地利主导德意志时期

四百年前的布拉格(1618年),爆发了一件震惊欧洲的大事——扔出窗外事件。

这起事件,本来只是奥地利与捷克新教徒之间的矛盾。最后却演变成了德意志的大混战,也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参战的两方分别是奥地利、西班牙和波兰贵族支持的天主教派;法国、丹麦、瑞典和英国以及荷兰的新教。德意志的诸侯也选边站,根据教派信仰抱大腿。用史学家的话来总结,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几百年来宗教和国际政治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战争的结果非常惨,德意志地区是战争的主战场。本来就不发达的经济遭受重创,各邦国在战争中死亡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60%以上!是的,没看错。是死亡的人口……

奥地利在战争前,没有能力吞并整个德意志地区。它只是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的主导者。战争中损失惨重,使得德意志各邦国,包括与它关系最密切的巴伐利亚也不拿它当回事了。

普鲁士与奥地利争雄时期

十九世纪时期普鲁士崛起,当时的德意志形势是奥地利、普鲁士以及德意志联邦一群小国并立。三方都想统一德意志,并且有自己的统一方案:

德意志联邦主张“大德意志方案”;

奥地利王国主张“大奥地利方案”;

普鲁士王国主张“小德意志方案”。

1848年,普鲁士宣布召开制宪会议,全德代表齐聚法兰克福共商大计。在这个会议上重点讨论两个大问题。

第一,什么是德国?

第二,谁来领导德国?

第一个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大方案的选择问题。与会代表正在讨论的时候,奥地利的佛兰茨约瑟夫一世,牛鼻轰轰的宣布:奥地利帝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不放弃任何一块非德意志民族聚居的领土。

这一句话,导致与会代表瞬间倒向了普鲁士主张的小德意志方案。这个方案,简单的说,就是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不包括奥地利。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推选谁当德意志皇帝的问题。鉴于奥地利国王太牛鼻了,普鲁士国王以压倒性的优势被选为德意志皇帝。但是南德意志地区(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强烈反对这个决定。这样就很明显了,虽然南德意志与奥地利人认同自己是德意志人,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加入一个由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帝国。

奥地利帝国统治者不愿为了加入德国而分割自己的领土,而普鲁士为了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也没有多大意愿去吞并奥地利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德国人的德国,而是普鲁士霍亨索伦家的德国。

为此,普鲁士花了十年时间,韬光养晦,整顿军队。俾斯麦担任首相后,先打败了丹麦,又打败了奥地利。为了防止国外势力介入,俾斯麦见好就收,迅速与奥地利议和。奥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

奥地利一坑德国

普法战争后,按照俾斯麦的构想,原本是和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共同孤立法国和英国。不料奥匈和俄国因为巴尔干问题,发生了利益冲突。德国不得不在沙俄和奥地利之间选边站,威廉二世选择了后者,并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德国人想的是,奥地利人再怎么不济,也是欧陆第二大帝国。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造出来的武器丝毫不逊于自己家里的克虏伯。



岂料谁能想到奥地利会那么坑爹,随着战争推进,奥匈帝国的坑货本质越来越明显。不出力也就罢了,德国一挑三也就罢了,奥匈帝国在关键时刻居然还想单方面与协约国求和,打算抛弃德国。

结果自然是被拒绝。德国割地赔款,奥匈帝国被彻底肢解。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的指出了: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且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奥地利二坑德国

一战结束,奥匈肢解,德皇跑路。肢解后诞生的奥地利感觉自己弱爆了,德国感觉自己失去了12%的领土,也弱爆了。于是两国议会商量了一下,都同意说咱们统一吧。但是英国和法国没答应。

元首上台后,在这位奥地利伟大艺术家的带领下,德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但是奥地利还处在经济低谷,元首略施小计,就直接推动了德奥的合并方案。(我们认为是吞并,德国人认为是合并。)


这一次,德意志和奥地利终于合并了。

合并后的第三帝国,在元首带领下,西揍法兰西,东征苏维埃。最终,元首以一己之力,成功的将德国人彻底拉进了深渊。

当年,普鲁士伟大的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把奥地利赶出了德国。作为报复,奥地利派出了元首,最终也把普鲁士赶出了德国。双方扯平了!

现在的德国是巴伐利亚人的德国。柏林?穷的要死的首都……

奥地利三坑德国

二战之后的奥地利,就在干一件事。把法西斯和纳粹这两坨屎,尽量的往德国人身上抹。让全世界认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国人。

这就结束了吗?No No No!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很多年前,奥地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德国。2014年的人均GDP,奥地利的数字比德国还高出三千多美元。



在接受中东难民的问题上,奥地利表示自己只是一个穷国,难民都去德国吧,那里的人工资高福利好。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以下的现象。

匈牙利:不阻拦难民,政府安排大巴车送难民前往奥匈边境。

奥地利:欢迎难民过境去德国,奥地利人为买不起车票的难民捐款,建议政府加开班次,尽快将难民送到富饶的德国。

其它欧盟国家:媒体开足马力,宣传德国的经济好,福利待遇高。

德国总理默克尔:我家大门常打开,来了就是德国人!

德国人:mmp的啊!(想骂又不敢吭声,动辄就被指责是纳粹思想,没人道。)

难民:感谢默克尔哈里发的接纳,今后愿为建设德意志联合酋长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回看整个德国和奥地利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只要奥地利人的小日子过的还不错,他们就没有跟德国合并的打算。奥匈帝国时期是如此,现在的奥地利也是如此。

纵然,二战后形成的战后体系,英、法等西欧国也不允许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但是,这不是重点。九十年代两德统一时,英法也是极力反对。德国人还是凭借坚韧的毅力统一了。因为美国人和苏联人不反对德国统一,东德人更是希望加入西德。人心所向,不是政治家能阻拦的。

现如今,德国和奥地利已经不是纯粹的民族主义国家了。德国和奥地利的公民社会之成熟在欧洲都是标杆级的。

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不存在的。因为奥地利人肯定不答应……


Mer86

德国和奥地利都是以日耳曼人为主体民族、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事实上在历史上奥地利本身就是德意志的一部分。中世纪的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地理上的概念,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在当时的德意志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而奥地利只是其中之一。从1699年开始奥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兼任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一时期奥地利皇室成为德意志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德意志诸邦依然是各自为政。1806年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战胜哈布斯堡家族并迫使后者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从此德意志诸邦连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

时光流转到19世纪后半期德意志形成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双雄争霸的格局:奥地利的优势在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然而奥地利国内民族成分极其复杂并缺乏足够的凝聚力维系,内耗极其严重。普鲁士则抓住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成为德意志诸邦中工业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与此同时夹在二者之间的诸多德意志小邦则试图缔造一个政治经济体系的德意志共主邦联。

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以收复德意志失地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为名对丹麦作战,以此争取德意志诸国的好感,获得师出有名的大义名分。接着又在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两地的分割问题上刻意制造同奥地利的矛盾,与此同时稳住西部的法国,拉拢德意志诸小邦以及渴望从奥地利手中收复失地的意大利撒丁王国。在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展示了高昂的士气和先进的技术:普鲁士在火力、后勤运输以及情报传递等各方面无不优于奥地利,最终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然而正当普军上下打算趁胜追击直入维也纳时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审时度势后坚决阻止了这一行为,因为他知道同样图谋欧陆霸权的法国不会坐视德意志的统一,如果奥地利被彻底击败,也许普鲁士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法国。为了避免法国的干涉,俾斯麦当机立断决定将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然后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主导的不含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国家。尽管这样做看似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东西,但俾斯麦就是这样的人——绝不允许所谓的胜利果实干扰到自己的通盘计划。

1871年又取得普法战争胜利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由此形成了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将奥地利排挤在外的德意志国家。尽管至此德、奥已正式分家,但在两国民间依然分布着主张合并的日耳曼民族主义狂热者——在这其中就有日后二战的发动者阿道夫·希特勒,他于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

奥地利在被排挤出德意志后转而同境内的匈牙利人合作将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作为日耳曼民族主义狂热者的希特勒对此身为不满——他认为:奥地利的行为是在维护境内的非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利益而侵害了日耳曼民族的利益。当时的希特勒自然对这样的国家大局无能为力,但一直对此心存不满,这是因为希特勒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他排斥奥匈帝国境内的一切非日耳曼民族,同时他认为奥匈帝国已被非日耳曼民族玷污,不能真正代表日耳曼民族的利益。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被征召入伍,然而希特勒却当起了逃兵。这倒不是因为他热爱和平不愿打仗,如果是这样他还会发动二战吗?事实上希特勒只是不愿当奥匈帝国的兵,他想做的是为日耳曼民族而战,于是他越境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由于在一战中德、奥是同盟国,所以奥匈帝国也没追究他逃避兵役的责任。就这样希特勒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巴斯青达战役。

一战后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集团制订了限制德国发展的凡尔赛体系:德国被迫将普法战争中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将普丹战争中占领的石勒苏益格归还丹麦,将东部的大片领土划归波兰,同时禁止德奥合并。这深深地刺激了像希特勒这样的日耳曼民族主义狂热者。一战后的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国籍并利用德国民众对大萧条带来的生活困境和对凡尔赛体系的极度不满夺取了政权。1938年希特勒治下的纳粹德国合并了奥地利。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奥地利被美英盟军和苏联红军分区占领,出于限制德国的目的同盟国再次将奥地利从德国分化出来。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德国和奥地利都是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曾分别作为德意志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存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形成时间,一般以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为标志。


(三十年战争时的欧洲地图)

在战争中,法国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主持下,深度参与了中欧地区的战争及事物,阻止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主体的德意志国家的统一,改善了法国的地缘政治安全状况,使得东欧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封建主义的德意志各个邦国。法国一手将德意志撕成了碎片,在各个邦国里施加自己的影响。侭管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是奥地利帝国依然通过高超的外交技巧,将奥地利保留了下来。作为中欧地区的大帝国,在接下来的300年间一直承担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同时,在战争中兴起的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逐渐成为德意志境内,仅次于哈布斯堡王朝的诸侯,为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奠定了条件。

普鲁士王国兴起后,逐渐吞并周边的西里西亚、波拉美尼亚、汉诺威选帝侯等地区,在奥地利维也纳之外,在德意志境内逐渐形成了另一个权力中心:柏林。

普鲁士王国的兴起,逐渐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法国在拿破仑时期,通过一系列战争,严重削弱了普鲁士王国。在《提尔西特条约》中,普鲁士失去了50%以上的版图和人口。



(分裂的德意志各个邦国)

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各个国家聚集在一起瓜分拿破仑帝国的遗产。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坚持下,以正统为原则,在欧洲恢复了各个封建王朝。

普鲁士王国虽然作为战胜国,但在当时,他的国力很弱小,他的很多要求,比如彻底肢解法兰西,防止法国再次称霸欧洲等要求就没有得到参会各国的重视。侭管如此,普鲁士王国在维也纳和会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普鲁士王国逐渐在神圣罗马帝国北部地区,实现了北部的意志各个邦国的统一。

在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俾斯麦任职期间,德国通过铁血政策,在王朝战争中逐渐击败丹麦、奥地利、法国等,实现了北部德意志的统一。

此时,原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内出现了两个具有领导核心的政权实体: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俾斯麦认为,欧洲大国如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不会允许在中欧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所在的中欧地区继续分裂,是符合各个大国的利益的。因此虽然普鲁士王国在1866年击败了奥地利帝国,俾斯麦以跳楼威胁坚决叫停了正在开进中的普鲁士军队,在维也纳城下饶过了奥地利帝国。

俾斯麦此举无疑是明智而正确的,一旦普鲁士王国军事佔领了奥地利帝国,那么中欧就会出现一个面积超过100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个新生的帝国,必然会对西边的法国和东边的俄国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对一直奉行大陆军事外交的英国也会形成挑战。德国与奥地利分裂存在,对于欧洲各个国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交代。

在现实政治中,普鲁士王国所在的北部德意志民族成分更为统一,基本都以德意志人为主,而奥地利所在的中东欧和东南区地区,历史上一直都是各个民族迁徙的通道,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民族,日耳曼人只佔其中的30%。奥地利帝国,甚至在1867年不得不改革成为一个二元帝国,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地利帝国的“国中国”。

如果俾斯麦以普鲁士王国为主体统一合并了奥地利帝国,那么德国境内的民族问题将会复杂很多。在当时,民族意识是德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如果德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纷争,对于刚刚统一的德国将是一个严重的不安定因素。实际上,奥匈帝国就是在民族纷争中分崩离析了。而德意志,到现在还是欧洲的一个强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德国和奥地利为首的同盟国战败。德国被割让了12.5%的土地,奥地利则因为政治崩盘,分解成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国家。在巴黎和约上,欧洲国家对德国的战败惩罚十分苛刻,除了大量的赔款之外,还特别约定了德国不允许吞并奥地利。这充分说明了欧洲各国对于德国与奥地利的联合在一战中对他们造成的严重伤害的担忧。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20年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38年,德国在了解了英国、法国等他们的底线后,吞并了奥地利。不过, 此时奥地利,已经不是奥地利帝国,而是一个面积大约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


(二战前的德国与奥地利)

奥地利对于加入德国,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热情,他们在德国军队中服役的有150万人,佔了奥地利帝国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依然惨败。奥地利作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先受到吞并的国家,逃脱了惩罚,在战后宣布永久中立,而德国也在国际社会的严密监管下,废除了纳粹主义。直到如今,德国境内还存在着在欧洲最大的美军基地。

在经过了历史上的分分合合之后,德国与奥地利,虽然同文同种,但相忘于江湖,对他们来说,都各自算是最好的结局吧。


而知而行

德国、奥地利是相邻的国家,并且两国的主体民族都是日耳曼人,他们为什么不合并?

合并没这么容易,从历史上看合并的阻力主要在外部,他国怕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一战后协约国甚至在《凡尔赛和约》里禁止德奥合并,现在的奥地利是永久中立国。

上图为当年发行的明信片的图案,希特勒统一德国、奥地利。

历史上的德意志地区,包括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诸多邦国,它们的主体民族是日耳曼人。

后来,普鲁士扛起统一德意志的大旗,排除奥地利、打残法兰西,统一德意志小邦国,建立起德国。

虽然德国和奥地利是两个国家,但是他们的血缘如此接近,就像是家人。

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第一次世界的时候,他 在“大德意志”的感召下,放弃奥地利国籍,以“志愿兵”的身份加入德军。

1936年,执掌德国政权的希特勒,冒险进军莱茵河不设防区获得成功。

他彻底摸清了英法等大国的“底牌”,只要不损害它们的核心利益,对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上抗议而已。

希特勒下一步的行动就是要把奥地利“接回家”,他直言不讳:“日耳曼的奥地利必须回归德意志,不是因为什么经济原因。就算这次合并在经济上毫无利益可言甚至只有坏处,还是要坚持合并。同一种血,同一个帝国。

他是不是疯了,把奥地利这样一个中欧大国纳入德国,你想干也要奥地利同意啊?

奥地利人还真是大部分人同意加入德国,因为“大德意志”的民族旗号很能蛊惑人,当时的奥地利内外交困,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彰显着大国崛起的迹象。

况且,希特勒是奥地利人的同乡,一个同乡统治德国让很多奥地利人以此为荣,加入德国就更加靠谱。历史证明,二战中奥地利人一心一意跟德国人干,如150 万人(占1/4人口)入伍编成35个德军师。

希特勒也合并奥地利充满信心,在奥地利全民公投假如德国前,他不断地对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斯尼格施加压力,逼得这位不肯合并的总理在1938年3月11日辞职,辞职申明结尾很悲壮:“上帝保佑奥地利。”

3月12日凌晨,德国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奥地利,他们没有受到丝毫抵抗,沿路只收到到鲜花、喝彩。

3月14日,希特勒到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满街的纳粹旗帜,投掷的鲜花,以及向元首致意。

4月,奥地利举行关于并入德国的全民公决,奥地利并入德国那是必然,但是纳粹高官管还是为99.75%的高赞成率吃了一惊。

希特勒再次为他的冒险加上100分,吞并奥地利让德国的战略地位大大就爱强,而法国、英国以及国际联盟什么实质性的动作都没有做,只有苏联引起了谨慎。


子屠龙

不能合并皆为普奥的怨仇有关。自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掘起以来,奥地利一直是大德意志地区的家长。一方面,哈布斯堡王朝要顶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欧洲的进攻和渗透,耗费大量国力,实际也保障了英、法、葡、德意志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一方面,英、法掘起,出于自身的利益,不断的挑拔、分裂、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势力,支持欧洲低地的尼德兰独立,打劫西班牙从美洲运回的大量物资,分裂西班牙与奥地利的关系,支持普鲁士在大德意志制造分裂,制造宗教矛盾,引发30年战争。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内外几股势力的不断联合攻击下,内忧外患,耗尽了国力。而普鲁士借助英、法支持,施展各类阴谋、阳谋,拉拢反对奥地利的诸侯,武装入侵或胁迫支持奥地利的诸侯,逐步削弱了奥地利对大德意志地区各德意志诸侯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终于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并占领法国时,把德意志诸侯们召到法国,一方面炫耀对法国战争的胜利,一方面也恐吓德意志诸侯们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威逼利诱之下,普鲁士建立了排除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德国。一战,是德国为了自己的野心,怂恿奥匈帝国开战,而不是奥地利拖德国下水,是德国在害奥地利。二战,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虽然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但他不是奥地利派去的,他不代表奥地利,而只是个德意志民族主义分子。奥地利没有坑德国,一直是德国在坑奥地利,希特勒并没有以个人喜欢吞并奥地利的能力,他不过是德国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利益集团想吞并,才会支持希特勒去做。从希特勒绞杀他自己的纳粹冲锋队,就可以看出来,他有需要讨好的人,他也需要表忠心。认为完全是希特勒害了德国是错的,是德国人自己的贪婪害了自己,希特勒不过是利用了这贪婪来成就自己。把战争罪行和失败的原因都推给希特勒,是无道理的诡辩,是德国人在掩盖自己的罪行和无能。大部分奥地利人无意与德国合并,奥地利人认为德国人是傲慢呆板的人,并以此作为对德国人的俗称,有些奥地利人,宁愿被误认为是瑞士人、挪威人或是匈牙利人,也不愿被误认为德国人,德国人也讽刺说,伟大的奥地利人不是死了,就是移民了。


沉140769451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地理概念,就是所谓德意志地区,大约可以看作是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东法兰克和中法兰克,后逐渐演化为法兰西王国、德意志王国(和其他地区组合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王国(部分地区被法兰西王国吞并,意大利诸国后成为意大利王国)。而英文Deutschland,严格来说是指包括奥地利等地在内的大德意志地区,而今天的德国是将奥地利排除之后统一的(其版图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到今天最终确定下来的)。

一般来说,德意志地区本来是欧洲最有希望实现统一的地区,早在公元十世纪,在东法兰克王国基础上,就已经有向统一的封建王权国家发展的倾向了,当时的王国大致包括今天的德国、荷兰、瑞士和奥地利等地,十三世纪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但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的权力争斗,地方诸侯获得了大量权力,摆脱皇帝控制,独立倾向加强。再加上外敌入侵压力的减轻等因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逐渐衰微,结果在欧洲其他民族地区开始走向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时刻,德意志地区分裂成几百个小国。在这几百个小国中,长期把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可以说是德意志地区最突出,也是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很可能哈布斯堡家族就会统一整个大德意志地区。但随着两次哈布斯堡家族争霸企图的失败,尤其是结束随后的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的几百个邦国统统都成为平等的主权国家,并基本确立了所谓的“欧洲自由有赖于德意志自由”的欧洲均势基本原则(其实就是欧洲主要强国的力量均衡需要分裂的德意志作为各主要强国的缓冲、冲突和调整利益的场所,从而能缓和各主要强国的矛盾冲突)。这样,哈布斯堡奥地利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统一整个德意志的可能性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

经过了拿破仑战争的洗礼带来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十九世纪时,德意志统一的问题再次被置于德意志历史的中心位置。而这次,有两个国家可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核心,一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哈布斯堡奥地利,老牌的德意志地区强国;另一个是“起于青苹之末”的普鲁士王国。史实是,普鲁士抓住了机遇,在俾斯麦的外交谋划之下,普鲁士先是联合哈布斯堡奥地利击败丹麦王国,取得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接着,俾斯麦利用外交,暂时在国际上孤立哈布斯堡奥地利,在这种条件下,普军迅速击败奥军,在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后,普鲁士与奥地利签订了一份对奥相对宽松的条约,这样普鲁士既取得了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又将哈布斯堡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之外。注意,俾斯麦之所以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之外,原因是其他强国绝对不允许德意志两大强国连为一体,这将是对所有强国的威胁。接下来,俾斯麦外交上孤立法国,继而通过普法战争击败法国,扫清德意志统一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完成统一,1871年普王登基成为德皇,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因此,从十九世纪历史来看,因为当时德意志地区存在两大强国,本身德意志地区统一就已经破坏了欧洲大陆均势重要的一个基石,即德意志分裂状况。如果统一还要是以两大德意志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联合为基础,那必然会成为对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威胁,会造成欧洲大陆均势的严重失衡,是欧洲其他国家不可能容忍的,所以不论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若想统一德意志地区,选择只有小德意志这一个,即统一除了另一个强国以外的德意志地区。因此,由于现实中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核心的,所以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

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而二战前,纳粹德国曾尝试过德奥合并。二战结束后,奥地利为盟军占领,1955年奥地利的主权国家地位恢复,并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hording

二战后,列强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扎起了一道篱笆,这就是奥地利的永久中立在整个欧洲的近代史上,列强都极力阻碍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如果全欧洲的德意志人都合并成一个国家,那欧洲其他民族将毫无悬念地沦为臣属。希特勒的口号,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

19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的海报


奥地利是从中欧通往东欧和南欧的门户,从奥地利可以进入广袤富饶的东欧平原,也可以绕过阿尔卑斯山脉的阻隔,包抄亚平宁半岛。凭借德意志民族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能够轻易成为整个东南欧的主宰。

哈布斯堡帝国


事实上,在中世纪到近代的多数时间里,奥地利帝国和哈布斯堡王室都是东南欧的主人,巴尔干基督徒的庇护者。如果德国和奥地利合并,新德意志国家的势力范围将从北海直达地中海和黑海。这对于英、法、俄等欧洲列强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除了德国和奥地利,德意志民族还作为少数民族分布在北至日德兰半岛、南至意大利,西至洛林、东至黑海和俄罗斯的巨大地理空间中。二战结束后,苏联、法国和东欧国家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辟”,将大量祖祖辈辈定居在东南欧的德意志少数民族迁回德国,或迁往西伯利亚。

上图中黄点是所有德意志民族的聚居地

二战后,东欧国家中的德意志少数民族被当成“纳粹分子”迫害,行李和衣服都被打上了纳粹标记


莱茵的黄金

同文同种,但德语发音和宗教都不一样。

现在奥地利人会说德语和奥地利方言,一般会说标准德语,但奥地利人遇到德国人往往愿意说奥地利方言也显示区别。

奥地利人信奉天主教,而德国信奉的是新教,在宗教上两国就不一样了。

如果德奥合并,就必须有一个国家异常强大,另一个国家异常衰弱。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经济奔溃了,因为奥地利的工业、农业都要依靠匈牙利、捷克等地方。

而德国一战后军事异常强大,经济也不断发展,足以吞并奥地利。

现在德国已经没有吞并奥地利的能力和必要,周边国家也不会允许的。


租房派租房

德国和奥地利现在为什么不合并还要从二战时说起。1938年3月15日,在英国、法国、美国等大国的纵容下,纳粹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这种情况下奥地利在二战中的定位就很尴尬了,一方面奥地利是法西斯德国统治下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奥地利又是德国发动二战的主要帮凶。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局势,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地利的独立。但是到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之后,奥地利实际上被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首都维也纳也被分割,开始了长达10年的“四国分治”时代。

当时的奥地利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国民想要穿越四国各个占领区,必须要拥有的盟军颁发的身份证明,该证明由4国共同审核,光是图章就要盖11个,办起来非常麻烦。奥地利事实上的分裂给战后重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人口流动、物资运输全出了问题。整个奥地利城市破败、粮食短缺,奥地利人将家中的珠宝、手表等贵重物品都拿到黑市换成粮食,天天有个土豆吃都算享受。

在当时的奥地利最有钱、手中物资最丰富的就是英、美、法、苏四国的十多万占领军,因此很多奥地利女性为了生活和这些士兵谈恋爱,从1946年到1953年间大量私生子出生,这些孩子再后来都不被奥地利社会所接纳,特别是黑人和苏联人的后代更是遭到严重歧视。

冷战爆发后,一方面是要缓和东西方对峙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是四国占领军的所作所为使得奥地利人将他们都看成“占领者”,民怨极大。因此1955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与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维也纳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

条约规定:占领国从奥地利撤出军队,恢复奥地利的领土与主权完整;奥地利法西斯组织非法,并限制奥地利发展军事力量;奥地利永久中立,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允许其他国家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等等。

从此奥地利的中立、独立地位受到苏、美、英、法四大强国保障,德国怎么反对?


当狗容易做人难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奥地利西北部狭长的国境线几乎全部与德国接壤,两个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德语,两个国家的饮食和风俗也是伯仲之间的。且德国,奥地利同文同种,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都是同一个国家。

至于今天,德国与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想来因素也有许多,一种说法是二战以后两国和协约国签订了条约,保证永不合并,当然这个是否属实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抛开民族、基因属性来说,德奥两国还是存在实质的差异的。首先,就两国的共同语言“德语”就存在差异的,两者在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别可谓不小。其次,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体育文化就连生活作息甚至汽油价格都是有差的。关键,各国人民看待彼此的态度也不同,至于合并,牵连到的就不仅是利益,还要顾忌民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