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赛丨59号作品:相亲

文/方长荣

小说大赛丨59号作品:相亲

丫头弄不明白父母的年龄同自己年龄相差失常,搁别人身上足是爷奶辈,小的时候无所谓,如今每次叫“爸妈”时颇觉别扭,疑惑心生想问个清楚明白,又怕伤了父母心且乱了家静。

上高一时,爸爸主动说起她的身世,果不其然,自己是个弃儿。那年,爸爸已经六十三岁,常在火车站捡垃圾,在垃圾桶边捡到了自己,因爸妈没有生育,爸爸就认定这是上天的恩赐,他抱着孩子一路狂奔到家,妈妈更是喜极落泪,抱着孩子不停地在门口给老天爷磕着头。

邻居们闻讯都赶来看热闹,庆贺时又担心抚养问题,有人劝他们还是将孩子送到孤儿院,担心他们年龄过大,且生活本就不宽裕,没想到爸妈十分坚决:哪怕是做牛做马也要将孩子养大,绝不让孩子再失家爱。父母没有文化,给自己取了个当地土里土气的名字“丫头”。

因为自己的到来,这个平常郁闷的家庭立刻焕发生机,妈妈几乎是不离手,而爸爸抓着小手又不愿放下,没钱买奶粉爸爸就每天自磨米粉,就这样丫头在爸妈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为了让女儿上学,光靠几亩田肯定不成事,想打工可年纪太大,根本没人要,爸爸只得操起老本行继续“捡垃圾”。

在丫头的记忆里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百家衣”但总是被妈妈缝洗得清洁如新,玩具也是不花钱,都是爸爸意外收获,记得爸爸曾经告诉过妈妈,为了捡玩具他经常在有孩子的地方转悠,也经常在有孩子人家的门口晃悠,碰到人家扔掉时都被爸爸及时捡回,再经过爸爸劳作就修旧如新。

当丫头背着妈妈缝制的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时,爸爸开心地说:“丫头,好好念,别看爸爸苦但一定会供你上大学。”当自己上初中时,开销日益增大,妈妈也加入捡垃圾的行列,每当望着爸妈拿着布袋出门,丫头都会鼻子发酸忍不住流泪,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念书,不辜负爸妈的期望,将来多挣钱让爸妈享福。

小说大赛丨59号作品:相亲

丫头精心照顾爸爸,一天,爸爸突然抓住她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一定要考上大学,爸爸已经攒够了钱,照顾好妈妈,我……”我了半天也没说出下面的话,她看到爸爸满脸通红、呼吸急促,赶忙跑去叫医生,再回到爸爸身边时,老人家已撒手西去。

丫头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如愿考上大学,为减轻家庭负担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并一再嘱咐妈妈不可再捡垃圾,她会利用节假日打工筹措生活费,可妈妈每个月依然准时打来生活费。她打电话给妈妈,几乎是哀求:保重身体,不可劳作。妈妈却说“这是我和你爸讲好的,趁着能动就捡点,不然,你爸会怪的,待你毕业妈妈就不捡了。”

丫头号啕大哭,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四年毕业时,妈妈已经七十八岁,望着站不直的妈妈她做出一个决定,就是拿第一次工资带妈妈游览北京,她是担心不能再等,否则妈妈可能就一辈子没出过门,因为,可怜的妈妈最远的出门就是镇上。当她告诉妈妈两件大事,第一要带她去北京,妈妈闻听异常激动:“那可是毛主席待的地方。”当听到第二件事是要报考研究生,她不懂什么是研究生,听说要再读二年,赶忙劝说:“没考好,再读二年,不急,妈妈还能动,北京就不要去了,一把年纪看什么?没意思。”

丫头抱着妈妈的头说:“研究生比大学生更高,不是没考好。”妈妈立即露出满脸笑容:“我说咱姑娘聪明嘛。”从北京回来,妈妈在村里有事无事地到处串门,向人们叙述着北京的新奇,妈妈挺赶时髦的她也会秀幸福,引得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没想到从北京回来不久,妈妈竟患上老年痴呆症,她连自己女儿都不认识了,但她却知道北京,还知道有个姑娘。丫头陪伴着妈妈,并参加研究生的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再次如愿,又再次做出决定,她要带上妈妈去读书,不能再让妈妈遭罪,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服侍好妈妈,爸妈实现了他们的承诺,而自己也必须实现自己的承诺。

小说大赛丨59号作品:相亲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