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有一个时间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震疼了所有人的心

一眨眼

已经十年了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汶川十年,淮安人爱的牵挂....

那些动人的点滴,热血犹温!

十年前,在灾难突然降临后最短时间内,一些淮安人不惧危险,深入灾区,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淮安的帮助与祝福。来自各行各业的数百名淮安援建者,从淮安来到岷山脚下,与玉泉镇人民一起让玉泉重新恢复了欣欣向荣。

这些人中,有医生,有消防队员,有建筑工人,有司机,有心理咨询师……所有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淮安人民不辱使命、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惧艰险的精神。

十年弹指一挥间。

曾经奋战在灾区一线的淮安人回忆起当年场景,

仍止不住对千里之外那片土地和人民的挂牵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我们缅怀逝者,

致敬重生,

送上祝福,

也向情系灾区的淮安人致以敬意。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 消防员龚茂辉: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在北川的废墟中找到1名幸存者

“十年了,我一直想去北川这个我们曾经艰苦战斗过的地方看看。我相信,他们应该挺过来了,应该从巨大的痛苦中走出来了,祝福他们生活得更美好。”5月11日,淮安市公安消防支队淮安区消防大队教导员龚茂辉感慨到。他说的那个地方是北川。10年前的5月,即将举行婚礼的他加入一支20人的救援突击队,参与了抗震救灾。

直到现在,当时的一幕幕,龚茂辉记忆犹新。他说:“经历汶川地震救援,我深深地感到,在自然灾害面前,需要我们国家更加强大,需要我们救援力量更加强大,早一点时间响应,就能早一点挽救更多的生命。”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 120急救车驾驶员唐子年: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24小时开车

驰援灾区

2008年5月14日一早,我市紧急组织第一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急救队启程,淮阴区急救站120急救车驾驶员唐子年就在其中。当时淮安市派出4辆急救车,8个驾驶员均为淮安本地人,承载着到灾区运送伤员的任务。

一到灾区,整个急救车团队来不及休息,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当时距离地震才过去两天,废墟下还陆续有被救出的伤员。刚开始的一周,车队所有成员只能吃冷水泡方便面,睡觉在自己车上,蚊虫肆虐,但所有人都没觉得辛苦。唐子年先后两次赴川参与救灾,期间共驱车安全转送伤员180余名,转运救灾物资400余车次,急救行程12000多公里。回来后,他被淮安市政府评为抗震救灾英雄。

"我们去过灾区的人都特别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十年间,唐子年一直从事120急救车院前急救工作,他说,那两段援川的经历对他来讲意义非凡,让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使命。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蓝天救援队淮安队长"火山":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十年,热情不灭

网名"火山",本名赵凯,2008年,汶川地震后3天,火山买了张飞机票独自一人奔赴灾区。当时他先到达成都红十字会门口,首先跃入脑海的一个感觉就是"无序",直到他遇上中国蓝天救援队,这是一个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性组织。在汶川灾区的那一周,他一直和蓝天救援队待在一起,在理县和汉旺镇参与救援。

当时,因为抵达理县已经是灾后第五天了,基本救援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所以救援队的工作主要侧重于灾后重建,比如对孤岛的排查和去受灾严重的村子运送物资。从汶川回来后,对以前的事业,他突然都失去了兴趣,只是内心有一个朦胧的想法,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和能力发挥出来,去帮助更多的人。

2014年,淮安蓝天救援队开始筹备,2016年正式注册,火山成为淮安蓝天救援队的队长。从最初的两个人,到如今的固定队员40多人,淮安蓝天的队伍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成长着。

"今后也会一直做下去,这个事情做了就放不下了"。火山和蓝天救援队一直为之努力的是,在淮安本地多普及些防震减灾和急救知识,让大家在危急时刻能够自救和帮助他人。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见证淮安白衣战士抗震救灾热情和力量

2008年6月7日,汶川地震后的第27天,陈良玉接受报社采访任务,怀着新闻理想随同市卫生局赴川慰问团一行前往汶川地震灾区——四川什邡县。

8日上午,陈良玉乘车赶赴什邡洛水、蓥华、红白三镇,这里离震中很近,让他亲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当地到处可见垮塌的房屋。来自各地的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很多早在5月14日就来到这里,参加震后受受灾伤员急救。他们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日夜苦战在救援一线,一方面参与紧急抢救伤员,另一方面,参与震后防疫、疾病防控等工作。“有的医疗卫生救援人员,不断奔波,脚底都磨烂了。其中就包括省抗震救灾医疗救护车队总队长何南江,他是淮安急救中心副主任。”他回忆说。后据统计,在抗震救灾中,何南江所在的车队急救病人和转送救护伤员达1603人、累计行驶53万公里无事故,创造了奇迹。

短短的3天时间,陈良玉采写了多篇报道,将地震灾区的情况呈现给读者,感动着读者,也感动了他自己。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 市住建局建筑业管理处副处长嵇曙光: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三次流泪,

为灾区、同事、自己

2008年5月25日,嵇曙光抵达四川绵竹参与援建工作。

到了绵竹,嵇曙光一行傻了眼,住建局的工作任务是要建1500间临时性活动板房,但是眼前只有一块巨大的烂泥地,建筑材料没有,推土机、轧路机没有,要啥都没有。团队成员排除万难,全力争取第一时间组织到建材,为了赶工程进度,所有人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来回奔走,夜里两三点才能睡觉,胳膊和脖子全都晒得脱了皮。"我们淮安市住建系统的人真的很了不起",当时连所有的建筑工人都很有使命感,白天黑夜地赶工程,吃不好睡不好,没有一个人抱怨,就为了能早日交房,让灾民们早点住进活动板房。

在绵竹40多天,嵇曙光哭过三次,第一次为灾区,"整个绵竹就像一个建筑工地";第二次为同事包祥,"他太累太辛苦了";第三次为自己,夜里睡不着,怕赶不上工程进度心里急的。

2017年,嵇曙光自己去了趟绵竹,"变化很大啊",新建小区住宅楼整齐漂亮,当初那个灾民安置点现在是绵竹市行政审批中心,"还有一条淮安路",嵇曙光感慨万分。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 医生韩学东: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巡诊不难

难在巡诊路上

巡诊很频繁,韩学东几乎每天都跟车出去跑各乡镇。巡诊最难的地方在行车路上,由于乡镇都分布在附近的山里,地震把原本的道路震毁了,新的路都是先凑合铺一下能行车就行。路很窄,一边是悬崖,另一边的山头上还有随时会滚落的石头,所以每次坐车,一车人都心惊胆战。"差点就回不来了!"就在援助结束前一天,韩学东和其他医生去山里巡诊,对面来车要会车,两辆车小心翼翼地挪,车轮就在悬崖边上,当时还有余震,车上人都凝神屏息,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后来好不容易过去了,大家才松了口气开玩笑,"要是余震一下咱们就掉下去了……"

回来后,韩学东被评为"淮安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十年如一日,韩学东一直踏踏实实工作,援川那段日子,让他感叹人在自然面前实在太渺小了,"把病人治好,把自己日子过好",就是韩学东最大的心愿。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 心理咨询师于洋:

难忘十年 情牵北川

2008年7月11日,于洋与同为心理咨询师的同学一起去了北川--当年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北川建立援助站,于洋在北川待了一年又一个月时间,与中科院心理所的团队一起,对北川当地人群开展心理援建。"心理援助志愿者跟其他志愿者不一样,单打独斗不行,我们需要有团队的支撑和更高级、更专业的督导,才能保证专业的延续。"

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育好当地的心理援助力量。在北川的一年多,于洋和中科院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们一起,山里山外地跑,先给北川的38所中小学校长做心理疏导,再给各学校的中层老师上减压课程,给骨干老师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培养当地的心理健康老师,"当专业的力量离开后,当地的心理援助力量也培育起来了。"

回来以后,于洋一直继续做灾后心理援助工作。2013年雅安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2015年天津港爆炸、2016年阜宁风灾,于洋都参与过灾后心理援建。

♥ 玉泉乡亲送来的广玉兰在钵池山下

一棵“感恩树”

两地十年情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汶川十年·淮安印记:我们不曾忘记,愿一切安好!

钵池山景区管理处负责人嵇同文介绍说,2009年5月13日,景区接到上级的指示,将在钵池山公园内种下一棵广玉兰。当天上午,一辆车外挂着“玉泉感恩淮安,友谊之树常青”字样横幅的加长大货车开进公园,车上拖着一棵广玉兰。四川省绵竹市玉泉镇隆兴村村民杜远诚带着一对儿女从车上下来,这棵广玉兰原本种植在他们的家乡。

“杜远诚在玉泉镇做苗木生意,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他们的家园瞬间被夷为平地,后来淮安对口援建玉泉镇,帮助当地居民建新房,他家的新房很快就将建好……为感谢淮安人民的无私援建,杜远诚全家将这棵价值超万元的广玉兰不愿千里送到淮安。”嵇同文回忆说,当时杜家人还特地带来了一副对联,上书“一棵树情牵两地人,千万语难表援建情”。市园林部门安排林业专家和工人精心移栽,让这棵特别的广玉兰在淮安钵池山下“安家落户”。

缅怀逝者 致敬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