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1

地震流动地磁观测

地磁测量是测量地磁要素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地磁场的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按测量方式地磁测量可分为陆地磁测、海洋磁测、航空磁测和卫星磁测。根据测量范围的不同,地磁测量又可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地方性的。按测量值地磁测量可以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地磁测量

自2002年开始,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的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等10家单位参与开展了5年一轮的中国大陆地区流动地磁矢量观测,完成了2005.0,2010.0,2015.0等3个标准地磁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中国地磁图)》的编制工作,分别建立了上述3个年代的中国地区基本地磁场、岩石圈磁场等模型。为探索有效的地震异常监测分析方法,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首次开展了流动地磁矢量观测的地震监测工作,由此,流动地磁矢量观测由基础科学研究走向了地震监测和预测工作。

针对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中国地震局流动地磁技术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监测工作,所获得的流动地磁异常区在中国大陆的发震地点方面有良好的映震效果,其中芦山M7.0、康定M6.4、鲁甸M6.5、皮山M6.5等地震均位于流动地磁年度异常区里或附近。

地震地磁观测

2

青藏高原观测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一测中心青藏高原地区流动地磁监测队出发

为消除青藏高原地区监测空白,获得该区域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及流动地磁异常特征,从而为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趋势判断和区域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云南省地震局联合开展了青藏高原地区流动地磁监测及岩石圈磁场变化研究工作。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筹备,一测中心流动地磁监测队踏上青藏高原地区流动地磁观测的征程。2018年6月14日流动地磁监测队正式出发赴青藏高原地区执行2018年度流动地磁观测任务。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一测中心青藏高原流动地磁监测点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穿越尼柯河危桥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被泥土覆盖的监测车

此次监测任务需要完成西宁、玉树、甘孜等地42个点的监测任务。涉及测区范围较大,任务繁重。工作地区平均海拔达3600m,四川省甘孜县测点最高海拔4500m以上,气候条件恶劣,作业难度大。初上高原,监测队员们相继出现了头晕、耳鸣、恶心等高反症状,时逢大雨,道路泥泞难行,车体几乎已全部被泥土所覆盖。监测队员发挥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困难环境影响,确保青藏高原流动地磁监测任务顺利完成。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四川甘孜白玉县遭遇冰雹突袭

此次监测队员从四川色达县起测,途中走泥潭过险桥,因道路崎岖且部分路段仍在整修,队员们于凌晨一点行驶至甘孜县。经历了长途跋涉第二天在到达甘孜白玉县监测点时遇上恶劣天气,突降冰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队员们依旧坚守工作岗位,于6月20日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该点的监测工作。随后,监测队员们一路向西进藏,继续着流动地磁监测任务,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蜿蜒曲折的进藏公路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津津有味的露天午餐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行走在山上的地震监测人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寻找测点标识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此次监测任务的最高海拔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流动地磁测量(一)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流动地磁测量(二)

青藏高原的流磁观测

流动地磁测量(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