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缩了的小米

小米撤回了CDR申请。

关于CDR铺天盖地的大讨论,舆论沸沸扬扬。据说在端午节前,证监会还专门组织了机构询价对象培训会。

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小米CDR是很难定价的。小米帐面是亏损的,一旦定价高了,到了A股,散户接不住,那么大力推行CDR的监管层就要背上收割机割韭菜的罪名。

所以,很有可能的方案是,小米先去港股发行,过半年看看市场定价到底是多少,再回国来发CDR。

核心问题:小米的估值到底贵不贵?

当然是贵的。

小米2017年的财报中,真实利润应该在52亿元,不到10亿美金。按照800亿美金估值算,市盈率80倍,天方夜谭啊。

我记得2013年时,小米的估值100亿美金。转眼到了2014年上半年,小米含税销售额到达了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49%,那一轮,小米估值飙升到了450亿美金。

此后,资本寒冬来临,小米业绩也一度销量大跌,直到2017年挺了过来。2017年新一轮融资时,估值460亿美金。

媒体一度宣扬说,小米IPO估值要1000亿美金左右,还有说2000亿美金的。还有的媒体说,小米希望达到700亿美金的估值,底线是650亿美金,因为最后一轮PE投资者有退出诉求。

有意思的是,小米香港IPO的基石投资者名单确认,都是中资机构:中银资管、农银资管、光大资管等等。外资机构由于所出价格区间过低全部出局。

据说外资机构认为400亿美金以下的估值是合理的。

小米到底是做什么的?

小米的商业逻辑是很清晰的:

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等等,这些硬件是第一层小米。

小米基于安卓改造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是第二层小米。MIUI可以理解为苹果App Store,在系统内上软件,小米手机都要收钱的。

就像苹果一样,硬件可能有利润,但更多的利润来自于系统的软件服务,苹果有20%利润来自于软件系统。

小米的周边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是第三层小米。小米产品强调高性价比,有设计感,以好的产品和较低的价格打开市场,例如智能门锁、自拍杆、插线板、手表、行李箱、床垫、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等,种类多的不得了。

这个和网易严选是相似的。过去分销渠道层层加价,小米就通过电商直销,来输出自己的理念。

雷军自己也曾说过:拿衬衣来说,任何百货商场的衬衣没有低于400块的,其实最好的衬衣制造成本125块,差的是15块。可是为什么大家不卖成本125块的要卖15块的呢?因为拿到商场都是卖400块,125块的衬衣只赚三倍,算上渠道和销售成本是不够的,衬衣的定倍率都是以10倍计算的,所以倒逼只能去做成本40几块的衬衣。

小米招股说明书中写道,2018年3月,MIUI活跃用户1.9亿,其中存在着一群被成为“米粉”的热心用户。截至2018年3月,拥有5个以上小米互联产品(不包括手机和电脑)的“米粉”数量超过140万。

小米的确是一家伟大的公司,短短八年时间,从无到有,销售额过千亿,中国新经济能出现这样的公司,是值得骄傲的。

但是,它的核心依然是一家手机公司,比照一下苹果Apple在美股的历史高位上,至今仍只有13倍的市盈率。

@IPO早知道 写道,雷军和周受资甚至表示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属于“老年人公司”,所以小米应该获得一个超高的估值。

错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是过万亿市值的巨无霸,仍能保持50%的业绩增速,这才是真正的神话。包括网易,他们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基于硬件基础上卖软件的商业模式,跟它们没有任何可比性。

因为手机,向来是一个“花无百日红”的行业。诺基亚、索尼,哪个不是曾经的霸主。即便是国产智能手机,竞争也异常惨烈,OPPO、VIVO、华为,国外有苹果和三星。

雷军在路演时说,小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公司,是一个新物种,应该取得硬件外加软件(互联网)的估值,而不是两者中间取一个平衡点。

可是,小米来自于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例近70%,互联网服务收入不到10%。让人甚至觉得小米也不算是一个纯正的互联网公司。

在这一轮互联网新浪潮中,每一步的估值,基本都卡在投资人的喉咙上。一级市场自娱自乐,一轮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最后指望二级市场的韭菜全然接盘,那是不可能的。

掐指一算,小米的合理估值在500-600亿美金之间。

金融圈女神经:

主要讨论如何快乐地投资

希望能以轻松、简洁、准确、一目了然的方式

给读者们带来更多的实用金融知识。

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可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