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吗?

老艾叶

这个问题对于年轻一代是没有什么概念的,现如今交通环境与过去早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很少能看到有人还在担东西了。作为七八十年代的人,至于说过去的人能担三四百斤走上百里路可能有点夸张,但那时的人确实非常能吃苦,那也和当时的环境相关。



我的家乡属于山东的平原地带,所以说担东西相对还是比较少些,那时最多的就是担水,一般一个村就那么一口井,全村的人都去担水吃,有的担上两桶水要走上好远,肩膀都压的生痛。

平原地带虽然不用担过重的东西,但是用地排车子拉东西那可确确实实的一个人能拉上一两千斤,毫不夸张。拉麦秸车能装的像一个大柴火垛,一百多斤一袋的麦子能装二三十包,那时大人拉麦子的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整个身子前倾着,在泥土地里两脚打滑,浑身的汗水……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村就开始通电了,但电线杆需要人力架子车去拉,一个架子车拉两根,去300多里外的地方去拉,每人一辆架子车,两根电线杆,即便那时电线杆还小,两根水泥柱子也有两千多斤吧,还有一个来回六七百里的路程。

无论是担还是用人力车拉,那时的人确确实实都吃了不少的苦头,那一代的人现在都已经是老人了,过去的时光与现在相差太悬殊了,那个年代真的是不堪回首。

不知还有多少人经历过那个年代?


农大知事

农村老人说,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吗?

这个千真万确,小时候插秧要挑秧苗或者在公共晒谷场挑谷的时候,挑一会就会抱怨累,这时候就会被爷爷说了,说起他以前自己一个人早上4、5点起床,喝几口粥就挑着一大担的莲藕到别的乡镇去卖,都没喊累。

农村买卖东西都是趁着圩日去赶集,圩日隔两天才有一次,自己所在乡镇的过了圩日买卖的人就少了,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老人不得不早早起来挑着自己种的粮食到别的乡镇去,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距离,加上当时走的都是山间小路,少说都有100里。

农村80、90年代做饭都还在烧柴,爷爷这一辈的算是40、50年代的人了,经常要到深山里去找柴,当时生活没那么好,家里也没有牛,人拉车又进不了山,都是公鸡一鸣啼就要起床,随便吃点东西,有时候连东西都不吃,就要出发了,因为找柴的人多,附近的山早就没有柴可以捡了,不早点出发,连深山里的柴都会被被人捡光。

好不容进一次山肯定是要多捡些木柴回来的,用稻谷秸秆编成的草绳,挑起摞得比人还高的木柴就这样从山路走回来,中间还不能停歇,晚了就看不到路了。

以前人辛苦,吃饭的时候,每一粒米饭都会珍惜,碗里不会剩下一粒米饭,吃得很干净。现在人因为没有受过爷爷那一辈人的苦,很少注意碗里的是否还有米饭。


农人春香

胡扯的。

先不说三四百斤,先说一百里。

一里500米,一百里就是5万米。

算一步一米,一秒一步。

一个小时3600秒,得走13小时50分钟。

什么概念?8点出门,到晚上十点不到,中间不休息,吃喝都费劲,连续走。

我们假定这是一个150斤重的壮劳力,400斤意味着身上再抗两个半他本人。

不吹牛逼的说,他能保持这个节奏走一个小时不瘫下,我就佩服他是条牛一般汉子。

我军历史上有过多次强行军的例子,最著名的是飞夺泸定桥,一昼夜跑了240里。实现这个目标,第一,是士兵素质,都是精锐。第二是轻装,人均负重不会超过15公斤。而且,正因为这是世界军事史上都少见的奇迹,所以才被人津津乐道。

古代军队机动性最高的,莫过于蒙古人。就算是一人三马甚至四马的蒙古骑兵,在正常的战术穿插下,一天也不过跑两三百里。


郝子曰

农村老人说,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吗?

这个肯定是假的!

农村人辛苦是真,但挑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路,这是不现实的事,远远超过了人的极限,有“亩产万斤粮”式的虚假。

我是农村长大的,知道这个事。一般地说,一个人的挑力略高于本人的体重,挑力强的大概就是自己体重的1.5倍,达到2倍的算是非凡之人。

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星期天便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我哥哥的挑力算强的,他的体重不足一百斤,但他挑150斤很正常。

有一次,生产队去街上挑化肥。记得那时的化肥袋子是一百斤一袋,一担便是二百斤。结果,全队20多个男劳力只有三人能挑,我哥哥是其中之一,从街上回生产队仓库大概一公里。其余的人就只有拆包或两人抬一袋了。

我对我哥哥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村上也有很多人崇拜我哥。记得当时我们生产队做挂面,男劳力要将挂面挑到各村去换米换麦子。挑出去的面一担只有九十多斤,换回的麦子一般要翻1.6倍,也就约150斤。挑着一担面走村窜户,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我哥却说,150斤,可以“在肩上做窝”,多么豪迈的语言啊!不足一百斤的体重,“一百五十斤做窝”,我真服了他!本生产队劳力都服我哥。

所以,挑三四百斤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能杠起400多斤的,也就是起个肩,不迈步,就要算是英雄好汉。能用土车推四百斤的倒是有,一人推的小推车,一个独轮,推的人两手握住车把,肩上挂带子。这种车子我哥可以推五百斤。农村有句俗话叫做:撑打堵端,推车子过缺。撑,即举重,打,即散打,堵,即堵棍,端,即将一谷或米端上肩,推车子就指我上述之土车。请友友们参看插图。


陀叔拍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科学的分析他的可行性!

四百斤就是200千克,一百里就是50千米,

古今重量差异就不去追究,就按现在的去分析。首先从“日行百里”,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在4-5 km/h,考虑到还挑着重物,速度大概4km/h,那五十公里就得不停的走12.5个小时,加上吃饭喝水休息至少14.5个小时,这对体能绝对是极限考验。

再分析“肩挑400斤”,我们知道现在有个大力士比赛,其中就有一个项目是谁挑的最重,走的最远就赢,就拿2013年咸阳站大力士比赛来说,280公斤的重担,20米距离,中国选手没有一个人完成这个项目,最好的是山东选手商月峰,挑了25CM,几乎等于刚好挑起挪动了一步就放下了,按照这个推算,即使是挑200公斤应该也跑不了多远!

虽然以上例子跟古人不可能完全一样,但都是属于肩挑的时代,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古人肩挑200-240斤走40-45公里左右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胡子西瓜大太狼

答:过去的老一代人能担走一两百斤的人才是一般化的人。有些强壮的中年妇女都背得动的。

能担一百公斤从上,一百二公斤以下的男子为中等。

相当气大的人,能担走二百公斤上下的东西走路。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就是解放粗期时,在我们农村大家知道的一个人,名字叫(阳老攀)。

在那个时期,大家的生活条件很差,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把自已地方的木料,运到五六十公里以外的祥云马街去卖。

当时的阳老攀有个贤惠的妻子,每天天还不亮,就要起床给丈夫做早饭和喂牲口。而且每一顿早饭都要二公斤半的米下锅才够吃,这还不算,还得另外下锅二公斤右右的米,煮熟后另处留着,给丈夫作中午饭。

出发时,阳老攀担一丈二尺木板,而牲口才驮八尺板子。阳老攀的挑子另一边还加上了大约四公斤左右的响午饭。可是没走多运,他觉得担子太难担了,老是一头轻一头重的。他心里想:总得想个办法把担子搞得好担一些。

突然之间,他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说省得难担,我还是把它吃了,这下担子不是就好担了吗,于是又把这个大米饭团吃了。

之后他担着担子赶着牲口,大约走了二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这时牲口驮乏了,睡在地上,怎么赶也赶不起来。他愤怒的骂道:你白求啦啦的是个牲口啊,我吃饭时喂你草。我吃肉时喂你料。可我担一丈二尺板,你才驮八尺。我还能走,你怎么就乏了呢。



当天夜深时候,他回到里之时,他老婆已经睡了,这时他又骂起老婆来了,说:“老婆啊,你怎么那么的睡得,我早上去的时你就睡着,现在大半夜的我回来了,你还睡着"。


你们大家猜,他老婆为什么那么睡得呢?

其实,他老婆一大早,早早的就起来为丈夫做饭,等丈夫饭吃好后天还不亮,所以又进去睡了。到了晚上,天黑了好长时间了,所以等丈夫回家的时候,夜很深了,斫以,看到妻子正在睡觉。

还有一次:他家的祖坟要竖牌,他就到三十公里开外的一个石场里面去买石狮子,可是这抱一抱,那个又抱一抱,最后说太小了,看不上。这时老板说,别吹牛了,如果你一个人能把石狮子搬回去的话,就白送给你’`。

这时阳老攀说:"此话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话,我要两个石狮子一齐担走。

老板心想,他根本不可能拿得走。于是就按愿赌服输的方法答应了他。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阳老攀真的把一对石狮子担回家了。至今:这对狮子还在他家祖坟两攰贡着呢。


农村民俗风水解密

我的堂叔现在84岁,他的光辉历史是挑300斤土豆种,中途打尖吃了15斤土豆煮的汤(我们这里俗称汤洋芋),并且连汤都不剩。那时候在生产队,每年的土豆种都要去60公里的红池坝(现在是我县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去挑来,(那时的说法是高山的种到平原产量高),每逢到挑土豆种的时候生产队长都会动员村民,去的每挑100斤记10工分且饭管饱,(

工分是生产队时的记分制度,干一天活儿记十分,分粮食时根据这工分的比例分配),我堂叔那时二十几岁正得力,为了那30工分挑了300斤,他说那时能挑300斤的人就有七八个,但有他能吃的就没有了,最多的也就吃了七八斤汤土豆。

我们最后总结了他们那时为什么那么有力,那么能吃;一是那时生活差,没油水,且经常饿肚子,再就是体力活儿重,为了工分多分粮食,激发出了潜力。这就是贫穷多力士

的道理。如果不信,让你挑200斤东西你挑不动,但让你挑200斤钞票你试试?

我是老向,喜爱农村生活,请关注我多多了解农村知识!


老向5901

以前,听说,眼见为实。

那么逻辑呢?你们见过几百斤的柴火有多大一捆么。

别的不说,56公斤级举重世界纪录,挺举不过300多斤,你们说的能挑着几百斤的农村老汉不会比举重世界冠军还厉害好多倍吧?毕竟还得担着几百斤的担子走几十里山路。

谁见过三、四百斤的担子,请举例说明一下,让我这个没见识的小子开开眼。

再说明一下,我并非不知道挑担子和举重是不一样的,可是挑担子能挑多重我不知道,只能拿这个世界纪录来做对比。

还有,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请大家分析一下:自古以来,中国就能人辈出。

最早的大力士是商纣王,力敌九牛,能抗一座宫殿;后来,有个秦武王只能举鼎了,再后来到了唐朝,咱不提李元霸,就说武状元,第一名是身负400斤走20步,再到了清朝,有相片了,能原地拉起300斤石锁,那就是头名了;难道是我们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了么?后来一想,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中国人力量越来越小了呢?首先是有文字记录了,再后来是因为有称这个计量工具了,再后来是因为有照相机和摄影设备了,靠嘴说没人信了。


飞翔的熊猫86632852

负责人的告诉大家!

此事千真万确!

因为那个年代,物质贫乏,哪有现在发达的交通工具和道路?我爷爷年轻时挑两担稻草,大概一百斤,连夜走二三十公里送到造纸厂补贴家用。凌晨出发,天亮到家。

只能说,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更何况在生存压力之下,不干就得受穷挨饿!到了我爸那一代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种地依然需要体力活,所以我爸我叔他们虽然都快六十了,可以负责人的说,身上的力气比我还大。上次搬家我就深有体会。

本人十七八岁时,家里农忙扛菜籽,扛稻谷,从田里抗到家里,百米左右,每袋五六十斤也扛的不亦乐乎。但是那是饭量特大,每顿三碗起步。

现在,就歇逼了,天天没有体力活,身体力气就下降了,虽正处三十来岁男人巅峰,却特么浑身无力。如果坚持锻炼做做俯卧撑什么的,就又会感觉好很多!

综上所述,人的潜力很大,古人就力气来说,绝对甩现在人几条街!都是被逼的没办法!


将军320

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但是类似的事情我也知道一点,所以我觉得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我姑姑说她年轻的时候跟姑父吵架,然后一口气蹬着自行车就跑了。不知道目的地就凭着一口气蹬车——

恩,半天时间就从西安蹬到了河南三门峡。

我听了之后一直把姑姑当作超人来着。


PS:评论里的朋友指出来西安离三门峡300多公里,打破奥运会记录,很激动的我就跑去跟姑姑说,结果姑姑说我胡说,她明明是从华阴出发的,然后又问我咋知道,已经完全忘记她给我说过这事了[捂脸]


所以这个题目我只能表明适当相信了,也许有这个事,可是具体情况人们的记忆自己夸张了一下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