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賤婢害本宮?宮斗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暌違9年之久的《宮心計2》在千呼萬喚中於5月25日在騰訊視頻首播,作為近年來“港劇北上”潮流中的聚焦之作,一經播出,隨即引發了一波觀眾的回憶殺。畢竟作為TVB的殺手鐧,《宮心計》《金枝欲孽》等當年的宮鬥劇引發的收視熱潮堪稱現象級。

截止今日,《宮心計2》在豆瓣上評分為6.5,網絡視頻播放量達4.7億次,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7億,這一系列數據表現尚可,但是從網友對該劇所反饋的信息以及《如懿傳》《贏天下》等宮鬥劇的命運多舛來看,古裝宮鬥戲日漸式微,現象級IP劇恐再難出現。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故事情節老套、人設簡單導致受眾審美疲勞

宮斗的套路千篇一律,有趣的情節百裡挑一。《宮心計2》目前已經播出10集,按照目前播出的劇情以及結合該劇的宣傳片和簡介來看,劇情大體分為兩條主線,一是以平王、平王妃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爭權奪利為主,另一條線則是以傻白甜女主元玥入宮一路從宮女走上高位的成長為主,而這兩條主線勢必衍生出妃子鬥、宮女鬥以及宮心計特有的尚宮局內部鬥等副線。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對當前大熱電視劇稍微進行梳理,可以發現這種深宮內院之中的爭鬥已經成為宮鬥劇的基本模式,抱團結盟、離間陷害、奪嫡爭儲、掌摑謀殺、姐妹反目、虐戀背叛、霸氣上位等基本情節也必不可少。無論故事背景處於何朝何代,無論是架空還是戲說,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基本劇情走向已經引起受眾審美疲勞。如果說,此前宮鬥劇滿足的是受眾的獵奇心理,那麼在經過輪番轟炸之後,受眾儼然已成資深劇迷,既然“奇”已不在,那又何須費時費力去獵?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在人物設定方面,宮鬥劇可以說是一群女人的鬥爭,那麼無論是女主還是女配的人設塑造必然要合理、飽滿。但是除開部分精品劇之外,宮鬥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越來越臉譜化,如在《宮心計2》中,各種身份角色的女性在權謀爭奪中為達目的,使盡手段。劇中陳煒飾演的太平公主,霸氣側漏,但是其一舉一動,每一個眼神和每一句臺詞,都能讓一個隨時剛接觸這部劇的受眾清晰的感受到:“對!她一定是個壞人!”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演員質量不高、粗製濫造導致缺乏核心競爭力

《宮心計2》中,或許是因為TVB中青兩代演員出現斷層狀況,致使劇中演員年齡普遍偏大,但是該劇勝在演員均為演技過硬的老戲骨,在化妝濾鏡技術和演技保證之下,這一點成為不足為道的瑕疵。但是該劇的另一大特點——“臺詞成語堆砌”,則引起諸多網友熱議,詩句、成語、對聯、諺語、俗語、排比句,信手拈來,句句押韻、字字講究,特別是太平公主懟起人來,真是氣勢恢宏、霸氣無雙。但是這種角色間無區別的說話方式,不僅使觀眾聽著生硬倉促,毫無感情共鳴,更對人物的塑造沒有益處,畢竟該劇是對女性群像進行刻畫,所有人說話習慣和方式水平都處在同一個層次,顯然是不可能的。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但是《宮心計2》也並非都是槽點,36集的劇情與當前動輒7、80集的注水大製作相比,真算是劇情緊湊的良心劇集了。在當前影視劇呈現粉絲經濟的態勢下,演員演技參差不齊、劇情注水嚴重、後期粗製濫造、服化道一言難盡,成為當前宮鬥劇快速產出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也讓口味越來越挑剔的受眾逐漸放棄了這一市場,轉而投向製作精良,誠意更足的其他類型劇。《琅琊榜》《三國機密》《忽而今夏》《和平飯店》等朝堂劇、青春劇、諜戰劇的熱播則更說明了受眾在選擇劇目時已經逐漸趨於理性,盲目的跟風只能被影視大浪潮進行過濾篩選。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政策約束、大眾審美的改變導致發展環境遇冷

2018年,廣電總局頒發了號稱史上最嚴的“限古令”,嚴禁戲說胡編亂造的古裝劇宮鬥劇在一線衛視播出,嚴禁惡俗青春偶像劇傳播,每年各衛視至少增加一到兩部愛國主義教育題材的電視劇,並且嚴抓收視造價,票房注水。而首當其衝的則是《如懿傳》《巴清傳》以及《凰權·弈天下》,這些劇雖均為大手筆、大製作,但是播出過程一波三折,這也給其他製作方和投資方了一個預警,“宮鬥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在大眾需求方面,從當初的大叔崇拜到現在滿屏的小狼狗、小奶狗系列,從霸道總裁到現在的霸道女總裁,從墮胎、撕逼的疼痛青春到現在迴歸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的真實奮鬥,從輕鬆搞笑到現在嚴肅認真,受眾的口味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複雜多樣,如何及時跟上受眾的觀賞需求就成為製作方投資方能否佔得先機的一個重要標尺。

影視劇的輸出與接收,受眾的觀感體驗最為重要,而宮鬥劇則宛如空中樓閣,如果一味沉浸在為“鬥”而“鬥”,範圍僅侷限在宮闈之內,缺乏心懷天下的大格局,依然滿屏負能量、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的話,則很難在觀眾中產生代入感和情感共鳴,除了娛樂大眾,更無從談起對於生活層面的指導意義。

雖然《宮心計2》在題材中加入了懸疑探案的元素,這一點在宮鬥劇中已經是突破創新之舉,值得稱讚,但是其緊張壓抑的氣氛與當前大眾對於輕鬆生活的嚮往則仍有所背離。有網友說:“生活已經很不容易,觀劇的目的是為了放鬆,如果讓我在收看的過程中感到更累更緊張,那我寧願選擇聽音樂。”

總有賤婢害本宮?宮鬥劇這個“老瓶”是時候該裝點“新酒”了!

對於受眾市場的精細劃分或許也是宮鬥劇遇冷的一個重要原因,熱衷宮鬥劇的多為中、青年女性,而針對幼齡的青春玄幻、針對男性的商戰職場、針對中老年的家庭倫理劇以及今年大熱的大男主劇都對中青年女性這一市場進行瓜分,製作精良的都市言情再佔一部分份額,那麼宮鬥劇受眾量將大大不如以前。

宮鬥劇雖陷入了製作和創新的瓶頸區,但是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素材土壤的劇目類型,它或許並不會消失,如何打破原有的敘事及題材,添加新鮮元素、注入新鮮血液,去除虛無感,融入現實生活的考量,實現華麗轉身,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