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谷歌「網」中的未來城市

住在谷歌“網”中的未來城市

《我,機器人》裡滿大街跑的NS-5型家用機器人,《攻殼機動隊》裡懸浮在空氣中的觸摸屏,都在盡情展示未來世界的模樣。6月16日,谷歌聯手姐妹公司Sidewalk實驗室打造的未來城市項目已經在加拿大多倫多開放。在這幅田園般的藍圖中,有青蔥的公園、模塊化的建築、機器人橫行的地下隧道。這個名為Quayside的未來智慧社區,是否會成為科幻大片裡炫酷生活的雛形呢?

告別“平凡之路”

2017年10月17日,加拿大多倫多為尋找合作伙伴重建復興東部濱水區約750英畝的土地,宣佈在Quayside施行第一階段的試點項目。於是,靠近中央商務區的12英畝土地被交由谷歌旗下的Sidewalk實驗室開發未來城市項目:Sidewalk Toronto。在他們的願景裡,這個即將誕生的社區將會是一座顛覆傳統能源、住房與交通形態的理想之地。

首先讓未來的智慧城市深惡痛絕的就是白領們花費幾個小時上下班的生活。為了減少城市擁堵的現象,Quayside大大地減少了私人車輛。你將不會看到轎車爭先恐後地搶奪路邊停車位的情景,因為這片區域將會被大方地劃給人行道,給城市居民們遛遛狗,或者在露天座椅下小憩之用,給城市騰出更多活動空間。這樣一來,社區居民就可以全天候享受戶外活動,也能夠藉此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除了解放交通,Quayside還把物流的壓力轉移到地下,組成了一支地下機器人的運輸線,負責運送包裹以及收集廢物,並建立了地下垃圾處理站。路面上沒了大貨車的身影,過去頻繁的搶道和“抬槓”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對以上的智慧出行都不感興趣,依舊偏好腳踏實地的“11路”,那也不妨堅持騎車或步行。未來城市對使用非機動車或徒步的行人也作了周全的考慮,這份細心的載體正是交通信號燈。信號燈可通過感應得知行人的狀態,便於騎行者和步行者能夠優先。是不是頓時有種“我沒車,我驕傲”的感覺呢?

像集裝箱一樣造房子

畢業生找不到房子,拖家帶口卻住不起更寬敞、更舒適的房子,“蝸居”在市中心的人們都承受著難以言喻的住房負擔。因此,Quayside在解決居住問題上也把控制房價上漲納入了考量。

Quayside的建築物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全然不同於傳統的建築模式,以大量的長木材、菌絲絕緣材料等生態友好型材料替代了鋼筋水泥,更加輕質且環保。模塊化的房屋不僅價格上更加親民,建造速度也會更快,因為它就像集裝箱一樣可以隨時隨地現場組裝,幾個小時就能完成。你既可以把它包裝成辦公區,也不妨將之設計成住宅區,利用閣樓的形態和簡約的內部結構等等,隨意地變換房屋用途。這種支持任意組合的社區將更加具有包容性,娛樂度、親密感、可持續性都得到了兼顧。

方便的居住環境對於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選擇來說也是一種正面刺激。住戶一念之間的構想,就能讓一座結合了停車場與辦公室的空間拔地而起。也許到那個時候,高科技居民區就離我們不遠了。

無處不在的傳感器

在Sidewalk實驗室的規劃中,Quayside包含三層結構:底層的隧道網絡,是城市的無形基礎設施;中間層的公共街道領域,承載人車流動和建築物等設施;最頂層的數字層,作為支撐一切的傳感器網絡,加入了檢測噪音、交通、汙染等功能的環保城市設計,並結合詳細的社區地圖、模擬軟件以及可供公民登錄並管理數據的平臺。

有了大量的傳感器,Quayside便能在環保上做到無微不至。它們能夠讀取到空氣質量、噪音等方面的詳細數據,接著在此基礎上進行改善。所有城市中產生的廢物,都將被轉化為新能源。Sidewalk實驗室還提到,公司正在考慮打造一個Smart Chute(智能滑道)系統,對人們扔掉的垃圾量進行追蹤,然後依此來向居民收取垃圾費,從而減少廢物的產生,收取的垃圾費可用於城市整修。

然而,無孔不入的傳感器網絡也容易引發隱私問題的擔憂。於是,Sidewalk公佈了開發中的攝像機系統以證明自己的“清白”。經過這套監視錄像系統拍攝出來的畫面都會被壓縮成模糊的狀態,因為系統僅需要採集目標的輪廓而非形象,這樣居民的臉部信息等私人數據就不會遭遇洩露了。畢竟,這些傳感器只是為了讓政府以最快速度瞭解社區的情況,而不是收集居民的信息。

Sidewalk實驗室稱,將投入5000萬美元進行未來城市項目的測試,待項目打造完成後,還會安排300名谷歌員工親身試住。少了車水馬龍的街道,遠離有害物質的居所,會不會讓你更期待Quayside落地的那一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