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最近,外媒驚奇地發現,在迪拜郊區的沙漠中有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來自中國的水稻在沙漠中頑強地生長。今年1月,中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科學家在這裡種下抗鹽鹼水稻,經歷了大自然的嚴峻考驗,最高可達50℃的氣溫,僅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澆灌,如今這片稻田收穫了,畝產超過500公斤,大大超過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預期。這也是全球首次在熱帶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資料圖

這種水稻就是我們俗稱的“海水稻”,海水稻並不是在海水裡生長的稻子,它是一種抗鹽鹼能力特別強的水稻,可以種植在鹽鹼地裡以及海邊灘塗;海水稻可以用千分之三濃度的海水灌溉,也就是稀釋了的海水或者是簡單淡化的海水。

比方我國東南沿海,遭遇颱風海嘯引起的海水倒灌,水稻會減產死亡,良田會變成鹽鹼地,連野草都很難生長的鹽鹼地,人們親眼目睹這個變化,真的超級心疼。尤其是我國,要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世界上22%的人口,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超級工程3截圖

我國有大約15億畝鹽鹼地,這其中適合海水稻種植的有兩億畝。要是有一億畝鹽鹼地能種上海水稻,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多養活8千萬人口。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以來,國際上就已有培育耐鹽水稻品種的研究。比如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都展開了水稻的耐鹽性研究。

我國耐鹽鹼水稻最近幾年開始走進公眾視野,源於陳日勝。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陳日勝在海邊發現了野生的“海稻”種子,經30年的培育、選種,可以在高鹽分的海邊灘塗地裡生長。目前產量雖然不高,但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鹼三大特性,因為種子發現於1986年,陳日勝將其中一種種子命名為“海稻86”。2014年9月1日,陳日勝培育的耐鹽鹼水稻材料“海稻86”在農業部的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報上發佈,但並沒有通過品種的審定,也就是不能大規模推廣種植。

雖說沒能大面積推廣種植,但是根據陳日勝早前的相關報道,他說過今年會有一批海水稻進入市場,只不過數量很少。如果大家有一天發現了紅色的大米,那很有可能就是陳日勝的海水稻。這種海水稻的稻米不但顏色和普通大米不一樣,口感也更接近於糙米。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耐鹽鹼水稻研究也引來廣大科學家的關注,並將其推向了一個新高度。2014年10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悉海水稻情況後,給科技部部長萬鋼寫信,他認為,海水稻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水稻種質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利用價值。

兩年後,袁隆平牽頭在青島李滄區的膠州灣畔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他整合國際水稻所、中國水稻所、中國農科院等水稻科研院所,聯手國內知名水稻育種專家,以雜交為特色,專門從事耐鹽鹼高產水稻方面的研究。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大家耳熟能詳,上個世紀60年代,水稻的畝產150公斤,經過袁隆平15年的雜交培育後,水稻的畝產翻了一番,達到了300多公斤,而最新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則超過了1000公斤。可以說,有了袁隆平,中國人民吃飽飯這件事上變得更容易了。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袁老現年88歲

感覺把海水稻交到袁隆平手中,我們就不用擔心了~ 有報道說,中東迪拜試驗種植的海水稻畝產達到了650公斤。

今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選育了176份有潛力的耐鹽鹼雜交水稻材料,將分別在城陽區、新疆嶽普湖、東北地區、延安南泥灣、東營、江浙沿海等地進行試驗示範。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試種海水稻,等到豐收的季節,我們又能聽到一波好消息了!

同之前提到的紅色大米不同,這種海水稻的稻米和普通稻米並無區別~

一人高的海水稻,種到阿聯酋沙漠裡畝產650公斤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見證:在從前不可能種出糧食的土地上,中國人正在創造奇蹟。有這麼一天,荒蕪的鹽鹼地能長出糧食,沙漠裡湧現出一片片綠洲,土壤得到了改善,鳥兒也在這裡安家,再也不會有什麼貧窮與飢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