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南:曙光乡党建+扶贫“双推进”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省广南县曙光乡着力打造“党建引领”红色品牌,探索建立党组织+党员+产业的“1+1+N”模式,实行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项目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扶贫精准度。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脱贫10项指标,按照“规划一村、实施一村、预备一村”的工作思路,曙光乡积极推进产业、住房、劳动力转移、教育扶持、兜底保障等各项工程,不断增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动力和后劲,实现党建+扶贫“同频共振”、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曙光乡,正奔向曙光。

量身定制 施策精准

为全面掌握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各项指标,曙光乡依托党建“双网互动”工作模式,将每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一个网格,将5至20户群众编织为一个网眼,将党员和工作队员设置为网眼调查员、服务员、管理员、联络员和村务代办员,通过网格化管理摸排,确保档卡户基本情况详实。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曙光乡贫困村退出10项指标乡级“路线图”》、《曙光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施工图”》以及贫困户产业、劳动力转移、住房保障等11个台账,摸清全乡6个贫困村和1374户6581人贫困人口的底数,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

围绕“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同步奔小康”的总要求,按照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原则,对标对表进行排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缺乏发展资金的,围绕产业扶持、金融扶贫制定脱贫措施;对缺乏技术的,围绕产业化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制定脱贫措施;对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落后的,围绕扶贫生态移民;对因病因灾和发展能力欠缺的,围绕社会救助、临时救助和政策兜底制定脱贫措施;对因学致贫的,围绕教育扶贫工程和社会助学制定脱贫措施;对无力脱贫的“两无户”,实行民政低保兜底,以此有效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瞄准症结 靶向精准

为改变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信息等短板问题,曙光乡从抓好脱贫产业项目着手,充分结合各村土地、水资源条件,明确了全乡“短期+中期+长效”的产业发展定位,既考虑当年能见效的短期产业发展金边玫瑰、生猪养殖、韭黄蔬菜等,同时考虑中期产业发展青花椒、砂糖橘,还兼顾远期收益的蒜头果产业,做到因地制宜、长短结合。

党组织依然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力”。曙光乡坚持“红旗”引领绿色发展理念,设定了全乡“四色四果”的主打产业布局,探索建立“党组织+党员+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1+1+N发展模式,采取党支部定调子、党员群众结对子、公司合作社找路子的工作思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党建+扶贫示范基地和党员产业示范区的典型示范,让党员推着产业跑,充分激活党组织作用,让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群众致富的“孵化器”,片区联动的“处理器”。

如今,曙光乡种植青花椒5000亩、蒜头果7000亩、有机金边玫瑰1100亩、沙糖橘350亩、韭黄370亩、蔬菜300亩,实现全乡1374户65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曙光乡组织128名干部进村入户调查落实,采取“四种”方式全力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一是兜底帮建。对于无劳力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按照每户补助不高于6万元的标准,引导有资质的施工公司签订委托代建书,按照规定面积和抗震标准进行施工建设;二是拆除重建。按照每户补助3万元标准,帮助危房改造户设计建房方案,协助办理贷款、建房、林木采伐等手续,动员亲戚朋友,有钱帮钱、有物帮物、有人帮工解决具体困难。三是加固改造。按照每户补助2.1万元标准,由华夏公司统一实施,验收决算,超出2.1万元部分,协调挂联单位出资帮扶;四是“3+1”空心砖钢架抗震结构房。对于无法加固,家庭无法筹资资金自建的档卡户,采取政府补助3万元,协调挂钩联系单位帮扶1万元的模式,建设空心砖钢架结构抗震房,解决群众建房难题。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0项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曙光乡对标对表查问题,及时补齐短板,整合资金实施校舍、学校运动场、实验楼、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和软件设施。严格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国家和省给予每生每年800元的营养改善计划、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的寄宿生生活费、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寄宿生生活费,州级给予小学每生每年80元、初中每生每年100元的学习生活用具补助,县级分别给予初中小学建档立卡寄宿制学生每年每生500元和300元交通补。

联动作战 发力精准

曙光乡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战场,着力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以“党建引领”品牌新成效,落实到助推打赢攻坚战,提升群众满意度上来。

坚持党建引领联动发展,打造了一支以“奔向曙光”命名的党员、工会、青年、巾帼、民兵党群志愿者服务队伍,强化党员干部“店小二”的服务理念,主动增强服务意识、转化服务方式,把群众当作”客人”,甘当群众的“服务员”。

曙光乡在全县试点探索行业联建模式,成立了工会会员之家、养殖产业之家和青年创业就业实训基地,并依托乡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群众诉求服务站,创建“爱心超市”、志愿者服务站、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室,开设专属服务窗口,订制专属服务项目,着力打造“两中心、一站多点式”服务平台采取轮岗值班、现场接待、代表委员微政务等形式,为群众提供组团式服务。

坚持“照单奖惩”,实行“三联清单”工作模式,注重派单销号、强化落实,提升党建效力。推行每月任务交办单,月初明确当月需要完成的常规业务、重点工作、阶段任务、时限要求等,确保开展工作“有单可循”,每月工作无疏漏;推行季度任务巡查指导台帐单,明确1名督办员,及时通报各工作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确保“有据可查”;推行年终考核成绩单,注重监督常态化。

坚持开展“四亮服务”,常态开展亮身份作表率、亮承诺解民忧、亮目标抓落实、亮责任强服务的“四亮”活动。围绕“一区一园一场两横两纵”着力打造党群服务岗、党建主题长廊、主题广场、党员示范路(户)、廉政文化园、群团示范区等载体,亮明党建责任清单,抓好党费日、主题党日等常态工作,重点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行动,结合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明确将党员结对帮扶情况作为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努力推进党员带头、居民互动、小手拉大手,着力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真正让党员旗帜树起来、称号响起来、形象亮起来、颜值高起来。

坚持织牢“五项服务”体系,开展“六式一体”服务。即:服务队伍体系、服务民生体系、服务联动体系、服务中心体系、服务评价体系,以及集中式建立服务平台、一站式优化服务程序 、分诊式提高服务质量、组团式拓宽服务领域、跟踪式强化服务效能、动态式确保服务长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政治引领,着力提升党建和为民服务质量。【广南县委宣传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