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三年级,自小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但是写作文却很一般怎么办?

背书的周老师

在答问之前,我想先说点我自己的事情。


我母亲是学校的工人,虽然曾经被 人瞧不起,但我为有这样一位母亲骄傲。因为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物质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母亲教会了我阅读。

母亲在学校收发报纸,每次报纸和杂志一来,母亲就会先自己看看,然后挑选一些合适的张贴在学校报栏里。于是年幼的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翻翻书报。于是久而久之,就爱上了阅读, 读《儿童文学》,读《小学生生活之友》,读《少年时代》,读母亲收到的报纸,读母亲替我买的书。上初中后,这个习惯依然坚持着,甚至在我初中毕业后,作文还被拿到后面几届学生那里当作范文。然后自己就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有的时候走在路上,会忍不住想要赞美一下小草,马上就会把想到的句子记下来,虽然不多,却成了一种习惯。

上中师后,曾经深深地爱上了写作,写诗、写散文,还有不少的东西变成铅字,这段经历对年轻的我真是一笔财富,现在想起,依然幸福满满。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曾经把写作丢了好久,现在爱上了头条,又开始写了,一种近乎痴迷与疯狂的追求,就像迷路的孩子突然找到方向一样。


说这么多,我其实想表达的就几点

1、阅读不一定能写好作文,但要写好作文必须进行有效阅读

(1)题主说孩子爱读书,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读的什么书。

孩子的阅读不仅是兴趣,不仅是她自己喜欢,而是必须要适合他们,对他们的成长有益的书。所以,我们对书的选择十分重要,可以先选故事性较强的书,然后是注意语言、技法的书,高年级就要让孩子接触名著。

(2)然后我们要关注孩子是怎么读书的。

读书,我的理解从来就不是拿 着书读,就叫读书。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做摘抄,以积累语文,边读边作批注,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总结。这样的阅读才会是有效的,不是只关注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是只用眼睛读书,而要带上心,带上脑,带上手去读书。

只有坚持阅读,而且是有质量的阅读,才会真正的有收获。


2、写作的兴趣很重要

就像我刚才谈的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曾经把写作弄丢了,就是因为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所以就不想提笔了。所以,家长不光让孩子进行有质量的阅读,还得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不要从一开始就说写作,写日记这么严肃的话题。这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可以让孩子说,说他想说的话,然后再尝试写下来。家长要起的作用不仅仅是指导,更应该是鼓励、表扬。先培养孩子的兴趣吧!

3、观察,捕捉灵感,写真情实感

作文为什么能打动人,首先要能打动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写出真情实感来。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先要教孩子观察,观察的对象很多,可以是动物,可以是花草树木,可以是瓜果蔬菜,可以是风霜雨雪,可以是上学路上的见闻,可以是周末游戏的情景,可以是培育花草的历程,可以是考试,可以是上课,可以是老师的新裙子,可以是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可以是自习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可以是体育课上同学们活动的样子,可以是大扫除时同学们的劳动场面……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日记的内容。(不过我教书二十几年,几乎不叫孩子们写日记,我喜欢叫孩子们写周记。不规定具体时间,反正有内容就写下来。



4、适当地教给孩子们方法

写作文肯定是有方法的,但不能让孩子落入俗套。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例文,家长朋友可以鼓励孩子仿写书上的精彩片段,可以续写。

可以和孩子们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它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然后叫孩子试着运用到作文中去。

总之,孩子的作文不可能立竿见影,除了阅读、观察、写作,我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这个问答中涉及到的周记,家长朋友可以去读读我的一个问答“小学生周记怎么写?”应该可以帮到你。

我是语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其实在家长中间一直流行一个错误观念,孩子读书好作文就一定不会差,甚至是看到孩子在读书,就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差不了。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想过,你们看到孩子在读书,只是看到,并不知道他们看的效果如何,对不对?但是你看到孩子在读书,就会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好事,要鼓励,自己的心里也会有一丝安慰。


有一句话叫“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用来形容那些低效率的勤奋者。而换在孩子身上,其实也有一种“你只是看上去在读书”。很多孩子读书的效率是很低的,甚至在积累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对于学习的帮助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我们知道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学习上,就是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多学生书读得多,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讲故事绘声绘色,可是一到要动笔写作文,却左思右想,抓耳挠腮。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有效地把输入转为输出的例子。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打破这个观念。读书多,真的不意味着作文就一定好。两者之间毫无必然的联系。作文好一定要多读书,但读书多未必意味着作文一定好。


那要如何才能将阅读有效地转化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呢?


一、做个有心的读书人。


读书不仅是为了读个乐,读个高兴,更是为了获得知识,增长见识,积累词汇,提升思想。读书不动脑、不问为什么,不在写作文有意识地去主动运用读到的词,读再多的书,也只是把大脑当成了一个储存车间,而不是一个机器轰鸣的工厂。要让知识学有所用,必须开动大脑,将大脑这个工厂运行起来,不停地在工厂里进行加工,将所学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将学到的词汇积累在大脑中,最后学以致用。这样,当一篇作文中需要形容一个声音很响亮时,你才不会只是说“巨大的声音”,而不知道去用更精彩的“铿锵有力”。


二、仿写与借鉴是两条捷径。


总有家长问我,林老师,有什么能快速提高孩子作文的好方法吗?我总是无耐地告诉他们,办法很多,但是没有快的,想要求快,真的没那么容易。


相比较而方,仿写与借鉴算是两条快速提高作文的方法了。


仿写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分析了解所要仿写的那篇作文的结构与手法,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都是我们需要模仿的。这时候,“照猫画虎”地去写一写,总是会有一些收效与心得,就算学不到文章的精髓,也总是会学到一些皮毛。这些皮毛如果能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作文上就会有质的变化。


借鉴则更简单粗暴了。就是“拿来主义”——做摘抄,然后原封不动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上。这在景物与状物类作文里,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里,都是最容易学到的。虽然这样的方式技术含量不高,但却可以清楚地明白,什么地方该如何去描写。比如,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写静水深流的潭水,写挺拔的青松,写青嫩的小草,写展翅的雄鹰,写皎洁的明白……当你学到了优秀的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这样的景物时,当你的作文中也出现类似的景物时,完全可以学习他们的方式方法去描写。


三、既然读的书多了,那就写些读后感。


读后感是检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作文水平的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式。既然读书那么多,读了好书之后,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感慨与心得。尤其是刚刚读完的时候,趁着阅读的惯性还在,趁着情感的共鸣仍存。不妨拿起笔来,将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甚至其中一些精彩的语句和段落都可以抄一抄,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欣赏与喜欢的原因。或是对书中某个人物发表一下你的看法,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作文更有思想,更言之有物的方式。


当然了,以上这些方法不是灵丹妙药,更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在遇到作文学习上的困难时,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也许,这些方法都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你的孩子仍然在一直坚持阅读,直到一天,你突然发现他的作文开始越写越好,再也不是问题了。这也是十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林老师讲作文

孩子才上三年级,有这样的情况很正常。虽然孩子读了大量的书,但是并不知道这些例子可以用在作文中,或者说怎么用到作文中。


至于说写的颠三倒四,也很正常,家长不要着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像刚学说话的小孩儿,他说的什么,外人很难听懂,但是每日带他的母亲或者亲人都能懂,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家长要做的,就是锻炼他的逻辑表达能力。可以在平时有意识的锻炼他对一件事的叙述,可以口头表述,表述完之后就告诉他,这件事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样表达,别人会更明白。


孩子来到世界,很多事情是需要教的,不是你会的东西他就一定会,你认为的常识他就一定懂,都是需要付出心血一点点教会的。

孩子喜欢读书,这是好事儿,不要因为太过看重写作,而打压了孩子看书的积极性!看书本身就是在学习,厚积薄发也是有可能的事!


但是针对小学生也有很多适合小学生的写作方法,在学校老师也会教一些,家长如果还是没有信心,可以让孩子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可能小学生有些字不会写,教孩子用拼音代替,这样也就巩固了他的拼音知识。


虽然写作的方法千千万万,个人认为写日记是其它不可替代的一种。一是锻炼了孩子每天的观察能力;一是锻炼了孩子每天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一是锻炼了孩子坚持的能力。这三个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受益终生的。


卖油翁曾经说过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很多事情,都是熟能生巧,在孩子锻炼的过程中,日积月累,自己也会总结出一些方法,自己总结的方法胜过别人对他灌输的很多倍,运用也更加灵活。

重要的是在写作中,他就会发现哪些书上的例子可以应用到作文中来,或者发现如何为一篇文章找素材,这样他就会在读书时更加用心。你不能不承认,有时候我们漫无目的的读书,很多读过的书又忘了。而有方向的读书,读过之后就会在脑子里待得长久些。


在尝到了运用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而让作文拿高分的甜头时,也许自己还会主动去做读书笔记,这不是又加了一个好的习惯吗?


这些都是记日记久了可能发生的事,当然也有针对小学生的写作方法,建议家长跟学校老师沟通,或者去走访附近的培训机构,因为毕竟孩子还小,还是能接受到正规的知识体系比较好。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的老师沟通,老师直接教孩子,对孩子有所了解,会给出更直接的建议。


写作不是一日之功,是在慢慢积累中,一点点提升。但是根基打牢了,以后会越来越好,家长要有耐心哦!


希望我的方法可以帮助到你,大家还有什么好方法,欢迎留言探讨!

文 / 哈你



有书教育

孩子上三年级,自小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但是写作文却很一般怎么办?


要求的太高了,三年级才开始作文,好不好,岂能一眼看到底?


读书,是信息的输入,书多了,信息储存丰富。


写作,是信息的输出,写多了,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可贵的孩子三年级前就读了大量书,可喜,可贺,不可气馁,继续读书,当然读书有法,不可低层次低范围循环,要有梯度,要有广度,又有深度。



孩子三年级,刚刚写作文,一般要求写得很浅,很短,谁好谁坏,真的一时看不出来,这位家长,下断言太早了。这正如长跑,最终的第一,不一定一开始就领先。


孩子读书多了,真是好事,要坚持下去,早晚他的写作会用上,早晚他的写作会因读书而出彩。


孩子,你慢慢来。家长,你慢慢来。


走过万水千山2018

做一个通俗的比喻:吃得多的孩子不一个个子高,但身体一样强壮;读书多的孩子不一定作文好,但内心一定丰盈。

恭喜你从小让孩子大量阅读,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带领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你一定体验过读书的孩子好沟通、好管理的益处吧。小的时候,你选择她喜欢的课外读物,但不知道具体都读了哪些内容。如您介绍的《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图书,在我看来,更适合小学高年段甚至更大的孩子阅读。所以,读书,要选择孩子喜欢的,也要选择孩子能够理解和明白的。

很多答案中提及了一个思考的问题。对此,我的看法是:开卷有益,适度引导。对于孩子来讲,思考是一个外在的评价。深度思考,需要知识、经验和发育的共同影响,让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读书过程中深入思考,是不现实的。但读书一定是有共鸣的,孩子被故事情节牵引,和人物同喜同乐,这就是愉快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有益的输入。

孩子不会写作文,主要是输出能力问题。造成输出能力差异的原因,一是表达能力,家长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不能把读书当成对现实的逃避。家长要引导孩子将书中故事讲出来,或者把印象深刻的话语记下来,静下心来听取孩子阅读后的感受。让孩子多说,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二是观察能力,写作是对观察到事物的文字表达,有些孩子不注意观察,或者不去观察,对外部世界反映迟钝。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方方方面,大到自然风雨,小到人物表情,观察带给孩子的乐趣一定时无穷的。三是书写能力,由读、到说,再到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意的引导十分必要,大量的阅读定是根基。孩子作文写不好,有时和写作内容有关,也和年龄局限有关,家长可以从仿写入手,帮孩子克服难关。

我的孩子从小大量阅读,五年级开始创作童话,六年级出版了《蓝迪的朋友圈》。在我看来,阅读的好处千千万,继续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收获才女加淑女一枚。


入青060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借此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1、七师教一生也不咋的

金庸笔下的郭靖,小时候有江南七怪这七位老师教他,可是呢,成绩怎么样?功夫怎么样?很一般。你能说郭靖没下功夫吗?你能说郭靖不努力吗?可是效果呢?最起码当时看不出来。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在郭靖身上,还是七位师傅身上呢?

作为旁观者,以及读者,我们都知道,更多的原因在那七位老师身上,是他们的方法不对路。

2、错误观念:阅读和作文是一回事

很多家长都认为,多读书就能够写好作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成立的。但是,这并不适应所有人。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人会读书,而且很快能吸收里面的要义。比如说杨康,这小子就属于这一类的,一学就会,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

而对于郭靖类同学,必须要有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读书,以及如何作笔记,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做不到,而是买回书后,直接推给孩子。那么,效果是很一般的,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情况。

3、读书与生活同时进行

读书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这已经形成了共识。在此呢,我要强调生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很多孩子不会生活,不懂得观察生活,更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而生活恰恰是作文素材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单纯凭借想象和读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念头,读书加想象,再配上生活,是作文致胜法宝。

我是说文写作,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启发!


说文写作

足够的阅读量是写作的一个基础,但不是写作的全部,写作是有方法,有技巧,有规则的。

很多孩子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浮光掠影,随便看几眼,根本就没有用心去读,更不用说去学习什么修辞手法,积累词汇了。

写作这个事情一定要刻意的练习,首先就是仿写,找一些优秀的练习作文,让孩子仿写,不过这个事情不要太强迫,如果孩子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就什么都学不好。

尤其写日记,不要让孩子强迫性的去适应,不要为了写日记而胡编乱造,凑字数,想写就写,能写多少写多少,但一定要言之有物。

如果孩子为了完成作业,一定要写很多日记的话到找一些优秀的文章,让他去抄,其实也是可以的,但这个抄不是一字不动的抄,而是要让他借鉴和修改,很多时候抄着抄着自己也就会写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读书一定要认真的读,不是为了消遣时间,最好是对精品文章,反复阅读,读的目的一个是要理解意思,也要学会别人的修辞手法和词汇。

其实我们是从三年级才开始有基本的写作课程的,过早的让孩子学习写作,其实是拔苗助长,他连基本的词汇和生字都认不齐,怎么能写出言之有物的东西呢?

所以三年级刚好是学习写作的时候,这个时候加强训练,最重要的是保持他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对写作的兴趣首先是来自于阅读,因为读着读着觉得自己想写了,自然就会开始下笔。


凡铁铸兵堂

哈喽!

首先,您的"一般",定位是什么呢?或者说,大伙儿会认为,一个孩子写作,怎么样才叫做"优秀"呢?嗯嗯,我觉得,对比之下,才可以作答。也许上个星期,孩子的文章,我读起来没什么感觉,而这个星期的作文,期中就有一句话感动了我。那我就会觉得,她很优秀啊!她在进步啊!

其次,看了那么多书,一些词词句句,必然会在她的头脑中,一些故事,也会感动着她。等到某个时刻,一定会在她的文章中呈现出来,水到渠成,这是需要时间的。写作,头一个就需要头脑中有东西。空空如也指定是写不出来的。

不要急ヾ(❀╹◡╹)ノ~不要逼迫,时常引导。一个作文留下来,可以问问她…你看过的什么书和这个有关?那书上又是怎么写的?不记得了或者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我们一起找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写的?找到了读一读,让她用自己的话写在文章里,然后对她赞美一下!你看,多读书多好!可以把文字变成自己的!

找到她喜欢看的书的类型,偶尔和她一起讨论一下,然后用一点方法,让她写感想。不用多,一句话,两句话?

问题不能太干燥…写感想,写吧!你怎么不写呢?你究竟看明白没…这就不好了!

即使是成语故事,也可以问?《掩耳盗铃》你觉得你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你心里会怎么想?

《灰姑娘》你觉得为什么鞋子没有再十二点变没?

《惠崇〈春江晓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诗中的景色吗?

……

一句也好,几句也罢,这是学校作业以外的,所以都要赞美几句,久而久之,她会觉得有趣。而你也要坚持做她的"读者",不敷衍,不假装。

. 他看过的书,终究会变成优美的文字流淌出来。


七老师婉婷

我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赞成头友的说法,孩子需要家长适当的介入引导,学会思考。我介绍一个朋友推荐的经验,相当有实操性:

第一步,拿到作文题目之后先跟孩子一起分析归类(比如景、物、事件、人物等),再列提纲(列提纲这一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说三遍)。

第二步,根据归类提纲,引导孩子从生活细节出发填充内容。(口述即可)

第三步,接提纲填写完成后,整篇文章口述一遍。

第四步,提笔写作文。

第五步,阅读整篇作文,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还有句子。

第六步,抄写在正规的作文本上。完成。

刚开始会比较耗时间,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但一两个月之后孩子的作文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写完一篇文章,熟悉的题材半个小时,不熟的题材,一个多小时就可完成。关键是孩子的文章构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个是亲身验证过的,这次再转荐给您,您不妨一试!🙂


B二宁

借用夫子的一句话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儿子一点都不喜欢读课外书,对此我很发愁,可能是最近几年我总是通过手机片段阅读,对他影响不好吧!

但是,让我疑惑的是,这孩子写作文从不发愁。虽然写作水平不算一流,但与他的阅读量相比,写的很通顺,结构也是说得过去的。于是我和他闲聊时,问他为啥不看书,还写得出作文?他的回答是,为了写好一个单元的作文,每次我都在老师讲课前提前看作文题目,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在构思,有的作文题目开学我就看了,构思时间就更长了,老师留作文时我早就想好了,所以写的很快。我和他爸爸都挺佩服他这一点的。

当然阅读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你的孩子有这么好的积累,如果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作文水平可能提升很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