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到來,近期不斷有車型被曝出價格異動。

北汽新能源 EX360

上市時間:2018.03

新車指導價:18.39-20.29萬

補貼後售價:7.99-9.89萬

綜合工況續航:318km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比亞迪 元EV360

上市時間:2018.05

新車指導價:7.99-9.99萬

補貼後售價:7.99-9.99萬

綜合工況續航:305km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廣汽傳祺 GE3

上市時間:2017.07/2018.06

新車指導價:21.28-24.58萬

補貼後售價:11.99-19.74萬

綜合工況續航:310km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同樣是純電動小型SUV,同樣是300多公里的續航,新車指導價有去到20大多萬的,也有8萬以下的,可真有點意思。

不止於此,純電動緊湊型SUV也能舉出類似的例子:續航350公里左右,指導價最高得要小30萬,最低不到12萬:

吉利 帝豪GSe

上市時間:2018.06

新車指導價:11.98-14.58萬

補貼後售價:11.98-14.58萬

綜合工況續航:353km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比亞迪 宋EV400

上市時間:2018.04

新車指導價:26.41-27.41萬

補貼後售價:18.99-19.99萬

綜合工況續航:350km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按理說,都是普通自主品牌,新車定價不應該相差這麼大,對於接受度本就不如傳統燃油車的電動汽車而言,拿什麼讓消費者相信:一分錢一分貨,亦或是:錢不撒謊。

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定價是一門精巧而複雜的功課,為了應對市場競爭以及每年補貼的政策,新車性能逐步增強,同時價格還要走低。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而在傳統車領域,“控價”是核心競爭力之一,一臺車要賣得好,價格要堅挺。前面的那種情況,在傳統車銷售中,是不存在的。

所以新能源車企天生就有其特殊性,以純電動汽車為例,考慮到目前成本還比較高,如果沒有補貼,基本就沒有市場。

可見,補貼是車企定價時有別於傳統車的因素。

1. 補貼

今年6月12日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過渡期結束,進入2018新政時期,新政最主要的特點是:長里程、高能量密度電池的車型拿到的補貼增加了。

對比這兩年的補貼政策,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標準隨著續航里程上移,超過300公里續航的車型,能拿到比2017年更多的補貼,最多可達5萬元。而且,2018年補貼有兩個調整係數,使得純電動乘用車最多可以拿到6.6萬國家補貼。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新政意圖明顯,就是鼓勵那些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去生產技術水平更高的車型,由此拿到儘可能多的補貼,拉低售價,最終讓消費者受惠。

目前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主要疑慮在於續航里程,如今新政給高續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車型更多補貼,再加上動力電池價格的持續下降,車企推出的更長里程車型,價格較以前也優惠得多。

除補貼外,還有一個影響定價的因素,那就是新能源乘用車積分要求。

2. 積分

2017年9月,《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發佈,2019年度、2020年度,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必須分別達到10%、12%。不能達標的企業,將面臨主管部門的懲罰。另外,在油耗方面,難以達標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新能源汽車積分來抵充。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現實是,那些新能源汽車產銷表現較好的企業,除了造車賣車,還可以靠銷售積分賺錢,於是有了價格上讓利的可能性。“積分”帶來的潛在收益折讓,也是近期一些電動車價格下探的重要原因。

積分不夠的,會受到懲罰;積分夠的,有潛在的利潤,這樣的逆差才會讓車企願意加碼新能源汽車市場。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相比直接的將利潤讓出去,研發新能源佔據兩方面的優勢:一是佈局未來市場,未來肯定是新能源佔據主導的,二來,減少因為積分帶來利潤損失。到最後,反映為:“利薄多銷”。

此外,新能源車企定價還會面臨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

3. 其他

1)同門車型的價格

有的車企車型較多,補貼政策變化對其影響較大。首先,長里程車型價格下探,里程一般的車型價格只能下壓。其次,像北汽新能源這樣的品牌,純電動車型較多,產品覆蓋不同類別/級別,定價時為了避免同門相爭收窄車型系列、梳理續航檔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從目前來看,砍車型的可能性更大,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買過的人(老車主)該何去何從?

2)市場前景

由於每一年補貼政策都可能調整,而車企根據新政作出車型及價格調整又需要大半年,所以,年底或年初公佈價格顯然不太明智,消費者往往要等很久才能提車。另外,先上市/公佈預售價格的車型,容易被後上市(四五六七月份上市/公佈定價)的“瞄著打”,如果後者產能充沛、車源充足,更是要命。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因此,年底/年初看風向、年中定價格,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不至於被競爭對手打亂陣腳,節奏也更好把握,但年中是傳統汽車消費淡季,該如何破局,也是一個問題。

3)交付時機

不排除有一些車,三四季度才上市,卻早早搞了預售,結果一般很糟糕,要讓消費者“久等”。好不容易等到年末交車了,幾個月後就是第二年,政策一改,還得換車型,這會讓老車主覺得非常難受。

車子不是房子,從預售到交車,超過3個月的,就基本不用考慮了。要我說,“預售價”,那都是留給人“真愛粉”的,普通消費者別去瞎摻和。

迴歸最本質的,車企定價當然還是看成本。

4. 成本

1)電池成本

對於電動車來說,動力電池是主要因素,佔成本的一半左右。近年來,動力電池價格下降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車價降低。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2)其他成本

電池成本去掉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車身、電機、電控、小三電以及其他配置、費用。據瞭解,電動車電池之外的成本,約佔車價總價的30%左右(潛臺詞:新能源車的利潤空間相當可觀,要降價,還能降!)。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3)攤銷成本

市面上的常見操作是:很多新能源車型都是由傳統車型改造而來,研發、開模都不用攤銷成本,可以比純做新能源車的車企單車省去一萬元左右的成本。像吉利、奇瑞等傳統車企的招數就是:在燃油車中挑選已經非常暢銷的車型電動化(俗稱:換殼!)。

同樣的續航價格差20萬!電動車價格是亂定的嗎?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規模化才是王道,做大規模降低成本,是這個行業的不二法門。特斯拉先推高端車(Model S、Model X),再推經濟型車型(Model 3);威馬以10萬輛產銷規模倒推價格,等等等等,都是這個邏輯。只不過,有人還在嘗試,有人已經捷足先登。

5. 買車的最佳時機

對於消費者來說,2018年下半年,長里程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達到階段性高點,下半年應該是買車的較好時機。根據以往來看,2019、2020年的補貼政策肯定是要退坡的,到那時,車價漲是不可能漲了,再降?希望車企拿出更多誠意來吧!

寫在最後

說了這麼多,最後當然要下一個定論,續航接近,價格相差,電動車看似定價亂,但這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主要還是政策影響之下,不同車企基於自身能力所能做出的應對,擁有定價權的強者愈強,而沒有價格優勢的車企產品,終將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