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李元谅(732—793),祖籍安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他原本姓安,自幼被宦官骆奉先收养,改姓骆,名元光。建中四年(783),骆元光平定“泾原兵变”,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武康郡王。

贞元三年(787),吐蕃向大唐请和,双方商定会盟于平凉。吐蕃劫盟,骆元光率部接应,救出会盟主帅浑瑊,其余随行官员千余人皆被俘。如果没有骆元光,很可能全军覆没。因此,唐德宗给予他很高的嘉奖,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贞元四年(788),加封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驻守良原(今灵台县梁原)。不久,扩展防区,收复失地,修筑崇信城。贞元九年(793),因积劳成疾,李元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葬于崇信县城北面的山上。

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此山东临龙泉寺,被称为“西台”。路边竖立着一块崇信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上面写着“仰韶齐家文化遗址”,这里发现的文化层距地表1.8—4.4米,在崖壁上裸露着大量的灰坑,包含众多石器和陶器等,距今约4000多年,所以此地历史相当悠久。

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参观武康王庙和博物馆时,询问李元谅墓的具体位置,那里的值班人员竟然都不知道,所以我只好凭着自己的运气寻找。沿着公路行驶,接近山顶之时,拐弯处出现一条土路,我们试着开车进入以后,竟然直接通往上方的李元谅墓。

李元谅的墓冢保存完好,前方竖立着一块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周围种植起大量的树木,并且建成一座观景平台。我在平台上,操作无人机,环绕墓冢飞行一周,崇信县城的景象尽收眼底,汭河流淌,高楼林立。

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过去,李元谅的墓占地约2000平方米,墓前原本竖立着一座牌坊,可惜早已被毁。墓冢呈椭圆形,高约七米,南北长约十三米,东西宽约九米。如今,从空中俯瞰,墓冢北侧较为清晰,其他三面相对平缓,与旁边的山体融为一体,很难分辨出墓冢的形状和范围。

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这里位于梁坡村西北的山顶上,朝东南方向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建成的博物馆、龙泉寺和滨河公园等景观,那里是崇信县城最美丽的地方。过去的1200多年里,李元谅一直“驻守”在这里,俯瞰着自己一手修建起来的城市。崇信城是李元谅的骄傲,李元谅也是崇信人民的英雄!

航拍李元谅墓 俯瞰崇信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