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和江苏人,哪个更幸福?

浙江人和江苏人,哪个更幸福?

浙江人和江苏人,哪个更幸福?

(作者2016年2月23日发表于同名新浪微博)

浙江人和江苏人,哪个更幸福?

最近朋友圈兴传一个榜单:中国小城镇房价排行榜(图在文章最后)。浏览过榜单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浙江人在全国最富,温州台州人在浙江最富。因为此榜也可称为:“浙江和其他地区房价排行榜”。细数了下,前10浙江占5席,前20浙江占10席,前50浙江占26席,浙江省内基本所有县都榜上有名。前20中,温州和台州各占3席,第2名的瑞安和第3名的温岭,两个县级市,名不见经传,房价高于一线城市。这榜单里的小城镇,是剔除所有“区”的县市区,也就是不含直辖市、省会、市府。纯正的本土消化,便最直接反应当地民众的购买力水平。所以我称这个榜单为:

民众富裕度排行榜。

而再深入研究此图,便会发现另一个极有趣的现象:江苏全面落后于浙江。榜单里的江苏,前20仅一席之地,前50仅5席,这与GDP、人均GDP以及所有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极其不一致的。论GDP总量,江苏是6.51万亿,浙江是4.02万亿。论人均GDP,江苏是8.19万,浙江是7.3万。全国百强县,江苏是26席,浙江是18席。所有经济数据,江苏力压浙江但是唯独这个榜单是全面落后,江苏均价可能不到浙江。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江苏房价调控的好,还是浙江人太会炒房?

这里,我想讲一下我历来的观点:浙江和江苏,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两种极致,私有和公有。并伴随它产生的两个结果:藏富于民还是财富于政府。

浙江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是浙江人中的犹太人,台州人是温州人的犹太弟弟。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赚钱的方式就是: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去卖东西、做生意。其中有几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浙江经验:一是家族传帮带,守望相助。打个比方,A到某地卖鞋子赚了钱,次年他会将全套经验无私传授于3个甚至以上的亲戚朋友,并将赚的钱借给他们,让他们作为启动资金占领周边和其他市场。次年赚了钱的人又将资金技术传给其他9人,以此类推,几年后全国市场都被占领了。同时,各地也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圈:义乌的小商品城、柳市的电器城、温岭的鞋城等等。而在其他地区,不坑朋友已经不错,更不可能这样的守望相助。

二是吃苦耐劳的意志。我举两个例子。表单第24位的仙居,浙江省贫困县,许多乡镇人是靠做早餐赚钱的。也就是说,每天凌晨一二点起床,一个包子一个包子地把钱攒起来,一个包子赚1块,一天卖1000个,一年赚30万,辛苦而又简单。身边的温州人一家,八九十年代偷渡西班牙,从苏联一直步行到西班牙,洗盘子发家到现在几千万。三是专研拼搏的精神。马云应该算是这方面的典型,教师不干去搞阿里巴巴。还有,就是每一分钱浙江人都会想办法去投资,股市好的时候进股市,房地产好的时候炒房,也搞的全国人牙痒痒。

由此带来的是,浙江是全国唯一藏富于民的地方。除了文章最开头的小城镇房价,我再列举几个事情:一个是民间借贷。义乌被判死刑的吴英,在07年时候“非法集资”的数额是7.7亿,全是私人的钱。那个“温州皮革厂”老板黄鹤,是他叔叔借他5000万起家的。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浙江省最发达的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四大行加所有其他商业银行搞不过一个小小农村信用社。二是豪车遍地。

在微博上,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台州温州,宝马奔驰是烂大街的货色”(虽然我开不起)。台州600万人口拥有超100万辆车,保时捷占有率全国第一。这些还不算外地牌照的。每年过年,穷乡僻壤的山沟小村,全国各地牌照的豪车停满村口。三是非理性消费。哈尔滨的天价鱼,吃了一万多,闹的全国沸沸扬扬。而在温州台州,随便一个好点的私人会所、酒吧,你不花个一万多都不好意思请客。

江苏和浙江走的显然不是一个路子。我有个亲戚在扬州,当得知榜单第24位,仙居的GDP是151亿时,她的评价是:还不如扬州一个企业。江苏强大的GDP背后是大型国企和大型合资外企,这点有别于浙江的小作坊、小私企。一个是财政支持下的大型上规模企业,另一个是民间资本运作下的小规模企业。所以,江苏是政府带着老百姓挣钱,老百姓给政府打工;浙江是老百姓带着钱到处去满世界挣钱回浙江花。(上述是我两个走访接触后的感性判断,并非数据分析结果。)江苏这种国营模式带来的是:藏富于政府。江苏省2015年财政收入是8000亿,远高于浙江4810亿。

藏富于民与藏富于政府,孰优孰劣?我想10个人有9个会投票给前者,因为这是历来国家治理的努力方向。我之前也是这9个人中的一个,而最近,我开始走向另一面,主要基于我对两省不同发展模式优劣以及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认为,两个模式,核心不同是先富民还是先富政府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里,浙江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府简政放权创造的优良经营条件,赚了钱也富起来了,但是走的是私营经济的道路。江苏走集体经济,地方集权,以强大财政收入为支撑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然后逐渐形成了正效应,厚积薄发,逐渐实现了对浙江的慢道超车。

浙江和江苏,两种发展模式之争,是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下偏资本主义和偏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走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姓资还是姓社,分别会走向何种发达程度,我个人比较看好中国和江苏未来发展,对浙江前景堪忧。摆在浙江政府目前的是,如果在全球资本市场疲软的背景,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走出一条浙江特色发展道路。

浙江人和江苏人,哪个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