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演讲赛讲稿:“90后”的怀想

北大演讲赛讲稿:“90后”的怀想

杨偲劢

北大演讲赛讲稿:“90后”的怀想

时间是这样的巧合,今天,我作为一名“90后”站在这里,怀想九十年前的先烈们。

九十年前,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上,一群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胸怀着挽救祖国前途命运的理想,走到了一起,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上书写下了绚烂的篇章。

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那些为了国家的理想而奉献青春、挥洒热血的人的姓名,那些无数熟悉而又催人奋进地名字。陈望道,1891年生人,他第一次将完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带给了正处在迷惘中的革命志士。毛泽东,1893年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的丰功伟绩早已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蔡和森,1895年生人,他为了光辉而永恒的真理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瞿秋白,1899年生人,他翻译的《国际歌》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回响!……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正是那个时代的“90后”。

北大演讲赛讲稿:“90后”的怀想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九十年前,面对一个受帝国主义侵略、受封建主义压迫,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山河破碎的中国,这群“90后”并没有哀怨,没有彷徨,没有放弃对国家的、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选择唯有奋斗——他们将理想的种子播种在了这片他们所深爱的土地上,并用他们的汗水与鲜血灌溉一生。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一个深深植根于神州大地上的中国梦——中华崛起之梦。

九十年前,那一群“90后”,历经了刀光剑影、枪林弹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于是,我们在中国历史前进的道路上,看到了南湖的船,看到了如巨龙蜿蜒的长征路线,看到了太行山的抗日烽火,看到了延安的宝塔山……

他们用明确的理想,实践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承诺;他们用光荣的理想,坚守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誓言;他们用崇高的理想,表达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雄心;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书写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华章!他们用理想,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历史凯歌;他们用理想,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们用理想,铸成了一部壮丽绚烂的历史史诗!

北大演讲赛讲稿:“90后”的怀想

九十年后,我们的时代。九十年前的先烈们的理想实现了,却也还没有。当今的时代并不太平,全球化的浪潮中暗潮汹涌、危机四伏:殖民主义的余波尚未消去,霸权主义者仍然对中国虎视眈眈,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不断渗透,国际竞争日益多元激烈,甚至人类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国内部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民生多艰成为长时间的困扰,东南一隅还有一道浅浅地海峡阻隔的伤疤尚未抚平:中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段路途需要靠我们来完成,先辈们的理想要由我们来继承。

九十年前,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正是当时那群“90后”们的杰作。历史的脚步纷繁杂乱,历史的洪流翻腾汹涌,但是,我分明听到了那群“90后”所发出的穿越历史的理想强音!他们的理想是那么的明确,那么的光荣,那么的崇高,那么的坚定。

北大演讲赛讲稿:“90后”的怀想

九十年后,我们站在这里,回望着先烈们走过的路,叩问自己内心的理想:我们,要为下一代“90后”留下些什么?——“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我们,要在我们的时代,要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要在为实现民族团结统一的征程中,留下属于我们的理想强音,书写属于我们的最壮丽的生命华章!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